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风永驻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h__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的思想在发生着奇异的变化,而中学生正处在情感不稳定、人生观不健全的时期。处在这个物质充裕的社会里,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认为读书没有用,产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的想法,却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因此,出现了部分学生上课无精打采、作业敷衍了事,课余泡在网吧、游戏室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德育教育成了重中之重,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也极为重要,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诵读中体验情感教育
  优美的文章能感动人、引导人、鼓舞人,而诵读文章的过程,是学生对课文美的内涵的发掘,使学生在“兴味”“理法”上有独到的领悟。在教《纪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时,当学生读了课文第五部分(写刘和珍君和杨德群君被反动派杀害的经过。)后,我问:“这部分是侧重赞美烈士的勇敢还是侧重于揭露控诉敌人的凶残?”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我便用沉重兼有激昂的语调朗读这节内容,教室里异常安静,随着教师一声声饱含激情地朗读,学生眼前似乎出现了烈士被杀害的悲壮场面。有的学生满含泪水,有的学生握紧了拳头,有的学生脸上显出了愤激的神情。听读以后,让学生抓住了“入”“穿”“中”“仆”“击”等关键动词和“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的讽刺语句,准确地指出了本节内容重在对凶残敌人的控诉。在教师的情绪渲染下,学生较深刻地体味到了对烈士的爱和对反动派的憎,这样使学生对“爱”与“憎”有了清晰的理解。
  二、榜样教育的潜移默化
  1.以教师自身去影响学生
  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先行为规范,为人师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这样学生才信服你。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2.以优秀人物去感化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育学生其实就是教育他们做什么人的问题。我把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种人物统称为“榜样”。“榜样”们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作风,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规范学生言行、丰富学生思想、完善学生人格,都有着积极重要的影响。会给学生以自信向上的力量,这是一种巨大无形的教育力量。例如,在学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小说中的桑迪亚哥,表面上看只是一个运气不佳的渔夫,但要引导学生透过作品的象征层面学习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形象,是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的象征。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三、实践中升华道德情感
  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能调动大脑中的一切知识,去思考,去创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学会引导,鼓励学生“事事留心,处处在意,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情趣,在这个过程中,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1.挖掘生活,学会“小题大做”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充分说明了小中见大,深入思考的作用。初中阶段所学的鲁迅的《一件小事》,文章通过“我”与车夫的对比,反映了当时社会人心的恶毒,写出了作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心灵的自我反省与洗濯。
  面对大千世界不能采取浮光掠影的态度,要学会窥一斑而知全豹。要把身边典型的小事放到社会的大背景中去思考。例如从一个人的变化,一个家庭的变化,认识到社会的变化。看到事物的苗头,能预测它的发展趋势和结果,从而看出它的意义。例如,去到刚建成的公园,看到一些公共设施被人为破坏,供人观赏的牡丹被人摘去而联想到提高公民道德意识,倡导良好社会风尚;看到风起时街道上飘动的空塑料袋想到白色污染,进而联想到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从瘦肉精、地沟油现象意识到法治的不健全与社会机制的不完善等等。
  2.充分发挥名句、谚语的作用
  选一些切合实际的名句、谚语等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品评、理解、感悟,并让学生列举生活实例加以印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人们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告诉人们站在正义的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通过这些名句、谚语等的学习,使学生的个人素质、道德修养不断提高。
  语文是一门丰富的课程,也是一门最有潜力的课程,更是一门最具人文性的课程。语文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启智、陶情、冶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变“教书”为“铸魂”,化“知识”为“智慧”,化“文化”为“品格”。语文教师要树立“德为先”的思想,摒弃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狭隘意识,帮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在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德育教育永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要把握时机,巧启发,巧引导,就能给学生一些恰如其分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在知识的遨游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远大的目标,以便将来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这必将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其他文献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用伟人的事迹激励我们,远胜一切的教育”。在令人如沐春风的传记王国里,我们追寻古今中外伟人大师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感受他们坚韧的意志、伟大的人格、真挚的情感以及走向成功所付出的艰辛。那么,美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他的成功之处又在何处呢?他又有怎样独特的人格魅力呢?那就需要我们去有效地学习《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一课。  一、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
期刊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也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相当重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迅速转换角色、适应新课程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新课程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平等首席”、参与者、组织者及教学过程
期刊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始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通过语文教育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1.古诗中的“形象”
期刊
语文是古老的,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涌动于字里行间;语文又是年轻的,它的胸怀永远向生活敞开。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洋溢激情,闪烁灵慧之光的平台。这个平台需要情感的支撑。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教学的要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是有所侧重的。这是从学习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说明当今中国的语文教育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语文学科浓厚的人文和文化色彩。其实情感因素在优化教学效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方针下,探究式教学进入了教学的课堂。其实这一提法最早来自于美国的大教育家杜威,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于是,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  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打破了中国几千年的教学模式。两千多年前,孔圣人站在讲坛上面对他的七十二贤人,三千弟子侃侃而谈的时代结束在新课改教学的号角声中,一支粉笔一本书打天下的教
期刊
作为一名资力尚浅的年轻教师来说,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驾驭课堂的能力,或者如何能够使老师与学生达到双赢的目的等等。在这里我就想谈谈对于课堂提问的浅见。  一、教学案例  我在讲《兵车行》时,导入部分就出现了课堂提问:战争带给人们的是什么?权势,抑或财富?学生很自然地就回答不是,它带来的是一双双呆滞失神的眼睛,是一阵阵痛彻心扉的呼喊,是一堆堆荒郊野外的白骨。从“眼睛”、“呼喊”、“
期刊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1.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从狭义上说,情感包括情绪、情感和情操。从广义上说,情感则包括动机、兴趣、态度、性格、意志、价值观等等。情感教育是一种以态度和情感为中心的教育,它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自己的情感,净化自己的心灵。  2.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  (1)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具有强大的遗传性,渗透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虽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像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以和为贵等思想文化体系作为民族智慧的源泉、文化传承的载体,曾经长期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在当代
期刊
对于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而言,重视学生的联想,加强思维训练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近年来,随着高考话题作文的持续升温,在话题作文的训练中展开合理联想确定最佳立意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那么,该如何去做呢?  一、围绕中心,辩证统一,多向思维。比如以“从一次性卫生筷谈起”为话题立意,从正方看,一次性卫生筷给餐饮业带来了快速、方便、安全的服务;从反面看,卫生筷并不卫生,未消毒就启用,并且用后又造成了环境污染;从
期刊
人类自从有了文字,才进入历史的文明时期。文字的产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文字的产生一方面突破了口头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另一方面也为人类的历史文明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地域广大,方言众多,但中华民族一直保持强大的凝聚力,汉语作为一种单一的语言也没分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汉语有统一的汉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我们汉语的书写符号。千百年来正是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