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不得一”的消逝与永恒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pi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省试湘灵鼓瑟
  钱 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诗题“省试”,即是唐时的进士科考,因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故称省试。从题可看出,这是一首试帖诗。
  “试帖诗”又名“应试诗”“省试诗”,是唐代科举制度下进士科考所采用的一种诗歌样式。我们知道,声律的讲求在齐梁时即已酝酿生成,至初唐渐告成熟,而进士科考试诗赋的制度,正式确立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实际上是律体的兴起和形成而促使有司采用为科考形式。为便于掌握衡量尺度,试帖诗有诸多具体规定。如:体裁一般以五言六韵(十二句)的长律为定式,诗题与韵字由考官限定,题目临场公布,内容要求紧扣题意,通篇结构须严密而完整等等。在这样的严格约束下敷衍成篇,再加以时间上的限制,即使有才华的举子也往往难以写出好诗来。唐代名家,如王维、白居易等,均有试帖诗,然而佳作寥寥。明王世贞《艺苑卮言》指出:“人谓唐以诗取士,故诗独工,非也。凡省试诗,类鲜佳者。如钱起《湘灵》之诗,亿不得一。”
  沈德潜在其《唐诗别裁集》的“五言长律”部分,特地列入一批试帖诗,并加提示道:“此体凡六韵:起联点题;次联写题意,不用说尽;三四联正写,发挥明透;五联题后展开;六联收束。”我们就以沈德潜的提示,分析一下钱起这首诗的构成,以期对唐代试帖诗有所了解。
  试帖诗题目大多出自经、史、子、集,要发挥题目的意思,按着一定的要求来写。“湘灵鼓瑟”此题,是从《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句中摘出来的。“湘灵”,唐李贤注:“舜妃,溺于湘水,为湘夫人也。”上古之时,尧王二女,大者女英,小女娥皇。尧王选虞舜为继承人,并将两女许配于舜。舜帝即位后,南方的“三苗”部族(今梧州),多次扰边,舜率军南征,娥皇、女英随行,留驻湘水之滨。大军征战南进至苍梧,舜王不幸病亡,葬于九嶷山下。得知噩耗, 娥皇、女英二人投水而死。传说她二人都做了湘水女神,娥皇为湘君,女英为湘夫人。“海若”,海神名若;“冯夷”,河伯。屈原诗句是说神巫或先圣把握了道术,就能使群神为之驱遣。令,使之听令;舞,使之欢舞。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乐书》载“云和之琴瑟”是礼乐器中最为神圣的,居于三大祭祀礼乐之首。“帝子”,即湘夫人。诗的开头两句赞扬湘灵善于鼓瑟,那优美动听的乐声常常萦绕耳边。“起联点题”,这两句暗点了题目的“湘灵”和“鼓瑟”,在试帖诗里,这叫做概括题旨。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河伯冯夷被动人心弦的瑟曲吸引,在水上舞蹈。这句的关键是“空”字,冯夷并没有真正听懂在湘灵美妙的乐声中隐含的哀怨凄苦,但那些“楚客”是懂得湘灵哀怨凄苦的。“楚客”原指屈原,后泛指历代被贬谪经湘水南行的人。他们听到这样哀怨的乐声,怎不颇具同感呢!这一联正是“写题意,不用说尽”,结合湘灵的典故,诗人紧扣题意——哀怨,它为后面的“苦调”“怨慕”“悲风”定下了基调。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三四联正写,发挥明透”:湘灵的曲调深沉哀婉而又清亢响亮,令金石也为之感到悲凄,苦调一直传到遥远的苍穹,传到苍梧之野,把舜帝之灵惊动了;那馨香的芳草,也为之感动。这两句诗,以虞舜巡游之地“苍梧”照应“舜妃”;以“白芷” 照应“楚客”(为纪念屈原,民俗端午有挂菖蒲、艾叶,白芷的习俗)。这就是“发挥明透”。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五联题后展开”:乐声在水面上飘扬,辽阔的湘水上空,回荡着哀怨的乐音,汇成一股悲风,激荡在八百里洞庭。此时已转向结句,用一个“传”字,一个“过”字,透露出曲终的意味。
  中间这四韵,共是八句,诗人凭借惊人的想象力,极力描绘湘灵瑟曲的神奇力量。这就使得诗既切合科考的要求,又避免了呆板的叙述,瑰丽多姿,生动形象。确实很见功力。
  然而更妙的还在最后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前面紧扣题目,反复渲染,已经把湘灵鼓瑟描写得淋漓尽致了。倾听妙曲,想见伊人。此时诗人笔锋一转,直指美丽而神秘的湘江女神:“曲终人不见”——只闻其声,不见伊人。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怅惘,真可说是神来之笔。而更具神韵的是,“人不见”之后却以“江上数峰青”收结。这五个字之所以下得好,是因为由湘灵鼓瑟所造成的一片似真如幻,绚丽多彩的世界,一瞬间都烟消云散,让人回到了现实世界。这个现实世界还是湘江,还是湘灵所在的山山水水。只是,一江如带,数峰似染,景色如此恬静,给人留下悠悠的思恋。
  主试官李暐非常赞赏这个结句,以为“必有神助”。当时与钱起一同参加省试的陈季《湘灵鼓瑟》有句“一弹新月白,数曲暮山青”,语句略同于钱起,但他将这两句置于第四联,而钱起将这一诗意作结,配上“曲终人不见”,便觉得空灵而有余韵。
  关于钱起的这两句诗,还有一段文坛公案:
  1935年,朱光潜在《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一文中,认为,这两句诗,前一句表现了“消逝”之美,后一句表现了“永恒”之美。前一句是人的情感,后一句是大自然的美,两句有机地交织渗透,构成一种神秘而高贵的静穆美。两者不能分离。他说:
  人到底是怕凄凉的,要求伴侣的,曲终了,人去了,我们一霎时以前所游目骋怀的世界猛然间好像从脚底倒塌去了,这是人生最难堪的一件事,但是一转眼间我们看到江上青峰,好像又找到了另一个可亲的伴侣,另一个托足的世界,而且它永远是在那里的,“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种风味似之,不仅如此,人和曲果真消逝了吗?这一曲缠绵悱恻的音乐没有惊动山灵?它没有传出江上青峰的妩媚和严肃?它没有深深地印在这妩媚和严肃里面?反正青山和湘灵的瑟声已发生这么一回因缘,青山永在,瑟声和鼓瑟的人也就永在了。
  鲁迅读此文后,不以为然,在《题未定草(七)》反驳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他认为,究其实,诗人钱起根本没有在那首省试诗中,表达什么真实的(更谈不上神秘而高贵的)情感,他所写的,一切不过是应试的话语操作而已。再来分析《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其实不过是点题:“曲终”点明了“鼓瑟”,“人不见”点出“灵”字,“江上”点出了“湘”字。说白了,这一切不过是试贴诗的格套:点题。他以屈原写《离骚》为例:
  假使屈原不和椒兰吵架,却上京求取功名,我想,他大约也不至于在考卷上大发牢骚的,他首先要防落第。
  这就表明,省试诗是不会有什么真情实感的。确实,这首诗尽管结句很有余味,前几句的描写却少变化,作者费力地堆砌了许多同义字:苦、凄、清、怨、悲,无非是要表达声音的悲哀,这种句法都是很单调的。在钱起的诗作中,这首诗不是代表作。但在唐代的试帖诗中,它却是杰出的作品。但,即使是试帖诗,除了体现作者的文化底蕴和写作技巧,某些佳作还是具有审美价值的。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所留下的韵味、给人的美感,朱光潜的 “消逝”和“永恒”之美的看法,还是得到大家认可的。
  试帖诗在开初,并不是十分严格,偶有破例。玄宗开元十二年,进士科考试,试帖诗《终南山望余雪》,祖咏仅写了四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写成了一首五言绝句,严重违反了考试程式。据《唐诗纪事》记载,祖咏交卷时,考官问他何以离格,他说“意尽”。考官还是以其诗简洁隽秀,特意选拔。后来对写作技巧和结构形式的要求越来越严,例如试帖诗中的重复用字,开始还没有看成大毛病,后来却绝对不允许。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博学宏词科考试,有考生诗中用了重复的字,宣宗问考官李藩,试帖诗如有重复的字能否录取?李藩答道:昔年钱起试《湘灵鼓瑟》就有重复的字,偶尔也可破例吧。钱起这首诗中的第四句“楚客不堪听”和第十一句“曲终人不见”,重用了一个“不”字,但还是获得通过而进士及第。然而宣宗还是认为“诗中重用字”不妥,“乃落下”。
  
  【相关链接】
  王维十九岁参加京兆府试,得解头,所作诗为《赋得清如玉壶冰》。题目采用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的句子“清如玉壶冰”,所以名为“赋得清如玉壶冰”。
   藏冰玉壶里,冰水类方诸。
   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疏。
   抱明中不隐,含净外凝虚。
   气似庭霜积,光言砌月余。
   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
   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
  请按照唐试帖诗的模式,简要地分析此诗。
  参考思路:
  此诗五言六韵(十二句),合乎唐科考的长律定式。开篇第一句即点题,围绕题目来生发主题,用玉壶藏冰来代言女子内心冰清玉洁的情操。同时还暗示鲍照《代白头吟》的题旨,说明清如玉壶冰的出处。接着承上启下展开本诗的思路。中间四句借对藏冰玉壶物性的进一步描绘,寓示女子情之洁、操之高。最后,用“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一转,导向结尾“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这种写法,是试帖诗的一种模式。
其他文献
一、文学就像我作品中的某个女生,将主宰我的一生    陈平:你是怎么喜欢上文学和写作的?  秦惑: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上,看图写日记,我莫名其妙就写了两百多字,语文老师说,写得好,是个写作苗子。于是,我觉得自己和文学有缘分,就很喜欢了。  陈平:什么时候开始写小说的?  秦惑:应该是初中。初一的语文老师是个年轻、开朗的女大学生,像我这样外表和语文成绩都一般的男生,想要引起老师的注意,只能在作文上下功夫
期刊
单车欲向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八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回。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期刊
【经典简介】    男孩彼得失去了父母和妹妹,与执拗的老兵住在一起,过着痛苦乏味的生活。没想到,一次占卜让彼得得到了一个消息一一他的妹妹还活着,只要跟着小象,就能找到妹妹!彼得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在这个城市里,是不可能有小象出现的。  魔术师正在这个小镇进行盛大的巡回表演。可是,一个失败的魔法却造成了骇人听闻的意外事故。彼得为了找到妹妹,费劲周折找到了小象。跟着小象,彼得不但奇迹般地找到了
期刊
由草莓引发的思索——读《草莓的滋味》  李雨桐    不同时代的草莓,有不一样的滋味。  草莓对于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了。我们熟悉它的色彩,粉嫩中透着点淡紫。我们喜欢它那酸甜的味道,小巧玲珑的外形,但也仅此而已。然而在《草莓的滋味》中,作者从一个草莓里看时代,借物抒情,引发了一代人的深思。他笔触细腻,将一代人的思虑化成笔尖的文字如涓涓细流向读者缓缓而来。文章条理清晰,笔调轻盈流畅,诙谐幽默的词句读
期刊
“豕”是个象形字,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体有许多形体,我们把“豕”字横过来看,真能发现它清晰地保留着猪头、长鼻、猪身、双脚和猪鬃的影子。甲骨文中另有一个“豕”字,系与“豕”为同一体,仅在腹部多一短画。这短画表示雄性生殖器。故豕豕同义,“豕”为公猪,“豕”为母猪。两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比较如下:  猪是我国先民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饲养和食用猪,并在墓葬中随葬猪头,拥有猪头越多,
期刊
你可知道,北宋时代开封城里的有些家长,是怎样对付在家中淘气胡闹的孩子吗?据苏东坡在一篇笔记文中记载,这些聪明的家长既不靠打板子,也不靠买糖果,而是给孩子一点钱,打发他们到“瓦肆”(书场)中去,听民间艺人“说三分”,即当时流行的三国故事。这个办法真灵,即使最不安分的孩子,也往往听得入迷,以致听到刘备吃了败仗,就眼泪汪汪,打了胜仗,就笑逐颜开,再也无心思去淘气胡闹了。  孩子总是好动不好静的,为什么“
期刊
屋里很暗,外边下着碎雨,汽车走过“隆隆”后又有一阵“哗哗”的声音。我独自在屋中踱步,一大堆事情等着处理,但四月中这样的天气,仿佛除了躺着读书,什么也不想做。一束光穿过了暗淡,突然照亮了我乡村的生活回忆。那是一种安静的只有鸡鸣、猪叫和牛哞的生活,时光的脚步仿佛被这里的泥土粘住了。细雨的时候,甚至连雨声都听不到,只能感受到一地杏花的叹息。  我闻到一种特有的香气,或许其中还夹杂着甜,那么诱人,任凭岁月
期刊
【作家新秀亮相】  金瑞锋,1983年生,浙江兰溪人,著有中短篇小说集《被绑在树上的男孩》和散文杂文集《梦的传说》。陈平采编的《80后作家访谈录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12月出版,解玺璋和安黎写序)和《八〇后作家访谈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的主要访谈作家之一。陈平主编的《新概念作品十年精选》(男版小说典藏,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温暖》(九州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和丛书
期刊
随着交际个体素质的提高、交际环境的改变、交际内容的丰富、交际手段的多样化,人们正在努力追求一种交际的完美境界,使得交际更加高雅。如何创造交际的完美境界呢?    一、口语交际中六个实用指南    (一)建立完善的交际人格  人格是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包括人的性格、气质、修养、能力、知识等方面。交际人格则是交际表现出的个体人格特征。完善的交际人格自会使交际进入较高的境界,达到理想的程度。比如良好的知识
期刊
【写作导航】    深刻是对文章内容方面的要求。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如果有了深邃的见解做内核,才能产生启人心智的力量。那么,如何使文章写得深刻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