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对比”,而是“衬托”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f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鹅》(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是中国现代文艺大师丰子恺的名作,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对本文的写作方法,《教师教学用书》上有这样一段解释: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 “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 “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猥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据了解,教师们从2006年开始使用与新版教科书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大都照本宣科,撰写教案、论文也以此为依据,可见影响之大。笔者对上面这段解释不敢苟同,认为不是对比,而是衬托,冒昧进行浅析,愿与教参编者商榷。若有错误,敬请专家赐教。
  何谓“对比”?修辞学上的定义是,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对照,相比较。这里的“正反、相对”,指的是性质上的对立。比如,美与丑、好与坏、大与小、新与旧、高与矮、长与短、虚与实、善与恶等,才可以构成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白鹅》主要写鹅,为了突出它“高傲”的特点,作者抓住了鹅的叫声、步态、吃相这三点进行具体描写,其中写狗、写鸭,其用心并不是与鹅相对照、相比较,性质上也不对立,说明不是“对比”手法。这样写,是从旁边陪衬烘托,这就涉及另一种修辞手法——衬托。在说明、描写某一个事物的时候,用另外的和它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从旁陪衬烘托,使它更鲜明更突出地显现出来,这就是修辞学上的衬托,也叫“映衬”。文中“白鹅”是主要事物,叫本体,狗和鸭,还有一笔带过的鸡,都是衬托的事物,叫他体。有主次之分、偏正之分,若视为“对比”修辞手法,说鹅与狗、鸭“对比”,就把两者的主次关系混淆了。
  那么课文是怎样运用“衬托”手法写鹅的?先看“叫声”,为了突出“严厉”和“大”的特点,作者用大家所熟悉的狗看门时的“狂吠”来衬托,狗狂吠,犬牙毕露,很凶,鹅不亚于狗,狗衬托了鹅,鹅的“叫声”之特点就更突出了。再看“步态”,教参中说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这里说“显出”,其实就是“衬托”,鸭与鹅相似,以鸭衬鹅,则鹅的大家风范的形象就更鲜明了。作者又加了一笔“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可见鹅是多么高傲!后看“吃相”,作者以较多的文字描写鹅怎样吃饭,以较少文字穿插描写狗偷吃、抢吃的“猥琐相”,谁是主,谁是宾,就更显而易见了。教参中说“彰显了鹅的老爷派头”。我们感觉应把“彰显”改为“衬托”。用“狗”的“猥琐”来衬托鹅老爷的“派头”,就更显出它“架子十足”了。
  最后,强调一下对比与衬托的不同:对比,是正反两个事物相对照、相比较,我们不会把“鹅”视为“正”,把“狗、鸭、鸡”视为“反”吧?对比,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我们不能把文中“鹅”与“狗、鸭、鸡”的关系视为并列,地位视为等同吧?衬托,是被衬托的事物和衬托的事物有主次之分、偏正之分,文中对狗、鸭、鸡的描写,全是为了衬托鹅,也就是为写鹅服务的。如果没有对狗、鸭、鸡的描写,鹅的形象就不会如此鲜明突出了。
  (山东省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山东省莱州市教学研究室 261400)
其他文献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1~2年级达到5万字,3~4年级达到40万字,5~6年级则达到100万字。保质保量地实现上述目标,就要研究如何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一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对这一问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的教师只习惯于向学生推荐大量的课外阅读书目,而忽视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忽视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忽视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检测
原生态这个词可能大家并不陌生,原生态冰箱,原生态蔬菜,原生态玩具,原生态唱法……现在体育教育也在呼唤原生态,尤其是现有状态下“缺物缺人”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更需要原生态教学。而现今的体育课面临着背离原生态教育的方向越走越远的局面。我们的体育教育的重心很大程度背离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把大部分学生的发展赌博性地压在了竞技体育的成绩上。现在的学校体育已经在“功利、雕琢、技术、时尚”等现代化词汇中迷失了自
《木笛》一课,是肖老师潜心“诗意语文”的又一经典。“诗意”语文的表现,来自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第一,来自文本的诗意;第二,来自教师的诗意;第三,来自学生的诗意;第四,来自教程的诗意。四个维度的协同与融合,方能将诗意语文推向一种理想的境地。《木笛》一课,是对“诗意”语文理想境地的一种积极尝试和有效建构。  一、文本诗意——集中而典型的开掘  《木笛》虽是一篇小说,但无论是叙事方式还是话语表现,都充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明确了各个学段的作文教学要求,但由于“课标无细目”“教学无课本”“教材无序列”“评价无标准”等原因,作文教学效率仍然低下。  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把写作在第一学段中定性为“写话”,在第二、第三学段定为“习作”。二年级学生初学写话,许多教师目标不明,人为拔高,致使低年级写话出现了不少误区。2011版课标对第一学段写话目标的定位是这样的:“
摘 要:为加快青年教师成长,切实提升青年教师教研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2015年,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在23所小学选拔出26名有理想、有追求,热爱教育事业且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青年骨干教师,创建“奔跑青春”小学体育青年教师研训班,把区域教学研究与培养青年教师相结合,创新区域教研模式,提升青年教师教研能力。  关键词:创新;区域教研模式;青年教师;教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
近日拜读了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著名演员倪萍的新作《姥姥语录》。不仅感动于书中倪萍与姥姥五十年血浓于水的亲情,更佩服姥姥质朴而劲道的村言俚语,句句闪烁着真理的光芒。最让人难忘的还是倪萍的文字,翻开书就像听一个老朋友在给你拉家常,姥姥点点滴滴的话语慢慢展开,如袅袅茶香,沁人心脾;亦如一壶老酒,让人如痴如醉。  让我们来看看《姥姥语录》当中姥姥平实的话语吧。  爱越分越多,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怕不存
关键词:条件作业;纸盒;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6-00-01  条件作业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它以条件设置为导向或限制,引导学生按照条件指引的方向学习。有效的条件设置,能分解动作难度,提高动作体验的精准性,降低错误动作的发生率,而逐步提高的条件要求则为学习搭建了适宜的阶梯。此法是教法改革的一种尝试,同时也是一种引导学生学习
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很容易被误读成一种道德说教。  文中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一句,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中国当代的道德语境中,则往往被理解成助人为乐的最高境界。它的道德寓意在于,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他人,自己也必在他人心中。便有教师据此教育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觉悟,发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风尚。  更可怕的是,还有教师据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作者杏林子通过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三个事例“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地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引发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阐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小中见大,平中悟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对生命的沉思,对生命的渴望,是本册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  为了避免将此课上成道德课、说
摘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实验小学是一所至今已逾百年的农村学校,学校以篮球特色为突破口,努力建设篮球特色课程体系,喊出“让篮球快乐跳动,让校园充满活力,球品塑人品”的口号。为了做实、做强、做大学校篮球特色,学校从篮球校园文化打遣、指导团队建设、篮球校本教材编写及使用、篮球小型竞赛、运动训练等层面精心构思,巧妙设计,让郑小的学生圆梦于此。  关键词:篮球特色;篮球文化;指导团队;篮球竞赛;运动训练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