浅议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编辑业务能力提升的方法

来源 :传播与版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727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和新技术手段的发展,不仅使整个新闻传媒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也给所有电视行业从业人员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对广大电视行业从业人员来说,新媒体和新技术的推陈出新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电视行业从业人员带来工作上的便利,也带来适应新媒体与新技术的挑战。本文以电视编辑的业务能力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论述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编辑业务能力提升的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电视编辑;业务能力提升
  按照矛盾论的理论概念,任何事物、任何矛盾都存在正反两个方面,新媒体和新技术对整个电视行业带来的巨大变革也是如此。一方面,新媒体和新技术催生了电视行业业务采、编、播等各个工作环节的技术革新,给整个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采、编、播技术和新的工作理念、新的工作方法、新的工作流程;另一方面,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快速迭代更新也对传统的电视行业采、编、播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模式和方法造成了巨大冲击[1]。
  因此,对电视行业从业人员来说,其必须适应新媒体和新技术带来的巨大变化,及时调整、适应并跟上新媒体和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步伐。对电视编辑来说,在新媒体环境下,其应努力快速适应并掌握新媒体和新技术的使用方法,让新技术赋能业务工作,从而提高编辑业务能力,编辑出高质量的电视作品。这也是每位电视编辑必须面对的任务和课题。同时,电视编辑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技术如何革新,电视编辑工作的工具和手段如何变化,行业所遵循的新闻原理、画面剪辑组接的规律等最基本的准则仍然是通用的,其依旧是业务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业务能力提升的重要突破点和路径
  所在。
  一、掌握新技术,适应新要求
  在新媒体和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电视拍摄、编辑制作、播出等各个环节的软硬件设备的迭代更新速度非常快,以往一种硬件设备或技术十多年都不一定进行更新,但现如今两三年甚至一年就会更新好几代。不断更新的软硬件设备让电视编辑目不暇接,也对电视编辑掌握新技术,适应新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从最早的对编机到后来的非线编辑机,中间的这个过渡时期经历了较长的时间。但从非线编辑时代开始,非线编辑软件就开始不断更新迭代,尤其到了新媒体时代更是如此,索贝、大洋、苹果、达芬奇……各种非线编辑软件不断推陈出新,其编辑、特效等各种功能也一代比一代强大,对编辑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一名电视编辑来说,在这种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的工作环境下,其必须与技术革新保持同步,不断掌握新技术,不断适应新要求,确保在使用新技术和工具方面能跟上时代潮流,为后续做好电视编辑工作打好基础。对年龄较大的电视编辑来说,时刻与新媒体和新技术的更新发展保持同步,及时掌握最新的理念和技术,是其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电视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否则其很容易被时代所淘汰。
  以宁夏的电视台为例,从省台到各市县台,各电视台之间虽然在管理理念、制度上有所差异,但就采、编、播的软硬件设备和技术而言,基本上都使用同一版本。因此,对电视编辑来说,无论身处省台、市台还是县台,如果不能及时掌握相关的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不能紧跟编辑软件更新迭代的步伐,就很容易被淘汰,而且一旦无法适应新技术,其无论走到哪家电视台,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在新媒体和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做好电视编辑工作,掌握新技术,适应新要求是电视编辑最基本的专业素养,也是其提高编辑业务能力的基本要求。
  二、熟悉素材,加强对声画素材的了解
  掌握新技术和适应新要求,只是电视编辑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电视编辑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要求。电视编辑要想进一步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做好电视编辑工作,还有更多操作层面的工作要做。熟悉素材,加强对声画素材的了解就是其中之一。
  熟悉素材,加强对声画素材的了解,这看似是电视编辑的基础性工作,但它也是确保编辑出彩的“地基工程”。这项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电视节目制作原本就是摄像、编导、编辑等多工种合作的技术性工作,电视作品的质量取决于摄像、编导、编辑以及后期包装等各工种的共同创作和共同协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电视编辑工作本身就是对摄像、编导工作成果的二次创作,也就是对摄像和编导所摄制画面的再加工、再创作。因此,摄像所拍摄画面用在哪里、怎么用等,都直接影响节目成片后的质量和传播效果。所以,电视编辑要想提升业务能力,编辑出高质量的电视作品,其必须熟悉拍摄素材,并做到心中有数,将每段画面素材以最优化的方式编辑到最恰当的地方,从而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
  以笔者所熟悉的央视纪录片创作为例,近几年央视在一系列重大事件节点上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纪录片,比如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时推出的8集大型纪录片《长征》;为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推出的大型纪录片《港珠澳大桥》;为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所推出的大型纪录片《英雄儿女》;以及在2021年推出的纪念建党百年的大型纪录片《敢教日月换新天》,等等。这些大型纪录片在进入后期创作环节后,都有一项极为重要且不可忽略的工作,那就是组织所有前后期创作人员利用一到两周时间认真观看拍摄素材,熟悉每一个画面,尤其是导演和负责画面编辑的专职编辑人员,必须要看数遍素材,做到对所有素材烂熟于心,对每个画面有深刻印象。
  上述大型纪录片前期拍摄素材量往往很大,但即使如此,央視纪录片的创作团队也要将看素材、熟悉画面作为后期创作的第一道工序,并要求所有人员认真完成。各电视台之所以如此重视对素材的熟悉,其目的就在于让所有工作人员对同期声和画面在极为熟悉的基础上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分析,清楚什么画面和同期声要用在什么地方、要表达什么内容、要起到什么样的效果,等等。看素材、熟悉画面的过程其实就是电视编辑进一步构思和创作的过程,是为后期最终成品打好基础的过程。可以说,好的电视编导、电视编辑,其所有精品作品在进入后期创作环节后,最关键的环节都是从看素材和熟悉画面开始的。因此,对电视编辑而言,要想提升电视编辑业务能力,熟悉素材,对同期声和画面烂熟于心,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理解编导意图,准确驾驭画面
  各地电视台的工作模式各有不同:有的电视台的编导负责编辑画面;有的电视台由摄像负责编辑画面;有的电视台由摄像和编导以外的专人负责编辑画面。笔者认为,编导编辑画面是较为理想的工作模式,因为电视节目在前期的拍摄过程中,整个流程和画面构成都是按照编导的意图进行的。因此,每个画面用在什么地方,要表达什么样的意图等,这些都在编导的计划之中,由编导编辑画面最能体现编导意图。
  但是,如果让非编导编辑画面,比如摄像或是没有参与前期拍摄与编导过程的专职电视编辑在编辑画面时,其在对拍摄素材烂熟于心的同时,必须与节目编导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以理解编导本人的编导意图,理解节目的风格定位,从而准确驾驭每个画面,将合适的画面编辑到最恰当的位置上。
  理解编导意图,准确驾驭画面,这是电视编辑的基本功,也是电视编辑提升编辑业务能力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尤其在新媒体和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电视节目播出平台变得多元化,播出内容变得多样化,表现手法极为丰富,传统的电视节目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抓住受众,必须在摄像、编导、编辑、包装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对电视画面编辑而言,其画面编辑工作是对前期拍摄和编导工作的二次创作,具有深加工的性质,所以其必须充分理解编导的意图,准确驾驭每个画面,做到“画尽其用”。这是确保电视节目精彩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电视编辑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以笔者熟悉的宁夏电视台为例,有经验的电视编辑在看素材、熟悉画面和采访同期声的同时,还会专门跟前期编导就影片的中心主旨、表现风格、字幕要求、背景音樂等具体细节工作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以求准确理解编导意图。甚至有些电视编辑还会主动找摄像和场记人员做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以求准确地驾驭画面。对初编出来的半成品作品,负责任的电视编辑往往会和摄像及编导一起看样片,及时掌握编导和摄像看样片后所反馈的信息,以求进一步深入掌握编导的意图。只有这样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电视编辑才能在日常的工作中创作出经得起观众检验的作品。同时,这也是提升电视编辑业务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培养编导意识,通过编辑手段升华节目
  主题
  编导的意识和思路是电视节目的灵魂和方向,一期新闻节目或一部电视影像作品成片后会是什么样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导的思路[2]。因此,作为电视编辑,其是整个电视节目或电视影像作品创作链条上的再创作者,其必须要有编导意识,要通过画面来理解并反映编导的创作意图,使作品最大限度地接近编导对节目结构、内容、风格等各方面的设想。具有编导意识的电视编辑可以通过编辑手段准确反映编导意图,从而升华电视节目的主题。但是电视编辑如何才能拥有编导意识?
  第一,最简单的方法是多与编导进行沟通。在剪辑影片前,电视编辑一定要与编导进行充分的沟通,弄清编导想要表达的关键内容,从而按其意图去剪辑影片。
  第二,有经验的电视编辑往往在编导和摄像外出采访前就提前介入工作流程,掌握编导和摄像要拍摄什么内容,节目要反映什么主题等,在此基础上,等编导和摄像拍回素材后,充分熟悉素材,对画面做到心中有数,知道什么画面应该用在什么地方,这样就会有的放矢,“画尽其用”。
  以央视大型纪录片创作为例,在央视大型纪录片《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拍摄制作过程中,央视资料馆的资料影像编辑会全程参与整个创作过程,对前期需要用什么样的影像资料,后期可能会用到哪些影像资料,大概要用多长时间,有什么样的具体要求,等等,其会非常清楚。这种将电视编辑工作前置,及时掌握编导意图,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编导意识的工作方式,极大提高了电视编辑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了整部纪录片的创作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的工作模式在央视大型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已经非常成熟,并形成了工作制度。以制度的形式保证此项工作的开展,很值得地方台学习、借鉴。
  第三,电视编辑一定要反复阅读并深刻理解解说文稿。解说文稿是编导意图的文字化外显,也是电视影像作品的文字骨架,电视编辑只有深刻理解文稿的内容和主旨,编辑出的节目画面才会到位[3]。因此,电视编辑充分阅读并深刻理解解说文稿,是有效提升编辑质量和水平的保障。
  以笔者的工作经历为例,笔者在从业的几十年间,对每一期电视节目,每一个需要编辑的作品的解说文稿都会认真地阅读并深入理解。这样笔者就能快速理解编导的创作意图和其对整个节目的主旨要求,有利于和摄像、编导共同制作出经得起观众和评委检验的电视作品。笔者认为这种方式也是有效提升电视编辑业务能力的方法。
  五、在反复打磨中提升电视节目质量
  “否定之否定”是哲学上的一种概念,其意思为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要通过“否定之否定”的方法路径,实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上升。电视编辑也应具备该观念。好的电视作品肯定要经过反复的修改,电视编辑通过对画面的初编、二编、三编,对之前的编辑画面进行不断的否定、修改、肯定、完善,在“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通过多轮的反复修改,实现电视节目质量的提升。
  六、结语
  电视节目具有团队协作、集体创作的媒体属性,从选题策划到拍摄制作,再到播出、反馈等,各个环节需要不同工种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整个工作链条中,电视编辑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电视编辑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电视节目的品质和收视效果。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要想做精电视节目,除了注重前期的策划、拍摄等重要环节,后期的电视编辑工作也不能忽视。电视编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尤其在新媒体和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背景下,电视编辑要想提升业务能力,不仅要靠长年累月的工作经验积累,还要靠不断的归纳总结,找到提升工作能力的方法。掌握新技术,适应新要求;熟悉素材,加强对声画素材的了解;理解编导意图,准确驾驭画面;培养编导意识,通过编辑手段升华节目主题;在反复打磨中提升节目质量,以上五个提升电视编辑业务能力的方法都是笔者经过长年累月的工作实践而摸索出的。当然,对同一命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提升电视编辑业务能力的方法路径也不一而足。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不管什么样的方法,只要有利于电视编辑业务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提高电视节目质量,有利于电视节目传播效果最大化,这样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胡玉茗.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编辑创新策略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1(01):100-101.
  [2]刘婕.如何做一名思想过硬的电视编辑[N].山西经济日报,2021-08-16.
  [3]张科伟.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技巧[J].采写编,2020(06):87-88.
  [作者简介]于扬(1970—),女,辽宁大连人,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编辑。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内容生产呈现主体专业化、内容形式多维度、内容分发智能化、运营规范化的新特征。为了适应媒体融合趋势,借鉴新媒体数字内容生产现状,我们可以探索和预见未来学术期刊出版呈现集约式出版、沉浸式阅读、精准化传播、数字化革新以及复合型编辑人才培养的新趋势。  [关键词]新媒体;学术期刊;数字出版;新趋势  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1G、2G、3G、4G的发展变迁,数据传输在速率、质
期刊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以新兴技术为代表的行业改革趋势。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手段,使得各行各业的改革迎来了新的推动力。其中,新闻传媒行业的变化很大。本文针对全媒体时代传统图书出版行业的变革相关问题展开探究,以期能够为行业的改革、发展和进步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传统图书出版;行业改革  当前,全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技术进
期刊
[摘要]我国科技期刊种类多、专业全、分类细,存在常规专业期刊数量多、竞争激烈的情况,而非核心期刊质量的提升成为一大难题。本文以《人民珠江》实践为例,探讨非核心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策略,在中文核心期刊的目标下,通过争取优质稿源、策划专刊专题、多媒体融合、优化出版流程、提高期刊出版质量等方式,提高非核心科技期刊的整体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关键词]非核心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人民珠江》  2019年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接受并适应了新媒体,传统报纸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右江日报》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地方党报,其虽然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近几年发展速度缓慢。《右江日报》新媒体运营还存在技术人才紧缺、内容缺乏创新、新闻获取渠道被动等问题。对此,其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新媒体内容、避免同质化,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关键词] 《右江日报》;新媒体;发
期刊
[摘要]媒介技术的演进和发展促使新闻生产主体多元化、新闻价值标准和新闻生发机制改变,同时也改变了原有的新闻采编规则,这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深远影响。而当前,新闻采访课程作为与业界接轨的实践类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困境。因此,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只有构建融合新闻课程体系、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和建立多元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培养适应智媒体时代,拥有融媒体采访报道能力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建
期刊
[摘要]为了给针灸类期刊栏目建设提供数据支持,本文统计了2017—2020年四种针灸类期刊的栏目数量、载文量、被引和下载数据。结果显示,四种期刊的栏目数量和载文量均有小幅波动。具体来说,低频栏目多,高、中频栏目少;高、中、低频栏目的篇均被引频次或篇均下载频次高于期刊篇均被引频次或篇均下载频次的比例分别为75%、80%、53%,这些栏目可提升期刊的篇均被引频次或篇均下载频次。因此,针灸类期刊需重视高
期刊
[摘要]编辑人才队伍的培养是高校出版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而新兴媒体的出现推动了我国出版传媒行业的变革和创新,也对编辑队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即出版传媒行业需要能将出版与新技术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本文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的新编辑培养实践和编辑的成长经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出版社新编辑的培养策略,为高校出版社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人才培养方案,为进一步推进未来出版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摘要]杂志书自20世纪90年代从日本和中国台湾传入大陆后,随着大陆图书出版市场的变化,也在不断调整自身的定位,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呈现不同的时代特点。杂志书在大陆图书出版市场中形成了独特的发展路径,我们也可从中窥见我国大陆图书出版市场近三十年间的发展变化。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大陆出版的代表性杂志书,并从出版时间、出版单位、内容形式、时代背景等因素进行分析,试图对我国大陆
期刊
[摘要]在全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既受到了来自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也面临创新发展的机遇。本文就全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出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开探讨。在机遇方面,全媒体的出现为学术期刊的信息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拓展了信息传播渠道,促进了学术期刊的数字化转型及其与新媒体的融合进程。在挑战方面,全媒体的出现、新兴的网络知识信息平台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侵蚀着学术期刊的固有领地,人才流失正成为
期刊
[摘要]社会效益考核要求出版业在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工作策略等方面都进行转变。在此过程中,总编室作为出版工作的枢纽站,应实现相应的职能转型。本文拟从分析社会效益考核背景下总编室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入手,从服务管理、提高质量、队伍建设等角度,探索总编室开展工作的新路径。  [关键词]社会效益考核;总编室;职能与作用  2018年12月,《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的出台,是新时代出版业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