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ian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多媒体技术在生物课堂的应用,能够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
  世界是充满生物的世界,小到毛毛虫,大到大象,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动物。生物知识在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在,生物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小时候喜欢看《动物世界》,赵忠祥老师那带有磁性的声音加上动画的视频总能抓住我们孩子好奇的心。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不应该只是注重书本上知识的传授,还要根据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做到生物知识的拓展。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生动地再现生物的生活世界,使学生的想象力更加丰富,生物知识视野更加开阔。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物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在课前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在课上通过操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就节省出了板书的时间,使课堂教学的时间有所富裕,为教师拓展教学内容作出了时间准备。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展示另类的世界,把一些生物的习性放大成特写,对学生造成心灵上的震撼,加深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开拓了学生思维,激发了课堂活力。
  二、多媒体在生物课中的应用,能够增加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各种生动、形象的画面,能够把大量的信息更加快速、准确的传授给学生。例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森林、公园鲜花的生活场景,彰显“万物生长靠太阳”的生活哲理,还可以呈现多姿多彩的海底生物世界、冰雪覆盖的雪山生灵生存的状况、干燥炎热的大沙漠动物的生存状态等。还可以通过图像的特定变换形式列举生物和动物的演变过程。像鲸是哺乳动物,长期在水中生存,它的体型却像鱼,四肢变为鳍状,用图示形式可以使学生明白生物能适应环境;通过喧嚣的城市和茂密的森林空气的对比,用空气清洁、新鲜、湿润,说明生物的生活能改变环境。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到了不同的环境,在学好生物知识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法设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在传统的生物课堂上,由于教学手段落后,学生生物知识的获得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因此,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很少,也缺乏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为了适应新课改的教学模式,达到高效课堂教学,教师必须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通过多种媒体信息把知识传输给学生,学生了解生物知识的途径不再是单一的文字和教师的讲授。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信息资料进行整合,通过多元化、图文并茂、声色结合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生物知识。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下所受到的刺激不再是单一的,而是耳、眼、脑等多个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激发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刺激下,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在教學活动中会积极参与,从而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的知识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花的呼吸过程,通过形象的画面展示,学生们都被吸引了,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致更高。
  三、多媒体在生物课中的应用,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瓶颈,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生物世界看起来浅显简单,但是研究起来却很复杂抽象,单纯依靠学生自己的理解往往很难掌握生物知识。在授课时,教师对于一些难点知识不能做到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在生物难点的突破上就会遇到更多的难题。通过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进行形象的知识展示,能够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但是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并容易接受。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通过直观展示,让学生从感性上获取生物知识,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途径。在进行生物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多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通过多媒体技术把这些资料展示给学生,学生在获取感性认识之后,自然对生物教学内容的理解更进一步。
  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让学生理解“各种生物的作用在生物圈中如何发挥”是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一项难点内容。如果教师只是说当今生物作用正被大家认识,我们应该加以利用,学生必然不会形成强烈的运用意识。为了让学生有更清楚的了解,教师可以搜集生物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去感受它们的作用,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在野外迷路时,人们可以通过苔藓植物辨别方面走出困境。让学生对生物的自然界的作用镶入大脑脊髓,留下深刻的影響。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课堂,而且为学习程度参差不齐的初中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学生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巩固课堂知识,又可以根据能力,拓宽学习范围,更适合于初中学生的需要,给与学生更大的学习主动权,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同学分享课后的复习及课前预习,如文化背景知识、学习参考资料、图片等,也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查阅视频点击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初中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具备自身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一味依赖信息技术教学而忽视传统生物课堂教学所具有的优点也是不可取的。只有融合信息技术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长处,在生物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一、丰富学生体验,强化“充实自我”的意识  现在的学生惰性表现明显,主动进去、“自我充实”的意识淡化。幸好初中生正处于思想意识不定形的时期,可塑性强,感触的东西印象较深,对认识的形成影响也很大。针对这种现象,在教学中,应尽可能挖掘、利用教材上的知识,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体验,以培养“自我充实”的意识。  (一)体验知识的重要性  生物学与人的生活、生产比较贴近。如如何使人健康、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搞
期刊
一、激发兴趣,破除惧怕心里,积极面对文言史料解析题  文言史料距离我们现实的生活比较遥远,学生缺乏切实的感悟,再加上其表达方式的限制,很多学生遇到这类材料解析题往往是绕道而行,其实有些文言解析题的难度并不大,很多答案就是对材料的重新释读和理解,并将文言材料进行有效的翻译即可,当考题中出现比较难懂的文言文字句时,我们可以不必把注意力集中这些字句上,而应从总体上去思考,这是做好这类试题的前提条件。  
期刊
一、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培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意志及表现形式。我认为意志品质是根据某种动机,支配人的行动、思维、身体去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的目标的一种心理过程。它表现为:自觉性,即遇事不盲目附和、动摇易变,而是坚持正确的立尝观念、信念,不受暗示,不独断行事。果断性,即遇事能当机立断,毫不犹豫。自制力,指能善于控制自己的行动,在应该行动时迫使自己勇敢地执行决定,坚决而顽强地克服一切困难实现
期刊
一、朗读现状分析  (一)朗读目标缺失  新课程强调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学生自主探究,张扬学生的个性。所以在朗读这一环节上,教师大多改变了过去学生集体朗读的方式,采取的方式是: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感情。表面上学生的朗读形式多样,体现了新课程解放学生个性的要求,但天马行空、漫无目的的朗读并不能使学生感受到文本内所含的意韵。  (二)朗读对象单一  在我们的课堂上,朗
期刊
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很多家长从孩子咿呀学语的时期就开始为其日后的英语学习打基础,这也就使得各种各样的英语辅导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然而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视以及过早的启蒙教育并未能够给英语学习扫除障碍,很多学生在日后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厌学甚至弃学的现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教学应该
期刊
一、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  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思路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一节课的不同阶段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做出适当调整。  教师与学生共同选择阅读方法,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学生也就有了阅读的兴趣。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我请学生设计阅读的方法,有學生建议说可以让一位同学读“香甜的气味”那一段,其他的同学闭起眼睛用心体会、品味。还有学生说做水果头饰,分角色朗读
期刊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力,从而达到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积极探索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从被动学会向主动学习转变,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配套练习册,让教学事半
期刊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策略之探究  1.难点分解步骤运用的演示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难以理解的逻辑关系变得生动有趣、直观形象。例如,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57÷4的竖式计算”时,用信息技术演示:把57平均分成4份,先分整十的,每一份得到一个十,分得1个十,还剩下一个十,这一个十和剩下的7个一,合起来是17个1,把17个1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4,分掉了16个1,还剩下1个1。通过
期刊
一、2016年陕西中考化学中的对比实验  (一)选择题13题  通过对比金属镍与盐溶液(硫酸锰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不同现象来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强弱。虽然锰和镍这两种金属在初中化学内容中涉及的并不多,但是重在用学过的旧知识迁移来解决新问题。而这道题要想解答正确,就应该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有关知识时,让学生建立在对比中掌握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和思维习惯。  (二)选择题14题B选项  实验目的
期刊
一、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探究地理教材的科学性  学习的过程,重在探究和发现。地理学科作为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有其独特的科学性,而揭示地理科学的奥秘是其乐无穷的。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布鲁纳说过“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用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