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实实读进去 简简单单读出来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mlig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
  以往教学设计的重点大都停留在理解扫路人自信、乐观、豁达的层面上。但是,笔者认为,本课不仅应该让学生认识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还应该让学生鉴赏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个人物形象的,也就是怎么写出来的。这样一来,“鉴赏”应该成为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语言描写、外貌描写、景物描写等都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这样架构起来的课堂语用体系,应该是比较恰当、全面的。
  一、品读景色,感悟表达
  师:课文开篇就说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那么,武夷山的天游峰给你什么感觉呢?自己读一读课文第2、7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说天游峰给你什么感觉?
  生:高、险。
  (师板书:高 险)
  师:从哪读出来的?
  生:我从“九百多级石梯”中感受到的。我们的教学楼从一楼到六楼才一百三十多级。九百多级该多高呀!
  师:你从一组具体的数字中直观地感受到的,很会读书,来读一读?
  (生读)
  师:从你的声音中,我听出了天游峰的“高”。
  生:老师,我从一个“抛”字感受到的。石梯像一根银丝,多细多窄呀,在云雾中飘飘悠悠,忽隐忽现,风一吹就能断掉。石梯从那么高的山峰上扔下来非常险。
  师:掌声给他!你从一个“抛”字中读出天游峰的高与险,很好。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都有点头晕目眩的感觉了。
  师:同学们,这句话告诉我们天游峰的高与险。作者可以直截了当地写出来,为什么还要写这么多?
  生:这样写能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天游峰的高与险。
  生:写这么多更具体、形象。
  师:是的,孩子们。以后我们写景物的时候就可以像作者这样来写。
  师:还从哪里读出天游峰的高与险?
  生:我从“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读出天游峰的高,因为高,所以险。
  师:又是一组具体的数字直观地告诉我们了。
  生:老师,我是从一句话中读出了天游峰的高与险。“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游客们只是去游玩一次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大汗淋漓了。有的直接害怕了退缩了,甚至有的爬到一半就回去了。
  师:你是从游客们的表现读出来的?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真是“第一险峰”呀!
  师:看到这又高又险的天游峰,作者的心情如何呢?
  (课件出示第2、7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生:作者很得意。课文中有句话是这样描述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生:作者很骄傲、自豪。天游峰又高又险,其他人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而“我”爬上去了,能不高兴、自豪吗?
  师:还读出作者什么心情?
  生:我读出作者惊讶的心情。“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又高又险的天游峰,老人每天都要一上一下,太不可思议了。
  师:“倒抽了一口气”,你们一起来做做。
  (生做动作感受倒抽一口气)
  师:惊奇、佩服、担心、紧张……作者将游客们的表现和老人的表现作一对比,更让我们感受到天游峰的高与险。
  师:同学们,这两段文字,都是前面写景,后面写作者的心情的,就是要告诉我们天游峰有多高多险,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出“天游峰又高又险”,而要洋洋洒洒写这么多字呢?
  (生思考,表达观点)
  师:你们理解得不错,作者是通过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字、侧面的烘托写出天游峰的高与险,从而衬托出老人的精神品质。
  师:喜欢这样的表达吗?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指名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这一片段中,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感悟到天游峰的“高与险”,但教师却没有就此罢手,而是处处引导学生站到了“如何表达”的高度。如:“你从一组具体的数字中直观地感受到的”“以后我们写景物的时候就可以像作者这样来写”“又是一组具体的数字直观地告诉我们了”“作者将游客们的表现和老人的表现作一对比,更让我们感受到天游峰的高与险”“作者是通过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字、侧面的烘托写出天游峰的高与险,从而衬托出老人的精神品质”……这样的引导不仅让学生知道景物部分“写什么”“为什么写”,还潜移默化地知道“怎么写”,真是厚厚实实读进去,简简单单读出来。
  二、品读外貌,感悟表达
  师:同学们,这位令作者惊讶、惊奇的老人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呢?
  (出示课件:“我循声迎了上去,……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借着淡淡的星光,……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生读)
  师:你读出一位怎样的老人?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我读出一位瘦弱的老人,从“精瘦”一词读出来的。
  师:“精瘦”,这是作者对他体型的描写。你理解“精瘦”就是瘦弱吗?有没有不同意见的?(没有)其他同学呢?(没有)   师:你们再读读下面第8小节就知道了。
  生:老师,我从“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读出这位老人虽然很瘦,但是非常健康。
  师:掌声给他!是呀,这种瘦不是我们见到的因为营养不良、病怏怏的面黄肌瘦,而是——
  生:每天上山、下山,锻炼得非常健康。
  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钱难买老来瘦呀”!虽瘦但非常健壮、有精气神。
  师:还读出一位怎样的老人?
  生:我从“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读出老人的朴实、节俭。
  生:我从“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读出这是一位慈善的老人,精神饱满的老人。
  师:同学们,这两段都是对老人的什么描写?
  生:外貌描写。
  师:有什么不一样?读读看。
  生:第一小节是描写老人的服饰。
  师:对,这是作者同老人第一次见面,对老人大概、整体的描写,这是外表描写。
  生:第二小节是写老人长什么样。
  师:是的,作者与老人熟悉了,可以细细打量他了,于是抓住老人的特点进行细致地描写,这是肖像描写。你们看,同样是外貌描写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再读读看。
  (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写人就要像这样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想理解“精瘦”一词但又理解不透时,教师没有直接告知,而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理解。通过联系上下文,学生读懂了老人虽瘦但非常健壮、有精气神。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外貌描写的不同点,让学生明白:同样是外貌描写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写人就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
  三、品读语言,感悟表达
  师: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我们在一起亲热地交谈着。
  (课件出示3次对话)
  师: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读、交流)
  生:“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从这句话我体会到老人的自在悠闲,一边扫路,一边观赏山水美景,轻松、自在。
  生:天游峰山高路险,扫上去再扫下来一定很累。但老人每天都扫上去扫下来,看出他坚持不懈、不畏艰苦。
  师:是呀,老人热爱山水,以苦为乐,乐在其中了。
  生:老人把“扫路”当作一种消遣,一种锻炼,一种享受,看出他的乐观。
  师:是的,多乐观的老人呀!
  (板书:乐观)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多悠闲自在的老人啊,天天扫天天看,扫不够看不够!
  师:继续交流,看同学们还有哪些体会?
  生:“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根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从这句话中,我读出老人热爱大自然,因为他吃的、喝的、呼吸的、作伴的都来自于大自然。
  生:老人年届70了,对自己眼前的自在生活很满足,很陶醉,看出他热爱生活。
  生:我来补充,老人生活虽简朴,但他很满足。
  生:我从“我能舍得走吗”读出老人心甘情愿做清扫工作。
  师:你们太会思考了,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了那位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悠闲自在的老人了。
  师:继续交流,看还有哪些体会?
  生:30年后,老人都100岁了,但老人却说:“我照样请您喝茶!”从这句话我看出老人对生活充满着自信,充满着希望。
  师:是的,至于衰老、痛苦等,他压根儿都没有想。
  生:我从“朗声大笑”读出老人开朗、豁达。
  (板书:开朗、豁达)
  师:我来读作者的话,谁来读老人的话?
  (师生读)
  师:请同学们细细地看,描写“我”跟老人的对话,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生思考)
  师:还有疑问吗?
  生:为什么作者的语言前两次没有提示语,第三次才有提示语。而老人的语言都有提示语?
  师:是呀,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前两次他们还不太熟悉。
  师:陌生的人,你抓人家手行吗?
  生:不太好。
  师:是的,两次交流后相识了,拉近了距离。对老人越发地敬重,这种感情在作者心里沉甸甸的,所以才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这是情感的需要。
  师:再读一读他们之间的对话。
  (生读、分角色读、师生表演读)
  语言描写是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方式,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所以,揣摩人物语言是体会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学生通过品读语句感受到老人的乐观、自信、豁达、开朗。但教师却没有就此罢休,更深一步地引导学生发现三次对话的不同之处在于提示语,同时也明白了“作者与扫路老人两次交流后拉近了距离,对老人越发地敬重,这种感情在作者心里沉甸甸的,所以才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这是情感的需要。”让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语言的表达。
  厚厚实实读进去,简简单单读出来。“读进去”到底读出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读出来”的是作者如何表达的?表达就是用口或文字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阅读中不是只考虑作者“表达”了什么,而要考虑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逼近“表达”、实现“表达”的。作者认为,唯一的途径是贴近文本,深入解读,引导学生深入语言的内核,还原文字丰富的形象,挖掘文字背后深藏的意蕴,感悟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孙绍振教授指出:“语文要教学生能感觉得到但表达不出来,或学生一望而知,其实一无所知的东西。”就该篇课文而言,什么是“学生一望而知,其实一无所知的东西呢”?怎样才能让学生“能感觉得到”又能“表达出来”呢?根据文本特点和学情状况我们可以得出判断:选文的内容和主旨——叙写了“我”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应该是学生“一望可知”的;“一无所知”的应该是课文是如何体现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材料,抓住景物、外貌、语言三部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知道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要充分利用课文这个“例”,努力实现“例”的增值,实现“言、意、法”兼得。
  (责任编辑:符 洁)
其他文献
摘要:现行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适于开展探究活动。从灵活运用教材的目的出发,笔者试从教学情境、教学过程、探究内容等方面阐述了对教材特点的认识,时教学策略谈了自己的看法,以期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科学、用科学。只有灵活运用教材,才能产生有效的教学活动,开辟学科学教学的新天地。  关键词:生活化;活动化;开放性;探究    现行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创造性地
近期,山東省菏泽市开始实施领导干部任前经济责任告知告诫制度,在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预防功能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实施的必要性  菏泽市是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发源地。1998年2月,中央纪委和中组部、审计署等部委联合推广菏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经验做法。此后,经济责任审计成为对领导干部经济方面一个重要的监督手段,与组织监督、纪检监督有机结合,形成了干部监督管理的一个新的机制。  多年的实践证
摘 要:随着国家对技工教育的重视,技工院校数学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认为技工院校数学教学需要顺应技工教育发展要求,树立为专业学习服务的观念。本文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课程为例进行探究,通过整合、重组、加工教学内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融入专业元素,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重视程度,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技工院校 数学 建筑专业  一、探究背景  数学作为技工院校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学习和成长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们有很多家长只把目光盯在孩子的考试成绩上。考试成绩进步了,家长自然很高兴;倘若成绩下降了,就会指责孩子不认真学习。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否认,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他们的学习习惯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今天,就来谈谈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良
摘 要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智慧行为,真正的学习常常会伴随着一种兴奋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多种认知活动,引领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慢慢领悟,直至顿悟,尽情享受学习的美妙。其中,难易适中的学习情境是顿悟学习的前提,积极的思维参与是顿悟的关键,丰富的活动经验是顿悟的保障。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顿悟学习 情境 平行四边形  注重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技能训练等传统教学观念依然或多或
摘 要 纵观2019年江苏省宿迁、镇江、徐州三市中考函数真题,对于函数知识点的考察往往结合几何问题进行,以考察学生对于函数、几何图形等相关知识点的灵活掌握程度。此类题型涉及知识点数量多、变化形式多样,学生往往很难把握知识点在不同考点中的准确运用。因此,教师在相关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剖析题干条件,便于学生准确把握题意,灵活运用知识点快速解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中考 题干条件 反比例函数 快速解题 
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提高?这是让很多教师头疼的问题。为了让这些十几岁的学生写出既具有思辨性又有文采的文章,笔者探索出一种作文训练方法,就是把优秀作文作为范文,在全文感知、学生自由点评的基础上,从中抽取一个比较精彩的段落,让学生模仿着去写作,当堂训练、交流。几次的试验之后,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明显提高。现仅以高二学生的一次作文指导实践作为交流,以期得到同行的指正。  这次作文的材料是这样的:  在一位画家
于錫明是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员办事处机关工会主席,2014年8月,他带着党组织关系来到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二道河子乡二道河子村开展驻村工作,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这一年多来,他有205天都在二道河子村,帮村里建强党组织,修筑村路20余公里,他与村委会一起,引导村民发展芝豇、树莓等致富产业,变“输血”扶贫为“输血 造血”扶贫……年近六旬的于锡明发扬了“审计铁军”精神,既“通天线”又接地气,是新形势下“第一
采访对象:广州太平洋马口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石训江。  公司合作院校:广东省梅州市技工学校、广东省乐昌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广西桂林第二技工学校等。  招聘人数:30人左右(每年)。  招聘专业:机电专业、化工专业等。  作为一家进驻内地不到五年的日资企业,凭着优良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广州太平洋马口铁公司于2009年成为深圳市数一数二的“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2012
现在是个什么时代?  有人说,是大交流时代,要不网络联接怎么这么火?但不管怎么沟通,不走心便无真情。有人说,是大生产时代,要不分工怎么这么细?但不管怎么协作,不走心便无高效。还有人说,是大变革时代?要不发展怎么这么快?但不管怎么剧变,不走心便无稳健。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走心的时代。  如今,为什么一些领导干部总是感叹“人走茶凉”,无论是群众还是部属,对自己都缺乏深情。这不是人们不讲感情,而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