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也需“补血”“益气”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hghjhghj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作文难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瓶颈。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怕改作文。
  作文究竟难在哪里呢?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其实学生最缺乏的是积累。在作文中,学生作文经常有这些问题:没有昂奋的精神,格调情趣不高远;没有亮丽的语言,语言积累太贫乏;没有深切的感悟,思想感悟太平淡。
  相应地,笔者把这三方面的问题归纳为三种作文病症:
  一是“正气不足症”,表现为缺“人格之血”,作者个性偏激消极。
  二是“文气不足症”,表现为缺“文采之血”,作文语言淡而无味。
  三是“灵气不足症”,表现为缺“思辩之血”,作者思想僵化保守。
  作文“气血不足”,怎么办?当然是要给作文“补血益气”。如何“进补”呢?那就要靠学生去积累。
  为了便于学生操作,笔者把学生所需的作文积累都称为“材料”。作文材料可分为三类:“人材”、“文材”、“思材”。作文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分类积累材料。
  一、积累“人材”,补“人格之血”,益“正气”
  “人材”,即以典型人物为中心的材料,也可叫“事材”,主要记一些名人伟人的事迹,重在以榜样感人,从而培养学生的正气。笔者经常给学生介绍一些名人事迹,比如北大村官吴奇修、自学成才的张立勇、想到就能做到的乔慧存等等。也有一些不太出名的小人物,比如宁夏一位妇女周玉蓉,经受了离婚、失业、丧母等多重打击,却越挫越勇,靠着她的“用心”打工,终于成了百万富翁。从这样一些人物身上,学生很容易感受到他们的人格力量。他们理想远大、心地善良、意志坚定、胸怀宽广,正是当前中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大量积累这样的“人材”,作文内容还会不充实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这些榜样在胸中激荡,学生还会没有健全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吗?年轻人最需要读使自己充满力量的书,而积累“人材”,正是要让学生充满人格力量。
  二、积累“文材”,补“文采之血”,益“文气”
  “文材”,即以优美文字为主的材料,也可叫“语材”,这些材料多是优美的描写性抒情性的句子,哲理性语句不在此列。“文材”重在以文采动人,重在培养学生的文气。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要培养学生的文气,就要引导学生多读诗书,多背诗书。也可经常给学生听写一些美妙的语句,但最好是让学生自己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最后,可组织学生把这些语句按话题分类,汇编成册,作为语言资料使用。
  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语言的形式能为内容增添光彩。可教给学生三招:一是遣词要生动,尤其是动词、形容词、副词要用得好;二是造句要别致,比如排比句、对比句、押韵、倒错结合、句式变换,可以增添文章的诗意;三是修辞要精当,要用好比喻、夸张、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
  “文材”的积累的方法可称之为“死去活来”。“死去活来”有两层意思:一是先“死”而后“活”——“死”是“活”的基础,不“死记”则不能“活用”;二是去“死”则来“活”——要学会去除死搬硬套,才能活学活用。所以,积累文材就有两个步骤,一是熟读成诵,二是仿写以至灵活运用。
  三、积累“思材”,造“思辩之血”,益“灵气”
  “思材”,即以哲理思辨为主的材料,也可叫“理材”。这类材料可以是哲理性名言名句,也可以是一个个小的哲理故事。“思材”重在教给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重在启发学生的思辨能力。简言之,即以哲理醒人,重在培养学生的灵气。在作文之中,这一类材料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古代的许多文化典故,比如塞翁失马、刻舟求剑、南辕北辙等成语,都含有不少哲理。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积累并运用这些成语典故。同时,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哲学理念。比如辩证法的两个基本观点、三大规律、五对范畴。然后,把文化典故与哲学理念相结合,化哲学术语为文学语言。
  最重要的是,是引导学生在各种文化、文学刊物中去找寻有思辨色彩的材料。同时,要引导学生多往社会性、人性上去感悟生活。告诉学生:少一点个人感伤,多一些社会关怀,思考广泛一点,思考才能深入。老师应该在感悟生活这一点上给学生做出示范。学生会感悟生活,自然也就拓展了作文的思维面,丰富了作文的内容,提升了作文的思想高度。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作文存在的缺乏人格力量、语言文采和思想智慧的问题。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知识的传承上有积累,在思想情感上有所提升,在语言的学习上有所提高。要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行进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关注课堂的发展和学生智
历史上每当朝代更迭之时,往往是战乱频仍,加之旱涝、流疫等各种灾害又时常接连发生,百姓困苦不堪,流离失所。从晋末至元末1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原人曾经历五次较大规模的南迁。这些南迁的中原人也把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包括他们使用的语言也带到南方。南方大多是丘陵山地,交通阻隔,这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这些南迁的中原人的语言不容易受到迁居地“土语”的干扰。故而,今天南方的一些“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始
一、活动背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二单元《李商隐诗两首》选录了李商隐的《锦瑟》,笔者将此诗作为重点篇目引导学生学习鉴赏。但是,在理解诗歌基本内容时,产生了一点疑惑,特此小文与各位专家商榷。  李商隐《锦瑟》全诗如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首联中“一弦一柱思华年”句,课下注释将“华年
诗歌鉴赏题是高考语文中的高频题,几乎每年都要考,所占分值11分左右。诗歌鉴赏题在高考试卷中属于主观表述题,主要考查两个方面: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难度档次为中、高档。  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诗歌鉴赏题考查的内容广,加之学生的阅历浅,做起题来不知道如何下手。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找到诗歌鉴赏的突破口。概括起来就是一个词“四看”。 
生活的丰富多彩,人生的千姿百态,怎样才能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呢?我想,就是对生活有点感悟,有点儿认识,加点点缀,以最美的语言形式传达给读者,让其分享你的感受,你的体会。  那么,如何给文章穿上美丽的外衣呢?“万事开头难。”一件事有了好的开头,这就是成功的开始。给文章穿上美丽的外衣,就是对文章的开头、布局、谋篇、结尾要有点儿讲究。有人讲写文章要做到,“凤头、猪肚、豹尾。”“凤头”即是要有点儿妆饰,有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当观众,或一语不发做笔记,或异口同声答问题,互动少,学生表现的机会较少。编演课本剧,改变了这些传统教学的缺点,把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编演课本剧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了解剧本特点,选择故事性强的文章,激发学生表演兴趣  编演课本剧,顾名思义,包含编写剧本和舞台演出两个范畴的内容,即将课文改编为剧本,再组织演出的活动,这不仅是课堂表演的一
中国企业商标权益是从1978年开始得到承认和体现的。在这之前,中国企业注册商标只是企业向国家和社会负责而承担的一种义务,而商标的作用仅仅是体现为国家监督企业产品质量的
高中阶段的古代诗歌教学历来是一个实施中的难点,无论是教育研究界还是教育一线,都认同"品读"与"鉴赏"既是教学方式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从教学目标上看,大致有培养审美情趣,
一、珠澳两地经济合作与制度安排有着长期经济合作历史的珠澳两地,都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两地能否以更新的发展状态步人新世纪,关键在于能否加强合作,共同繁荣.要加快两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