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为研究对象,以高中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以及个人素质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培养问题意识的必要性,包括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紧接着重点分析了加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对策,分别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加强问题的设置和引导。希望本文对此课题的研究能够指导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为这一教学科研实践做出一定的推进。
关键词:高中阶段;政治教學;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1前言
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和自我体验,强调对学生所处环境及资源的利用,它与传统的学科课程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它在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中学思想政治学课在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的研究不够,相关教学技能缺乏、以及教学时间上与课堂教学存在冲突,因此探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中的实现具有较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培养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对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辩证思维以及综合能力也起着积极作用。特别是政治学科的两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哲学部分和马克思主义思想部分,有着较高的理解难度,同时也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是政治学科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教师若想顺畅地完成这部分教学,同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坚持引导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理解状况和掌握状况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继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1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
哲学部分的内容相对于高中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尤其是高中政治教材中的哲学内容以经典的西方哲学为主,重视逻辑理性和思辨主义,在西方哲学研究中又以黑格尔、尼采、康德等德国哲学家的哲学论述为主要研究内容。这和中国哲学研究相比有着较大的区别,在中华文化的渗透以及历史和语文学科教学的辅助下,中国哲学内容实际上成为了中国哲学史,在文史哲并行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哲学思想相对较为容易,也成为了很多高中生的思维定势。因此在研究西方哲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会遇到较多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总结问题,将西方哲学思想梳理出脉络,继而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重点攻破。问题意识作为引子,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历史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等。体会哲学的严密和深奥,领略到西方美学在逻辑上以及思辨上的美感是第一步,树立问题意识是学好哲学问题的关键,这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必不可少。
2.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凸显以及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不去思考,按照教师的思路走,阻碍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与历史学科和地理学科相比,政治学科需要记忆的内容量较大,变化形式也较多,因此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理解和记忆。问题意识对高中阶段政治科目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即哪些问题在理解方面、记忆方面、运用方面存在问题,第二阶段是反思问题的能力,即剖析难以理解的难题和知识点,规划出知识网络并加以分析整理,第三阶段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通过教师的讲解将问题消化吸收,继而转化为自身的能力,解决类似的问题。教师合理运用问题手段,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发展,进而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生成。
2.3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
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意志品质方面,即通过问题意识建立起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毅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问题的发现、分析、整理乃至后续的反思巩固等过程,继而通过教师的点拨就可以解决问题。第二是学习习惯方面,任何科目的学习习惯往往是相通的,只是在学习方法及思维模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进行问题引导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则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即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相对于眼前的学习成绩,这对于学生而言更为重要。
3加强高中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对策
通过思想教育和量化标准,提高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首先,应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使教师摆脱“教书匠”的思想,引导教师准确定位,全面提高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认识。引导学生摆脱功利思想,积极培养自己终身发展的能力。另外,也应辅助以量化指标,如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学生的学分认定等。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实现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教师仍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成败,关系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水平,提高教师驾驭和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是保证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的条件。所以加强师资培训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显性和隐性方式评价实现效果,提高这一模式的应用性。通过对学生研究性成果的等级认定,对学生的调查问卷等显性方式,促进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实现的实效性。通过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跟踪。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提问精神,加强他们问题意识的培养十分必要,但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和问题教学模式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其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制约性,因此要求学校对问题教学模式给予支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尝试,学生既要认识到自己是问题意识培养的主体,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在问题教学中的能动作用,积极与教师相互配合,从而促进其自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洪文峰.从政治科研究性学习看高中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5.
[2]马雪生.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2(36):123-124.
关键词:高中阶段;政治教學;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1前言
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和自我体验,强调对学生所处环境及资源的利用,它与传统的学科课程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它在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中学思想政治学课在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的研究不够,相关教学技能缺乏、以及教学时间上与课堂教学存在冲突,因此探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中的实现具有较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培养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对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辩证思维以及综合能力也起着积极作用。特别是政治学科的两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哲学部分和马克思主义思想部分,有着较高的理解难度,同时也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是政治学科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教师若想顺畅地完成这部分教学,同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坚持引导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理解状况和掌握状况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继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1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
哲学部分的内容相对于高中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尤其是高中政治教材中的哲学内容以经典的西方哲学为主,重视逻辑理性和思辨主义,在西方哲学研究中又以黑格尔、尼采、康德等德国哲学家的哲学论述为主要研究内容。这和中国哲学研究相比有着较大的区别,在中华文化的渗透以及历史和语文学科教学的辅助下,中国哲学内容实际上成为了中国哲学史,在文史哲并行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哲学思想相对较为容易,也成为了很多高中生的思维定势。因此在研究西方哲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会遇到较多难以理解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总结问题,将西方哲学思想梳理出脉络,继而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重点攻破。问题意识作为引子,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历史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方法等。体会哲学的严密和深奥,领略到西方美学在逻辑上以及思辨上的美感是第一步,树立问题意识是学好哲学问题的关键,这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必不可少。
2.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凸显以及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不去思考,按照教师的思路走,阻碍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与历史学科和地理学科相比,政治学科需要记忆的内容量较大,变化形式也较多,因此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理解和记忆。问题意识对高中阶段政治科目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即哪些问题在理解方面、记忆方面、运用方面存在问题,第二阶段是反思问题的能力,即剖析难以理解的难题和知识点,规划出知识网络并加以分析整理,第三阶段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通过教师的讲解将问题消化吸收,继而转化为自身的能力,解决类似的问题。教师合理运用问题手段,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还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发展,进而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生成。
2.3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
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意志品质方面,即通过问题意识建立起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毅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问题的发现、分析、整理乃至后续的反思巩固等过程,继而通过教师的点拨就可以解决问题。第二是学习习惯方面,任何科目的学习习惯往往是相通的,只是在学习方法及思维模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进行问题引导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则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即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相对于眼前的学习成绩,这对于学生而言更为重要。
3加强高中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对策
通过思想教育和量化标准,提高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首先,应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使教师摆脱“教书匠”的思想,引导教师准确定位,全面提高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认识。引导学生摆脱功利思想,积极培养自己终身发展的能力。另外,也应辅助以量化指标,如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学生的学分认定等。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实现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教师仍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关系到研究性学习的成败,关系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水平,提高教师驾驭和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水平是保证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的条件。所以加强师资培训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显性和隐性方式评价实现效果,提高这一模式的应用性。通过对学生研究性成果的等级认定,对学生的调查问卷等显性方式,促进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校本课程实现的实效性。通过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跟踪。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提问精神,加强他们问题意识的培养十分必要,但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和问题教学模式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其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制约性,因此要求学校对问题教学模式给予支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尝试,学生既要认识到自己是问题意识培养的主体,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在问题教学中的能动作用,积极与教师相互配合,从而促进其自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洪文峰.从政治科研究性学习看高中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5.
[2]马雪生.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2(3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