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早期剧作中的浪漫主义特征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se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年代中期开始,曹禺向剧坛奉献的几部剧作精品,就像挖不尽的宝藏一样,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话题。其主要依凭是《雷雨》、《日出》等早期剧作所显示的艺术造诣。当我们潜心研习这些剧作时,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意”现象,感受到其间流荡着一股浪漫主义气息,由此构成了曹禺剧作别样的浪漫主义特征。曹禺戏剧的特点,浪漫而有诗意。
  1935年《雷雨》东京首演之前,导演致信曹禺,表示要去掉序幕和尾声。曹禺回信中明确表示: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事诗,……这诗不一定美丽的,但是必须给读诗的一个不断的新的感觉。在《雷雨·序》中,曹禺再次表示:保留“序幕”和“尾声”的用意,是让观众看完戏后,心中还流荡着一种“诗样的情怀”。可见,诗意是曹禺创作的有意的追求,剧中的主人公,从周冲、繁漪到愫方,其生命的轨迹便是一首在闭锁的世界里的竭力挣扎和对于理想世界的追求向往的生命的诗。
  《雷雨》中的周冲是带有浪漫主义气质的一个角色,他的关于“海、天、船、光明、快乐”的理想随着他年轻的生命一起转瞬即逝,繁漪对于命运大胆无畏的挑战张扬着生命个体存在的价值。与现实主义相比,浪漫主义的显著特质就是主观性。艾布拉姆斯曾用“镜”与“灯”作比来揭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分野。认定浪漫主义“诗人所反映的世界,业已沐浴在他自己所放射出的情感光芒之中”, 以此标尺来衡量曹禺的剧作,它们显然是属于“灯”,是其心灵的创造物。
  当然,与其他浪漫主义作家一样,曹禺的浪漫主义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被称为“新浪漫主义”,这就是曹禺戏剧的特点,浪漫而有诗意。他戏剧创作的令一特点是人物行为举止审美化的处理。
  曹禺早期剧作,有两类人物引人注目:一类是以蘩漪为代表,包括鲁大海、仇虎等,属于曹禺激赏的“敢爱敢恨”系列,但他们也都无力挣脱“狭之笼”的束缚。二是以周朴园为代表,包括周萍等人,他们曾“敢爱”或“敢恨”过,但后来都慑于文明的压力而放弃了。对这些人物的行为举止都作审美化的处理过。
  曹禺笔下的人物,很难给他们下结论,好人,坏人?《雷雨》中的周萍,用作者的话说,他只是“一个美丽的空形”。作为长子,他要继承父亲的衣钵,却又缺乏周朴园那种创业的意志、魄力与手腕;他没有兴家立业的“雄心”,却有贪图享乐的劣根性;他想摆脱蘩漪,追求四凤,却使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这种种的苦闷和矛盾构成了这个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性格。所以曹禺说:“周萍是最难演的……”
  对周萍,曹禺明知“他的行为,不易获得一般观众的同情”,可仍要求“演他的人要设法替他找同情”。可见他对人物的浪漫主义审美化的处理。
  曹禺早期剧作的“浪漫主题”。历来人们都从社会问题剧的视角来诠释作品的主题,这与曹禺的本意与剧作文本的本然面目并不相符。就《雷雨》他抗辩道:
  我写的是一首诗,一首叙事诗……有些实际的东西在内(如罢工……),但绝非一个社会问题剧……。
  可见,曹禺的本意要写的是诗——一个青年诗人对整个人类悲剧性命运的抗争及这种抗争的徒然无益。看他的戏,读他的剧作,总是被充溢在剧中的强烈的感情色彩所打动。这种浓烈的情感,饱蕴在丰富、动人的情节和人物身上。
  正因如此,曹禺立足于自己的主体心灵来摄取与之总体感受相一致的素材, 是其心灵的创造物, 如前所述,曹禺早期剧作的整体意蕴是浪漫主义的。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资力尚浅的年轻教师来说,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驾驭课堂的能力,或者如何能够使老师与学生达到双赢的目的等等。在这里我就想谈谈对于课堂提问的浅见。  一、教学案例  我在讲《兵车行》时,导入部分就出现了课堂提问:战争带给人们的是什么?权势,抑或财富?学生很自然地就回答不是,它带来的是一双双呆滞失神的眼睛,是一阵阵痛彻心扉的呼喊,是一堆堆荒郊野外的白骨。从“眼睛”、“呼喊”、“
期刊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1.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从狭义上说,情感包括情绪、情感和情操。从广义上说,情感则包括动机、兴趣、态度、性格、意志、价值观等等。情感教育是一种以态度和情感为中心的教育,它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自己的情感,净化自己的心灵。  2.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1)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具有强大的遗传性,渗透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虽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像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以和为贵等思想文化体系作为民族智慧的源泉、文化传承的载体,曾经长期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在当代
期刊
对于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而言,重视学生的联想,加强思维训练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近年来,随着高考话题作文的持续升温,在话题作文的训练中展开合理联想确定最佳立意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那么,该如何去做呢?  一、围绕中心,辩证统一,多向思维。比如以“从一次性卫生筷谈起”为话题立意,从正方看,一次性卫生筷给餐饮业带来了快速、方便、安全的服务;从反面看,卫生筷并不卫生,未消毒就启用,并且用后又造成了环境污染;从
期刊
人类自从有了文字,才进入历史的文明时期。文字的产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文字的产生一方面突破了口头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另一方面也为人类的历史文明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地域广大,方言众多,但中华民族一直保持强大的凝聚力,汉语作为一种单一的语言也没分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汉语有统一的汉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我们汉语的书写符号。千百年来正是因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的思想在发生着奇异的变化,而中学生正处在情感不稳定、人生观不健全的时期。处在这个物质充裕的社会里,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认为读书没有用,产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的想法,却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因此,出现了部分学生上课无精打采、作业敷衍了事,课余泡在网吧、游戏室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德育教育成了重中之重,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极为重要,那么怎
期刊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课题。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居核心地位,一个人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与他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心理健康的人较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自己坚定的信念,吃苦耐劳的品质,外化为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行为。一些错误思想、不良品德往往是在不健康的心态下形成或表现出来的,其中违法乱纪的行为本身就是心理不健康的最
期刊
语文素养难以提高,几乎成了许多语文教师共同的困惑:课堂教学四十五分钟听、说、读、写步步到位,课后安排大量的练习、作业兢兢业业,结果依然是作文时的抓耳挠腮,考试时的愁眉不展。语文素养依然故我。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只是一个“授渔”的过程,真正“捉鱼”的过程还是在于平时的积累—课外阅读,这样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扩大学生阅读面、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上做了些尝试:  一、转变观念,还阅
期刊
人类的历史有多漫长,世间的战争就有多残酷,同时,反战的声音就有多强烈。战争在客观上促进科技,引起变革,推动历史,但也带来了哀鸿遍野,妻离子散,家破国亡。  中国古诗从来就有叙写现实,反映人民疾苦的优秀传统,其中也不乏表达厌恶战争,向往和平主题的优秀作品。  “武皇开边意未已,边亭流血成海水”(杜甫《兵车行》)一语道出了连年战争的终极原因——满足少数统治者的无尽欲望,于是穷兵黩武,在所不惜。正所谓“
期刊
新课标出台后,语文教材在编选意图上更注重学生的文化积淀和文学鉴赏水平的培养,主张让学生形成“独立阅读现代文的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增加阅读容量。这些变化反映了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却让不少孜孜不倦于传统教法的语文教师一下子慌了手脚,乱了方寸。现实问题摆在那里:如此众多的优秀文章如何取舍,捉襟见肘的教学课时如何安排?以不变应万变看来是不行了,一篇课文动辄三四堂乃至五六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