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是针对设计师这一特殊职业的看法,从每一个客户的需求的层面为基础,通过创造物品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结合当下人们的审美以及市场需求来完成设计。在艺术化的生活和设计的艺术化态势中,设计师如何能做出即符合市场又有创新性的审美价值的作品,则需要对市场需求充分了解,以及设计师对自我要求的提升,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关键词:设计;艺术化;职业
设计师从创作绘图和制作实物的过程中诠释对人类的生活存在的意义,随着造物的美观与实用需求,设计由此而产生。然而,最初的艺术仅仅作为一种高雅的精神寄托,长期以来被上层建筑垄断,未被推广至生活底层。二十一世纪以来,艺术才逐渐接地气,贯彻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中。
设计师设计不仅要考虑产品的审美价值,还需要考虑产品的实用价值,而且必须不以自我主观的意态,客观的看待设计,做到“置身事外”。在当代所崇尚的生活艺术化语境下,为顺应市场需求,从艺术化态势上来看,设计师又被定义了新的内容和要求,富含时代气息的艺术设计作品成为当代的主流。从主观意识形态上来看,艺术家和设计师是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的,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就曾说过:“艺术说到底是个人意愿对社会的一种表达,其起源带有非常个人化的性质,所以只有艺术家自己才知道其作品的来源。这就是艺术的孤傲与直率之处。”“而设计,则基本上不是一种自我表达,它源于社会。设计的实质在于发现一个很多人都遇到的问题然后试着去解决的过程。由于问题的根源在社会内部,除了能从设计师的视角看问题外,每个人都能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设计就是感染,因为其过程所创造的启发,是基于人类在普遍价值和精神上的共鸣。”不管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中,“设计”和“艺术”相辅相成,难分难舍。
现代设计的产生伴随着经济活动,艺术和设计皆来源于生活,然而伴随这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生活中设计的产品要求越来越高,设计师也需要与时俱进设计出贴近人们生活的产品,并且富有创造性。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创作,用自己特有的风格以一种抽象的形式体现出来。从设计师晋升为“设计家”,形成自己特有的设计风格,
一举成名之后,反而有许多客户慕名而来迎合设计师的独特風格。比如日本著名的服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建筑设计大师安藤忠雄等,这些设计大师特立独行的设计风格已然成为一种艺术符号,其设计作品自然而然成为艺术品。
设计师既是设计师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家。每一件设计作品都富含这位作者文化底蕴,设计的产品所体现的艺术形式都包含其中。众所周知,包豪斯也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相结合,其理论阐述了设计与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文化艺术的影响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设计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如今快餐文化泛滥,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对当代设计影响深远,设计师的设计不仅要符合当代瞬息万变的时尚气息,同时需要留下具有历史审美价值意义的设计作品。在实现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市场等多方面因素,设计的意义就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活。
设计以生活为基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而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设计师不仅要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且顺应市场需求之外,还需要合理利用地球资源,遵循可持续发展,顺应自然规律,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为提升国民的艺术审美,国家大力推行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设计行业的见解参差不齐,设计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尚且年轻,设计师的表达手法不一,所传达的思想每个人对其理解也不一样,但是设计师对其引导的作用还是存在,设计师主观的艺术审美都体现在其作品之中。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设计师能否突破固有形态,设计出富有创造力和时代气息的作品,同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设计理念是十分关键的。在此过程中,若能获得社会认同以及发挥广泛自由的创作空间,设计师的地位也会因此而得到认可和提升。
兼并设计化与艺术化,融合设计与艺术,设计师既是设计师也是艺术家,联合艺术与设计,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威廉·莫里斯就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相结合”的设计原则,反对“纯艺术”而主张艺术家也要从事设计,并将设计视为广泛的社会问题的一部分。设计师得到社会的认可,带领艺术审美的方向,如现代艺术中的绘画、装饰、建筑等,都展现了艺术与设计的完美结合。
设计的艺术化态势涵盖哲学的智慧,是设计完美融入于生活的方向。在艺术化的生活和设计的艺术化态势中,设计师需要具备敏锐的时代嗅觉并且自我调整,客观的设计对象。自觉主动肩负起社会审美价值走向的责任,设计出符合市场且前卫时髦,切实可用的产品,创作和引导一个全新的设计理念,从各个层面和学术上汲取精华,广博群书,契合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不仅从传统中汲取能量同时又能创新,设计出有自己风格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原研哉(日).设计中的设计(全本)[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设计;艺术化;职业
设计师从创作绘图和制作实物的过程中诠释对人类的生活存在的意义,随着造物的美观与实用需求,设计由此而产生。然而,最初的艺术仅仅作为一种高雅的精神寄托,长期以来被上层建筑垄断,未被推广至生活底层。二十一世纪以来,艺术才逐渐接地气,贯彻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中。
设计师设计不仅要考虑产品的审美价值,还需要考虑产品的实用价值,而且必须不以自我主观的意态,客观的看待设计,做到“置身事外”。在当代所崇尚的生活艺术化语境下,为顺应市场需求,从艺术化态势上来看,设计师又被定义了新的内容和要求,富含时代气息的艺术设计作品成为当代的主流。从主观意识形态上来看,艺术家和设计师是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的,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就曾说过:“艺术说到底是个人意愿对社会的一种表达,其起源带有非常个人化的性质,所以只有艺术家自己才知道其作品的来源。这就是艺术的孤傲与直率之处。”“而设计,则基本上不是一种自我表达,它源于社会。设计的实质在于发现一个很多人都遇到的问题然后试着去解决的过程。由于问题的根源在社会内部,除了能从设计师的视角看问题外,每个人都能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设计就是感染,因为其过程所创造的启发,是基于人类在普遍价值和精神上的共鸣。”不管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中,“设计”和“艺术”相辅相成,难分难舍。
现代设计的产生伴随着经济活动,艺术和设计皆来源于生活,然而伴随这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生活中设计的产品要求越来越高,设计师也需要与时俱进设计出贴近人们生活的产品,并且富有创造性。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创作,用自己特有的风格以一种抽象的形式体现出来。从设计师晋升为“设计家”,形成自己特有的设计风格,
一举成名之后,反而有许多客户慕名而来迎合设计师的独特風格。比如日本著名的服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建筑设计大师安藤忠雄等,这些设计大师特立独行的设计风格已然成为一种艺术符号,其设计作品自然而然成为艺术品。
设计师既是设计师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家。每一件设计作品都富含这位作者文化底蕴,设计的产品所体现的艺术形式都包含其中。众所周知,包豪斯也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相结合,其理论阐述了设计与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文化艺术的影响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设计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如今快餐文化泛滥,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对当代设计影响深远,设计师的设计不仅要符合当代瞬息万变的时尚气息,同时需要留下具有历史审美价值意义的设计作品。在实现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市场等多方面因素,设计的意义就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活。
设计以生活为基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而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设计师不仅要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且顺应市场需求之外,还需要合理利用地球资源,遵循可持续发展,顺应自然规律,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为提升国民的艺术审美,国家大力推行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设计行业的见解参差不齐,设计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尚且年轻,设计师的表达手法不一,所传达的思想每个人对其理解也不一样,但是设计师对其引导的作用还是存在,设计师主观的艺术审美都体现在其作品之中。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设计师能否突破固有形态,设计出富有创造力和时代气息的作品,同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设计理念是十分关键的。在此过程中,若能获得社会认同以及发挥广泛自由的创作空间,设计师的地位也会因此而得到认可和提升。
兼并设计化与艺术化,融合设计与艺术,设计师既是设计师也是艺术家,联合艺术与设计,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威廉·莫里斯就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相结合”的设计原则,反对“纯艺术”而主张艺术家也要从事设计,并将设计视为广泛的社会问题的一部分。设计师得到社会的认可,带领艺术审美的方向,如现代艺术中的绘画、装饰、建筑等,都展现了艺术与设计的完美结合。
设计的艺术化态势涵盖哲学的智慧,是设计完美融入于生活的方向。在艺术化的生活和设计的艺术化态势中,设计师需要具备敏锐的时代嗅觉并且自我调整,客观的设计对象。自觉主动肩负起社会审美价值走向的责任,设计出符合市场且前卫时髦,切实可用的产品,创作和引导一个全新的设计理念,从各个层面和学术上汲取精华,广博群书,契合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不仅从传统中汲取能量同时又能创新,设计出有自己风格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原研哉(日).设计中的设计(全本)[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