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册都有“名著推荐与阅读”这一板块的设计,所选书目都是新课标推荐初中生必读的书目。但关于名著阅读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时候,教育引导单单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给学生施加必要的压力;加上客观条件限制,致使很多学生到毕业时,对课本上所推荐的名著仍没有读过,所了解的知识也仅限于课本上节选的情节及简单的内容介绍而已。
面对时代要求,根据教与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尝试利用“校校通”资源来拓展学生的名著阅读空间,为学生开辟出一片新的课外阅读天地。通过集中阅读解决学生无时间读名著的难题,通过网络阅读满足学生人手一本名著的阅读需求。
一、可行性探究
网络环境下名著阅是具有理论支撑和可操作性的。
首先,网络环境下的名著阅读,符合课程改革的精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现代化的科技运用,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其次,网络环境下名著阅读,符合构建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认为,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主义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与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构建主义明确要求教师应当具有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第三,网络环境下的名著阅读,符合网络阅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①资源的丰富性。网络阅读资源极为丰富,教材所推荐的名著网络上都有,只要进入网络平台,就可以尽情享用。②活动的交互性。在网络上阅读名著,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可以与其他阅读者互动,也可以与电脑互动,而且这种互动形式多样,直观性强,跨越了时空限制,能激发阅读者的兴趣。③阅读的主动性。网络阅读由阅读主体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自主搜集、分析、整理信息,体现了较强的主动性。
网络环境下名著阅读对新时期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以下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体现了阅读的自主性
这种网络阅读的教学模式以网络为信息媒介,以学生为阅读主体,操作性很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交互讨论,多向交流,可以打破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孤立的学习状态,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阅读基础、阅读兴趣来选择所要阅读的内容。这种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为目的的教育理念。
2.实现了阅读的可控性
教师可以通过主机监控软件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阅读状态,及时给予矫正或激励,确保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学生也可以及时得知自己阅读过程的反馈信息及教师针对性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阅读进度和方向。
3.突出了阅读的探究性
网络世界里,阅读资源极其丰富,在充分占有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得出自己的结论。首先,在明确探究方向,选定阅读范围后,可以主动地从网上搜集、筛选、分析、整理相关信息;然后,师生一起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最后,将问题逐一解决。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传承型模式,创造了一种探究型的新模式,体现了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二、实践举隅
下面以《汤姆·索亚历险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名著推荐与阅读》)的阅读为例,谈谈网络环境下名著阅读的具体运作。
1.阅读构想
阅读依托网络,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去把握重点和化解疑难,在师生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一位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思辨,进行创造性学习。同时,通过教师监控机动态了解学生阅读的速度、阅读的重点、阅读状态等,及时给予矫正或激励,确保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
2.阅读目标
①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②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③通过學习,提高利用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④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阅读难点
学生的电脑操作、浏览网页及WORD操作基础(实验显示,这3种能力是保证阅读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4.阅读流程
①教师准备:准备好阅读探究题,在熟悉机房的管理软件和安装必要的Adobe Reader阅读软件后,通过教师监控机远程命令打开所有学生的浏览器,并登陆“江苏省中小学文献信息网”(www.shangshu.com)。
②学生准备:课前自学课本名著导读部分,记下教师的阅读探究题,学生自己通过注册进入“书香中国在线阅读”栏目,然后展开自由阅读。
5.阅读反馈
在阅读结束后,解决阅读探究题。具体的阅读探究题如下。
①情节是小说的生命线,你对书中的哪个情节最感兴趣,为什么?在书中最能引起我们遐想的是哪一个情节呢?谁能把这个片断的梗概说出来?
②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作为同龄人,汤姆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教师在主控机浏览或评价学生看法、见解,并进行反馈性评价)。
③我们的心中都有了汤姆这个人物形象,那么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呢?
6.阅读拓展
①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你还喜欢哪一个?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对于21世纪现代青少年的健康心理的成长会有哪些影响?
②搜索网络中有关《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资料。下载整理,进行笔录,建立“汤姆·索亚小文库”。
7.阅读评价
为了客观地评价网络环境下名著阅读的现实价值,笔者用书面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实验情况进行了跟踪。
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一全新的学习形式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认为收获颇丰:能熟练地进行网络搜索并发送信息,丰富了各方面的知识尤其是语文知识,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很快,思辨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信息意识、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几点反思
1.在课外进行网络阅读的时间必须得到保证。若每周只用一节的阅读课来尝试进行网络名著阅读,就会出现阅读时间间隔长,难以及时反馈的难题。
2.必须和信息课教师加强联系,让学生尽快地掌握电脑操作、浏览网页及WORD操作等基础能力。
3.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掌握相关软件的设置与操作,提高对学生网络阅读过程的监控能力。
4.每次网络名著阅读必须要有明确的阅读任务,加强对学生的上机管理,切不可让学生盲目地在网络世界里游荡。
(责任编辑 刘宇帆)
面对时代要求,根据教与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尝试利用“校校通”资源来拓展学生的名著阅读空间,为学生开辟出一片新的课外阅读天地。通过集中阅读解决学生无时间读名著的难题,通过网络阅读满足学生人手一本名著的阅读需求。
一、可行性探究
网络环境下名著阅是具有理论支撑和可操作性的。
首先,网络环境下的名著阅读,符合课程改革的精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现代化的科技运用,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其次,网络环境下名著阅读,符合构建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认为,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主义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与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构建主义明确要求教师应当具有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第三,网络环境下的名著阅读,符合网络阅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①资源的丰富性。网络阅读资源极为丰富,教材所推荐的名著网络上都有,只要进入网络平台,就可以尽情享用。②活动的交互性。在网络上阅读名著,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可以与其他阅读者互动,也可以与电脑互动,而且这种互动形式多样,直观性强,跨越了时空限制,能激发阅读者的兴趣。③阅读的主动性。网络阅读由阅读主体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自主搜集、分析、整理信息,体现了较强的主动性。
网络环境下名著阅读对新时期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以下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体现了阅读的自主性
这种网络阅读的教学模式以网络为信息媒介,以学生为阅读主体,操作性很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交互讨论,多向交流,可以打破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孤立的学习状态,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阅读基础、阅读兴趣来选择所要阅读的内容。这种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为目的的教育理念。
2.实现了阅读的可控性
教师可以通过主机监控软件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阅读状态,及时给予矫正或激励,确保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学生也可以及时得知自己阅读过程的反馈信息及教师针对性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阅读进度和方向。
3.突出了阅读的探究性
网络世界里,阅读资源极其丰富,在充分占有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得出自己的结论。首先,在明确探究方向,选定阅读范围后,可以主动地从网上搜集、筛选、分析、整理相关信息;然后,师生一起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最后,将问题逐一解决。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传承型模式,创造了一种探究型的新模式,体现了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二、实践举隅
下面以《汤姆·索亚历险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名著推荐与阅读》)的阅读为例,谈谈网络环境下名著阅读的具体运作。
1.阅读构想
阅读依托网络,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去把握重点和化解疑难,在师生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一位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思辨,进行创造性学习。同时,通过教师监控机动态了解学生阅读的速度、阅读的重点、阅读状态等,及时给予矫正或激励,确保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
2.阅读目标
①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②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③通过學习,提高利用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④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阅读难点
学生的电脑操作、浏览网页及WORD操作基础(实验显示,这3种能力是保证阅读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4.阅读流程
①教师准备:准备好阅读探究题,在熟悉机房的管理软件和安装必要的Adobe Reader阅读软件后,通过教师监控机远程命令打开所有学生的浏览器,并登陆“江苏省中小学文献信息网”(www.shangshu.com)。
②学生准备:课前自学课本名著导读部分,记下教师的阅读探究题,学生自己通过注册进入“书香中国在线阅读”栏目,然后展开自由阅读。
5.阅读反馈
在阅读结束后,解决阅读探究题。具体的阅读探究题如下。
①情节是小说的生命线,你对书中的哪个情节最感兴趣,为什么?在书中最能引起我们遐想的是哪一个情节呢?谁能把这个片断的梗概说出来?
②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作为同龄人,汤姆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教师在主控机浏览或评价学生看法、见解,并进行反馈性评价)。
③我们的心中都有了汤姆这个人物形象,那么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呢?
6.阅读拓展
①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你还喜欢哪一个?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对于21世纪现代青少年的健康心理的成长会有哪些影响?
②搜索网络中有关《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资料。下载整理,进行笔录,建立“汤姆·索亚小文库”。
7.阅读评价
为了客观地评价网络环境下名著阅读的现实价值,笔者用书面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实验情况进行了跟踪。
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一全新的学习形式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认为收获颇丰:能熟练地进行网络搜索并发送信息,丰富了各方面的知识尤其是语文知识,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很快,思辨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信息意识、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几点反思
1.在课外进行网络阅读的时间必须得到保证。若每周只用一节的阅读课来尝试进行网络名著阅读,就会出现阅读时间间隔长,难以及时反馈的难题。
2.必须和信息课教师加强联系,让学生尽快地掌握电脑操作、浏览网页及WORD操作等基础能力。
3.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掌握相关软件的设置与操作,提高对学生网络阅读过程的监控能力。
4.每次网络名著阅读必须要有明确的阅读任务,加强对学生的上机管理,切不可让学生盲目地在网络世界里游荡。
(责任编辑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