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资源 巧学语文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树之所以浓荫蔽日,是因为他有众多的枝枝叶叶;花儿之所以招引蝶,是因为它有绚丽的色彩;宇宙之所以神秘莫测,是因为他千变万化。语文教学亦如此,既要丰富,又要芬芳,更要保持它独有的吸引力。《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这段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大语文”教学理念。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学习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教学中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把学习语文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这是“大语文”教学理念的经典表述。
  那么,语文要变大,就要充分发掘生活中的一切语文资源为我所用。把博大精深的汉语渗透到学生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它本身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热浪的冲击, 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就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不仅是教材编写者面临的问题, 更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国学资源,厚积薄发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中国的国学,即胡适所说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方技均包括其中。中国的国学教育在经济发展中曾一度时期被冷落过,近年来国学开始升温。国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存在于两千年来传诵的儒道墨法等国学经典篇章之中。经典诵读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继承并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是每个炎黄子孙应尽的义务。更何况,经典诵读更能为语文学习打下强有力的根基。
  
  二、生活资源,润物无声
  陶行知早就说过:学校即社会,学校即生活,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陶先生的意思很明确,学校与社会、学校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美国教育家华特也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语文学习的资源,一切生活的皆是语文的。大街上一家一家商店去寻找错别字是学语文;在集市上去观察人物特点,是学语文;春天迈着轻快的脚步到田野里踏青,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是学语文;闲来,买一份报纸或杂志与作者产生共鸣,迸射出思想火花也是学语文;就连我们买一样东西,参考说明书去学习使用方法也是在学语文。在语文课的综合性学习中,我经常会设计一些生活实践课。
  
  三、网络资源,扬长避短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时代,网络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走进千家万户,悄然改变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达到5800万人,占总网民人数的三分之一。我虽工作在农村中学,但学校教育也被这势不可挡的网络风暴席卷了,面对一群深陷网瘾的孩子和众多呼告无门的家长。我们曾经一度围追堵截,但收效甚微。于是,我开始开发这块叫人又爱又恨的土地。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的需要”。网络技术让学生个体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使语文课堂又焕发了活力。认同和把握了这一事实,语文教学才更具有先进性。因此,我开始了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探索。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变堵为导。
  近年语文界有人把语文对人的影响提高到“创建人的精神家园”的高度加以认识。潘新和、钱理群、刘再复、刘锡庆等知名学者对此都有相似的观点。我想,这也从侧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具有广泛性、深刻性,长远性。它以其独有的魅力传播着祖国语言,传承者民族文化,传递着生活气息,传送着现代化信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只要您有一颗主动发掘教育资源的心,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
其他文献
如何有效地管理与维护好计算机房,使机房管理向着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迈进,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教学服务,是值得我们广大计算机老师深思的一个问题。以下是本人结合我校的机房管理与维护经验,特别是软件方面做出的简要论述,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建立科学严谨的机房管理制度    计算机房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于人为的破坏行为。机房管理制度是维护机房正常使用的基础,制度是否健全决定着机房维护的质量。因此
期刊
千古文章意为本。主旨是文章的灵魂,考场作文中心是否突出,主旨是否鲜明至关重要。卒章显志,即篇末点睛法在诸多点睛之法中最为常见。“重槌一击定亮音,肺腑一句见精神。”篇末点睛法常常能收到“曲终余音犹绕梁”的艺术效果。下面我就例谈几种篇末点睛的方法。    一、借景物点睛    即在文末描摹景物,言在此而意在彼,借景抒情,以凸显文章的主旨。借景物点睛,对景物的描写不在于多,而在于自然和真切;不在于全,而
期刊
课本剧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甚至是超越语文学科的)活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其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编演课本剧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把抽象的
期刊
对新课改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一个新的理念实施必然建立在“破”的基础上,“有所破才能有所立”,但这绝不意味着对旧的优秀理念的完全背离,对优秀实践的完全抛弃,在我们的教学标新立异的同时,也不应该抛弃一些传统的好的教法,特别是语文教育教学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教法,现就以下传统方法谈点浅显的看法。  一、“多读”是优秀的语文传统教学法之一,新课改中要继承和发扬。古人早已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体
期刊
我县组织了部分校长实地考察了杜郎口中学。他们带回了介绍杜郎口中学的书籍和光碟。县教育局经过认真研究:在我县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推行“三课六环节”教学研究。现在,该课题已实施一段时间了,我就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说说我对“三课六环节”课题的思考吧。    一、实施有效的“集体备课”和建立学校“教案库”    我认为:实施有效的“集体备课”是课题研究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什么样
期刊
2008年春天,我迈进了泗水特校的大门。校园虽小,却美丽整齐,看着这些可爱又可怜的孩子,我暗暗发誓:我要用心去呵护这些听不见世界的天使!    手捧手语书,勇闯交流关    难以忘记那个被我轻抚头发的小女孩在被我抚摸时眼睛发射出的幸福光芒,也难忘记学生用手语与我交流时我茫然无知的尴尬心情。当时我就立下了尽快与孩子交流的志向。上班第一天我就向学校借阅了手语书,从头开始,一个字母,一个单词的学习、识记
期刊
目前,朱永新教授倡导并主持的新教育实验之“书香满校园”正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大家基本达成了这样的一个共识:单靠那一个学期的30篇课文和隔周一次的大作文写作是不能有效提高学生语文读写水平的,在此之外,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但是,面对近乎无边无际的课外阅读与写作这片自由的旷野,很多语文老师重又陷入了茫然之中,不晓得作为语文老师的自己该发挥怎样的作用。事实上,肤浅化的阅读、快餐式的阅读、食而不化的
期刊
如何改革作文的批改方法,才能把教师从劳而无功的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才能多快好省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解放”与“提高”的有效途径。  把修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教师更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和指点,要设法交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这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循循善诱。首先要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和稳定持久的写作积极性。这是培
期刊
在小说阅读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抓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来理解整个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这对学生阅读小说能力的培养和欣赏小说水平的提高将会有很大好处的。在此我主要谈谈分析细节描写在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带学生欣赏这一颗颗在文中熠熠发光的璀璨“明珠”。    一、细节描写突出了小说的人物形象    小说三要素中 ,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而小说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就是人类的生活,因
期刊
做了多年的高中教学工作,我发现学生有两大特点,一是吃得好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年龄小,处于叛逆期。有些学生与老师同学经常发生口角,甚至打老师,这样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  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学生应该认真思考不理智的原因,反思自己的行为深刻检讨自己的过失,让自己的心理年龄步入成熟期,于人于己都有利,所以,用恰当的方法调节心理,缓解压力是目前我们最重要的工作。  首先,遇到不高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