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贝多芬钢琴作品“暴风雨”中的音乐美学体现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ru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到音乐美学,首先便是“美”。那么这种美在作品中是如何呈现的?在欧洲音乐的历史长河中,古典主义时期无疑是不可或缺的,这一阶段的作品中所体现的音乐美学特征也十分具有代表性。本文将以贝多芬的钢琴作品Op.31Nr.2为例,试图探讨古典主义时期钢琴作品中的音乐美学特征体现。
  【关键词】:古典主义;钢琴音乐;音乐美学;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一、古典主义时期钢琴艺术的历史背景及理论基础
  狭义的说,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主要是指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在这一阶段,欧洲启蒙运动兴起,民主思想也随之高涨,震惊世界的法国大革命爆发。紧接而至的便是英国工业革命。以此为背景,文化艺术得到高度的发展。
  历史背景之由,该时期的作品比较在乎理智、内容和形式的高度吻合。他们要求结构的严谨,语言质朴,兼之有情感的表达。其反对毫无理性可言的虚无情感,从自然、高雅、和简洁中去表达情感、突出“理性”。
  这一阶段的理论特征:以主调音乐风格为主,将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作为辅助;十分强调和声的应用,以及旋律与和声的吻合,对调性布局也有一定的规格;在音乐的题材与结构上也更加丰富。
  二、贝多芬钢琴作品Op.31Nr.2的创作背景与音乐分析
  贝多芬奏鸣曲作品Op.31Nr.2完成于1802年,又名“暴风雨”,是作曲家最具代表性的奏鸣曲之一。在这一时期,正是作者倍受精神与肉体双重打击的岁月。但这种挫折并未打到巨人般的贝多芬,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创作动力。而“暴风雨”名字的来源,则来自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暴风雨》,这部剧揭露了人世的丑恶与危机四伏的环境,但更加歌颂了正义,肯定人生的美好。这与作者的遭遇和内心的英雄情结相符。
  该作品最具代表性为第一乐章。是典型的奏鸣曲式,呈示部为1—90小节。主部以d小调的琶音开始,速度从广板到快板,营造出一种激动的气氛。从21到41小节是连接补充,副主题从a小调开始,与主部形成对比,让音乐凸显性格。主题结束从63小节开始,分三个阶段,为后续做了充足准备;展开部是97—146小节,旋律有较为特别的冲突性,以此来展现高潮,成为全乐章的中心部分。再现部则是147—232小节,旋律逐渐从机动慢慢向优美发展,歌唱化的旋律另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三、贝多芬钢琴作品Op.31Nr.2的音乐美学特征体现
  (一)理性与形式的美学体现
  从结构来说,该作品所采用的严谨的奏鸣曲式结构,不仅突显了古典时期曲式规格特点,也揭示了作者在创作时讲究音乐结构上的均衡,表现出音乐内在的理性秩序以及形式和逻辑的统一。
  从调性布局来说,该作品严格遵守了古典主义时期调性分布的模式,主题为d小调,副主题则为主题的属调式,并无过多频繁的转调和离掉,作者这种调性布局的手法,突出了古典主义时期所特有的简洁和清晰的美感。
  从和声手法来说, 总体是以丰满而纯净的主调和弦为主,离调和弦以及和弦外音的情况并不多见,和声色彩完美而又和谐,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非常符合古典主义时期的传统风格。
  (二)感性与情感的美学体现
  该部作品虽然采用严格的古典手法而成,但情感的表达并未因此受到拘泥。乐曲开始以琶音形式出现的属和弦,即能够明确调性,同时也是一种展现,预示着这场暴风雨的来临。为作者激动的心情做了很好的铺垫。
  广板与快板的紧密结合,也描绘出一幅暴雨前风声呼啸的场景,更体现了作者即将直面暴风雨的勇气与信念。
  从乐曲的21小节开始,狂风暴雨扑面而来,三连音与密集八分音符的使用,就像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即表达出作者悲愤的激动心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被束缚的灵魂即将冲破牢笼之感,与必将战胜挫折的意志力。
  展开部旋律特别形象的对比,也突出了主题的戏剧性,更把作者与困难抗争,在暴雨中重生的心境刻画入微。
  到达再现部分的开始,以广板扩大的形式呈现,整个段落都被琶音围绕,描绘出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与后半部分的情绪高涨形成对比。到达最后十小节则使用了踏板,仿佛是雷胜的逐渐放慢和远去,给人内心留下深沉悲壮而又夹杂着痛苦和希望的美感,升华了整部作品。
  (三)音乐元素之美学体现
  音乐的一般形式主要是由音乐的基本元素构成。而在音乐中,基本元素则分为四种,音的高低、力度、速度以及音色。
  首先就是音的高低,从音乐审美的角度来看,音乐的高低具有一定的表现能力。一般情况下,低音厚重时,则表达出一种沉重,深厚之感;中音的广泛使用,则表现出宽广与温和;反之,高音则是明亮与空灵甚至激昂之感。例如,在该作品中, 主题呈现部分的旋律音高,以级进的形式由低到高,抒发出作者内心波动的一个过程,很好的营造了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紧张氛围。
  其次是音的力度,在作者表达音乐情感时,音乐的力度往往能够体现出坐着当时的心里状态,从而体现出音乐的感染力。因此,能否控制好力度的转化,也是一部作品成熟的标志。
  再者是音乐的速度。同一部作品中,不同的速度能够表达出做着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宣泄。比如,在这部作品中,主题速度采用充满沉思的广板和急促的快板紧凑相接,以此来展现作者内心的激动之情,给音乐带来不同的情感体会。
  最后是音色,可以说,音色具有语言的能力。不同的器乐给人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这部作品虽然是單纯的钢琴曲,但通过音的高低、力度、速度、和声、调性等不同元素的把握,也让作品呈现出不一样的感受。
  (四)音乐风格之美学体现
  说到音乐风格,立刻映入我们脑海里的无非是什么摇滚、爵士、民谣、美声、民族等等。同样的,在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风格,大都体现出一种古典艺术。换句话来说,这时的理念通常被自然而又恰当的体现在艺术作品中,另音乐形象和音乐理念形成完美而又和谐的艺术,体现了这一时期高雅而又清晰、严谨而又自然的古典美特征。
  以此来看这部作品,它完全符合这一时期的风格特征,并将这种古典美自然的呈现,其中投入了作者真挚的情感流露,另完美与和谐、痛苦与希望、理性与感性、柔美与壮美达到统一状态,将自己与命运搏斗,绝不屈服于暴风骤雨的勇气和信念表达的淋漓尽致。
  四、结语
  在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典主义时期的地位不言而喻,无论是创作手法、音乐题材、音响结构、音乐题材等都是相当丰富而又内涵的。相应的,其中所包含的音乐美学思想更是深厚,并非一篇文章所能涵盖。本文从美学出发,以作品为例,粗略审视了古典主义时期钢琴艺术的美学特征体现,从音乐美学的角度体会了古典主义钢琴音乐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涂维民、肖杨新.音乐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2] 黄汉华.符号学视角中的音乐美学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作者简介:王德琳(1994,10—),女,汉族,河南社旗县人,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学历: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创作。
其他文献
【摘要】:《白狗秋千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莫言较为成熟的作品。小说主要塑造了“我”、暖、哑巴等人物,人物虽少,但是都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其中,作为贯穿小说的主要人物暖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暖从青春少女到粗鲁农妇,虽然生活没有光彩,但她依然憧憬爱情,不愿被苦难打败,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关键词】:白狗秋千架;暖;形象  故事发生在山东的高密东北乡,正值夏季,干燥闷热。“我”求学离开家乡后
期刊
那天我走在公园里,突然感到有人拍我的肩膀,我一回头,发现是一个男人,长着一个圆中略尖的下巴,挺挺的鼻子,眼睛珠黑得透彻,里面映出了我的影像,整张脸不大,也不小,给人一种温和外向的感觉,他的身体块头很大,运动员的体形,手臂上的弘二头肌撑紧了衬衫,估计是经常健身,  我有些疑惑:“你是——?”但心中却不由得打起鼓来,现在已经是晚上六点了,虽说一旁的大街仍闪烁着各种KTV和洗脚店的招牌,但这个公园却是一
期刊
【摘要】:《活着》这本小说,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本小说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通过阅读该书的具体内容,并把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结合起来,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和社会过程研究方法对《活着》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活
期刊
【摘要】:李碧华是香港文坛描写男女情爱的千古奇才,被称为“天下言情第一人”。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各有特色,但都逃不脱爱情的束缚。《胭脂扣》是李碧華女性意识觉醒的代表作,本文从如花、凌楚娟以及香港小姐三重人物来分析《胭脂扣》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关键词】:《胭脂扣》;女性意识;李碧华  李碧华是香港文坛赫赫有名的才女,祖籍广东,出生、成长于香港,文风诡谲瑰丽,擅长写辛辣、凄艳而又悲凉的故事小说,被
期刊
【摘要】:1939年对西班牙文坛而言无疑是重要的一年,持续3年的内战结束,独裁者弗朗哥上台并开始了自己长达36年的独裁统治。在“弗朗哥命令,西班牙服从”的政治背景下,那些想要发出声音的知识分子们分裂成“抗争派”和“吹捧派”,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各自的篇章。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对弗朗哥时期的西班牙文学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西班牙文学;独裁统治;弗朗哥时期  一、引言  1939年对于西班牙
期刊
【摘要】:九叶诗派弥补了当时诗坛的缺陷,广泛的运用西方现代派的技巧,突破了象征主义和现代派只注重自己内心世界的局限,同时他们在关注内心的同时更广泛的关注现实生活,将中国新诗的发展推向了另一个崭新的阶段。  【关键词】:九叶诗派;现实;内心  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的上海,活跃着一群青年的诗人群体,其中包括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析、唐湜、袁可嘉、穆旦,他们以《诗创造》和《中国新诗》
期刊
国防大学刘亚洲将军的《精神》一书,谈古论今,内容饱满,观点鲜明,全书共11篇文章,以历史为依据,通过摆事实,谈感受,用自己的思考和真实感悟努力向读者传达实事求是,说真话,干实事,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体现了将军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浓烈的历史责任感。  读完《精神》收获颇丰,感慨良多,与其说读《精神》是经受一次思想启迪,不如说是一次对现实,对自身进行的深刻反思。书中的很多语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我
期刊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一篇中篇小说,其中主人公翠翠的人性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赏作品中翠翠的人性美的形象,然后从人物原型、作者对传统人性美追求以及湘西传统的生活习惯三个来探究翠翠的人性美的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边城;翠翠;人性美;  一、翠翠的人性美的经典形象  《边城》主人公的翠翠人性美的形象深深主要表现在这部作品的翠翠的行为上。翠翠的人性美生成过程是伴随她的成长的,首先,
期刊
【摘要】: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小说中三重叙事时空交织进行、真幻时空交叠,形成一种虚实不定、时空混乱的假象。本文试图从分析作品的叙事时空入手,探讨和揭示多重时空、时空跳跃、真幻时空转换等元小说叙事技巧在作品中的运用及其主题意蕴。  【关键词】:《苏菲的世界》;元小说;叙事时空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在1991年创作的小说
期刊
【摘要】:李商隐是晚唐诗歌创作史上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在情感上和艺术上都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水平。在中国现代诗歌创作的行列,戴望舒是具有开拓性意义的诗人。他的文风飘逸、诗歌境界含蓄朦胧。而这种成就的背后源于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其中对李商隐诗词的传承是十分明显的,本文即从这一诗歌现实出发,探寻戴望舒与李商隐的诗歌创作之间的相通之处。  【关键词】:诗歌;意象;女性化;感伤  李商隐作为晚唐诗歌创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