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遇冷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人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市场搬运水果

  2015年10月20日凌晨4点,天还没有大亮,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是人声鼎沸、车马喧嚣。
  作为北京市著名的“菜篮子”,据称,这里日均车流量超过3万辆次,每天有3.2万吨蔬菜水果、3000多头生猪、3000多只羊、500多头牛以及1800多吨水产品在往来交易。
  然而,本刊记者在新发地市场发现,一些理应被冷藏的生鲜产品,却并没有被妥善对待。
  无论是蔬菜水果露天交易处,还是肉类、冻品交易厅前的停车场,目力所及,停放或进出的全是盖着棉被的高栏卡车、厢货车、面包车甚至三轮车等普通车辆,几乎看不到什么冷藏车。
  卸掉了座椅的面包车内,生肉与熟食用不同的塑料袋包装着,同蔬菜、水果堆放在一起。
  在猪肉交易大厅内,上百个摊位的猪前排、猪臀尖被码放在柜台,和厅门口被放在地面上等待分割的肉一起,散发着并不清新的气味——即便是在北京深秋,气温低至10℃以下的早晨。
  而大抵相似的场景,在全国大大小小共计46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内,每天都在上演。
  这些农产品从新发地出库之后,可能直接进入超市或餐馆,但多数时候都会被拉往北京其他区域甚至河北、山西、内蒙古、东北等更远的地方,然后经过二级、三级,乃至更多层级的批发市场,才会进入当地的终端销售环节,待到消费者的餐桌上,已不知转了多少手。
  长途运输加上多次装卸,以及消费者的揉捏、挑拣,一些易腐的果、蔬、肉、蛋等食品不仅新鲜度会打折扣,卫生状况也会打折扣。
  其实,谁都知道,采用全程冷链是保障食品品质,降低产品损耗的最佳方式。可是在中国现有的客观条件之下,很难达到。
  “要不要全程冷链、怎么做全程冷链,在很多时候是个既要算经济账、也要讲究技巧的事情。”北京众德物流研究所所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链专家李万秋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冷”现实
  根据《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GB/T 28577-2012),冷链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肉类、水产品、冷冻饮品、乳品、果蔬花卉、谷物、速冻食品、药品及其他特殊物品如胶卷、化妆品、生化制剂等。
  其中,由于食品种类众多,相应的温度要求又各不相同,冷链流程复杂,再加上脱冷的后果一般不像药品等特殊商品那么严重,监管相对不严格,因此在中国,食品冷链需求最大却又最容易出现断链。
  由于不同食品对于温度变化敏感程度不同,冷链物流又可以分为超低温、冷冻、冷藏等几种形式。
  比如要想保持金枪鱼肉的良好品质,储运、销售过程应始终保持在-55℃的完整冷链中;冰淇淋在-22℃库温下保存才不会变质,种类不同,要求的温度也会相应变化。
  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会汇总的一份《2014中国冷链物流标准目录手册》显示,现行与冷链物流相关的各类标准共有近200个。
  实际执行情况如何呢?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曾公开评论称“缺乏监管,企业执行力度差,目前对于冷链物流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基本还是空白”。
  实际上,如前所述,本刊记者在新发地所见的一些肉类的运输、存放均不符合《鲜、冻肉运输条件》(GB/T 20799-2014)这一国家标准。
  距离新发地6公里远的北京东方友谊食品配送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友谊)西南郊食品冷冻厂,情况也大致相同。上世纪80年代创建时,东方友谊仅被作为国家储备肉与北京市储备肉定点储备冷库,并没有交易功能,因此,尽管如今已是北京最大的水产品、肉制品批发市场,这里成箱的冻肉、水产也只能在露天环境下完成出入库的装卸,无论寒冬酷暑。
  这些不按规范装卸、运输的冻鱼冻肉路上化了怎么办呢?
  一个正在进货的面包车主认为这个担忧有些多余。“不会化的,两天都化不了!化了也没事,反正回去肯定还要再冻上的,看不出来。”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然而,细心的消费者还是能发现一些端倪。比如,在超市里买到的速冻水饺出现了裂缝、冰淇淋有明显奶油析出后二次冰冻变形的痕迹、肉制品在保质期内却已变质等,这些现象几乎都与食品在冷链配送过程中断链、脱冷有关。
  而对温度要求不太严格的蔬菜水果,因为普遍缺乏冷藏设备和相关技术处理,损耗非常惊人——中国目前果、蔬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每年的腐损率高达20%~30%,同样也居世界第一。这个损耗量可以满足2亿人口的果蔬基本需求,折算成经济损失大约上千亿元。
  全程如何冷链
  消费群体对优质、健康食品的需求量在增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在加大,农产品、生鲜电商崛起等种种因素叠加,使得2014年以来,冷链物流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各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第三方物流公司、生鲜电商公司也越来越注重“全程冷链”的打造与宣传。
  只是,由于类似蔬果批发这样的分销模式,食品从产地到餐桌要经过众多环节,其间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规范,“全程冷链”就极有可能变成“伪冷链”。
  理想状态下的全程冷链是什么样的?
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古潭乡水果市场,蕉农在搬运香蕉。广西通过采取拉长香蕉成熟期、发展冷链物流等多种举措,推动香蕉流通,保障蕉农利益
  2015年10月21日,《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跟随生鲜电商沱沱工社的物流车辆,近距离观察了一次全程冷链的演示。
  上午10点,沱沱工社位于北京平谷区马昌营镇的有机农场里,负责采摘的农场工人将两箱大葱搬进了预冷车间,并开始做第一步的产品检查和筛选。
  因为准备装货,为保证敞开车门的厢内温度也能达到0℃左右,停放在门口的冷藏车温度被调至-5℃。
  100多箱冬瓜、油菜等包装好的蔬菜装车完毕之后,就被拉往顺义的仓储配送物流中心。在这里,它们将和其他肉禽蛋奶、海鲜水产、粮油副食一样,经过一系列到货验收流程,然后根据各自温度要求被放置在不同温区。
  接下来,工作人员会按照系统自动拆分的客户订单,从各个温区内拣选货品,一一扫描出库,在封闭环境下完成装车,然后载往分拨中心。
  接下来,多温联运的中转车会将产品送至配备冷链设施的各个配送站点,等待生鲜配送员取货,完成最后的送货上门。
  “为了保证产品在最后的配送环节不脱冷,我们自己改装设计了一款冷藏三轮车。”沱沱工社供应链中心总经理刘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在位于北土城附近的安贞西里小区配送站,本刊记者看到,这款特制的电动车厢体内壁可放置最多9个蓄冷剂。
  刘宇说,借助车辆本身的保温效果和产品包装内的冰袋或蓄冷剂,希望能为“最后一公里”上个双保险。
  高昂的成本
  在沱沱工社位于北京顺义的仓储中心,有冷冻、冷藏、恒温、常温4个不同温区,对应的温度分别为:-18~-23℃(存放冻肉、水产)、0~4℃(存放水果、蔬菜、乳制品)、5~10℃(存放蛋类、巧克力等)和25℃以下(粮、油等预包装食品)。
  此外,沱沱工社还即将上马“全程新鲜度管理系统”,通过网络为顾客提供商品的在途状态及在途温度。
  刘宇告诉本刊记者,全程冷链及其背后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使得沱沱工社产品年均损耗率降至5%以内,“这接近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的水平。”
  代价必然是有的。
  “自建冷库、自营配送、人工、车辆、设备等尽管令我们每单的物流成本从50多元降至30多元,但这在行业内仍然很高。”刘宇说。
  事实上,巨大的投入让全程冷链成了生鲜电商发展的最大障碍。
  在业内,实施标准的全程冷链的企业非常少,“断链”往往是中国冷链的常态。
  李万秋给本刊记者算了一笔账:仅就路途运输环节,以一辆载重8吨的东风冷藏车为例,冷链运输蔬菜的冷藏车温度需要保持在1℃~5℃,如果全程控温,每100公里比不开冷机多消耗5升汽油,折算成当前油价,约30元左右。
  如果再加上建设预冷库、购买冷藏及保温车的固定资产投入,就会比普通物流成本高出一倍以上。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坦言,成本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民众不愿意为冷链产生的附加成本埋单。
  “在中国,民众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要远远高于对质量的敏感度。”秦玉鸣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重重阻碍
  成本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在业界看来,冷链之所以遇冷,最本质的原因还在于中国过于分散的农业种植模式、中国人独特的饮食习惯以及商品分销模式。
  “种植端的分散和消费端的复杂,决定了中国很难像国外一样推行全程冷链。”李万秋告诉本刊记者。
  例如,海南岛有400万~600万亩的蔬菜种植面积,但大部分都分散到个体农户种植管理。他们既没有产地预冷的意识,也不愿意花钱建设专门的预冷仓库。一般都是在田间采摘后,低价卖给当地的蔬菜收购商。然后由收购商根据北方各地农产品交易市场的价格决定蔬菜的去向。整个过程既没有计划,也不需要太过在意产品质量。
  而在美国,蔬菜一般是大规模、大面积种植,以订单农业为主。一般在每年年初,蔬菜批发市场就会跟农场主签署订购合同,双方就蔬菜的品种、数量、价格、质量要求、包装形式等达成协议。
其他文献
“以前我在大学讲课,学生说‘海岩老师,我特喜欢你’。但现在我就不去了,为什么呢?现在的学生说‘海岩老师,我妈特喜欢你’‘我姥姥也喜欢你’。没辙,这个时代翻篇挺快的。”  2014年4月中旬,作家海岩在他经营的昆仑饭店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说。  前不久,他出版了一本新书《姚黄魏紫俱凋零》,不是小说,是谈红木家具的鉴赏和收藏。  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  《瞭望东方周刊》:以前,你一半是商人
《瞭望东方周刊》:影片为什么会用“黄金时代”作为片名?  李樯:以“黄金时代”命名,未见得是要求大家达成什么是“黄金时代”的共识。这里有很多追问、反思,也有无奈,包含着非常多的东西。  我也并不想告诉大家那个时代就是“黄金时代”。你可以认为是,也可以认为不是,它变成了一个带有幻觉性的词。它是开放的,里面包含着很多解读。这个电影不过是在用一种中立、中性的态度讲述一个故事。  《瞭望东方周刊》:很多人
时至今日,汾酒集团保健酒项目仍未投产,而中汾公司5万吨白酒项目何时竣工尚且未定  “烂尾”的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下简称汾酒园区)迎来转折。  2010年开工建设的汾酒园区曾被誉为“山西转型标杆工程”。按照规划,汾酒园区的规模蔚为壮观:面积5平方公里;投资50亿元;白酒产量10万吨;销售收入100亿元;吸纳3万劳动力就业;带动20万户高粱、豌豆、大麦种植农户致富。官方宣称,汾酒园区于2010年开工
“令母亲们悲伤的国家抛弃了他们的子女,大韩民国在哭泣。”韩国舆论和民众,称韩国社会集体遭受了精神创伤。  5月19日,朴槿惠总统在青瓦台就“岁月”号沉船事故发表谈话。谈话从道歉开始,以眼泪结束。她宣布成立真相调查委员会,提议制定特别法,解散海洋警察厅。  “岁月”号海难以来,从青瓦台到媒体和全社会,韩国以发达国家作为参照系,不留情面地深入寻找政府治理能力、公共救援机制、国民素质精神等方方面面的差距
城镇化是2013年全国两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过去30多年,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然而,随着资源环境瓶颈的进一步凸显、人口结构的快速变迁,以及城镇布局体系的初步形成,传统的城镇化道路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需要。  重新思考中国的城镇化路径开始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新型城镇化”也成为此次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之一。区别于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新”在哪
京津冀协调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交通先行”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推进路径之一得到社会各界一致认可。但长期以来京津冀发展诉求各自为政、交通网络对接不完善、设施规划建设不协调等问题突出,尚未真正形成支撑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交通格局。  京津冀交通问题的根源,一方面源于我国固有的行政辖区分割导致的交通设施网络分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区域协调、产业发展之间出了问题,导致作为经济、产业发展引导和
“体制内纪录片,比如央视拍一套纪录片,费用是相当高的,动不动就几千万元投入,而独立纪录片仍然面临生存窘境,更多依靠CNEX这样的独立纪录片机构的扶持”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剧照  纪录片《看见台湾》剧照  纪录片《千锤百炼》剧照  一部名为《喜马拉雅天梯》的纪录片在2015年10月登陆院线。根据猫眼电影数据统计平台,其上映5天的票房为345万元。  导演萧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万一票房能超过10
打车不花钱,你信吗?  在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支持下,打车软件“嘀嘀”和“快的”展开了越来越血腥的对决,可谓大快人心。  事情是从一个月前开始的。2014年1月,嘀嘀打车获得了高达1亿美元的C轮融资,腾讯正是其中一个投资者。随后,两者即刻开展了战略合作,嘀嘀接入微信支付平台,乘客与司机如果使用微信支付来交易打车费,司机每单可获10元补贴,乘客也可以减免10块钱。  而作为阿里巴巴投资的企业,快的打车也
2013年12月30日,大量平面和网络媒体刊发题为《北京PM2.5“真凶”查明,汽车尾气对京城雾霾贡献不大》的报道,引发激烈的讨论和反响。  这篇报道提到: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课题组与同行合作,对北京地区PM2.5化学组成及源解析季节变化研究发现,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其中,汽车尾气所占比例不到4%。
中央巡视组日前向天津反馈巡视情况时,指出天津等地“苍蝇式”腐败即农村基层腐败不容轻视等问题。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年来农村基层反腐面临的严峻现实。  潜伏在农村基层的“苍蝇”虽小,由于面广量多,贴近基层百姓,贻害颇大。  农村基层政权作为我国政权序列的基础部位,上联政府体制,下接乡村社会,代表着“国家”对乡村社会进行直接治理。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治理好坏,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基层政权的实际作为;同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