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学习——语文教学中的另一道风景线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se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故事:著名儿科专家林巧稚小时侯有一次上生物课,老师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是绿色的。”林巧稚和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
  老师又问道:“树叶是什么形状的?”
  不少同学答道:“是椭圆形的。”
  生物老师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他们带到山上去,采集各种树叶。采集回来,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老师让大家重新回答那两个问题。这回大家知道了,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锯齿形的、针状的、扇形的……什么样的都有。这一堂生物课给林巧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终生不忘。为什么一堂普通的生物课会给孩子留下如此难忘的回忆?分析这堂课,教师没有烦琐的讲解,没有枯燥的说教,所有结论的得出,所有哲理的获得都来自两个字—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由切身体验而获得的知识或明白的道理,更容易对人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因为它体现了对生命个体的一种尊重。如果我们能够把体验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像林巧稚的生物老师那样,化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为自然活泼的生活体验,课堂教学必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模拟情境,在活动中体验
  
  儿童由于受年龄的影响,生活经验少,对文章的理解往往处于似懂非懂之间,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生活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是一个不容逾越的思维障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情境,让学生到类似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品味,才能在头脑中形成更鲜活的形象,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如低年级有一篇课文叫《植物妈妈有办法》,里面有一小节:“苍耳妈妈更有办法,她给孩子披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有动物从这里走过,就被他的皮毛带到田野山洼。”对这段的教学,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教师先拿出一些苍耳的种子,让学生观察、触摸,然后提问:“苍耳宝宝是什么样的?”
  “尖尖的,硬硬的!”
  “它摸起来很扎手。”
  “它披着带刺的铠甲!”
  “谁愿意让你的小动物从苍耳宝宝的身边走过?”
  学生纷纷举手,然后一个个兴致勃勃的带着自己的皮毛玩具从一堆苍耳种子的旁边擦过,一颗颗苍耳种子被皮毛玩具带走了。孩子们兴高采烈,不住的赞扬“苍耳妈妈真有办法。”美学家王朝闻指出:“只有诉诸感觉的东西,才能引起强烈的感动。”课文教学也是这样,只有让声、形、象、境诉诸学生的眼、耳、脑,才能使他们真正的理解和感动。这节课教者借助一个模拟情境,使学生仿佛进入了神奇有趣的大自然,在体验中,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再如,讲《山行》可以叫学生采来黄叶、红叶,创设“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象,以见“风霜”之力;讲《捞铁牛》可让学生亲自做一下浮力实验,体验怀丙捞铁牛的科学道理。
  
  二、激活相关经验,在联想中体验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脑中已存储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验、知识。阅读时,我们可以激活贮存在学生脑中的相似的经验,引导联想,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获得情感体验。
  比如《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无须多加分析,重在感情朗读。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先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体验:炎热的夏天,你走在街上,口渴得很。这时你有什么感受?(很想喝水—焦急)当你看到冷饮店里摆着矿泉水,你心里怎么想?(有水解渴了—惊喜)可你一摸口袋,没带钱,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不知怎么办好—犯愁)突然你发现邻居王阿姨也来买东西,你会怎么想?(我有办法了,借钱买—兴奋)当你喝到水后,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心满意足—舒畅)在学生充分体验了情感变化的基础上,教师说:“你们刚才所体验到的就是找水喝的心理变化过程。现在你就是那只乌鸦,请你读书,体验一下乌鸦找水喝的心理过程,然后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学生找到了相关经验,把这种心理体验转移到课文中,自然读得感情饱满,抑扬顿挫。再如讲《落花生》一课,让学生联想自己所佩服的人有哪些品质,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讲《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让学生回忆在新闻中看到的美伊战争中伊拉克难民流离失所的惨景,体会失去父亲的雷利对和平的渴望等。
  
  三、提供体验环境,在实践中体验
  
  体验的形式有多种,可以在情境虚拟中体验,可以在假设想象中体验,但有些体验却无法在虚拟和想象中实现,如《我家跨上了高速公路》一课,没有上过网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网络的神奇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如果有条件,教师组织学生上一次网,亲自体验一下网络查询、发送邮件的神奇和快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其他文献
【摘要】历史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十分广泛。它既是理解一切社会现象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又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必备条件。初中历史教学就是为青少年将来从事工作打下基础。初中历史的教学也需要好的方法和技巧才可以使学生对历史可产生兴趣,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法;技巧     历史学作为一门链接过去、现实与未来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类社会轨迹在人们观念形态和知识体系中的反映。初中
期刊
“书面表达”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应用英语写作的基本能力,这是一种较好的主观性命题,也是高考试题的保留题型。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应用。用所学的外语知识同别人对话是应用;标准化考试的书面表达也是应用。书面表达并不神秘,它是要求学生们根据所给的情景(提示)和要求(所要写出文章的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字数多少等)写一篇书面表达材料。学生能做到所表达的内容符合所给的情景和要求,文理通顺,语言准确得当即可
期刊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以学生为本,创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而且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品质。  【关键词】新课标 探究性学习 培养     高中化学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化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意
期刊
无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当前面临的职业压力是比较高的。然而,说教师压力大,你大我也大,但为什么有的教师承受不了这份压力,出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另外的很多老师,却依然活得潇洒依旧呢?很显然,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除了客观存在的各种压力外,还与教师的个性特点有关。   凡事追求完美个性特点,恰恰是一些教师心灵困扰的重要根源所在。在我们队伍中,常常见到工作起来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刻苦又投入的同志,对他
期刊
中学政治课承担着智育和德育的双重任务。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社会责任的热情容易忽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所以,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实行多向、多角度、多手段的开放式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讨论教学就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实行讨论法教学的优势    开放式教学是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它以参与活动
期刊
【摘要】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复杂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深入理解和领会知识的内在含义,形成相应的解答练习或解决问题技能的过程。笔者从三方面: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数学知识;激活思维;要求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知识等进行了尝试。   【关键词】自学能力 数学 思维 阅读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并形成客观理论和解决方法的一门应用
期刊
【摘要】化学活动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自主探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让学生学会了动手、动脑,学会创造,养成了一种探求、思索的好习惯。  【关键词】化学活动课、探究能力、创新     化学活动课的设立,作为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不仅为化学与技术、社会的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好的“接口”,也充分反映了化学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化
期刊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他们对作文的感觉是“无东西可写,不会写”。要使学生乐于作文,写好作文,教师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积累,使写作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事情。    一、培养兴趣,以趣引人     学生开始就已经害怕写作文了,因此必须想办法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一旦
期刊
“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自主思维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的而共同进行的一切教学行为的总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和开展能够调动学生热情参与的活动,以培养学生自主思维的习惯,这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取得成功
期刊
【摘要】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还要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要从呵护“好奇心”、激发“挑战性”、探究“自主化”、注重“实践性”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讨论中去思考、去创新。教师诱导他们展开思维,通过自学、尝试、实践、猜想、讨论等活动,积极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让学生“会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能力 培养      在小学数学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