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诗的信与疑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s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文世界里,一本诗集能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畅销五六万册,已算得上小小的奇迹。诗歌历来是出版界的毒药,但有时做对路了,也能收到以毒攻毒之奇效。比如这本小小的译诗集,就拥有一些畅销元素。
  首先,从诺奖入手,多半不会让人失望。辛波丝卡1996年被诺奖意外垂青,她的诗“具有不同寻常和坚韧不拔的纯洁性和力量”,正能量十足;在诗学风格上,也因其凝练、清澈、悠游从容的风格而被誉为“诗坛莫扎特”。其次,为诗集取个好名字。“万物静默如谜”,其实辛波丝卡既没写过这样一首诗,也没出过这样一本诗集,但是,这莫须有的一句话既神秘又优雅,既小资又大气。甚至在诗人的译名上也做了文章,选用了更加轻巧华丽的港台版的“辛波丝卡”,而非大陆版拗口的“希姆博尔斯卡”。第三,找到一个好译者。陈黎、张芬龄是一对台湾译者,陈黎本身也是位诗人,两人译过不少语种的优秀诗人的作品,口碑不错。
  据陈黎讲,他不懂波兰文,也就是说他不可能从诗人的母语波兰语直译。但他也不是从某一特定的英语译本直接转译的,因为有网友把陈译与英译一起贴出来,发现他并没有忠实于英文原诗。那么他是怎么翻译的?据媒体报道,“陈黎虽然不谙波兰文,但诗集中收入的译诗绝大部分是以波兰文原诗为本的”。我不清楚陈黎懂几种语言,他至少翻译过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法语、俄语等语种的诗集。据他自己说,这些翻译“都是以原文为本,参酌手中字典、各种语言译本、网络上翻译引擎及相关资讯,斟酌字意、诗意而成”。这可以理解为“意译”吗?多方搜求,多方比对,一方面增强各个译本之间的对话性,另一方面,又让我们对其准确度心生狐疑。
  翻译本来就是一种“信”,译者秉承“信”的精神,从一种语言摆渡到另一种语言。陈黎的译诗方式让我对“信”产生了一丝疑虑。在这本《万物静默如谜》出版之前,大陆曾出版过三本辛波斯卡诗选,分别是《呼唤雪人》(林洪亮译)、《一见钟情》(林洪亮译)以及《诗人与世界》(张振辉译)。林译辛波丝卡,虽是从波兰语直译过来的,也许更加可“信”,但语感和节奏上全无诗意,读来简直不入流。张译更差。如果一位波兰伟大诗人的作品在汉语里竟是这样,不译也罢。一首好的译诗,它在汉语里至少也应该是首好诗。
  仅就汉语里的辛波丝卡而言,三个译本里,陈译无疑最好。无论是意象、语感,还是对节奏的把握,都更加像首现代诗。但放在整个当代汉语诗歌的创作平台上,这样的诗歌依然是平庸、三流的。也就是说,仅作为汉语诗歌本身而言,很一般。你会相信波兰的“诗坛莫扎特”就是这个样子吗?
  如果在译诗的基础上去理解汉语之外的诗歌创作,注定会徒长自家志气。上个月深圳一个主题为“回顾新诗三十年”的会上,一些诗人同行普遍对自“今天派”以来的汉语诗歌的成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人甚至认为汉语新诗已是“世界级”。这种乐观的评价自然是鼓舞人心,但问题是,基于何种理由而得出了如此乐观的评价?无非是拿汉语里的里尔克、拉金、米沃什、辛波丝卡做一番比较。《万物静默如谜》就曾被同行们拿来做比较,“在座的各位女诗人,写的就绝不比她差”。汉语与汉语对比,然后汉语打败了另一种汉语。
  万物静默如谜
  作者: 【波兰】辛波丝卡
  译者: 陈黎、张芬龄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8月
  定价: 26.00元
  遗憾理由
  放在整个当代汉语诗歌的创作平台上,依然是平庸、三流的。你會相信波兰的“诗坛莫扎特”就是这个样子吗?
其他文献
想象一下,你可以在任何时间给医生发短信咨询医疗问题,并迅速得到一个详尽的答复,不用在网上胡乱搜索,也不用为了一点头疼脑热就去医院排长队看病。  这对病人来说,简直太棒了;但对医生而言,可能是噩梦的开始。在美国,一个普通病医生平均有2300个固定病人,如果人人都给医生发短信,那么第一个病倒的应该是医生自己。  这让硅谷的企业家罗恩·古特曼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四年前,他创建了Health Tap—远程医
能不写商业计划书就可以用一家子公司引来14亿元风投的,恐怕只有华大基因了。  业内始终视华大董事长汪建创业的经历为一个“土匪”式的“霸蛮”传奇:1999年7月,华大在北京顺义空港创立,初衷是为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随后在伦敦召开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五次会议上,汪建的搭档、现任华大主席杨焕明,在没有获得中国政府授权的情况下,上台称中国愿承担其中的1%。  成立4年后,在那个被SARS搞乱了的春天,华
2010年11月,全球13个野生虎分布国的政府首脑和代表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了“老虎峰会”。在会上,诸国承诺加入TX2的计划,目标是在2022年时将野生老虎的数量翻倍。其后更联合发表《全球野生虎分布国首脑宣言》,将每年的7月29日定为“全球老虎日”。及至今年,便已经是第四个年头。  四年以来,野生老虎的保育工作取得了不小的进展。2010年,几乎没有人知道世界上还有多少只野生老虎,因为许多国家还没有
一个家庭里如果乱七八糟堆满垃圾,养头猪还弄得满地粪便,那叫做肮脏。如果很多人养猪,又死了很多猪,然后把它们都扔到江里,任其漂流并腐烂,这当然是更大的肮脏,我将其称为第二种肮脏。  话说今年3月9日,上海黄浦江的松江段水域发现大量死猪漂浮,此后8天里,共打捞出近9000具死猪。而位于黄浦江上游的浙江嘉兴,被怀疑是死猪来源地。据说在嘉兴地段的河道里,也打捞出3000多头死猪。加起来,漂浮的死猪超过万头
7月27日上午,《强台风重创下的徐闻》图片展在广州市广东迎宾馆举行,四十多岁的陈德生向观众介绍了拍摄过程中的细节。陈德生,广东徐闻县人,是本次摄影展的总监,也是“威马逊”风灾摄影小组的组织者。  徐闻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三面环海,风光旖旎,是广东省湛江市的农业大县,全年向全国输送海鲜和无公害绿色蔬菜。但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常年来饱受大小台风之苦。  7月18日,超强台风“威马逊”在徐闻登陆,对当地
有一种古老的文字游戏,叫做集句,即从许多诗中分别截取一句,组合在一起,凭借诗句本身的模糊性,赋予新组合一种新的意境。拿现在时尚界的术语来形容,叫做:混搭。  时至今日,这种国学传统并没有丢掉。网上一直流行着与集句类似的游戏,一些诗词爱好者热衷于寻找一些万能诗句,这些诗句搁在任何一首诗的结尾都能言之成理。叶绍翁的《游园不值》里的末句“一枝红杏出墙来”,就是这么一个万用结尾,据说这一句话可以接在任何七
在北京师范大学的MBA讲座上,台湾电视人李方儒播放了一段几年前的《康熙来了》节目,主持人小S上来就向来宾连战发难:“战哥啊,敢问您啊,平常在家都穿什么型的内裤?”  笑声中,李方儒暂停了视频,问台下,你们敢这样访问领导人么?  李方儒曾在《快乐星期天》、《周日八点党》等台湾热播综艺节目担任制作人,近年转战大陆,为央视及地方卫视制作了《超级大赢家》、《夺宝奇兵》等十余档娱乐节目。他在刚出版的《大明星
胡德夫回老家台东开的牛肉面店在长沙街,并非台东闹市中心,从郊外的火车站打的过去约10分钟就能到。“外地来的年轻人都专门要去那里,我载过几次了”,中年的士司机说。  一幅传统排湾族木雕挂在门旁,木制自动门一开,风铃就响了起来。午后2点的店,空无一人,黑色钢琴立在楼梯拐角,橘黄色灯光打在墙壁的抽象画、原木餐桌上,留下落地玻璃窗边的手工漂流木椅给台东的骄阳流连。  胡德夫笑容满面地打完招呼,随即解释戴墨
开端  “唐雨和小朋友陈小明一起走在路上,他的耳朵无意中触到陈小明的上衣口袋,大脑便呈现出一包香烟的牌名‘飞雁’二字……据唐雨自己介绍,他的手像有电一样,拿到写有字的纸团,脑里便开始有字迹的反映 。”  唐雨的“耳朵认字”,标志着当代特异功能运动的发端。这篇报道出版于1979年3月11日《四川日报》。 数天后,国内多家媒体转载了这条消息。香港《大公报》《明报》更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人的惊人发现
走進轻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