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实践与运用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zhongcan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其内涵悠久且博大精深,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宣扬本国优秀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当前各大高校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教育为主导,辅之以各种活动形式深入大学生群体,完善和健全大学生思想理念体系尤其是人格塑造方面,着重表现为德、智、体、美、劳。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教育;实践与运用
  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具体表现为:优秀精神文化、书法、手工艺、戏曲、民俗活动等等。教育是对于国民素质提升的主要方式,通过教育能够培养人的精神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其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对于思想观念的塑造,更是从精神引领身体的全面构筑。
  一、德育
  品德是一个人思想修养的体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素养的展现,代表的是国家和民族的整体风貌。自古以来,对于思想品德的教育应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关注点。《论语》有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此言即表明德育的重要地位,通过德育来引导民众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理念,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构建安定和谐的社会。在学校教育中,德育由德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三个基本部分组成。本校在课堂和实践活动之中有效的融入德育的思想教育理念。在道德教育层面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另一方面是为了深入了解国家基础法律知识。这是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在知识学习方面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同时政治教育也要齐驱并行,从领导团队到学生群体,我校在暑期开展的关于《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加强辅导员队伍政治建设》这有助于增强辅导员的政治意识,完善政治教育理念。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展开丰富的讲座活动是激发大学生的上进心、道德感的有效方式。各式的校园讲座,课堂《时事政策》的学习、班会等活动以思想教育的形式进行着深刻的理念灌输。
  二、智育
  古诗词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蕴,对于古诗词的学习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的思辨、观察、联想等能力。例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中蕴含的哲理思维是我们从个体角度出发,想事情的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告诉我们要从整体出发,着眼大局,不能将自我的主观臆想判断为客观现实。引领学生多去探究中华优秀文化的哲理思想,是提升智力的有效方式。
  三、体育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于体育的发展史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体育又是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課程,益于强身健体,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早在墨子就提出了尚力的体育思想,他强调神与形、运动与生命的辩证关系,重视身体健康,强调身体锻炼。我校深刻的认识到身体健康是第一位,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开设体育课程,展开各类体育活动如运动会、足球赛等强调运动对于人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友爱互助、团结合作等精神的完美体现。
  四、美育
  “美”的内涵丰富,发展历史由来已久,对于美的探究也由来已久。孔子有言:“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一点上说明了孔子认为善也是美的一种,从而引导民众去向善向美。当然美不仅体现于内在的精神思想也有外在的具体事物如绘画、雕塑等等。对于美的发展可具体到一门学科,我校开设的《美学原理》课程,有助于学生去了解什么是“美”,对其本质的探究,“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去发现美,探究美存在的具体形式,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对于美有更高的追求。
  五、劳育
  劳动是通过我们自身的实际努力行为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通过劳动我们能够获得满足自身发展的精神食粮和物质基础条件。追溯到先秦时期,借助文学来抒发对于劳动的热爱之情,如《诗经》中的《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劳动不仅能满足自身物质需要,同时还能激发热情和欢喜,这表明劳动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这就势必要求每个人都应该树立一种正确的劳动观念。当代青年更应该积极践行并投身于劳动之中,从而获得精神慰藉。我校也在劳动教育方面作出表率,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做好社区服务,宣扬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鼓励和号召学生向劳动模范学习,激发劳动热情。
  六、结语
  中华优秀文化与教育应该是紧密相关的,中华优秀文化以教育作为载体,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渠道;教育以中华优秀文化为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教育让青年一代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解,有利于更好的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也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构建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作风,从而构建一个新时代的新青年:有崇高的精神理想、良好的道德素养、先进的知识文化、健康的身体素质、独特的审美情趣、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等等,我校奉行的知行合一的理念,这也正是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融入教育的完美体现。
  参考文献:
  [1]崔增亮.小学古诗教学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4.
  [2]杨向东、张雪梅. 中国体育思想史[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3
  [3]蒋见云、程俊英.诗经注析[M].中华书局, 1991.10.
其他文献
摘要: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家国的惊魂。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我们对英雄的最好纪念。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关键词:英雄精神;民族文化;家国梦想;革命斗争  一、英雄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要求  1.英雄精神的历史性是思政教育向前发展的向心力。自上古时期的传说“神农尝百草”中的神农氏即炎帝们,前仆后继以身试药造福众生以来,中国
期刊
摘要:东北特色乡村旅游是一个相对新兴的产业,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研究框架和理论依据,也没有现成的参照方法。因此,本论文致力于研究发展东北乡村现阶段发展现状,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发展,以此带动乡村旅游的经济发展建设。  关键词:东北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理论研究  引言  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的影响,东北乡村旅游业没有形成良好的规模体系,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人们普遍对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够清晰、深入
期刊
摘要:氛围渲染是室内环境里必不可少的修饰条件。就氛围空间的渲染而言,它即是一门科学的形式,又是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理念,空间里舒适的的氛围渲染应是理性的空间布局和赏心悦目的色块搭配所结合的有机体。所以室内环境中的氛围渲染不仅仅体现出功能分区里每个空间互相衬托得独特方式,也能让多种多样的装修形式相辅相成。因此设计的过程中一定首尾兼顾,才能获得令人流连忘返的空间氛围。  关键词:氛围渲染;气氛与材质;布
期刊
一、绿色生态理念的相关综述  (一)新文化语境下绿色生态理念的定义  定义:绿色生态理念倡导一种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方式,节约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促进人与建筑设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基于绿色理念的生态建筑设计能使人与生态环境和建筑设计形成良性循环系统,给人一种自然舒适的家园感。  (二)基于绿色生态理念的建筑设计原则  1.节能减排,节约能源  随着国家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绿色环保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教育技术也有了巨大的发展;而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士官们的思想水平、道德观念也有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我国国防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有效履行新时期我军历史使命,士官队伍的教育和培养也被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本文从部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在士官队伍中出现的新思想和新情况,深入系统地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对士官教育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现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多媒体应用程序的普及,利用手机APP等网络平台进行语言教学与学习已经成为当下一大热潮,这也对语言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来华留学生日益增多,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占比增加,对汉语类学习平台的需求也随之增大。基于此背景,本项目对比分析了英汉阅读、口语类教学APP的异同,考察了线上汉语教学平台学前和学后测试的内容,并利用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利用“雨课堂”平台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探索学生用探究式方式学习,吸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预习,让学生有疑而学、主动探索,真正发挥探究式学习的优势,提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介绍了课程采用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对本次教改的效果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本次教改的不足及改进方向。  关键词:高等数学;雨课堂;探究式学习  引言  《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科大学
期刊
摘要:文学、艺术是美学领域的两大重镇,因此,审美教育应主要依托文学、艺术两个部门,缺一不可。文学审美趣味的考核形式,除了作文,主要就是“阅读”。但是,习惯于应试教育的中国语文教育,已经将阅读的训练默认为就是“阅读理解”的教学。这是文学审美教育薄弱的直接原因之一。“閱读理解考倒原作者”事件是文学美育薄弱的必然结果。为弥补文学审美教育的缺失,语文教学内容和考试形式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关键词:语文
期刊
摘要: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结合“雨课堂”平台的优势,通过建立全过程教学模式,介绍了雨课堂授课的一般流程,结合两个并行教学班的单题得分率情况,明确了使用“雨课堂”平臺带来的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推广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工程力学;雨课堂;教学思考  引言  工程力学课程作为大多数理工科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尤其对土木、机械、石工等专业的学生的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工程逻辑思维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高校人数不断增长,随之引发的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也时有发生。文章主要通过梳理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中高校与学生存在的几种法律关系以及归责原则,找到当前我国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中主要存在相关法律的缺失、处理随意性大等法律问题,由此提出完善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相关立法、合理分担高校赔偿负担、明确高校责任及合理注意范围的相关建议,以此保障高校教育目的的实现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