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怎样生活

来源 :方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wang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理学就是教人向善吗?基因自私吗?我们能从是推出应当,从实然推出应然吗?人文社会研究与科学研究区别何在?你想过生活的意义问题,或者说“我该怎样生活”吗?人怎么会知道却不做?科学能解释伦理学的困惑吗?理论能指导实践吗?德性能带来福报吗?善恶一定相对吗?你救人是因为你认为这样做合乎道德?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价值多元论或相对主义?
  初看书名,大家多半会认为这是本谈论人生感悟的随笔或者通俗哲学书。的确,陈嘉映的书不止一本被摆放在书店的随笔类书籍中,也不止一本被很多爱思考的普通读者捧读。但读过些陈嘉映著作的读者多半知道,这主要不是因为他讲的东西通常很通俗,而是他始终用比较易懂的方式来回答我们的困惑,来讲述深刻的道理。不同于一般学术书“中规中矩的生硬文体”,这本书延续陈嘉映一贯易懂的写作方式,用聊天一样的方式讲道理,用随笔那样的文字表达思想,罕用空洞、薄脊的概念,而且真正是语言凝练、文笔畅达,甚至时不时带上点反讽的幽默。在陈嘉映看来,哲学不提供理论,而就是穷理,是“系统地追索纷繁道理背后的更根本更普遍的道理”。因而,伦理学不提供所谓的道德理论,伦理学大致是对伦理规范进行反思、论证,或者说辨名析理。伦理学谈不上发现伦理规律或理论,它也不教人为善,其目的也不是塑造人们的道德观念。它的意义更多是,改变人们对伦理概念的流俗理解,使我们更明慧地实践。这种看法虽迥异于流俗之见,实契合很多大哲学家的一般看法。
  初一看,标题所写的“良好生活”的问题大概是很多人的困惑。但丁说:“在人生的中途,我发现我已经迷失了正路,走进了一座幽暗的森林。”和这时的但丁年纪相仿的我,现在多少也有类似但丁的困惑,困惑于今后的人生规划或者说生活道路。陈嘉映的回答也就是本书副标题说的:行之于途而应于心。用陈嘉映自己的话展开说就是:“洞明自己行在何处,洞明自己和自己所行之路,从而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把自己保持在天性所指的道路上”。这里的两个关键词首先是:洞明和行路。这实际上就涉及本书的另一个重要论题:知行关系。诚然,我们有时先知后行或先行后知,但在良好生活的问题上,不是说先是洞明,即“认识你自己”,继而按自己的洞明行事。陈嘉映通过对“知”的概念考察指出,这种洞明、这种认识不是科学那种明述的公共知识,不是理论之知,而是切身之知,是“嵌入行动者感知、身心”的知。这种意义上的知,陈嘉映称为深知,这种意义上的知,因为知得真切,所以必然会付诸实践,知行合一。在这个意义上,知即是行,洞明就是行路。
  这种洞明和行路所依托的是自己的天性,所以这本书同样讨论天性、性与善的论题。按陈嘉映所见,这个自己,这个自己的天性并不是现成的存在,而是有待于在具体的实践中向自己逐渐显现。他通过对孟子等有关性善论的讨论及对善恶等所作的概念考察,揭示出天性这个概念中含有善的维度,人的真实天性就是“在不断自我完成的过程中所成就者”。所以贴着天性行路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依据自己的榜样,通过模仿,在成长和做事的过程中成就自我、充实自我。
  如果说,有关良好生活的论题,陈嘉映更多发掘自西方,那么有关知行关系和性善的论题则更多是通过挖掘传统思想资源。如我们所知,知行关系和性善问题更多是放在中国哲学中讨论,而且不知道被多少人讨论过,我们几乎会认为不太可能提出什么新意,但陈嘉映却通过层层剖析,展示出了新的、不同于流俗的深层理解,某种意义上赋予了这两个论题以新的生命。应该说,非常难得,也让人非常受益。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像陈嘉映那样对传统思想作创造性解读,那中国的思想面貌将极大改观。
  书中还涉及很多别的重要论题,不妨择要提几个: 其一、功效主义论题。如陈嘉映所说,从伦理角度反思生活,最先来到功效主义。为此陈嘉映不仅对功效主义本身作了细致讨论,而且挖掘其根源,就经济学、社会生物学等社会科学中的类似主张作了深入辨析,澄清了利益、自私、自利等概念,破除了一些错误的看法。 其二、实然与应然(是与应当、事实与价值)论题。这是伦理学中基本的两部分。陈嘉映一方面指出德行是实然和应然的和合,另一方面借此阐明了伦理学与社会科学等的差异。 其三、普遍主义和相对主义论题。这似乎是陈嘉映特别关心、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陈嘉映最早1994年在《东方》上发表过相关文章,在《思远道》也收录进去。后来在《普遍性种种》和《说理》中都有涉及。本书中,陈嘉映从翻译—会通的角度来说明和回应相对主义,指出:涉及不同价值、信仰、政治主张的道理争论时,“要点不在于依循共相进路寻找和上升到抽象普遍性,而在于翻译—会通”。也就是通过营建思想的共有形式而达到思想的相通。就当今世界的政治诉求而言,我们更需要关注营建共识,尤其是为营建共识创造条件。
其他文献
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基地是2006年3月经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正式审批、命名的省级重点研究基地,是一个立足于山东省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实践、围绕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行伦理学和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的科研基地。基地挂靠山东省委党校,办公机构设在山东省委党校哲学部。
武汉刘先生:我在去年入职-家销售公司,进入公司后我才了解到单位有“末位淘汰”制度,即每季度销售额排在末位的人就会被公司开除.今年-季度我的考核排在了最末位,前不久我收到
信任危机是图书馆管理活动中必需面对的问题。图书馆信任危机主要分为两种:内部信任危机和外部信任危机。通过适当的信任危机管理干预,能够消除图书馆信任危机,
日前袭击中国、卡特尔等国驻索马里使馆的“索码里青年党”,从2006年初创时的小规模团体到2011年后屡次进行重大袭击,其效仿同行不断改进的筹资方式起了重要作用。恐怖组织的筹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倦怠现象,对辅导员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心理契约失衡是导致高校辅导员产生工作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此,从心理契约三维结
2014年12月9日下午,在常州监狱三十二监区,驻常州监狱检察室的检察官王平正与一名艾滋病服刑人员解释调整后的减刑、假释相关规定。这名服刑人员对2014年初中央政法委新出台的减刑、假释规定有些不理解,认为这些新规让他减刑更难了。王平耐心地解释,并不断的鼓励其安心改造。  王平介绍说,每周例行的监区巡视工作,时常会收到服刑人员的各种问题。但答疑解惑,只是检察官们的一小部分工作职能,除此之外,他们还肩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积极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大力培养和吸引创新型人才,加快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人才
摘要:随着全国高校持续扩招,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延续,201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继续加剧,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更应引起社会的注重与关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核心竞争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4-0276-03     根据教育部召开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四川成都网友yzrc4653:我在一家小家具厂上班,厂里从今年五月份开始拖欠工资,总以没钱为由拖着不给,只是象征性给几百元,每天加班到9点多,没加班费.有时候想不通没去上班.到目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的世界,这种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而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少年,其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从开始就决定着一个国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所处的位置。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