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域下字幕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该文为2020年度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世界城地组织专项课题:城地协作视阈下唐诗长安意象的外译研究(编号:cdw72)的研究成果。  摘 要: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古典文学当中,唐诗就像一片奇葩瑰丽地绽放在神州大地上。历史上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唐诗大家,而李白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将用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对李白的古诗《月下独酌》的六种英译作进行简要的对比评析,其旨不在甄别高下,而是互相探讨译文,
摘 要:先秦时期的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是百家之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大学派。《大学》和《中庸》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代表作,《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它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回归经典,文献研究;深入其中,学有所思;正心诚意,经世致用。在认真研读了《大学》《中庸》和《老子》这三部经典文献以后,最能引发我共鸣和反思的便是其中的修身思想。在研读的过程中,发现三部文献虽内容各异,但就其
摘 要:以1921年7月27日完成的作品《南迁》为例,来分析中国现代作家郁达夫前期作品中表现出的自卑与性心理。《南迁》是以主人公伊人为依托的带有他自叙色彩的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爱和同情被破坏,独自身在异国他乡被欺侮和损害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伊人是郁达夫笔下的人物,是其自卑心理的产物,也是其性心理的发泄對象。  关键词:《南迁》;郁达夫;自卑与性心理  作者简介:李青容(1995-),女,汉族,四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去呼伦贝尔看无边的草场  去海南看椰子挂在树上  去漠河看南归的大雁天际飞翔  去帕米尔高原看经幡飘扬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回忆你当初的模样  回故乡住一住老房  陪一陪年迈的爹娘  漫步余生的路长长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终老在南山之上  夏天印象  綠藤碧叶黄瓜  人坐杨柳荫下  翻看一本闲书  品一壶观音绿茶  岸边开着荷花  水中自在鱼虾  三五蜻蜓  荷尖轻轻落下 
摘 要:芥子园作为李渔的园林代表作品,是他创作思想的映衬和造园艺术的呈现。本文从李渔的人生经历与戏曲文学创作的联系入手,研究其创作特征对他造园的影响,提炼出贯穿其造园活动的“闲情”,并以“芥子园”为例探索园中“闲情”,以期对当今景观实践活动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李渔;园林;戏曲;文学;芥子园  作者简介:叶子祎(1999.12-),汉族,四川自贡人,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风景园
在齐齐哈尔,流传着红豆山房的故事。故事并不久远,但却催人泪下。  一处庵房  清代乾隆年间,齐齐哈尔城东隅有一处庵房。至于以前那是什么庵,由于什么原因萧条而变成民房的,赁谁也说不清楚了。乾隆五十八年(1793)十一月,原驻藏大臣保泰,因处理驻藏事务既违反宗教政策,又违反国家公职人员则例而获罪。乾隆皇帝把保泰的名字改称“俘习浑”,流放到黑龙江充当苦差,进行“改造”。在满语里,“俘习浑”可能是现在的土
摘 要:1842年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自那以后,直到近代,我国文化沿着这条不算完全正确却也没有明显错误的文化道路。在本身传统文化的稳定加持下,完成了自主的文化融合,建立了新时代独有的大中华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完成了文化引入与文化融合的我国,开始了文化逆向输出,中文的国际化,各地孔子学院的兴盛,都印证了这一点,而文化外译,作为文化直接“出口”输出的软实力,其从历史角度出发所产生各种
基金项目:此篇为创新项目成果文章,项目号YCX18011,项目名称《唐代经济的文学呈现》。  摘 要:中唐是唐王朝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也是韩愈柳宗元等人的文章开始崭露头角的时期。韩愈的文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和他入朝为官有关,另一方面就和他的生平有关。在贞元十九年,韩愈因为一纸文书,触怒唐德宗,从而被唐德宗贬官,这一纸文书就是《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是一篇无论处于何时,都情感真挚,立场
摘 要:2016年村田沙耶香凭借作品《人间便利店》荣获第155回芥川奖。作品围绕主人公谷仓惠子作为“便利店人”的经历和感受展开介绍,一经问世就引发了各界的热议。惠子这一人物兼具大龄、未婚、无业等特点,是当今社会下一部分年轻人的真实写照,而便利店这一空间也可以看作是日本社会的缩影。可以说“便利店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日本职场当中社会人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村田沙耶香;便利店人;便利店;社会人  
摘 要:芥川龙之介自幼熟读中国古典,是一个对中国抱有美好幻想的作家。在他创作生涯的前期,以这种美好幻想为背景而创作的中国题材的作品有很多,并且其中登场的中国人的形象大部分都是良好的。这些作品主要有《杜子春》(1920)、《南京的基督》(1920)等。  可是让人不得不注意到的是,芥川1921年以后的作品中出现的中国人的人物形象有了很大的变化。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是芥川于1921年进行的一次中国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