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最好的老师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aorou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我带儿子小撒去某知名早教班,参加他们的免费公开课。代课老师是一个漂亮的女青年,据说毕业于美院,画画技巧非常棒!
  但是,在听她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她教学存在一个问题。她总是强调让宝宝们“大家看我”“大家仔细看”“看看老师手上拿着什么?”……在一节公开课上,她这样的话语重复了几十遍。
  这位老师展示出一幅图,然后她一遍遍问宝宝们:“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当宝宝们给出各种答案时,她并没有立刻鼓励和肯定发言的宝宝,而是要宝宝们继续仔细看。
  宝宝们的注意力有限,在接连被否决之后,教室落入一片死寂,宝宝们开始东看西看。最后,这位老师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她说“这是一张大马哈鱼的图片”。
  听到这个答案,宝宝们没什么反应。酷爱动物的小撒向我吐了吐舌头,说自己看到的只是一条鱼。
  我学过幼儿心理学,知道两三岁的孩子无法理解什么是“一张鱼的图片”,因为“图片”是个抽象的事实。这位老师想让学龄前的孩子具有这种较高层次的概念,实在是揠苗助长。这好比是对一个完全不懂外语的人说英语,你说的声音再大,他听得再认真,都是没用的。更何况,大多数孩子从没见过大马哈鱼,这样的答案除了带给孩子挫败感之外,就只是鸡同鸭讲的浪费时间。
  这节课上,老师教宝宝画大马哈鱼。她教的步骤没错,然而宝宝们兴致不高,宝宝们都在观察教室的布置、妈妈的表情、课桌的颜色……这位老师越让宝宝看她怎么画,宝宝们就越是开小差,东张西望……
  我想到了美国的戴维·埃尔金德教授在《游戏的力量》一书中,描述了这种错误的早教现象。他说:“让孩子仔细看,是干扰孩子自主学习的罪魁祸首……与幼儿学习经验最接近的比喻是好像成人初次造访一个陌生的国家,尤其是一个与我们自己文化迥异的国家。对婴幼儿来说,这个世界就是他们初次透过感官经历的新国度,他们需要时间,而且是用他们自己的时间和步调来探索发现这个新世界。所以,早教者强调让宝宝‘看我’,和‘仔细看我’,都是错误的方法。”
  对比这位老师,我想到了自己的大女儿小学阶段学习打羽毛球的经历。我曾找过两位羽毛球教练。第一位教练总是让孩子看他,当然了,他的动作很标准,很娴熟。但是,我的孩子自己练习时却频频受挫。这位教练对她流露出失望的眼神,最后学习变成了苦差事,不了了之。第二位教练一直让孩子将注意力放在球上面,要把球打回去,不要担心。当孩子出现挫败时,教练会演示给她看脚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和如何握拍。孩子在她的指导下很快就学会了羽毛球。
  可见,好的老师总是在观察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拼命看他。好的早教老师还应该充满热情,观察幼儿的热情和启发幼儿的热情。幼儿的世界是直观而独特的,他们无法理解成人的“学习目标”。好的老师可以从自然情境入手,让宝宝们获得新奇刺激的经验,认识他所要启发的东西。
   我曾看到一个6个月大的宝宝,无数次将摇铃丢到地上,让早教老师捡起来还给他。
  这个宝宝正是在用他这种自创的游戏,学习探索着他的世界。如果是一位没有耐心的早教老师,她一定会感到厌烦枯燥。然而他遇到一个好老师,老师每次将摇铃还给他的时候,都背一句儿歌。摇铃掉到地上的声音越大,老师背的儿歌就越铿锵有力。宝宝兴高采烈,乐此不疲,他觉得扔摇铃、听儿歌是充满趣味的事情。
  宝宝们非常喜欢玩敲击的游戏,这是他们将物体概念化的方式。我曾看到一位老师会给宝宝们提供木汤匙、铜汤匙、不锈钢汤匙等不同工具,还提供各种容量的水杯。当宝宝们发现敲水杯可以发出“音乐”时,老师就给他听名曲,然后循序渐进地进行音乐熏陶。至于国画的学习也是这样,好的老师会让宝宝们观察一滴墨水在宣纸上蔓延荡开的样子,让他们触摸毛笔,用柔软的笔头在手掌上画画,甚至可以让孩子用自己长发的发梢来画画……这些例子,让我们看到好老师是从宝宝的眼光和感知看问题,他们带给宝宝对每样事物的激情和兴趣。好老师绝不是贩卖知识和技能。相反,好老师带着爱和激情,将这些传递给宝宝们。
   对于这一点,爱因斯坦的回忆录上也有类似故事,爱因斯坦曾说:“我在6到14岁之间上过小提琴课,但是老师都不是那种让音乐凌驾于机械训练之上的人。我快13岁才正式开始学琴,主要是因为我爱上了莫扎特的奏鸣曲。为了想让那些精致超凡的美妙乐音重现到某种程度,我非得改善我的琴艺不可……我基本相信,爱,是比责任感更好的老师。”
   说实话,给宝宝找到好的早教老师绝非易事。如果可以,在确定老师之前,家长最好与老师深入沟通。一要看老师如何理解自己所传授的技艺或理念;二要看老师的母语素养与综合素质。我给宝宝找老师的原则是宁缺毋滥,如果找到了良师,一定要在签合同缴费之前,与所在的早教机构达成协议——不许中途换老师。
其他文献
名人小档案:   朱永新: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兼家教专委会理事长。教育儿子于他而言就是相信,始终如一地相信。相信儿子的选择是成熟的,相信儿子的决定是明智的。他要做的,就是目送儿子远行,并在临行前,提醒儿子带上理想。   亲爱的儿子:   ……   其实,真正要读的是人生这一部大书,真正要带在身边的是人生的理想。   你的行囊里什么都可以少,就是不能少了理想
期刊
一   小年5岁半了,这个夏天,我们开始送她学游泳。都说学得越早越不怕水,大概我们还是送晚了。她每天在游泳馆大厅见到同学都欢天喜地,可是老师布置“在水里闷气5秒钟”,她回家一次也不肯做。我找出脸盆给她示范,她惊叹:“妈妈还会在水里吹泡泡。”但自己缩在沙发的边缘处,死活不肯过来。   第六节课的早晨,在通向游泳馆的路上,她说:“妈妈,我肚子疼。”   我一惊,立刻蹲下去给她揉,问她:“是吃胀了
期刊
焦晓骏,苏州工业园区第八中学校长,苏州市德育学科带头人,著有《教师的智慧》等。他多年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两个女儿是他最为自豪的“成果”。大女儿焦蒙是东南大学优秀毕业生,现在澳洲留学;小女儿焦苏园读初三,是老师和同学公认的品学兼优好少年。   作为一名教师,我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以“幸福的普通人”作为成长目标。因为从概率的角度来讲,绝大部分孩子都会成为普通人,所以,教会孩子如何做好一个普通人,并学会
期刊
兜兜上幼儿园中班时的一次家长会让我记忆犹新。   班里的一个孩子学号排得很靠后,却迫切希望可以当一天班长为小朋友服务,于是从学号为1号的孩子当班长的那天,就开始问老师“我什么时候才能当班长”,不曾想轮到他的那一天他却生病了没有上学。于是这个孩子就只能继续等,等到下一轮排到他学号的时候才如愿以偿。   我不知道这个足足等了60天的孩子是谁,但是听完后心中一阵酸楚,其他家长都只是一笑了之,对孩子的
期刊
很多父母经常抱怨说,最近自己的孩子不喜欢搭理人,甚至还不如小时候。有时父母带孩子上下楼,即使让孩子向邻居问好,孩子也带答不理的,或者干脆假装没听见,令父母感到很尴尬。孩子到底怎么了?这是不少父母心中的困扰。  别愁,孩子不搭理人是有原因的   心理学研究认为,在某些年龄阶段,儿童会表现出自我中心的倾向,此时他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内心世界最关心的事情上,因而会忽视外部世界的存在。一般来说,只要经
期刊
我以为,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和孩子一道分享有意思的生活,然后在有意思的生活中感受快乐的过程。   分享有意思的生活,从引导孩子分享美食开始。有这样的想法,是有原因的。二十多年前,到一亲戚家吃饭。饭桌上有一碗蒸牛肉,特意放在亲戚家的孩子前面,如果其他人搛上一块,那个孩子马上又哭又闹,他家人随即安慰:我们都不吃,留着你一个人吃,好不好?饭桌上还有鸡,鸡腿、鸡翅、鸡胸都要给这个孩子留着……二十多年
期刊
具体规范:  3-6岁幼儿园阶段  1.升国旗时,立正站好、目视国旗、不说话。  2.知道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  3.会向师长说祝福的话语。  7-12岁小学阶段  1.升国旗时脱帽、注视国旗行队礼,唱国歌声音响亮。  2.参加入学仪式、成长仪式、入队仪式、毕业仪式等活动时,着装整洁,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或队徽。  3.仪式活动中按规行礼,肃立倾听,不随意交流、走动。  4
期刊
如何引导孩子认识色彩?   安徽马鞍山一读者来信咨询:我儿子1岁3个月,感觉他对颜色不敏感,明明要黄色他却拿红色的。请问如何帮助孩子认识色彩呢?   答:家长所说的红色、黄色、黑色……是谁规定的?我可不可以将绿叶说成是红色呢?实际是可以的,如果天下的人统一口径,认为叶子的颜色就应该以“红色”这个词为符号,那叶子是红色的这句话就是对的。   我们所说的某个东西是什么颜色,只是为交流方便而创造出的
期刊
孩子为什么报喜不报忧?   浙江杭州一读者来信咨询:我儿子上小学,成绩一般,回来后总是报喜不报忧。其实我很希望孩子能说说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帮助他进步。我该怎么办?   答:孩子报喜不报忧往往是父母的态度造成的。如果孩子报忧的时候,父母用简单的警告、训诫、批评、责备、命令等回应孩子,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情绪,从而让他觉得自己报忧是不被接受的,于是渐渐就不愿意报忧了。还有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值很高,总
期刊
孩子在校摔伤谁担责?   江苏盐城一读者来信咨询:我儿子儿媳都在外地打工,孙女一直由我照顾,她在一所寄宿制小学上二年级。一次,孩子在学校洗澡时,与同学佳佳打闹玩耍,不小心摔倒了,脸部被划伤,缝了5针。请问学校有没有责任?   答:你的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2010年7月1日施行的《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