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峰情操状态衔接潜意识行为改变人格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l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元认知干预技术;潜意识;人格
  无论是高中三年级考生还是初中三年级的考生,针对他们的校内元认知干预技术辅导,主要任务是为升学考试“保驾护航”,大多把临床干预任务锁定在迅速消除各种学习障碍困扰和开发出高效复习状态上面,一般不涉及深层人格修正。因为修正人格问题需要太长时间,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老师,精力都是不容许的。
  2014年年初,我在为一名初三考生处理学习障碍时,无意中卷入了对这名学生的人格修正。由于在对学生的认知辅导环节进行了一些特殊处理,学生进入了一种暂时的高峰情操状态。我顺势把他的这种高峰情操状态与接下来要培养的塑造积极潜意识行为的临床暗示训练衔接起来,产生了非常好的人格修正效果。
  一、初次来访印象、问题诊断与学习障碍干预
  王睿(化名),男,初三学生,班级体育委员,在校深受师生喜爱。他见人微笑,语言礼貌得体,心态阳光开朗。老师、同学当面背后都异口同声地说他好。而且他学习努力,严于律己,关心班级,关心同学。
  2014年4月,王睿第一次来咨询,当时他读九年级下学期。他的好朋友替他预约时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心情不太好,想找你,行吗?”就这样在约定的时间,他和朋友一起来到了咨询室。一见面,王睿就笑着说:“老师,麻烦您了。”
  带他来的那个同学出去了,我回头看到王睿的表情有些不自然,笑容没有了,有心事的样子。当时我的心狂跳了几下,没有说话,等他开口。沉默了一会儿,他说:“我现在没有了方向,我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干什么,也不知道现在该干什么。原因是前段时间打球把手弄坏了,就一直用左手写字,现在作业也没法完成,上课听听就溜号了,越来越听不进,回家也写不下去作业,老是分心,考试成绩在年级200多名(253名,500人左右)。马上要中考了,现在这样我哪也考不上了,我将来能干什么呀?我该怎么办?”
  后来我找到他的班主任了解情况,班主任对他的评价非常高,情况也基本属实,他最好成绩在年级170名左右,上学期期末在194名。
  当时我的判断是:一名初三考生的手受伤了不能写字,导致上课记笔记、写作业时的不便而产生情绪焦虑;焦虑情绪导致学习时不能注意力集中等行为障碍形成;学习障碍又导致考试紧张和成绩下滑;这些症状日益加重以后就会导致听不进课,形成恶性循环。现在他手上的伤基本好了,只要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迅速地解决他的听课、写作业、考试紧张这三个问题就行了。因此,我和他商量了有关程序,约了干预时间。
  给他做的解决学习障碍的临床干预从行为改变效果上看是非常成功的。第一次临床干预后,正赶上一次考试,考完后,他兴奋地跑来告诉我,他觉得考得非常好,状态不错。
  我松了一口气,王睿的事好像就这样过去了。
  二、深入发现问题的同时技术干预目标也在改变——从初三考生问题干预到培养优秀生的干预
  可是成绩出来后,王睿很沮丧地说:“名次一点也没提高,和上次持平,排206名。”我对他说:“知识的漏洞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补上,但考试时的状态还是好的,要保持住。”他说:“好,也是,我都落了那么多的课。”
  如果在专业元认知干预技术机构进行辅导,凡是遇到这种复习状态和考试状态都有好转、成绩却明显不提高的现象时,肯定还要继续向前进行排查性诊断,直到找出其他重要干扰因素。但是,作为校内的初三考生心理辅导,一般只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很难再有精力向更深心理层面进行诊断和干预。
  就在这时,王睿的妈妈背着王睿偷偷地来找我。妈妈说王睿每天一回家就把自己房间的门关上,时常大发脾气,给爸爸脸色。这几天好一点,回来说心理老师专门给设计了一个办法,做完之后心情好多了。但是昨天回来又发作了,原因是他把要看的卷子挑出来放在写字台旁边的地上,妈妈整理房间时发现卷子乱丢在地上,就给重新理整齐了放在桌子上,他回来之后,发现卷子的顺序乱了,就暴跳如雷,把桌子上的东西都划拉到地上,砸东西、用手砸墙,踢坏暖气包装板,还跑到厨房把刀子拿来拍在爸爸面前。闹到半夜,最后光着膀子睡在地上。今天早晨就不想来上学,好不容易求着才来了。
  妈妈反映的情况把我吓坏了,我眼中的王睿和妈妈叙述的王睿判若两人,我意识到王睿的深层面的人格问题是躲不过去了。接下来我进一步了解了王睿的有关背景。
  王睿的父母在他刚上初中时离婚,父亲动员孩子以及岳母出面劝母亲回家,为了不影响孩子中考,母亲又和父亲复婚。但两个人之间的裂痕仍然存在,家庭氛围沉闷,三人基本没有沟通。母亲是女强人类型,做管理工作,近来为了孩子中考辞去了工作。父亲是工人,平时工作轻松,得过且过,不求上进。孩子从心里就不服父亲,觉得父亲窝囊,父子关系一直紧张。
  父母离异、王睿对父亲不信服、家庭氛围紧张,这是长期困扰着他的问题。他本想利用自己的优势获得体育加试的分数解决成绩问题,却没能实现。再加上全市模拟考试临近、担心自己考不好等诸多因素,促使他的焦虑情绪处在较高的状态。这让我想起他第一次见到我时的第一句话:“我现在没有了方向,我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干什么,也不知道现在该干什么。”他目前的问题不单是针对中考的,而是对整个人生的一种无助感。让他振作起来,让他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并形成良好性格,成为了当前要解决的所有问题的核心。
  三、在认知辅导内容上做足文章塑造人格更有效——设计好高效的程序性知识临床暗示输入也很关键
  解决王睿的人格问题的第一个难点,是如何解决一名面临走人生下坡路的青少年的认知问题。他只要振作起来,变得积极向上,那么他对家庭问题的态度、对父母的态度、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对自己前途的迷茫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在我为王睿做第二次临床放松暗示干预之前,我给他看了一段刘谦的魔术表演,10分钟左右。看的过程他表现得很兴奋,师生对话如下。
  师:有什么感受?   生:神奇,不可思议。
  师:我也有同感,每次看他的表演,都感觉他是个创造奇迹的人,你说,每次登台表演前他紧张吗?
  生:紧张吧(犹豫),但他一定是一个心理强大的人。
  师:嗯,同意你的看法。
  生:但我爱看,只要刘谦出场,不管他表演什么,我都爱看,他的造型、他的气质都很吸引我。
  师:典型的粉丝,不过,我感觉每当他说“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的时候,他都是信心满满,我觉得你的气质和他有一拼哦。
  生:我哪有人家那么好啊(说话时他的眼睛亮了一下)。
  师:你将来想干什么呢?
  生:当个医生吧,其实也不是我想干,我妈、我舅和亲属们(他没有提到父亲)说干这个好。
  师:爸爸希望你做什么呢?
  生:我们还真没谈过这个问题。
  师:那爸爸的生活是不是你向往的?
  生:不是。
  师:那你能帮他改变吗?
  生:不能。
  师: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经历会造就不同人的性格和生活。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有自己的苦衷,也都有自己认为正确的生活方式。咱都是文化人,包容和尊重是起码的底线对不对?连电脑都设计成兼容模式,何况和自己的亲人呢?我们长大了,做儿子,也要有做儿子的胸襟(他笑)。还回到我们的话题,将来我们能做到什么呢?你会给自己的孩子一个什么形象呢?你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生活,干什么样的工作?来,我们来分析一下你自己,身高180厘米,体型匀称,身体素质好,阳光、有朝气、有工作能力,待人热情,责任心强,老师同学都喜欢你,成绩也不差,是个综合素质很高的人啊。
  我努力寻找情感组织者素材,引导他接纳自己的父亲,并帮他意识到自己是优秀的,在他的大脑中重塑自己的优秀形象,提高他的自信心。此次放松加了一个使他感到自己是一个能够接纳自己父亲的、不断积极上进的优秀青少年的情感组织者。
  王睿的人格问题,说到底是在其人生心理经验中缺少积极向上的男性榜样的鼓舞动力。到哪儿去找呢?找什么样的榜样才能弥补他缺乏现实榜样动力的心理经验缺陷呢?我灵机一动,找了我丈夫年轻时的一段军人列队演练的视频。虽然我丈夫不是什么名人、天才、英雄,但他能在平凡的军旅生涯中生活出热爱人生、积极向上的美感和激情。不出所料,他被一个虽然平凡但生活得积极向上的成熟男人形象深深地打动了。这种打动恰好和他自己的“高高的个子,匀称的身材,极好的身体素质,灿烂的笑容”在大脑中实现了“链接”。他说:“我从来没想到自己还可以走参军这条路。”接下来,我们谈了责任。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具有的品质,首先是包容,接纳你改变不了的(暗示他对父亲的接纳),尽最大努力塑造自己成为最优秀的人。
  这次放松暗示训练前的认知辅导谈话内容是王睿个性改变的核心要素。不管这些谈话内容如何宝贵,只要离开谈话的现场,离开谈话时的气氛,谈话内容能够留在大脑转化为个性行为的毕竟是少之又少。元认知干预技术在解决这一难题时,通过接下来的临床放松暗示训练,把这次成功的谈话内容牢牢地印刻在王睿的大脑中。
  要把当时的激动、谈话的意义等转化为在各种典型生活情境下自动产生的行为反应,需要运用情感组织者设计,将这次谈话中形成的情绪兴奋和积极思维转化为一种程序性知识永远地保留在他的大脑中,并且处于优势兴奋状态,成为他在以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优势思维。这一次输入新程序性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优秀学生观念、思维和行为的过程。输入到大脑中的积极行为及其伴随情绪状态内容除了前面谈话中渗透的积极上进的人生理想之外,还有一些使他迅速变为优秀学生的程序。例如:一到学习的时候,就自动地、情不自禁地想开始学习;一碰到难题大脑就兴奋,就跃跃欲试;一到考试答题时,大脑就自动兴奋,本来记得不熟练的题也变得清晰起来。
  从此以后,王睿专心致志地复习功课,他的初三学习生活一下变得平静下来。他有了目标,将来想考军校,中考根据自己的意愿报了本区的省级示范高中。在后来的这段时间里,老师和同学们都一致认为他的学习更加努力了。
  四、效果追踪与问题讨论
  对王睿一共干预了8次。中考时他考了584分,考上了他自己报考的中学。回顾对王睿的干预过程,总体感觉以下几个技术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最重要。
  1.看清问题的本质
  如果我们不深入地看清王睿问题的本质,他不会有中考的理想结果。那么王睿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一个人的一件事往往有好几个层面的本质。例如:普通教师们认为的王睿不努力和心理咨询师关注的王睿的心理问题相比,后者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把王睿诊断为缺乏父爱、缺乏家庭温暖,和掌握元认知干预技术教师把王睿的问题诊断为学习障碍相比,后者更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诊断和解决当前学习障碍的临床干预和看到王睿在学习障碍背后更为严重的人格相比,后者又深入了一层。
  2.咨访关系的建立
  不建立起彼此轻松、信任和开放的咨询关系,就无法将认知辅导环节如此深入。
  3.激发求助者的高峰情操状态
  这是我们看透问题的本质和干预杠杆解的重要环节。既要明白他的问题出在哪里,还要找到高效解决问题的情操高峰状态。
  4.清晰获得积极的心理内容表征
  把王睿的人生理想表征为一种要参军的情操状态,是很容易产生效果的一步。情操是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形成的一种不轻易改变的心理状态。例如想象要参军的理想和对参军的那种感情混合起来的思想体系,使王睿看到了人生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这个目标通过暗示训练即可变成优势兴奋思维。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汇文中学,大连,116033)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
其他文献
〔摘要〕心理健康课程是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自教育部2002年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随着心理健康课程的深入实施,诸多与课程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以及与课程实施的规范性和实效性相关的问题逐渐暴露,成为制约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巨大阻碍。本文以《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标准》为例,阐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课程标准;理论
〔摘要〕学习动机一直是老师和家长关注的重要话题,并且其关注点常常在于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但是,我在对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中发现,因学习动机过强而产生强烈情绪障碍和负面自我评价,严重影响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的学生并不少见。本文记录的是一名八年级女生,因学习动机过强导致情绪障碍和学习焦虑而寻求心理辅导的案例报告。在了解来访者情况后,咨询师判断来访者的问题属于不合理信念下引起学习动机过强而
〔摘要〕在社会大众大力提倡“生命教育”的今天,如何真正做好生命教育,笔者通过小学一年级校本课程《儿童生命教育》的教学经验,认为学生一定是在活动中体验与成长,而一些经典活动,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生命即生活,这些活动恰恰能体现生命教育的真谛。  〔关键词〕生命教育;小学;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3-0027-02  生命,绿色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强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何科学地认识与理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如何看待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组织实施、方
〔摘要〕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时,感觉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在本案例中,心理教师仔细梳理了来访者社交焦虑的成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对其进行辅导:先纠正其错误认知,提升自信指数;再应用森田疗法,鼓励其接纳焦虑情绪;最后运用系统脱敏技术,减轻焦虑程度。除此之外,辅以一定的资源拓展,最终帮助来访者走出社交焦虑的困境。  〔关键词〕社交焦虑;森田疗法;系统脱敏;初中生;个案辅导  〔中图分
〔关键词〕高中生;网瘾;学习  案例概况  王某,男,15岁,高一新生。据其母反映,该生自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迷恋网络游戏,一直没有间断过去网吧,通常是周末去,有时也逃课去,家有电脑,但其拒绝在家上网。家长的处理办法是:父亲打,母亲苦口婆心劝说。学习成绩一般,较喜欢语文,朋友多为学习成绩比他差的。今年勉强考上高中,上高中后住校,刚开学一个月就有两次下晚自习后去网吧通夜玩网络游戏,且都被老师发现。第一次
〔关键词〕厌学;考试焦虑;辅导个案  一、咨询背景  2010年11月初,洛阳市第一次模拟高考大练习前一个月,我校高三的一位班主任找我预约,说她的班上一名学生在高一和高二都是年级第一,但到了高三便不再努力,夜里去网吧玩游戏,白天在教室睡大觉,成绩下滑,做了几次思想工作都没什么效果,希望通过心理咨询能够帮到他。  二、辅导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  11月8日,该生来到心理咨询室,向我陈述:自己并不
〔关键词〕高中生;生涯规划;性格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6-0039-03  【活动背景】  “新高考”改革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是尊重学生选择权和扩大高校招生录取自主权。新入学的高中生不分文理科,学生根据未来大学专业及职业规划自主确定高考选考科目。这种“专业导向”的录考模式,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观等特点和专业的倾
〔摘要〕15岁的女孩小洁由于家庭问题与自己的歪曲认知自残,幸好被老师、同学及时发现,由此开展心理辅导。本次心理辅导利用家庭分层治疗方案、认知行为疗法、班主任的帮助,先帮助离异的父母打开彼此的心结,再由父母帮助孩子调整错误认知,感受父母之爱的心理辅导个案。  〔关键词〕自虐;单亲;认知行为疗法;家庭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3
〔摘要〕儿童能通过画画自我放松,释放心理压力,宣泄不良情绪,进行心理治疗,这已是图画心理学家们的共识。美术课程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于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如果教师能树立主体性学习观,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建立学生学习的多元评价体系,那么美术课这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肯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作用。  〔关键词〕图画心理疗法;学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