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深化改革。信息化教学作为高职院校现代化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高职院校建立基于校园网络的信息化平台,深度融合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教学现状教学能力策略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这标志着我国教育正式走进信息化时代。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进一步深化了现行的新课程改革。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它将“混合式学习”作为核心指导思想,要求教师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以“交互式课件”为教与学平台,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网络精品共享课程等作为教学组织策略,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等相关教学因素上进行设计与创新,从而对课堂教学进行大方位的改革。强调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增加师生互动和交流的机会,提高教学效率和增强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要求教师有更庞大的知识体系、灵活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的整体信息化教学能力决定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关系着“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意义
1.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的迫切需要。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优质人才的责任,为此高职教育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积极改革并推进教育信息化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职业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的必然选择”。教师是高职教育信息化的最直接实施者,为此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信息化进程。唯有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有效的推动高职教育信息化进程,使高职教育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2.是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教学改革要求高职院校转变教育形式,从知识本位转为能力本位。传统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其教学模式亟需改革。新课程提倡学生在教师主导下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教师对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所以高职亟需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以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等。信息化发展带来全新的教学课程模式,丰富网络教学资源、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
3.提自身竞争力与国际高职院校接轨的迫切需要。
经济全球化带动了教育的国际合作与竞争,西方发达国家早些年就积极实施信息化教育工程,全面提升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且已取到较好的发展状况。相比之下,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起步晚,缺乏创造力,培养的人才综合能力差,成效差,难以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在国际层面缺乏竞争力,故而国内高职院校需重视并加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力度,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三、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及信念不足。
首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注重强调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实践教学的作用。在传统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师重复讲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能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不能及时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问题。以传统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继续学习能力较差、动手实践能力不足。其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发展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与教师自身各个因素的发展和变化息息相关,如自身信念、态度、行为和兴趣等因素。教育信念体现教师自身对教育工作的价值判断,是对教育事业的一种坚定信念。它是督促教师其它方面发展的内因和内在动力。
2.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机制亟需完善。
当前对高职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的培养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外出参加相关培训中心组织的信息化能力培训。二是校内组织和开展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活动。外出参加培训人数有限很难普及大众,因此要加大培训的度和广度;校内组织培训应尽量针对专业差异进行专项培训。
3.信息化能力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在“互联网+”的时代下,校园内网络资源服务系统日益增多,但大多数是为学生日常学习活动及教师管理工作而服务的,严重缺乏针对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信息化能力培养的资源。高职院校虽然有购买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设施设备的能力和资金,但是缺乏对相关设备器材做定期科学的维护及管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及阻碍教师信息化教育的推广发展。
四、提教学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1.转观念并结合实践,促进教师自身信息化能力水平的提高。
当前高职教师不仅要掌握传统教育模式,还要掌握信息化教学模式,将两者模式完好结合并使用于教学当中。信息化教学不仅是体现在课堂中教师对多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更多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更好的、更有效、更全面的掌握知识,选择不同信息化的教学升段,体现学科特点及课程重点。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是一种必备的教学能力,属于实践范畴,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教学实践培训,培养和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并通过结合学科理论知识,达到使用和提高信息化教学实践的目的,最终为课堂教学服务。
2.构建立体化培训模式,加强校内与校外培训。
只有强化及使用校内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的立体培训模式,才能在各个层面和方位充分发挥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培训效果。①校内培训,主要是在校内进行的实际教学方式,以此来解决教师专业提升所面临的各个专业问题。校内培训要以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为前提,着重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技术支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体应当分级别和分类型的进行培训:首先,对不同级别的教师进行不同强度的技术和理论训练;其次,根据专业不同,同步专业知识和课堂理论,针对性的进行实践培训;然后,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进行专业的指导,使教师不仅能更好的掌握现代教育的理论,还强化了信息化技术的使用频率,强大了师资队伍,优化了师资素质。最后,还要完善整个培训流程,注重教学反馈评价,了解培训效果。②校外培训,学校可以通过聘请企业、学会和政府等相关部门参与到高职教师信息化培养的活动中,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秉着“走出去”和“引起来”的发展策略,将更好的专业人才及信息化技术引进校内。 3.合高职院校软硬资源,完善服务体系。
①软资源,在国家、省份或院校范围内多举办多媒体课件教学、微课、慕课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比赛,积极推广比赛成果并使其普及大众。同时搭建一些数据信息平台,如校内网、数字图书馆、精品课程和多媒体使用平台,再次整合校园网络资源和互联网资源,扩充了校内的资源库,这不仅解决了教师的教,而且更加方便学生的“学”,两者的完美结合,更好的促进了资源的共享,突破了資源使用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进学学事业的进步,及校级教学的交流活动。②硬资源,高职院校采购部门需要根据信息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将电脑、多媒体仪器、网络设置、远程设置等各类设备、器材购置齐全。然后安排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管理。
4.保管理层的支持及完善激励措施。
学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也是施展教师能力的平台。在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外在因素中,学校起着最直接的作用。尤其是领导层的认可支持、校内资源的配置、有力的激励措施等。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各种活动,促进教师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如信息化教学课堂讲课比赛、多媒体软件的制作比赛、网络精品课程比赛及网络教学平台比赛等活动。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对于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表现优异者,并给与鼓励和相应的奖励,从而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和使用信息化氛围。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活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化教学管理不完善、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师生信息素质不高等,影响信息化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利于高职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基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转变传统教学管理,优化整合资源,提高师生的信息素质,从而完善信息化教学,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实现高职教育事业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颖怡.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的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5:229-230.
[2]王瑛.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发展难点及应对策略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8:13-14.
[3]付艳梅,赵纯芳.地方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2:25-26.
[4]刘文波,贺德祥,蒋延勇.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现状与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1:125-127.
作者简介:刘淑娟,女,1977年9月,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教学现状教学能力策略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这标志着我国教育正式走进信息化时代。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进一步深化了现行的新课程改革。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它将“混合式学习”作为核心指导思想,要求教师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以“交互式课件”为教与学平台,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网络精品共享课程等作为教学组织策略,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等相关教学因素上进行设计与创新,从而对课堂教学进行大方位的改革。强调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增加师生互动和交流的机会,提高教学效率和增强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要求教师有更庞大的知识体系、灵活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素养。教师的整体信息化教学能力决定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关系着“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意义
1.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的迫切需要。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和企业输送优质人才的责任,为此高职教育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积极改革并推进教育信息化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职业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的必然选择”。教师是高职教育信息化的最直接实施者,为此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信息化进程。唯有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有效的推动高职教育信息化进程,使高职教育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2.是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教学改革要求高职院校转变教育形式,从知识本位转为能力本位。传统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其教学模式亟需改革。新课程提倡学生在教师主导下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教师对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所以高职亟需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以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等。信息化发展带来全新的教学课程模式,丰富网络教学资源、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
3.提自身竞争力与国际高职院校接轨的迫切需要。
经济全球化带动了教育的国际合作与竞争,西方发达国家早些年就积极实施信息化教育工程,全面提升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且已取到较好的发展状况。相比之下,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起步晚,缺乏创造力,培养的人才综合能力差,成效差,难以满足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在国际层面缺乏竞争力,故而国内高职院校需重视并加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力度,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三、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及信念不足。
首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注重强调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实践教学的作用。在传统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师重复讲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不能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不能及时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问题。以传统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继续学习能力较差、动手实践能力不足。其次,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发展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与教师自身各个因素的发展和变化息息相关,如自身信念、态度、行为和兴趣等因素。教育信念体现教师自身对教育工作的价值判断,是对教育事业的一种坚定信念。它是督促教师其它方面发展的内因和内在动力。
2.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机制亟需完善。
当前对高职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的培养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外出参加相关培训中心组织的信息化能力培训。二是校内组织和开展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活动。外出参加培训人数有限很难普及大众,因此要加大培训的度和广度;校内组织培训应尽量针对专业差异进行专项培训。
3.信息化能力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在“互联网+”的时代下,校园内网络资源服务系统日益增多,但大多数是为学生日常学习活动及教师管理工作而服务的,严重缺乏针对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信息化能力培养的资源。高职院校虽然有购买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设施设备的能力和资金,但是缺乏对相关设备器材做定期科学的维护及管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及阻碍教师信息化教育的推广发展。
四、提教学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1.转观念并结合实践,促进教师自身信息化能力水平的提高。
当前高职教师不仅要掌握传统教育模式,还要掌握信息化教学模式,将两者模式完好结合并使用于教学当中。信息化教学不仅是体现在课堂中教师对多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更多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更好的、更有效、更全面的掌握知识,选择不同信息化的教学升段,体现学科特点及课程重点。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是一种必备的教学能力,属于实践范畴,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教学实践培训,培养和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并通过结合学科理论知识,达到使用和提高信息化教学实践的目的,最终为课堂教学服务。
2.构建立体化培训模式,加强校内与校外培训。
只有强化及使用校内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的立体培训模式,才能在各个层面和方位充分发挥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培训效果。①校内培训,主要是在校内进行的实际教学方式,以此来解决教师专业提升所面临的各个专业问题。校内培训要以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为前提,着重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技术支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体应当分级别和分类型的进行培训:首先,对不同级别的教师进行不同强度的技术和理论训练;其次,根据专业不同,同步专业知识和课堂理论,针对性的进行实践培训;然后,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进行专业的指导,使教师不仅能更好的掌握现代教育的理论,还强化了信息化技术的使用频率,强大了师资队伍,优化了师资素质。最后,还要完善整个培训流程,注重教学反馈评价,了解培训效果。②校外培训,学校可以通过聘请企业、学会和政府等相关部门参与到高职教师信息化培养的活动中,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秉着“走出去”和“引起来”的发展策略,将更好的专业人才及信息化技术引进校内。 3.合高职院校软硬资源,完善服务体系。
①软资源,在国家、省份或院校范围内多举办多媒体课件教学、微课、慕课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比赛,积极推广比赛成果并使其普及大众。同时搭建一些数据信息平台,如校内网、数字图书馆、精品课程和多媒体使用平台,再次整合校园网络资源和互联网资源,扩充了校内的资源库,这不仅解决了教师的教,而且更加方便学生的“学”,两者的完美结合,更好的促进了资源的共享,突破了資源使用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进学学事业的进步,及校级教学的交流活动。②硬资源,高职院校采购部门需要根据信息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将电脑、多媒体仪器、网络设置、远程设置等各类设备、器材购置齐全。然后安排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管理。
4.保管理层的支持及完善激励措施。
学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也是施展教师能力的平台。在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外在因素中,学校起着最直接的作用。尤其是领导层的认可支持、校内资源的配置、有力的激励措施等。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各种活动,促进教师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如信息化教学课堂讲课比赛、多媒体软件的制作比赛、网络精品课程比赛及网络教学平台比赛等活动。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对于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表现优异者,并给与鼓励和相应的奖励,从而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和使用信息化氛围。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活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化教学管理不完善、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师生信息素质不高等,影响信息化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利于高职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基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转变传统教学管理,优化整合资源,提高师生的信息素质,从而完善信息化教学,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实现高职教育事业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颖怡.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的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5:229-230.
[2]王瑛.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发展难点及应对策略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8:13-14.
[3]付艳梅,赵纯芳.地方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2:25-26.
[4]刘文波,贺德祥,蒋延勇.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现状与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1:125-127.
作者简介:刘淑娟,女,1977年9月,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