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也硕果累累,出现出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课堂教学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的教师力求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教学行为,在师生角色转化、教学方法改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尝试。课堂硕果的取得固然可喜,而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已经进入新课程改革的最佳状态。但是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方法陈旧、落后,导致学生不喜欢该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推行困难重重。因此,要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需坚持情理互动,通过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科学性与思想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我长期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熟知初中思想品德课之教学现状,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认识。
一、教师责任与学生自主
一堂成功的课需要教师积极参与,这里的参与不仅是指在课堂中教师的引导,还包括教师在备课中对课程内容的研读、开发,以及如何利用周围的教学资源、环境,等等。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的创新实施,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具有根据自己平时学习的新理念、价值观、教学经验与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重组与加工能力,使教学材料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也适合自己教学的个性化方式。注重教师个人工作态度,提高教师个人自身修养,教师自觉地、有选择性地参与各种学习,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弥补在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差异。注重本学科教师的团结协作,现在的教学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预设走向生成,靠个人的“单打独斗”是力所不及的。新课堂更需要教师的合作互助,交流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课堂教学的角色转化,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制订的教学计划中。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因材施教,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一个快乐的求知者。但有些课堂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而忽视教师自身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在有些课堂,在民主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学生热情高涨,也讲得头头是道,但受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完整,有些观点有失偏颇,需要教师及时予以补充和纠正。
在我们身边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有一些老师几乎整堂课都让学生表演小品,或让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原本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然而花费了大量时间自学,只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容易在书本中找到答案,所谓合作、探究并无任何实际意义,而且课文中部分内容靠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很难完成。我们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绝不能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更不能袖手旁观,任由学生随意学习。
二、创新情景,落实活动
在思想品德课中,有些内容单调、抽象,学生学了没有深刻认识,行为习惯及规范很难落实。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完成学生情感的激发。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无形中淡化学生意识与学习意识,强化体验意识,积极开展生活化活动教学。起初学生不适应,这就要求教师不断采用表扬和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体验自己。例如:教学《老师伴我成长》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举一些和老师不能沟通的地方,再用小品形式展现出来,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在活动中深化了解知识,就这样,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生活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情感有宣泄的过程,行为有亲身体验的过程,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的感受是有有肉的,是特别可信的。当然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三、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服务
新课改下的有效课堂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简介灵活,动态感强,形象直观,声画皆备,逼真、感染力强,又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可以处理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情境的创设,提供丰富的材料,课后巩固练习,等等。思想品德课本身也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案例资料等,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的创设进一步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巧用信息技术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力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在思想品德课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努力着眼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创设情境和利用多媒体设备,以达到预期目的。比如,我在讲授“孝敬父母”时,利用投影呈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让学生欣赏朗读时体验父母在自己的成长的历程中付出的艰辛,从而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某些思想品德课却步入了多媒体的误区,把多媒体当成了课堂的中心,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削弱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在平常听课过程中,发现有些课堂在整节课的时间里图文、动画、荧屏、视频等无所不包,教师在课堂上一点到底,学生眼睛盯着屏幕要不停地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适应,嘴里忙着应答,因此来不及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课堂气氛表面看似热烈,但这与传统的所谓“灌”有何本质区别呢?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使用的目的要明确,它只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辅助手段。从头到尾演绎课件,做机械的操纵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难以达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要求。其次,多媒体的使用要合理,使用时间过长,频率过快,都不利于教与学的顺利开展。再次,任何教学手段的运用目的都是要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它代替不了师生之间知识的传递与情感的交流。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更要精心打造开放的思想品德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每一堂课成为美的精神家园,让学习成为美的享受,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阳光的味道,让每一朵生命之花绚烂绽放,让每一个生命幸福健康地成长。
一、教师责任与学生自主
一堂成功的课需要教师积极参与,这里的参与不仅是指在课堂中教师的引导,还包括教师在备课中对课程内容的研读、开发,以及如何利用周围的教学资源、环境,等等。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的创新实施,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具有根据自己平时学习的新理念、价值观、教学经验与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重组与加工能力,使教学材料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也适合自己教学的个性化方式。注重教师个人工作态度,提高教师个人自身修养,教师自觉地、有选择性地参与各种学习,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弥补在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差异。注重本学科教师的团结协作,现在的教学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预设走向生成,靠个人的“单打独斗”是力所不及的。新课堂更需要教师的合作互助,交流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课堂教学的角色转化,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制订的教学计划中。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因材施教,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一个快乐的求知者。但有些课堂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而忽视教师自身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在有些课堂,在民主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学生热情高涨,也讲得头头是道,但受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完整,有些观点有失偏颇,需要教师及时予以补充和纠正。
在我们身边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有一些老师几乎整堂课都让学生表演小品,或让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原本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然而花费了大量时间自学,只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这些问题很容易在书本中找到答案,所谓合作、探究并无任何实际意义,而且课文中部分内容靠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很难完成。我们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绝不能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更不能袖手旁观,任由学生随意学习。
二、创新情景,落实活动
在思想品德课中,有些内容单调、抽象,学生学了没有深刻认识,行为习惯及规范很难落实。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完成学生情感的激发。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无形中淡化学生意识与学习意识,强化体验意识,积极开展生活化活动教学。起初学生不适应,这就要求教师不断采用表扬和鼓励性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体验自己。例如:教学《老师伴我成长》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列举一些和老师不能沟通的地方,再用小品形式展现出来,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在活动中深化了解知识,就这样,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生活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情感有宣泄的过程,行为有亲身体验的过程,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的感受是有有肉的,是特别可信的。当然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三、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服务
新课改下的有效课堂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简介灵活,动态感强,形象直观,声画皆备,逼真、感染力强,又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可以处理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情境的创设,提供丰富的材料,课后巩固练习,等等。思想品德课本身也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案例资料等,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的创设进一步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巧用信息技术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力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在思想品德课的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努力着眼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创设情境和利用多媒体设备,以达到预期目的。比如,我在讲授“孝敬父母”时,利用投影呈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让学生欣赏朗读时体验父母在自己的成长的历程中付出的艰辛,从而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某些思想品德课却步入了多媒体的误区,把多媒体当成了课堂的中心,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削弱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在平常听课过程中,发现有些课堂在整节课的时间里图文、动画、荧屏、视频等无所不包,教师在课堂上一点到底,学生眼睛盯着屏幕要不停地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适应,嘴里忙着应答,因此来不及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课堂气氛表面看似热烈,但这与传统的所谓“灌”有何本质区别呢?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使用的目的要明确,它只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辅助手段。从头到尾演绎课件,做机械的操纵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难以达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要求。其次,多媒体的使用要合理,使用时间过长,频率过快,都不利于教与学的顺利开展。再次,任何教学手段的运用目的都是要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它代替不了师生之间知识的传递与情感的交流。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更要精心打造开放的思想品德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每一堂课成为美的精神家园,让学习成为美的享受,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阳光的味道,让每一朵生命之花绚烂绽放,让每一个生命幸福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