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校园体育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ith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以“健康第一”为核心,坚持贯彻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石。在此基础之上,西安交大附中秉承“更多选择、更多快乐”的多元化体育教学原则,构建“蛛网式”校园体育活动体系,培植了形式多样的校园体育活动项目。
  校园体育的多元化开展形式
  “蛛网式”校园体育活动体系是在保障体育课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综合利用阳光体育大课间、特色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时间段组织学生进行多元化体育锻炼。在提高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同时,以运动会为节点展示师生运动风采,加强全体师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以运动队为核心对有潜力的学生进行拔尖提高,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西安交大附中的“蛛网式”校园体育活动体系构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选课模式多元化。为满足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内驱力,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和能力,学校采取模块教学形式设置体育课程,依据保证基础、强调选择、关注融合、重在运动的理念,开设体能、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啦啦操、武术、棒球、花式跳绳、健康教育12个教学模块,每年挑选不同模块组成体育课程群。高一年级采取半开放式选课模式,将体能作为必选,同时开设3个模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自选学习;高二采取指导性选课模式,共开设5个模块,由学生根据自身学情,在教师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下自主选课;高三采取完全开放式选课模式,5个模块自由选择。三个年级不同的选课方式,既让学生得到专业的指导和足够的锻炼,又确保了体育教学的个性化。
  课外活动特色化。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根据年级需求和学生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特色课外活动,如定期举办的拔河比赛、三级跳远比赛和不定期举行的年级主题活动、趣味比赛、拓展团建等,充分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中。
  学科节多样化。举行体育学科节,通过讲座、问答、知识竞赛、游戏等形式创设多样化学习情境,开阔学生眼界,挖掘学生潜能,将体育理论传递给学生。
  运动会规范化。以规范和专业的态度举办运动会,全真模拟专业田径赛场体验,让师生共同参与规范化的校园体育盛事。
  体育社团自主化。拓展延伸课堂教学,由学生会体育部组建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由体育学科中心指导和协助学生组建单项体育俱乐部,定期举办校内俱乐部赛事,如五人制足球俱乐部联赛、三人篮球俱乐部联赛、乒乓球俱乐部挑战赛等。
  课间操有效化。创编具有本校特色的课间操(武术操两套),根据天气、季节等因素,变换课间操的表现形式,通过校内比赛、展演、过程性考核等多样化形式提高课间操参与度和完成质量。
  运动队管理科学化。根据项目需要为高水平运动队设专职教练、助理教练、体能教练,坚持系统训练、科学管理,形成良好的训练体系。武术队、啦啦操队、网球队等校园体育特色兴趣队为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和运动爱好发展的平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学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元化校园体育的效果与潜力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西安交大附中根据学情制订学校《体质健康标准》达标计划,按计划认真开展训练和测试工作,鼓励全体学生踊跃参加体育锻炼,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升。6年时间,学生体测不及格率由5.7%下降至2.1%,优秀率由3.7%提升至7.1%。
  形成“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运动队模式,体教融合效果显著。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注重体教融合,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工作出发点,以校本课程建设为工作抓手,通过篮球和武术项目的特色建设形成“一校多品”学校体育运动队模式。
  一是普及提高,面向全体师生,将篮球与武术的基本技术、基本战术、竞赛规则、文化等在各年级的模块教学中进行普及与提高,形成项目特色。
  二是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篮球俱乐部、体育社团、课间操、课外活动、运动会开幕式武术表演等阳光体育活动,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篮球、武术知识技能进行运用、拓展、延伸,打造校园体育文化。
  三是校品拔尖,继承和发展传统优势,培养和引进高水平专业教练,将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和挖掘有潜力和兴趣的学生相结合,科学、系统训练,不断创新,勇争第一。学校女子篮球队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中学组女子篮球比赛,取得亚军,2020-2021赛季还获得中国高中女子篮球联赛总冠军,创陕西省高中女子篮球最佳战绩。多名队员入选国家集训队、国奥队、国家青年队等,为国家体育运动发展输送了后备人才。
  多元化校园体育的建设要坚持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业余训练为突破口,以群体活动为落脚点。西安交大附中以加强体育科研,探索科学训练为动力,在多元化校园体育建设的探索中实现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飞速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也因此取得了“陕西省第十一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獎”“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和“全国体育工作示范学校”等荣誉。
  责任编辑:李英菁
其他文献
德育容易浮于表面,体育容易被忽视和窄化,美育限于观念和教学资源也很少开展,劳动教育往往不得要领,智育是“五育”中力度最大、成效最高的,但是容易窄化学生能力、固化学生思维。  新的教育环境下,如何重新定位教师、学生、家长的责任,创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設置、整合教学资源,让德智体美劳的理念和能力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部分?  学习共同体、全学科思政、多元化校园体育……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西安
期刊
胡适先生曾言,要判断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們怎样对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对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其中,一个社会对待儿童的态度,也即其所持的儿童观,是决定这个社会文明发达程度的首要指标。从这个角度出发,当前从国家和地方、官方和民间所推出的一系列儿童友好的政策与举措,都可说是推动整个中国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的头等大事。但我们需要正视的是,建设儿童友好社会并不是成人“发
期刊
目前,法治教育已经成为青少年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日益凸显,法治教育的方式和措施也日益多元化、灵活化。其中,法治副校长的设置是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效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协同机制。  调查研究发现,在实践中,有些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制度仍停留在制度层面,其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法治副校长的聘任和管理也有待进一步规范。近期,教育部在深入调研、广泛
期刊
教学必须充分地尊重学生此时此地的生命感受,激发学生的生命趣味,引导学生生命的整体融入,并通过教学活动的展开来成全生命。  小丹是一名初三学生,平时的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面对日益临近的中考,她決心好好听讲,把成绩提上去。可是,她发现有的老师上课只讲有难度的题目,对基础知识一带而过,小丹觉得自己被忽视了,有点心灰意冷,甚至产生了“讨厌老师”的念头。  某节小学数学公开课上,教师把数学书上的所有例题讲完
期刊
现在很多家长已渐渐明白要倾听儿童声音、尊重儿童意见,但仍会不时地情绪失控,对孩子嘶吼。当前家庭中的教养方式是什么样的?家长该如何践行正确的儿童观?本刊编辑部采访了一些家长和专家,或可引起一些思考。  90后东莞家长 孩子6岁  俯下身才能真正看到她眼中的世界  在小孩三岁时,某一次我们带她去医院打针,我们在排队时她一直局促不安,非要我抱,但当时我的手里有很多东西,还有许多要填的表格,所以比较焦躁。
期刊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西安交大附中一直高度重视思政课程建设,并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  立德树人,牢牢把握根本任务  首先,
期刊
近年来,许多学校为优化整体师资队伍、 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开展了以师徒结对为主的“青蓝工程”。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不少学校的青蓝工程沦为了“面子工程”。初任教师遇到了哪些问题?指导教师又面临何种难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天津市西青区某小学教师 从教4年 王萱 想找人指导时不知道找谁  我们学校在领导层面重视程度就不够。结对就是两个人被叫到教务处签一个协议,发了一个专门的师徒工作记录本,说明年终
期刊
当看到黑板上灵动舒展的粉笔字时,很难想象这是由一位失去双手和双脚的教师写下的。她叫杜宣梅,是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人民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人们叫她“梅子老师”。  感恩 : 从冰糖到棒棒糖  1985年,杜宣梅出生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榕山镇的一个农民家庭,两岁那年,一场重病夺走了她的双手和双脚。“那时候,村子里的人都以为我染上了什么传染病,路过我们家都躲着走。”杜宣梅回忆。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家里经济困
期刊
科丝婷·罗卡(Kirsti Lonka),全球知名教育家,曾荣获芬兰总统颁发的白玫瑰一等骑士勋章,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此前曾担任赫尔辛基大学行为科学学院副院长。  芬兰是一个只有550多万人口的北欧小国,但又是一个教育强国,能把教育做到世界顶尖水平。芬兰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成果引起了全世界对芬兰学校及教师教育的兴趣。芬兰著名教育家、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科丝婷·罗卡的重要著作
期刊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对教师专业性的重视,“师徒制”开始引入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其通常做法是,学校通过行政力量安排青年教师跟随某个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并拜后者为师,从而在两者之间结成“师徒关系”,也有地方称之为“青蓝工程”。青蓝工程成为学校培养青年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借鉴传统的师徒式的教育方式,通过指导教师向青年教师传授教育教学经验,以期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然而,从各地的实践中发现,这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