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知识面丰富的历史论文集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mnbmnbmnbm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臧嵘(1935—)男,江苏扬州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00081)
  
  我和陈其同志已有二十多年的交情了。他从北师大毕业分配到人教社,而后从美国读博士回来;从一名编写教科书的编辑到卓有成就的编审;从历史编辑室主任到全国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可以说亲见他一步一个脚印勤奋努力,事业有成。我虽比他年长一轮有余,但一直从内心钦佩他在业务上的钻研精神,待人之诚恳。这从他的新著《史海萍踪》亦能充分体现。
  《史海萍踪》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史著。在目前学术界普遍存在一种浮躁气氛的今天,能写出这样有水平有丰富内涵的学术著作确实不易。正如陈其同志在自序中所说的,当前他的工作,的确可以称得上“忙乱而急促”,常常苦于一些“突击战”式的任务,每年每月每日很少有“闲暇”的空间。但就在如此环境和繁重任务中,尚能写出若干篇有分量的关于中外历史和历史教育的文章。就这一点讲,陈其博士的求知做学问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我衷心希望,有更多的中青年学者,能安心地像这样有坐“冷板凳”的功夫。尤其热忱希望,我们的历史教科书编写者们能和当年的前辈邱汉生先生、李纯武先生、苏寿桐先生、王剑英先生、寿纪瑜先生等一样:既是历史教科书编写专家,又同时是历史学家。
  我是搞中国古代史的,编写历史教科书也着重于中国古代史一段,但仔细阅读《史海萍踪》一书,却深深为之吸引。这些年,陈其凭着深厚的世界史功底,加上在美国留学,阅读和涉猎一些在国内看不到的外国专著,写出30篇洋洋二三十万字古罗马史和美国史以及中小学教育的专题论文。这些论文写得富有特色,题材广泛,文字优美,令人爱读。有许多新鲜的学术成果,是最近在国内很难见到的。比如关于过去和当前美国一些新史学派和最新史学观点,就给当前我国学术园地,新添了许多人所鲜知的内容。广大史学界同行,无疑可以从中汲取大量新鲜知识。尤其可贵的是,《史海萍踪》一书在介绍讨论美国史学时,坚定地站在一个中国学者的立场,客观而科学地评价,不是像目前某些学者对西方过分盲目地崇拜,觉得欧美学者无论怎样说都是对的。陈其博士对美国的各种历史学派都有自己客观的分析,比如对美国“清教与辉格史学”和“进步主义学派”,在如实介绍它们的历史作用同时,也科学严谨地指出这些学派的“局限性”。而在一篇题为《打破男性对历史的垄断》分析介绍美国“女权主义史学”的文章中,更深刻指出美国社会事实上的男女不平等,指出“女权主义史学”的出现,实际是“抗议男性对世界和社会的独霸,为争取妇女解放而呐喊”。
  其中最使我感兴趣的是《美国“熔炉”中的碰撞与融合》一组文章。在书的提示中陈其同志说,他的博士论文选择“方向十分明确”,就是“理解美国这一文化熔炉的威力”;而对他这个中国留学者来讲,更重视的是华裔在美国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陈其同志重点“发掘”了“华人知识分子在此的奋斗历史”。他以开发夏威夷为例,从比较高的视角分析了“美国民族同化大熔炉”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叙述和分析了华人在开发这块太平洋群岛中的重大作用。而且用美籍华裔教授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在美华人三大“突出品质”:生活上的活力、吃苦耐劳、优秀的人文素养。正由于此,经过华人和当地居民在辛勤劳动的一百几十年后,原为“蛮荒之地”的夏威夷,才能“变为具有辉煌壮丽景色的地方”。学者们一致认为:“这是华人在征服自然中血与泪的结晶。”这是海外炎黄子孙的骄傲。从文章的构思和具有强大说服力的分析,以及作者高屋建瓴参阅那样繁多的资料,我们敬佩陈其博士所下的深厚功夫和付出的辛勤劳动。仅《“中国种族”概念与夏威夷华人的“同化”历程》一篇论文,作者就引用了注释资料145处,这一数字,典型地说明作者写作时的勤苦!
  论文集最后两部分,是关于中国历史教育和美国历史教育的论述与介绍。我最欣赏的是陈其博士“小大由之”的文笔。我小时候曾用过一种毛笔,笔杆上刻上“小大由之”的四个小字,大小楷都能写,不用换,笔用起来方便。后来我用这四个字指导我的文字生涯:什么体裁的文史文章都写,小至给《北京晚报》写文史小品散文,大至于写严肃的史学考证和理论论文。现在看到陈其同志关于中国和美国历史教育的两组17篇文章,仿佛又见到“小大由之”的写作风格。其中《史海无涯苦为乐》,是为一位老师的文集写的序,文字优美感情充沛,令人浏览不厌。也有高屋建瓴、深思缜密的理论性强的指导性论文,如回顾新中国50年来的历史教学,以“增进世界各民族互相了解”为主旨建构21世纪新历史教材的设想等等的内容博大精深的理论性论文。还应当感谢作者给我们带来大洋彼岸中小学历史的信息:美国怎样在历史学科中进行素质教育?他们那里在历史教学中是如何“寓教于做,教学相长”的?这些文章都给我们十分有益的思考。
  陈其博士再也不是“四处漂流”的“浮萍”,已经成为植根祖国土地的一棵大树。由衷期望他在历史课程改革和教科书编纂的忙碌中,继续挤出时间,奉献出更多、更精彩的作品。
  
  [责任编辑:王公悫]
其他文献
在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的方案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从选修课程转变为必修课程,这反映出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其课程价值及普适性。为此,本节课需要更多地突出课程价值。同时把课堂定位为高三下学期的高考复习课。此时,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已有相当储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进行知识的通贯培养和能力的巩固提升。   考虑从“和平”的视角展开本课。因为《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课程核心就是“和平”,讲“战争”
关于一堂好课标准的讨论,曾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今天我们再次将其拿出来,还有没有讨论的必要呢?还有没有讨论的空间呢?答案是肯定的。随着历史学、历史教育学的发展,中学历史研究者对构成历史课诸要素、历史学习目标、教学形式的认识都已发生极大变化;新课程实施十年来,教师关注的重点也由绝对的教材权威移向“用教材教”,由绝对的教师权威移向“以学生为中心”。课程的评价体系也相应发生了改变,冠以新教材观、新学生
中共领导的革命战争,从进行到结束乃至于今,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追问,中共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原因当然非常复杂,甚至有偶然因素,但有一点是大家都认同的,这就是,农民的支持与参加是中共革命胜利的保证。没有这一条件,一切都不会发生,一切也无从谈起。时至今日,问题的关键已经不是农民是否支持与参加中共革命,而是为什么?  也许可以这样说,无论是土地分配不均、苛捐杂税繁重,还是土地改革和减轻赋税等社会经济改革,以
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可谓见仁见智。本文拟从教学内容设计的层面,对构成一节好课的几个要素进行分析。  笔者以为,一节好课,应具备“高远的主题立意”“关节点的教学内容”“有效度的史料”“可探究的问题”这四个要素。众多的史实、繁杂的史料,如何为一课所用?需要有一条统领教学内容灵魂的主线。同时,要在这一主线的引领下,选取几个“关节点”内容进行支撑,演绎和佐证该主题的立意,这便于学生以此为据,深化对所学内容
[关键词]抗战大后方,西北师范大学,会议综述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8)02-0068-05  2017年9月15~17日,由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北抗战研究中心主办、《历史教学》编辑部、《历史档案》编辑部、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第二届高端论坛暨大后方政治、经济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兰州隆重召开。来
[关键词]历史史料,曹操,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03-0050-03  《历史教学》2012年第9期发表了陈东亮老师《在故事中细说,在追问中遐想》一文,主要针对初中教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进行教学设计,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对这篇文章格外关注,认真阅读之后,认为这篇文章以曹操故事为线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进行了资料的整
关键词 近现代史,教材分编,划分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08)14—0101—02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由沙健孙主持编写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将全书划分成上中下三编,上编为“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年)”,中编为“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0年)”,下编为“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关键词]历史解释,难度,区分度,控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21-0041-05    “历史解释”是台湾“指考”历史科测验目标的最高层级,在单项选择题中占有重要位置。就题目数量而言,位列四个考查目标的第二位(表1)。    对学生而言,“历史解释”目标的试题难度较大,需要具备相当程度的基础知识和史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前三
摘 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福柯《疯狂史》的面世及其引发的争议,精神医学史成为西方跨学科研究、历史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在对《疯狂史》的回应、批判、反思与重建过程中,诸多历史学家阐发了自己的理论观点、立场和取向,反映了近半个世纪西方史学思想的演进历程,其中很多理论观点具有前瞻性与引领性,对于国际历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疯狂史》,精神医学史,福柯,西方史学史  中图分类号 K09
[关键词]元代,太子,中书令,职权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1)13-0054-05    一、问题的提出    元代中书令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是元史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书令能不能算作宰相、中书令有没有实际的权力这两个问题上。目前学术界对此问题主要有两种不同意见,韩儒林、杨树蕃等学者把元代中书令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