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236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区域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在全民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更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内容,新变教学模式。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其它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这个问题。
  
  一、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从心理学分析可知,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产生很强的注意力,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有待于培养,兴趣产生于好奇心、求知欲。因此,很大程度有赖于教师的引导。这就首先要求教师本身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具有广博的地理知识。上课要生动活汰通过地理学科本身的奥秘和结合地理课程内容的野外考察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目的教育等,逐渐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当学生对学习地理产生浓厚兴趣后,他们就能自觉地从生活、生产、学习和大自然各个领域吸取地理知识的营养。
  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激思,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被启动了,兴趣也就得以巩固。
  
  二、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启发式是教学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教学原理。所谓“不愤不启,不徘不发”。这是教学的一条重要规律,而启发式的突出作用是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愤”、“排”心理,有利于增长学生的思维兴趣,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重要作用。现在教学中应用的比较法、判断推理法、分析综合法、程序法、发现法等都渗透着启发式的原则,笔者认为根据地理思维的特点,对于培养思维能力,分析综合法和比较法应广泛利用,新颖的程序法和发现法值得推广。分析综合法是把地理研究对象首先分解成各种要素加以具体分析,分析其中的主次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在分析的基础上,再把各种要素加以综合,最后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规律,因此广泛应用分析综合法既符合地理研究对象的特征又符合地理思维的规律。比较是一切理解与思维的基石,它是一種非常活跃的思维形式,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由比较开始,由于地理科学的区域性,区域与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而同时又遵循着自然界及社会的共同运动规律,这样在教学中经常运用比较法。比较区域的差异与共同点,这是形成地理特征和概念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由此学生思维能力中的比较鉴别能力得到提高。
  
  三、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自学是被动的。学起于思,源于疑,学习思维从疑问开始,因而提出就成为调动学生主动性的起点。作为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是围绕的重点、难点而提出的,引导和激发学生认真读书、钻研教材、正确思维。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问题。就是把教材中储存状态的信息转化为传输状态的信息,用外部控制手段,使学生通过自学达到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学生在自学中获得的认识是零散、感性、肤浅的,需要经过提炼升华,才能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这个转变可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来实现。师生共同把学生自学过程中获得的知识通过寻求相互间的联系,构建成一定的存储图式加以存储,使之系统化。归纳时一般采用系统纲要法、表解法等方法。简明扼要的图示可将一节课的内容高度浓缩、概括,知识得以系统化、条理化。学生的自我归纳能力得以有效训练。学生经过自学后,其效果如何,需要及时的检测。优异成绩的获得,可以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享受,自学的热情得到进一步的调动;学习中薄弱甚至错误的环节能得以反复加强、及时补救。自学效果的检查形式有多种多样,一般有学生自检自测、学生间的互检互测、师生间的课堂问答、闭卷测试等。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通常采用闭卷测试,其题型常用书写量不大的填充题、选择题、读图题等,其内容应紧扣教学目的和要求,突出教学重点。然后将试卷交给学生互相评阅,再根据评阅情况确定个别辅导或集体讲解,从而使自学过程始终做到活而不乱、疏而不漏。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达到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目的。
  
  四、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高扬人文精神的主旋律,使学生明白人文精神的价值所在和对于个人及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待人文精神的正确态度,从而使学生自觉地追求人文精神。在地理教学中,可结合学科实际,利用一切可能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以辩证综合的视野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在讨论和辨析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自然观。进而使学生明白只有能正确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人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才能完美和谐地发展。如爱国主义教育。在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时,重点强调台湾、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落实,不断丰富课堂内容,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的。
其他文献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學科,物理学科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呢?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
期刊
摘要 物理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提出问题,明确目标,提出假设,检验结论。参与辅导学生解决问题一定不能代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由于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独立的思维过程,教师只能提出辅导性意见和建议,最终应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  关键词 物理学习;问题与解决    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每天都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如何抓住规律,及时地解决问题,这是值得我们中学教师一起研究和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而培养学习兴趣无疑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巨大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要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不但要认真备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
期刊
中考体育考试的设定,其实不是为了考试而设定的,是国家为在现阶段提高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而采取无奈的举措,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广大学生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近年来,健身强体“健康第一”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了,并随着体育作为学生中考的一门考试科目,并且分值逐年增加,体育中考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千万家庭、学校和学生的重视,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体育中考备考。取得理想的成绩呢?現结合我多年的教
期刊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声音来打动人的心灵,使人们在音乐的进行中得到情绪的抒发。心灵的宣泄。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中国教育谱写了新篇章,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新课标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内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在过去的课标下,高中音乐课叫做“音乐欣赏课”,现在的音乐课叫做“音乐
期刊
学校体育与健康学科,其教学内容广泛。活动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体育课教学中,除了身体运动外,学生的整个机体都参加活动,这是体育教学中区别其它课的显著特点。体育是进行德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物质基础,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明确指出:“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因此体育教师应依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取向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据美国《时代》周刊引用最新的脑部研究报告指出: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并非智商,而是情感。因为能善于控制自己情感的人,拥有更多的成功机遇,较易做出成绩。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在体育教
期刊
在小学多年来的体育工作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德育培养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小学生喜欢体育课,这就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天然的条件。那么就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课堂常规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在课堂认识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
期刊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该使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金子”,而应是“点金术”。所以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不能忘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即在引导学生学习“双基”的基础上,让其认真仔细地去体验生活,观察事物的特征,描绘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审美、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目的。所以,面对目前美术教学的状况,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学会速
期刊
追及相遇问题是运动学中较为综合且有实践意义的一类习题,它往往涉及两个以上物体的运动过程,每个物体的运动规律又不尽相同,对此类问题的求解,除了要透彻理解基本物理概念,熟練运用运动学公式外,还应仔细审题,挖掘题文中隐含着的重要条件,并尽可能地画出草图以帮助分析,确认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关系、时间关系和速度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借助于v-t图象和x-t来分析和求解往往可使解题过程简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