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关键在教师。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关键在教师。国以人立,教以人兴。我校在改革和建设中所取得的每一项新成就,都基于全体教师的倾情投入,都源于全体教师的孜孜以求。长期以来,我校在师资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做到制度上有保障、管理上有力度、服务上有措施,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创造机会让教师向专业发展的道路迈进,推优荐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构建一支德能双馨的教师团队。
一、师德为首,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是和谐校园环境创建的关键所在,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师德师风,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与了解、对职业的热爱与投入、对同事的团结与合作、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对教学的严谨与创新,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方面的综合情况。它既是一个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又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同时,它也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和学校办学质量与竞争力的所在。为进一步做好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我校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促使教师廉洁从教、爱生敬业、建功立业。对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宣传,弘扬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营造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的氛围。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先进人物事迹等,以不同的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我校逐步形成教师爱岗敬业、勤学乐教、无私奉献的师德风范。
二、面向全体,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
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的培训,引领教师在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提升教师的专业化能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获取前进的动力和人才的保障。我校通过多种途径,引领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一是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通过开展讲座,指导全校教师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制定科学的专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跟岗学习,我们积极推荐多位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市的“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提高他们的教学教研能力。三是进一步推进校本培训,健全学校校本培训制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特点和发展需要,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培训。通过邀请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来校指导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参加省、市举行的优质课比赛等活动,取长补短,如语文科教师参加市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语文、数学科教师参加市先进教研组的展示等教研活动;每周二、周四下午4︰00-5︰30举行教师业务学习与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四是实施青年教师“五个一”工程,提高整体素质:每月阅读一本以上教育刊物,科组定期交流;每周摘录一条教育科研信息,及时了解国内外教改动态;每学期上一节教学研讨课;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每学期阅读一本教育理念书籍或文学著作,并写读后感。五是在教师中开展“青蓝工程”活动,让校内优秀教师与年轻教师师徒结对,指导年轻教师备课、上课,让年轻教师尽快熟悉教学常规,掌握基本技能,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三、突出重点,提炼“名师”并发挥其影响力
“名师”是师德建设的模范,是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带头人。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有效抓手,是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是促进学校优质、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我校教师团队整体较强,但缺乏在全市都有影响力的“名师”的现状,学校以各学科骨干教师为培养对象,努力创造“名师”养成的氛围,搭建“名师”成长的舞台。
加强校内“传、帮、带”活动,以课堂为载体,切实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骨干教师不能等、靠、要,教师的成长主阵地在校内。为此,在校内坚持“一帮一”“一帮二”的“结对子”活动,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让青年教师先定格,再入格,直至跳出“模式”逐步形成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为集体体现校内“帮扶”成果,每学年举行一次青年骨干教师赛课活动,提供更多展示平台。
“压担子”促使骨干教师更稳定、持续发展。骨干教师的稳定、持续发展,自我成长的需要是内因,是主要动力,外部环境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在学校工作中,对骨干教师适时加压工作担子,如担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长的体验和被赏识的愉悦,进一步激发骨干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并进一步适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促使其沿着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轨迹发展。
一、师德为首,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是和谐校园环境创建的关键所在,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师德师风,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包括对政治的关心与了解、对职业的热爱与投入、对同事的团结与合作、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对教学的严谨与创新,以及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方面的综合情况。它既是一个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又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同时,它也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和学校办学质量与竞争力的所在。为进一步做好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我校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促使教师廉洁从教、爱生敬业、建功立业。对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宣传,弘扬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营造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的氛围。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先进人物事迹等,以不同的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我校逐步形成教师爱岗敬业、勤学乐教、无私奉献的师德风范。
二、面向全体,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素质
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的培训,引领教师在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提升教师的专业化能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获取前进的动力和人才的保障。我校通过多种途径,引领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一是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通过开展讲座,指导全校教师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制定科学的专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跟岗学习,我们积极推荐多位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市的“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提高他们的教学教研能力。三是进一步推进校本培训,健全学校校本培训制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特点和发展需要,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培训。通过邀请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来校指导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参加省、市举行的优质课比赛等活动,取长补短,如语文科教师参加市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语文、数学科教师参加市先进教研组的展示等教研活动;每周二、周四下午4︰00-5︰30举行教师业务学习与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四是实施青年教师“五个一”工程,提高整体素质:每月阅读一本以上教育刊物,科组定期交流;每周摘录一条教育科研信息,及时了解国内外教改动态;每学期上一节教学研讨课;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每学期阅读一本教育理念书籍或文学著作,并写读后感。五是在教师中开展“青蓝工程”活动,让校内优秀教师与年轻教师师徒结对,指导年轻教师备课、上课,让年轻教师尽快熟悉教学常规,掌握基本技能,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三、突出重点,提炼“名师”并发挥其影响力
“名师”是师德建设的模范,是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带头人。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有效抓手,是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是促进学校优质、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针对我校教师团队整体较强,但缺乏在全市都有影响力的“名师”的现状,学校以各学科骨干教师为培养对象,努力创造“名师”养成的氛围,搭建“名师”成长的舞台。
加强校内“传、帮、带”活动,以课堂为载体,切实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骨干教师不能等、靠、要,教师的成长主阵地在校内。为此,在校内坚持“一帮一”“一帮二”的“结对子”活动,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让青年教师先定格,再入格,直至跳出“模式”逐步形成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为集体体现校内“帮扶”成果,每学年举行一次青年骨干教师赛课活动,提供更多展示平台。
“压担子”促使骨干教师更稳定、持续发展。骨干教师的稳定、持续发展,自我成长的需要是内因,是主要动力,外部环境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在学校工作中,对骨干教师适时加压工作担子,如担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长的体验和被赏识的愉悦,进一步激发骨干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并进一步适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促使其沿着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轨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