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怒族 智慧基诺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qto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刊理由: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凭借其自身特点,创造了璀璨绚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其中,分布在云南省境内的怒族和基诺族,他们质朴、勤劳、充满智慧,他们特有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上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编者按——
  中华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也是从古到今逐渐凝聚成的一个精神大系统。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大系中,在中华文化琳琅满目的鲜活内容中,少数民族文化所占的比例远远超出他们的人口比例。但是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民族文化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何在文化全球化的环境下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亟需得到解决。从文化全球的角度出发,说明全球化潮流是不可逆的,只有树立正确的少数民族文化观,才能更好的促进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特别是对于少小民族,在云南努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所以本期特设专题《少小民族风情·民族之范》,盘点怒族、基诺族、独龙族、普米族、阿昌族、布朗族、德昂族等民族(排名不分先后)的文化、民俗以及他们鲜为人知的风情特征,以飨广大读者。
  有人说,怒族聚居的怒江是一首诗,一首至今还传唱着刀耕火种、宁静闲适、从蛮荒远古到现代文明的史诗。既保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远古符号和古老纯真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又保存了一个个带有浓郁质朴原始气息的民族群体。
  有人说,基诺山寨是隐藏在西双版纳的一片神奇乐土,这里终年云雾缭绕,峰峦叠翠,雨林茂密。这里既保留基诺人简单古朴的生活状态,保留了基诺族丰富多彩的先进文化,也保留了基诺人敢于面对未来、向上进取、追赶“太阳”的民族精神。
  在漫长的岁月里,怒族和基诺族凭借其独树一帜的民族特点,绽放出了两朵截然不同却又绚烂无比的民族之花。
  怒 族:
  绽放于东方大峡谷的民族之花
  怒江是藏在中国西南边陲的明珠,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美丽。生活在这里的怒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怒江地区特有的古老民族,主要聚居在怒江州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福贡县和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随着社会的进步、旅游业的发展,怒江这扇尘封在山林深处的大门也被打开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感受怒江之美,领略怒族的民族情怀。
  古朴典雅的民族服饰。多彩绚丽的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独特体现,怒族的服饰也因其古朴典雅的特点而出名。怒族男子的传统服饰为交领长衫,及膝长裤,穿时前襟上提,束腰带,扎成袋状,以便装物。蓄发并用青布或白布包头,裹麻布绑腿,大部分男人左耳佩带一串珊瑚,成年男子喜欢在腰间佩挂怒刀,肩挎弩弓及兽皮箭包,脚打竹篾制作的绑腿,显得英武剽悍。怒族妇女穿麻布做成的右衽短装,下装为麻布长裙,喜在衣裙上镶坠花边,在胸前佩带彩色珠子串成的项圈,有的妇女用珊瑚、玛瑙、贝壳、银币等串成漂亮的头饰或胸饰,耳戴垂肩的大铜环。头戴用彩珠连串的珠珠帽,胸前挂彩色串珠和用海贝制作的一块圆形装饰品,装饰品的多少贵贱象征佩戴者的身份和经济状况。怒族妇女的腰间总是有挎着一个用细藤蔑做成的“小搭弓”,一撮撮羊毛线从里面飞出来,通过她们巧手加工,千丝万缕的线团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一双双别具风情的羊毛袜子。不要小看这双羊毛袜子,它是怒族妇女爱情的凭证。这种用羊毛袜子作为递送情思的信物,不会说话的媒人,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最美好的节日“仙女节”。当杜鹃花盛开的时候,怒族人便要为“仙女”过节,此节又称“鲜花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地区民间传统节日。据传说,在很早以前,怒家山寨滴水如油,田园荒芜,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当时一位美丽、聪明且力大无比的怒族姑娘阿茸,用手臂劈开悬崖,凿通了一个山洞,为怒族人民引来了清清的泉水,使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浇灌,从此荒山变成了绿洲。怒族人民称阿茸为“仙女”,鲜花节就是为了纪念她而举行的民俗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怒族各村寨为单位就会选择有钟乳石的山洞为“仙女洞”,然后带上祭祀用品去祭祀。回家后,各家都设宴饮酒,歌舞娱乐,年轻人还身着盛装,到宽阔的场地上比赛射箭。晚间,青年男女还要围着篝火对歌、跳舞,彻夜不息。现在过仙女节,已赋予新的内容,政府还拨出专款,帮助和组织怒族人民过好节日。同时举办物资交流会,组织电影晚会和文艺节目演出,并进行划船和射箭比赛等体育活动。其他民族的干部和群众,也都踊跃参加和祝贺。这样,怒族人民今天的“仙女节”已成为一个民族团结友好、互相交流和学习的盛会。
  最接地气的“同心酒”。酒文化是怒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酒与怒族人就像鱼和水、茶和盐巴一样关系密切,酒文化贯穿在怒族人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所以说,酒和怒族人有着密不可分的特殊关系。在怒族民间,生产劳动、迎送亲友、接待宾客、婚丧嫁娶和欢度喜庆佳节都离不开酒,而且酒成了人与人之间传达友情,增进友谊,增加亲和力,消除误会的催化剂。怒族人喜欢饮酒,也擅酿酒。怒族的酒主要有“咕嘟酒”“浊酒”和高粱酒等。“咕嘟酒”用“咕嘟饭”(用玉米面和荞麦面制成,似年糕)酿制。其做法是将咕嘟饭晾凉,拌上酒曲装入竹篾箩里捂好,几天后发出酒味,或渗出酒液装在罐子里,密封十几天就成了。吃时先用笊篱过滤,再兑上一点冷开水,加一点蜂蜜或甜味剂,略酝酿几分钟,既可饮用。这种酒香甜醇厚,是怒族酒中的上品,即可解渴,又有滋补健身之功效。酒是怒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饮料,更是他们待客的必需品,贵客光临,必以酒相待。他们的饮酒方式一般是边饮边聊。在比较欢快热闹的场合,不论男女老少,如果将某人视为知已时,便要与他喝“同心酒”,即两人腮贴腮,嘴挨嘴,一手搂肩,一手同端酒碗,仰面同饮,一饮而尽。置身于这种情深意浓的场景,即使是平日滴酒不沾的人,也难以推脱,因为只有喝了这同心酒,才算是怒家人的真正朋友!   最喜庆的怒族婚礼。龙和蛇在怒族的观念中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怒族青年男女结婚,一般选择在属龙或属蛇的日子,婚礼前几天,全村寨的各家各户都派出得力的男子或女子,到男方家帮助料理理结婚的有关事务。女方家也显得格外奔忙,做嫁衣、买首饰、请陪娘、邀请宾客。婚筵是所有礼仪中宴请规模最大的筵席。婚前新郎要带猪肉、米等物去岳父家帮助砍柴和耕地,然后才能举行婚筵,婚筵时不但酒肉要丰盛,场地也要布置一新。届时新郎、新娘要同喝祝婚酒,姑娘们要向他们抛洒面粉,表示吉祥如意。
  最特色的运输工具“溜索”。被外国人称为“东方大峡谷”的怒江大峡谷,山川险峻、峰峦叠嶂、岩壁陡削,江河纵横、水流湍急、落差极大,正所谓“岩羊无路走,猴子也发愁”,难以行舟摆渡,溜索便成了当地独特的“桥”,两岸的怒族人依靠溜索这种古老的渡江工具往来飞渡,保持着彼此间的交往与联系。怒族人发明和使用溜索,据说最早是看见蜘蛛在树间织网、来回爬行而受到启示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怒江上已建起了几座现代化的桥梁,但溜索这种传统交通工具仍然横亘于怒江之上,不过,危险易断的篾索已被坚固而且带有滑轮的铁索所取代了。过溜索要有胆量、技巧,每逢年节,沿江各村寨都要举行过溜比赛,成了一项民族运动项目,挤进了民运会。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过溜在竖起的两个高架之间表演。徒手过溜、负重溜、对溜,溜中放手、侧身、旋转及对溜时传递信物等,各种惊险、高超的花样令观者大开眼界,惊叹不已!如今,到怒江大峡谷看溜索、过溜,已成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开发的世上独一无二的旅游项目,吸引了无数游客。
  ……
  “我们站在高山顶上,对着自己的家乡瞭望,过去阿爸刀耕火种的地方/如今鲜花满山开放,过去阿妈纺麻织布的地方,如今果实满山飘香,过去阿爸卖工度日的小道上,如今道路多宽广,过去阿妹找野菜的崖子旁,如今金桥跨怒江……”这首发自怒族心底深处的民谣,诉说和见证了怒族今昔变化的现实和幸福。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岁月里,怒族人民用勤劳和智慧,把昔日封闭落后的蛮荒之地,建设成社会主义的新边疆。一座座城镇鳞次栉比,一条条公路盘山环水,一层层梯田稻香麦黄,一个个厂矿拔地而起,一坡坡村寨欢歌悠扬,一张张欢快的笑脸,映衬着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基诺族:
  最后一朵艳丽的民族之花
  在西双版纳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中,有一个令人无限好奇和神往的秘境,生活着我国56个民族中被国务院最后一个认定的单一民族,也是西双版纳独有的一个少数民族——基诺族。“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基诺族是从原始母系氏族部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之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从而形成了他们原始古朴的生活习性和粗犷豪爽的性格特征。基诺族依靠刻木记事,流传着丰富的神话传说、故事、诗歌和音乐。
  崇拜太阳的民族。基诺族是一个崇拜太阳的民族,从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看出他们对太阳的虔诚和崇拜。在基诺成年男子的背心上,有太阳的图案的日月花饰,在能分辨村寨的主要饰物——背包上,也有太阳的图案。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太阳鼓,阳鼓的正面似一轮太阳,鼓身插有17根木管,象征太阳的光芒。太阳鼓是基诺族文化的象征,也是基诺族的重要法器。基诺族视太阳鼓为神灵的化身、村寨的象征,认为它能保佑全寨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相传,远古的时候,天崩地裂,洪水滔滔,世上只有玛黑、玛纽兄妹得到造物主的指点,躲进蒙着牛皮的大鼓里才幸免于难。为了使人类得以繁衍,兄妹俩只好结为夫妻,生儿育女,成了基诺族的祖先。他们非常感激太阳鼓的救命之恩,于是便在每年十二月丰收喜庆之时敲击太阳鼓。儿孙们听到鼓声,便纷纷围拢大鼓,手舞足蹈,尽情欢跳,于是太阳鼓和太阳鼓舞就这样一代代传下来了。每年2月6日至8日的“特懋克”节,是基诺族最盛大的节日,在这一天,村里最高长老卓巴都会率领村民们面对着大鼓祭神灵和祖先,然后围绕大鼓跳起热烈奔放的太阳鼓舞,场面十分壮观。
  钟爱耳环和鲜花的民族。基诺族服饰简单古朴,他们喜欢穿自织的带有蓝、红、黑色彩条的土布衣服,但是基诺族的耳环,绝对是非常出彩的。在基诺山寨,很少看见不戴耳环的人,每个人不是在耳环眼里塞上一个纸卷,就是在耳垂上挂上一个粗大的耳环。最引人注目的,非耳环眼莫属。不少民族的耳环眼只略比针眼大一点,但基诺族的耳环眼却大得令人吃惊。他们从小就穿耳环眼,随着年龄增长,耳环眼逐渐扩大。耳环眼的大小,往往是基诺人是否勤劳的象征,因此,一个人的耳环眼越大,说明这个人越勤劳、越勇敢。此外,基诺族对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们把鲜花看做是纯洁、友爱和吉祥的象征。每一家的住房周围都种满鲜花,一年四季花开不败。基诺族把鲜花与家运联系起来,认为家庭幸福和美,是因为种植了鲜花。每逢节日,妇女们除了穿上艳丽的民族盛装外,还要在耳环及头上插几枝花,特别是当山茶花盛开时,青年男女都要在发髻或胸前插上山茶花。青年男女在恋爱时,也喜欢互相赠送花束,插在对方的耳环眼里,可谓是基诺族的一大特色。
  喜吃“酸”,爱吃“苦”的民族。基诺族人喜欢吃酸、辣、咸的味道,尤其嗜酸。他们的风味美食很多,最有特色的是酸蚂蚁蛋汤。每年的三四月是吃酸蚂蚁蛋汤的最佳时节,他们从山野里采来蚂蚁蛋包,清洗干净后,取适量捣碎,用竹筒(或锅)盛适量水煮沸,放适量臭菜去腥,再放蚂蚁蛋、食盐和辣椒,几分钟后即熟。这道菜食之鲜嫩味美,营养丰富。此外,基诺人酷爱吃“苦”,几乎顿顿不离“苦”,他们十分享受“苦尽甘来”的感觉,苦味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凉拌茶”。凉拌茶其实是中国古代原始食茶法的连续,茶季时,基诺族员会将刚采收来的新鲜茶叶揉软搓细,放在大碗中加上清泉流,随即投入黄果叶、酸笋、酸蚂蚁、白生、大蒜、辣椒、盐巴等配料拌匀,便成为基诺族喜欢的“拉拨批皮”,即凉拌茶。现在,凉拌茶实已不仅是茶,也是一道菜,既可招待远方客人,又是基诺人日常吃米饭时的佐菜,也是基诺族茶文化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拥有宝贵文学财富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其他民族一样,勤劳勇敢的基诺族,拥有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积淀,也拥有浩如烟海的民歌和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和民歌,内容几乎包揽了基诺族起源创世、政治经济、哲学法理、医药卫生、婚丧娶嫁、生产方式、狩猎规则等内容。有流传最广的神话《阿嫫尧白》《玛黑玛妞》;有反映民族团结、歌颂民族友爱的故事,《穷人》与《水牛》;有反映爱情生活的故事,《鱼姑娘》《鸡蛋姑娘》等;有反映社会道德品质的故事,《宝刀和竹笛》《神棍子》《猴子和人》等。基诺人喜爱唱歌,逢年过节,谈情说爱、上山狩猎、下地劳动、请客欢宴等都离不开歌唱。因此,唱歌成基诺人民讲历史、传知识、交流感情,进行文艺创作的独特方式。基诺人总会自豪地说:“我们的歌比树叶子还多”,这句话足以说明了基诺族民歌数量之多、类型之丰富,如:“巴格勒”是抒情诗歌中比较优秀的作品,“巴什”是描述一对同氏族兄妹相恋又相约殉情的悲歌。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和民歌,形成了基诺族鲜明的原始形态的文学艺术特点。
  丧葬风俗独特的民族。在丧葬方面,基诺族每个村寨都有一个公共墓地,这个墓地是固定的,不分等级。关于坟墓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死者的脚一定要正对着杰卓山那方,意为“让死者爬起来就可往祖先住过的地方去”。从墓地通往正路上的一段,基诺族从不刈草修路,因为“路好走死的人就会更多”。在基诺族中,一般死了人,除老人外,均为当天埋葬。基诺山的各村寨办理丧事时也跳丧葬舞,目的是帮死者与鬼打斗,好让死者顺利地去祖先所在的地方。基诺人实行独木棺土葬,不留坟冢。死者生前的生产、生活用品,均作为殉葬品。寨子里人一死,乡亲们会帮忙放倒一棵大树,取其中一段,把中间挖空,将尸体殓进,挖地区1米深,把棺木放进墓穴,安埋妥当。在墓表搭盖小草房,或小竹房,内置竹桌,家属一日供奉米饭3次,连续1至3年。还有守墓数月,以示对死者的怀念。数年以后,为了埋葬新的死难者,可把棺木尸骨挖出,抛散野外,再埋入新的尸体。据说,是为了不扩大鬼生活的地方。
  ……
  基诺族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和风俗。民间艺术、民族歌舞、传统体育、生产生活、婚恋、服饰、娱乐、节庆、祭祀和道德礼仪等别具一格、独有千秋、富有较深的内涵和新意。它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足迹和文化背景,以其奇异、多样性的特征,丰富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在我国文化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成为56个民族文化中难得的艺术瑰宝。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基诺族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增添奇光异彩,补充了新的活力,世人举世瞩目。
  责任编辑:王帮旭
其他文献
入刊理由: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故乡”,每个人的乡愁有每个人的解读,而味道是乡愁最贴切的诠释。到云南旅游,除寄情于云南美不胜收的山水自然,赏云南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外,品云南风味独特的美食,便是品味乡愁的特别况味。  2015年8月1日,由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主办的“首届云南名特小吃暨民族饮食文化节”在云南丽江隆重召开。来自云南全省16个州(市)代表性小吃企业组成的100个展位,集中展示了数百种独
期刊
入刊理由:一个位于滇桂两省区结合部、曲靖市东南部,典型的集“老、少、边、贫”为一体的山区农业县、工业弱县和财政穷县,自法治建设提出伊始,鲲鹏展翅、击水三千、扶摇直上。三年励精图治,三年宵衣旰食,三年卧薪尝胆。昔日的师宗已换新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师宗县各级各部门紧跟“法治”的步伐,迈出了踏石留印的一步又一步。“法治师宗”归根到底是为百姓谋福利、为县域求发展,为落下的生产力发展补上的重要一
期刊
入刊理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号角。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工作,加快建设法治云南,着力打造更好更规范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策环境,保障经济建设顺利进行,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4年12月16日-1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推进依法治省,守护七彩云南”系列发布会在昆明举行,省人大、省政府法制办、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司法厅
期刊
入刊理由: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行至真实的无量山间时,南涧人更以“仁德无量 坚忍不拔”的精神建设出“美丽彝乡 幸福无量”的华彩篇章。  “因山高不可跻,有足难攀,谓之无量。”高耸绵延横亘南北的巍巍无量山自古神秘秀丽,更因金庸名著《天龙八部》的生花妙笔使人神往。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宝地上,滔滔浩浩的澜沧江高峡出平湖向东奔流;“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得天独厚的温凉高山湿润环境,造就了“高山、
期刊
入刊理由: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智慧结晶。在一定程度上,文学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立体形象,沿袭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传统和思想属性。少数民族文学,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人学”的特质,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全方位文化,成为民族与民族间和民族个体与个体间相互交融、文化传播的媒介载体。《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普米族卷》就是这样一本富有浓郁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和时代特征的文学精品选集
期刊
入刊理由:早在2004年,石林彝族自治县便在云南全省率先实施生态美县战略。如今,经过1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石林县已经荣获“省级生态县”的荣誉。目前,石林全县80%以上的乡镇已进入国家生态乡镇,所有涉农行政村100%进入市级以上生态村,已经具备“国家生态县”双80%的指标,有望冲刺全省首个国家级生态县。  “石林或将成为云南省首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县!”在2015年9月间举行的石林县国家级生态文明县建设
期刊
2015年6月26日12时35分,从丽江三义机场起飞的中国民航飞行校验中心一架飞机平稳降落在宁蒗泸沽湖机场的跑道上,标志着泸沽湖机场首次校验飞行正式开始。  2015年7月2日,历时7天的宁蒗泸沽湖机场首次校飞工作圆满结束,校验参数均符合民航相关标准和规范。  ……  2015年10月12日,丽江市宁蒗县泸沽湖机场正式通航。这是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月份,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26万各族人民盼望千百年来的
期刊
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梦想是这个时代最美好的阳光。并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于做梦者才杰出。不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家庭,梦想都是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当然,法官也一样,只有拥有法制梦想,才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力求公平正义,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十八大之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宏伟蓝图,唤醒了所有中国人。在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任何人都不能置身
期刊
2015年10月12日,丽江市宁蒗县泸沽湖机场正式通航。这是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26万各族人民盼望千百年来的梦想实现了,这也是云南民航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大盛事,我们对泸沽湖机场正式通航表示热烈的祝贺!  回眸历史,宁蒗县是一个由二十世纪50年代初的原始共耕制、奴隶制、封建领主制等多种社会形态,经过民主改革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县份;同时,又是一个集“山、少、偏、穷、特”为一
期刊
入刊理由: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后,曲靖市把高原特色农业作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来抓,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夯实发展基础,突出建设重点,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争当全省高原特色农业排头兵。  地处五千里珠江源头的曲靖,素来是云南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云南重要的能源、汽车、化工、建材和工业原料基地,拥有30多个门类的工业企业。在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面临对资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