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住乡愁舌尖上的云南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gsong83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刊理由: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故乡”,每个人的乡愁有每个人的解读,而味道是乡愁最贴切的诠释。到云南旅游,除寄情于云南美不胜收的山水自然,赏云南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外,品云南风味独特的美食,便是品味乡愁的特别况味。
  2015年8月1日,由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主办的“首届云南名特小吃暨民族饮食文化节”在云南丽江隆重召开。来自云南全省16个州(市)代表性小吃企业组成的100个展位,集中展示了数百种独具云南特色的滇味菜品和民族小吃。
  这次活动以“舌尖上的云南”为主题,主会场设在丽江市玉龙县丽江街,并设有四个分会场。活动内容包括“舌尖上的云南”行动计划行业誓师大会、中国松露美食之乡申报启动仪式、少数民族打跳表演、云南名特小吃展暨“最受欢迎名特小吃”评选活动、云南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展暨小吃产业发展论坛、《云南名特风味小吃集萃》书籍首发式、“木府宴”研发暨推广活动。
  此次活动,主办方不仅从“看、吃、听、学、玩”等方面为游客提供了丰富性、专业性、市场性的美食之旅,而且堪称一场舌尖上的盛宴。活动期间,最引人注目的是主办方将为此次活动单次蒸制“丽江粑粑”数量之最及最长的“丽江卷卷”申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除此之外,还将发行《云南名特风味小吃集萃》,该书收集云南家喻户晓的200余道名特小吃,系统地介绍了云南各种小吃的制作方法和文化知识。整个活动,既满足了游客的口腹之欲,又满足了游客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还宣传了云南,真可谓一举三得,从中足见云南近年来对弘扬饮食文化的重视。
  吃里乾坤 一碗乡愁
  对于每个民族来说,乡愁往往都带有文化的印记,而饮食又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与中国的文明历史一样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就表达着浓浓的乡愁。吃什么?只是抒发乡愁的一种方式,杯盘碗盏、觥筹交错,这背后隐含的是人们对精神饮食的执著追求,人们在乎的是其中蕴含着的广博的文化以及独特的心理体验。
  云南饮食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云南饮食文化的形成,与云南各民族的分布及活动,外来移民的迁徙,以及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密不可分,在经历了漫长的上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后,其丰富的内容,鲜明的特色,已经成为我国饮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不仅吸引着外地游客,让游人为之流连忘返,而且已是云南打造文化大省、旅游强省的有力支撑。
  诚然,相较其他地方,云南菜以擅长烹制山珍、淡水鱼鲜和蔬菜见长,具有鲜嫩回甜,酸辣微麻,重油味厚的特点,适合云南多民族人民的口味,自成一格,并且多姿多彩的地理风貌和干湿分明的立体气候,也极其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得天独厚的原料,为其烹饪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滇菜由昆明汇集三个区域菜的风味名菜组成,滇东北地区,烹调方法和口味相似川菜;滇西南和滇西地区,少数民族众多,除具少数民族风味外,还受清真菜的影响,具寺院菜风味;滇南地区,是云南汉族菜的发源地。
  到云南想吃到地方风味,应从分地区,分季节,分层次三个方面入手:
  吃地区——云南滇南地区以通海、蒙自为代表。建水的蕈芽、石屏的豆腐、蒙自的过桥米线,都以精制而著称。滇东北地区是云南进入中原地区的必经之路,商路商务发达,故而食文化也相对发达;菜豆花、酸辣鸡、荞凉粉、苏红豆等都是地方名产特色菜;昭通的烧饵块,可称得上是云南饵块的吃法之最,你只有亲临现场,才能切身体会。滇西地区大理一带的沙锅鱼、酸辣鱼更是非吃不可;丽江的粑粑、八大碗也得尝尝;弥渡的卷蹄、风吹肝、腾冲的大救驾、炒饵块以及各种凉拌野菜、松 尖、松花粉等,都极具地方特色,必须品一品。
  吃季节——靠山吃山,是许多到云南来的人总结出的一句名言。每年的5月至10月,是云南各种野生菌类的生长期,此时到云南,千万别错过吃菌类菜的机会。干巴菌、鸡枞菌、牛肝菌、青头菌、奶油菌等都是味美佳肴。鸡枞更是把菌类食文化发展到了极致,遇上不吃,可对不起自己。另外,各种山茅野菜俯拾皆是、数不胜数,树花、海菜都是很好的绿色食品。
  吃层次——安宁葱炒宣威火腿、汽锅鸡、滇味全羊席、锅贴乌鱼片都很有名;丽江的三垒水是纳西族迎宾的大菜之一。第一垒有20个盘子,装有各种各样的小吃,如花生米、果脯、点心等,层层垒垒一桌,是喝茶谈天的点心;第二垒也有20个盘子,装有各种凉拌冷盘等下酒之菜,是筵席的序曲;第三垒24个盘子,装有各种纳西族风味的热炒大菜。吃完了垒水,你都会撑得想跑上2公里帮助消化。
  在民间吃层次——滇南地区苗、壮族的巴夯鸡,哈尼族的石头汤,滇西南地区傣族、爱尼人的酸菜鸡、酸菜鱼、火烧干巴、香茅草烤鱼、傣族的鸡肉饵丝等,都是不能不吃的佳肴;彝族的羊肉汤锅、烧饵块下扁酒(一种当地烤制的玉米酒);文山的肉、血旺米线、椒盐饼、吊火锅;巍山的扒肉饵丝;个旧、蒙自、建水、石屏一带的烧豆腐;昆明的火腿脚豆焖饭、炒青苞谷等,都是价廉物美的美味佳肴。
  行者无疆 边走边吃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得天独厚的植物资源,造就了云南千百年来独树一帜的饮食文化,云南的美食种类多得如天上的繁星,其小吃不仅融汇了云南人民的智慧与人文风情,也把浓浓的地域饮食乡愁特色融入其中。因此,对于吃货来说,到了云南,就是到了天堂,而对文艺小清新来说,到了云南,就是找到了乡愁的源头。当然,前提是你必须用舌尖锁住云南的美食,你才能真正体味到乡愁在云南的况味。为此,我们隆重推荐几道云南各民族颇具代表性的美味佳肴,以飨读者:
  曲靖蘸水鱼:云南人爱吃鱼,曲靖蘸水鱼,是近年来流行于曲靖地区的风味鱼肴,多选用鲤鱼烹制。古诗里最富传奇色彩的要数鲤鱼。鲤鱼自古被誉为诸鱼之长,不仅味美,而且有不规则五彩斑纹的花鲤和红黄色深浅不一的色鲤,因此通常被放养供游人观赏,亦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吃鲤鱼、跳龙门,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巍山扒肉饵丝:饵丝是云南人喜爱吃的一种米制品,持续年代无从考证。巍山的饵丝色泽洁白,质地细嫩并有筋骨,经沸水烫后不糊不烂又入口柔糯。除了出众的饵丝质地,更大的亮点是那独一无二的配料“扒肉”。巍山的大街小巷,都可寻到大大小小的扒肉饵丝店,家家都地道,虽为同源,可细细品来又各有特点。巍山扒肉饵丝之所以成为云南的风味名小吃,不仅是它的味美,还有它的药用功能。扒肉饵丝温中补气、健脾健胃,还有美容功效,这些,只要看看那锅药膳一样的汤就能明白。   锅奔火锅:锅奔火锅是迪庆的特色小吃。“锅奔”是藏语竹叶菜,产于高山的野生植物。准确地说,它并非藏民的传统菜肴,而是民族融合“互相学习”的结果。主要原料有锅奔、洋芋、熟猪肚、豆腐、水发粉等,配以熟火腿、木耳、琵琶肉,再撒少许麻油,顿时香气四溢、馥郁芬芬。食之御寒暖身,营养滋补。吃此火锅,最好用铜制或土陶容器,味道更美。
  泼水粑粑:泼水粑粑是云南傣族的一道风味小吃,每逢泼水佳节,傣族家家户户都要做泼水粑粑。其做法是选用上好糯米水磨成吊浆粉,加入适量红糖,将吊浆粉与红糖糅合成粉团状,然后用新鲜采来的芭蕉叶抹上猪油,将粉团包好压成长条形即可上蒸笼。蒸熟后的粑粑,松软而富有弹性,还可在粑粑内包上馅心。
  每年的4月12日为泼水节,各个傣族村寨以及汉族同胞会分别派出代表在节日前一天到山上采花;在德宏,泼水节有“大泼三天,小泼七天”之说。也就是说集体狂欢的时间一般有三天。在这三天里,早晨的时间是大家跳舞,吃泼水粑粑的时间。
  寺不:寺不是迪庆纳西族的一道特色名菜,纳西语意为“吹肝”。将新鲜猪肝用插入的麦竿儿吹胀到最大,然后撤掉麦竿儿,将胀大的猪肝用蒸笼蒸熟。此菜铁质丰富,是补血食品中最常用的食物,食用猪肝可调节和改善贫血病人造血系统的生理功能;猪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具有维持正常生长和生殖机能的作用;能保护眼睛,维持正常视力,防止眼睛干涩、疲劳,维持健康的肤色,对皮肤的健美具有重要意义;
  哈尼竹筒鸡:竹筒鸡是云南哈尼族的传统名吃。利用竹筒烹饪,历史久远。时至当代,云南的各少数民族仍保留竹筒烹饪的传统方法,这与满山的翠竹有关,又与竹筒烹调的食物清香可口有关,哈尼族的竹筒鸡,就是一例。云南哈尼族的竹筒鸡既有鸡肉之鲜甜,又有青竹之清香,滋嫩软糯,制法独特,古老朴实。竹筒鸡,是云南哈尼族招待贵客的一道名菜。
  傣族烧鱼:傣族烧鱼即傣族烤鱼,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大多与大小河流为邻。傣族无论男女,都喜欢抓鱼、吃鱼,有无鱼不成席之说。鱼打理好后,配上葱、姜、蒜、辣椒面及香茅草、槟榔青、野芫荽、盐巴果、小米辣,可煎、炸、蒸、煮、烧烤、腌、熏。尤以包烧鱼和竹筒烧鱼、烤鱼、酸鱼、鱼剁生、“臭”鱼的做法和味道最有特点。它有两个特点:一是用当地生长的青竹片夹住鱼,用明火烤,因此既有烤肉的香,又有竹的清香;二是该菜用的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盛产的香茅草和香菜,所以带着一股香茅奇特的香味。它最具特色的是鱼肚之内还有傣家的特殊酱料——“番茄喃咪”。
  火腿饼:火腿饼是昭通市月中桂糕点厂生产的又一名牌产品。该产品选用上等熟火腿肉、纯猪油、面粉等优质原料,精心制作而成。表皮具有松、软、脆的特点,油而不腻,甜咸适宜,酥松爽口,香味醇郁。近年来由于从昆明引进新技术,从上海引进设备,使昭通火腿饼的制作达到现代科学工艺化的标准要求,在质量上更上一层楼。
  醉虾:醉虾是当地一道汉族传统的名菜。顾名思义,就是把活虾放入酒中,没一会儿虾就醉了。把冰块放入玻璃器皿中,然后放入活虾,最后将黄酒倒入完全浸泡住虾并盖上盖子。食用者即可以尝到虾的鲜香,同时也可以尝到酒的洌香。
  漆油鸡: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盛产漆树、漆油。漆油可食用,也可用作化工原料,还可入药。漆油鸡是生活在怒江峡谷的傈僳族喜爱的传统食品。逢年过节或远方的朋友到来,傈僳人都会做上这道菜来庆贺佳节、招待贵宾。漆油是很有地方特色的调料,有种独特的味道。好的漆油颜色发深棕色,一般的是土黄色。
  大理乳扇:乳扇是主产于大理州洱源县的奶制品,在大理市的喜洲镇、上关镇亦有出产,尤以洱源邓川出产为佳。乳扇形制独特,是一种含水较少的薄片,呈乳白、乳黄之色,大致如菱角状竹扇之形,两头有抓脚。在云南大理很受欢迎。生吃、干吃、油炸、煎烤均可。是下酒的好菜。也可与云腿等材料一起用于烹调。切碎后也加进三道茶中的第二道甜茶里饮用。
  弥渡卷蹄:坛贮法的贮藏时间较短,成品味道微酸。如果将煮好的卷蹄用棉纸包严,随吃随取,可贮存8-10月而色味不变。卷蹄食法多样,蒸、煮、单食或配菜烹制,皆味美可口,佐餐下酒最相宜。而且贮存时间越长,味道越美。卷蹄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美食,素以色鲜味美、食法多样、易于贮存而深受当地各族人民的喜爱。其中尤以弥渡县一带所制最为有名,故又称“弥渡卷蹄”。
  腌酸鱼:腌酸鱼是摩梭人、纳西人家待客及送亲友的一种传统佳肴。酸鱼虽十里不同风,各家有各家的风味,但都共同遵循一个古理,用泸沽湖里特产的半斤左右的活裂腹鱼腌制,人们在湖中捕鱼时,凡捞到半斤重的裂腹鱼,便小心地放进一个装有水的木盆里养着。然后拿回家制成腌酸鱼。
  阔耍俄勒:在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傈僳族群众日常生活食谱中,阔耍俄勒无疑是一道独具特色的传统美食。阔耍俄勒是傈僳语,意为包谷稀饭,但它与一般的包谷稀饭的做法和口味大为不同。农历的八九月,傈僳山寨的包谷已逐渐成熟,那些勤快的傈僳族妇女便背个竹篮到地里,摘一篮成熟的包谷。把采摘完的包谷撕去外壳放锅里煮半熟捞出晒干。想吃可以随时取用。
  摩梭人的猪膘肉:又称“琵琶肉”。是普米、纳西等族食物。将宰杀后的生猪去内脏、剔除骨头,用盐巴和花椒撒在腹腔内,将猪缝合,风腌成完整的腊猪,外形颇似琵琶,故又称“琵琶肉”。清《滇南闻见录》有“丽江有琵琶猪,其色甚奇,煮而食之,颇似杭州之加香肉”的记载。猪膘肉色、香、味俱佳,是待客、馈赠的佳品。
  宜良都督烧卖:都督烧卖是一道起源于云南宜良的小吃,已有七十多年历史。辛亥革命时期,宜良人祝可清开设兴盛园,尤以烧卖驰名。此店门庭若市,供不应求,老板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办法,凡需烧卖每人只卖三个。这从心理上增加了顾客的好奇,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一日,有位老者慕名前来品尝,吃后还要,店里就是不卖。他就问:“都督来吃也只卖三个”?祝氏答:“即使都督驾到,也只卖三个”。数日后方知,当日前来食烧卖的老者便是都督唐继尧。都督烧卖由此得名。   宜良烤鸭:宜良烤鸭又称滇宜牌烧鸭,是云南省经典的汉族传统名肴。起源于明朝,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说起来这宜良烤鸭并不算云南本土风味菜,它是由南方传过来的。它肥瘦相宜,皮酥脆,内香嫩,光亮油润,色泽红艳,清香离骨,地方风味显著。
  傣味“撒撇”:在昆明,傣味餐厅大多是人满为患,风味独到的傣味可谓是都市民族餐饮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而傣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道菜堪称“撒撇”,由于取材的原故,要吃到真正爽口地道的“撒撇”,还是要到傣家的竹楼里去,各式“撒撇”是真真正正的好味道。
  香茅草鸡:这道菜乍听起来有种令人垂涎三尺的感觉,香茅草不过是一种散发着清香的草根而已,傣族人却将它搬上了宴席,与浓香土鸡放在一起煮制成美味的“香茅草鸡”,肉香中飘着淡淡的香茅草味,亦浓亦淡,可谓美不胜收。香茅治疗风湿效果颇佳,不但有治疗偏头痛,抗感染,改善消化,还能除臭、驱虫。抗感染,收敛肌肤,调理油腻不洁皮肤的功能。
  油炸豌豆粉:油炸豌豆粉是云南传统民间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吃起来香脆、鲜嫩,口味佳,令人回味无穷。豌豆粉是云南当地人十分喜爱的杂粮制品。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买豌豆粉的小摊子或小铺子。凉拌豌豆粉是大理比较常见的小吃,还有一种叫稀豆粉,相当于液状的豌豆粉,算是早餐的一种。加入剪好的油条泡在里面,淋上少量当地人特制的酱料和辣子,吃时洒上椒盐,热热的喝下去,很适合老年人和小孩子做早餐,营养还利于消化。
  牛肉酸菜:云南人吃辣丝毫不逊色于四川、湖南和江西。在阿佤山寨,几乎家家火炕上都挂着一串串干涮辣。涮辣是阿佤山的土特产,拇指般大小,外形呈不规则的椭圆,比内地辣椒的味道要辣多了,堪称辣椒中的辣椒。之所以叫涮辣,是因为只需将它在菜汤中涮一涮,菜汤就会其辣无比。牛肉酸菜里添加的酸菜,跟东北的不同,是阿佤人特制的干酸菜。在阿佤山,感觉做什么菜都跟酿酒似的需要下好大功夫。
  过手米线:过手米线是阿昌族最中意的食品。阿昌族过手米线是用上好的米制成洁白的丝状,再把鲜肉烧烤成半熟后切剁成细块,佐以粉肠、盐、辣子、花生、芝麻、豆粉、酸水等料,搅成糊状即可。吃时因需先取一团米线置于手心,然后将拌料放在米线上食用,由此而得名"过手米线"。倘若有野味制成的拌料,那味道则更是鲜美了。不少客商、"老外"到此,品尝一番后都咂嘴咂舌地赞叹:"绝代佳肴!"
  丽江粑粑:位于祖国西南边疆的丽江,居住着勤劳的纳西族人民。纳西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多种食品,其中尤以丽江粑粑闻名滇西一带,素有“丽江粑粑鹤庆酒”之称。丽江粑粑的特点是不易变质变味,做好后放置数天,不会发霉,无论带着出远门或将它作为礼物馈赠给远方的亲朋好友,你都不用担心,只要到时候把它拿出来随便地蒸或煎一下,它依然酥脆香甜。丽江粑粑过去曾经是马帮商队备用的干粮,就因其放置多日不会变质变味,倍受旅人喜爱。
  鹤庆吹肝:滇西北各民族(白族,彝族,纳西族等)常采用的猪肝做法。而大理鹤庆人则将新鲜猪肝用插入的麦竿儿吹胀到最大,然后撤掉麦竿儿,将胀大的猪肝用蒸笼蒸熟,放凉,切片,拌入芫荽、酱油、醋、辣椒、味精和盐后即成,其味极爽口并且没有通常猪肝特有的难吃的味道。切片略带甜味(肝糖元水解所致),切面有无数小气孔,像海绵一样吸水,非常好吃。
  沾益辣子鸡:沾益辣子鸡是中国著名餐饮特产,是滇菜代表作,也是曲靖、沾益的宣传名片,产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西平镇,有百年历史,因其选料精殊挑剔、制作道序复杂、味道辣香爽口而名震四海。较具代表性的是龚氏辣子鸡。
  龚氏家族为沾益辣子鸡的美名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说起辣子鸡,在沾益,人们提到最多的就是龚氏,据说发明辣子鸡的沾益龚氏祖上颇具传奇,明朝地质学家徐霞客探寻珠江源时,曾在沾益投宿当地富豪龚起潜家里,而龚起潜正是后来发明辣子鸡的龚氏先人。
  牛撒撇:在云南省景谷县傣族地区,有一道傣家入用来宴请宾客的世传名菜,称之为“牛撒撇”。它的烹制方法比较特别,逢年过节或办喜事时,要杀牛,把黄牛宰杀后,取出牛的脊肉用火把它烤黄,再切成细肉丝,拌以煮熟后的牛肚杂,放上姜、蒜、辣子、花生香碎面等香料和佐料,再用煮沸后经过过滤的牛粉肠水或胆汁拌匀,即可食用。
  通海豆末糖:豆末糖是云南通海历史悠久的传统食品,以“香、甜、酥、脆,入口无渣”著称。选用优质黄豆作为主要原料,另加白糖、饴糖等精工制成。层薄如纸,色白如乳,食用起来,甜而不腻,松酥、香脆,十分爽口。通海县名特产品,当数豆末糖。现在,豆末糖已经由家庭作坊手工生产发展成为糕点厂机械生产。并且走向省内外,走出国门,远销到东南亚各国。
  大理砂锅鱼:大理砂锅鱼是大理地方名菜之一,将嫩鸡片、冬菇等十余种鲜腊配料,再加上洱海出产的弓鱼或鲤鱼慢慢炖成。游客可在游船上,以及下关或大理各大饭店品尝到这道名肴。大理砂锅鱼选用祥云出产的好砂锅,洱海中捕来的弓鱼、黄壳鱼、或鲤鱼加丰富多彩的配料炖制而成。上席时以菜叶铺垫的大盘衬垫,锅中沸滚,飘红映绿,色彩绚丽,清香扑鼻。趁热食用,鱼肉滋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彝香茅草叫化鸡:彝香茅草“叫化鸡”又名富贵鸡,传说清朝年间乾隆皇帝微服出访江南,不小心弄得破衣滥衫流落街头。其中一个叫化子看他可怜便把仅有的一只鸡拿来,准备给他烧吃,增加营养。可是,当时没有烧制工具。有人急中生智,用烂泥把鸡包起来,把泥团放入火中烧烤。待敲开泥团不仅鸡毛粘在烤干的泥团上随之脱落了,而且出乎意外,鸡烤得特别好,香味四溢,乾隆困饿交加,当然觉得这鸡异常好吃,急问其名,叫化头称此鸡为叫化鸡所以相传至今。采用香茅草和味香肉嫩的珍珠鸡、经过腌制用民间木炭火煨烧三小时以上烹制而成。特点是香味四溢、美味可口。
  琵琶肉:琵琶肉为中甸藏区一种用传统腌制方法制作而成的肉品。具体方法是猪屠宰后将其内脏和骨头取出,保留完整躯体。待其稍凉后,撒入花椒面、草果面、食盐等佐料及白酒,轻轻搓揉后,将其开口缝合,在缝线部涂敷上水或香油调好的灶灰,并用木塞或玉米芯把猪鼻塞严,以防虫蛀。然后用石板或木板压上晾干,干后形似琵琶,故名“琵琶肉”。琵琶肉的制作历史悠久,保存时间长,若不切开,三、四年不变味。琵琶肉肉色透明,色鲜味香,风味独特,是迪庆藏族、彝族等待客及家用的上等佳肴。
  以上所列美食,只不过是云南美食中的沧海一粟,但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从中完全可以看到,云南的风味美食,不仅有着自己独特的制作过程,而且也蕴含着浓浓的乡愁文化。
  藏在味蕾中的乡愁,是一种“大乡愁”,这种乡愁是对故土的依恋和难舍的情怀,由故乡的饮食而引发的对故乡、童年的思念。乡愁,很多时候就是那些你在异国他乡,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东西。这种东西根植于你的血脉之中,驻守在你的灵魂深处,时不时就会跳出来左右你的情绪,燃烧你的感情,让你感受到乡愁的惆怅与煎熬。每每看到那些食物,味蕾的激动便传达到头脑之中,激活了那些几乎是遗传的东西,一种莫名的滋味便如潮水一般弥漫全身,此时此刻,乡愁便成了一根红绳,一头系在你的心头,一头系在故乡的那头!
其他文献
或许是有意的抵达,还是无意的闯入,触碰这方山水,都会在心醉中深深的感动!一个并不遥远的地方,却容纳了云南最美丽的风景!  明明是一个溶洞,偏偏含唔了一弯幽深的凤凰峡谷,雕形画影、飞瀑灵秀、湖清如镜、廊桥横渡、倾诉着长长的生命故事。  明明是一座青山,偏偏居住着中国最古老的杜鹃花树,漫坡的杜鹃花群落渲染了整个春天,奇石、菌子、野果、秋叶、草甸、雪国一卷一卷舒展着一山的柔美和英武。  明明是一个壮家村
期刊
入刊理由:通常,一年岁末如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国年度规格最高的经济决策会议。总结过去一年经济工作得失,为新一年经济工作定基调、明取向、部署重点便是会议的主要任务。显然,与往年明显不同的是,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极富新意。首先是会议公报有了诸多“新表述”;其次是整个会议围绕经济新常态这个基础和主线,全面概括了经济新常态的科学内涵,深刻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了今后的目标和
期刊
入刊理由:被称为“美丽经济”的中国化妆品市场,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现如今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的化妆品市场,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中国化妆品行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放到科技领先、集团化经营,全行业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生机勃勃的产业大军。化妆品企业如雨后春笋兴旺发展,名目繁多的化妆品品牌层出不穷,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国内亦涌现出一批以六神、大宝、郁美净、舒蕾
期刊
编者按——  举世闻名的迪庆,是云南省惟一的藏族自治州,是全国10个藏区之一,她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交界处,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澜沧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形成了一派“雪山为屏,金沙为带”的奇特景观,是滇西北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自1957年建州以来,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拼搏奋斗,迪庆藏族自治州不仅创造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期刊
入刊理由: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作为承担着中国农田水利创新建管新机制改革试点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两项重要任务的陆良县,在国家、云南省、曲靖市水利等部门的竭力支持和精心谋划指导下,大胆探索不畏难,先行先试先探路,走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农田水利改革之路。  陆良县位于云南省东部,曲靖市南部,是云南省第一大高原平坝。早在西汉
期刊
入刊理由:他不仅是位极具影响力的媒体人,而且还是位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骄人成就的作家和诗人。一直以来,他以媒体人的敏锐,发现和掘取着那些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的题材,同时,又以作家犀利的目光和诗人浪漫的情怀,赋予题材一种既能塑造人的道德和品格,又能滋养人的心灵与精神的作品。他所创造的作品,无一不彰显着时代旋律和丰富的文学内涵。读他的作品,你不仅能强烈地感受到一个思想深邃者那份深深的忧国忧民情怀,而且
期刊
入刊理由: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2014年已成过去,我们正大跨步地迈入2015年。无论曾经有多少成绩,多少辉煌,面对未来,都要用全新的视角,崭新的面貌去迎接,去开拓。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钟声,2014年12月30日—2015年1月1日,“未来,为_____而来” 2015正和岛新年论坛暨新年家宴在昆明洲际酒店隆重开幕。千余位企业家齐聚一堂,回顾来时的艰辛历程,探索未来的发展之路,共同见证和分享了
期刊
2015年的曙光已现。面对“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经济新常态,云南经济如何实现发展升级?刚刚闭幕的云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明确回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加快发展与提高质量效益同步推进,把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建设生态文明,加强民生保障,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014年以来,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经济形势日益严峻,
期刊
作为眼下颇为流行的经济术语,新常态一词最早进入外界的视野是在2009年初。当时,全球最大的债券基金——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首席投资官格罗斯和埃尔埃利安用新常态一词,来归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缓慢而痛苦的经济恢复过程。  2014年5月,新常态一词首次出现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的表述之中。当时,习近平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
期刊
编者按——  企业要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企业要图强,势必要经历坎坷。要想在三百六十行中拔得头筹,在千千万万的竞争对手前夺得桂冠,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有人说:企业要在逆境中谋发展,须在发展中抓住机遇;  有人说:企业要在责任重前进,须在前进中负责;  有人说:企业要在追赶中超越,须在超越中领先。  面对新时期新机遇,面对新挑战新困难,企业当如何应对?本刊特设专题,陆续对“2014年云南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