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17世纪,约翰·夸美纽斯(Comenius.,J.A)就曾提出:“意欲在某一学科中有长进的学生,应定期安排给其它学生上课。”美国教育学家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探索实施伙伴教学的方法。70年代以后,国外学者对同侪训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理论模式。近几年来在Internet上国外有关伙伴教学最新研究报道较多,而我国有关生物学科的伙伴教学研究尤为少见。当前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育结构高速改革的阶段,中等教育中小班教学及个性教学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因此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现状,探索生物课堂中实施伙伴教学的训练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伙伴(同侪)教学的目的与组织形式伙伴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同伴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培养相互合作的情感、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思维的方法,并使其学业成绩逐渐提高。根据上述训练目的,我们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文献,并结合我国生物课堂教学现状初步拟定了伙伴教学的一系列组织方法:
1.1、训练策划: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将知识点分解,确定必要的精讲内容和伙伴教学内容,设计伙伴教学的操作步骤、引导方法、目标检测及偶发事件处理等实施计划。
1.2、伙伴结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等特征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每组3~4人,并选出1名有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学生任小组长(拟定为小老师)。
1.3、伙伴同学:根据教师引导的问题由各组内伙伴之间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学习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内容。
1.4、伙伴尝试:提供必要的实验设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分组研究实验程度和结果。
1.5 伙伴讨论:在教师指定的命题下,组内或组间学生通过各种“语言”进行讨论,相互启发,列举证据以探索正确的答案。
1.6、伙伴作业:组内伙伴一起完成教师留下的有一定启迪性的作业,同时由小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1.7、伙伴评改:由组内小老师或学生间相互评改教师布置的一些答案简明的作业。
1.8、伙伴竞赛:伙伴之间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竞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上述各种操作形式可以独立、穿插或同时进行。其中训练策划是最核心的部分和成功的关键。
2、训练效果与分析样本分别源于天津市津南区2所义务教育初中校的6个班,共391人。根据单元形成性检测和期末考试的2次平均成绩,分别找出无显著差异的2个班拟定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把实验组中的58人按拟定的伙伴教学方法进行上述训练。总计3个教学单元,23学时。对照组按原来传统的方法进行班级教学。实验结束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全区统一命题的试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3个单元相关知识点的形成性检测。
为进一步研究伙伴教学对学生学习行为改进的实验效果,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按配对法抽取10对实验前成绩相同、个人背景相似的学困生,在实验后进行比较,并分析训练对学习行为改进的效果。
实施同伴相互训练之前,整体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验组经训练后,t检验显示有显著差异;说明实验组学业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对实验组与对照组配对的10对学生训练后成绩比较,也显示有明显的差异。
3讨论
1)现代教学论特别重视课堂教学的空间形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空间形态基本呈统一的格局:即学生统统面向教师,这种形态极不利于课堂中的人际交往和信息传递。与此不同的是,伙伴(同侪)教学以学生小组为学习活动中心,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学习空间,营造了良好的社交、协作的情境,并为课堂提供了多渠道的、及时准确的教学信息反馈通路。
2)近年来教育理论界极为重视教学主体——学生的学习行为改善。由于伙伴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相互平等的基础上,学习伙伴之间在语言、文化、思维、认识水平和能力等方面相互接近,这种训练对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培养接受、改造、加工和转换信息等能力极为有利。经本课题研究,实验组学生不仅学业成绩有显著提高,而且学习行为也有明显改善(包括主动预习、制定学习计划、增加课下阅读和课上主动发言等)。
3)伙伴教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指导者与学习者之间和睦的关系与共同的兴趣。由于伙伴教学建立在学生以性格、爱好和兴趣自愿组合的基础上,使伙伴之间处于耐心、宽容及和谐的教学气氛中,这种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他人的情感与合作精神。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10名配对学困生训练后学业成绩的比较,说明伙伴教学对于提高成绩较差学生的自信心,获得心理稳定感,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均有明显的作用。
4)实施伙伴教学应视学校条件、班级大小、学生素质、教师水平及教学内容而言,其中教师的策划、控制和应变能力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另外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伙伴教学。
1、伙伴(同侪)教学的目的与组织形式伙伴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同伴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培养相互合作的情感、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思维的方法,并使其学业成绩逐渐提高。根据上述训练目的,我们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文献,并结合我国生物课堂教学现状初步拟定了伙伴教学的一系列组织方法:
1.1、训练策划: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将知识点分解,确定必要的精讲内容和伙伴教学内容,设计伙伴教学的操作步骤、引导方法、目标检测及偶发事件处理等实施计划。
1.2、伙伴结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等特征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每组3~4人,并选出1名有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学生任小组长(拟定为小老师)。
1.3、伙伴同学:根据教师引导的问题由各组内伙伴之间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学习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内容。
1.4、伙伴尝试:提供必要的实验设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分组研究实验程度和结果。
1.5 伙伴讨论:在教师指定的命题下,组内或组间学生通过各种“语言”进行讨论,相互启发,列举证据以探索正确的答案。
1.6、伙伴作业:组内伙伴一起完成教师留下的有一定启迪性的作业,同时由小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
1.7、伙伴评改:由组内小老师或学生间相互评改教师布置的一些答案简明的作业。
1.8、伙伴竞赛:伙伴之间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竞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上述各种操作形式可以独立、穿插或同时进行。其中训练策划是最核心的部分和成功的关键。
2、训练效果与分析样本分别源于天津市津南区2所义务教育初中校的6个班,共391人。根据单元形成性检测和期末考试的2次平均成绩,分别找出无显著差异的2个班拟定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把实验组中的58人按拟定的伙伴教学方法进行上述训练。总计3个教学单元,23学时。对照组按原来传统的方法进行班级教学。实验结束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全区统一命题的试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3个单元相关知识点的形成性检测。
为进一步研究伙伴教学对学生学习行为改进的实验效果,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按配对法抽取10对实验前成绩相同、个人背景相似的学困生,在实验后进行比较,并分析训练对学习行为改进的效果。
实施同伴相互训练之前,整体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验组经训练后,t检验显示有显著差异;说明实验组学业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对实验组与对照组配对的10对学生训练后成绩比较,也显示有明显的差异。
3讨论
1)现代教学论特别重视课堂教学的空间形态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空间形态基本呈统一的格局:即学生统统面向教师,这种形态极不利于课堂中的人际交往和信息传递。与此不同的是,伙伴(同侪)教学以学生小组为学习活动中心,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学习空间,营造了良好的社交、协作的情境,并为课堂提供了多渠道的、及时准确的教学信息反馈通路。
2)近年来教育理论界极为重视教学主体——学生的学习行为改善。由于伙伴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相互平等的基础上,学习伙伴之间在语言、文化、思维、认识水平和能力等方面相互接近,这种训练对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培养接受、改造、加工和转换信息等能力极为有利。经本课题研究,实验组学生不仅学业成绩有显著提高,而且学习行为也有明显改善(包括主动预习、制定学习计划、增加课下阅读和课上主动发言等)。
3)伙伴教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指导者与学习者之间和睦的关系与共同的兴趣。由于伙伴教学建立在学生以性格、爱好和兴趣自愿组合的基础上,使伙伴之间处于耐心、宽容及和谐的教学气氛中,这种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他人的情感与合作精神。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10名配对学困生训练后学业成绩的比较,说明伙伴教学对于提高成绩较差学生的自信心,获得心理稳定感,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均有明显的作用。
4)实施伙伴教学应视学校条件、班级大小、学生素质、教师水平及教学内容而言,其中教师的策划、控制和应变能力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另外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伙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