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无助,科学建功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swang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记与欧公语》中,说到他与欧阳修相聚时的一次笑谈。
   欧阳修说,有人坐船赶上刮大风,十分害怕,竟然病倒了。医生就在舵工使用多年浸透了汗水的船舵上,用刀刮下碎屑,加上丹砂、茯神,泡水让病人喝了,于是,病就好了。还有把汗水浸透的旧竹扇弄成碎末喝,治疗出汗多的毛病的。欧阳修说,如此治病,有些像儿戏,可有时候还真有疗效,所以不好轻易指责医生。
   苏轼回答,如果真的可以这样治病,那么,把毛笔和墨烧成灰给学生吃,就能治疗愚笨了;喝了清廉之人伯夷的洗手水,就可以治贪心不足了;吃了忠臣比干剩下的饭菜,就不会谄媚低下了;舔一舔猛士樊哙的盾牌,胆子就变大了;闻闻美人西施的耳环,就相貌不会丑怪了。“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苏轼《东坡志林》)
   二位文豪的一番对话,虽然是笑谈,却道出了封建迷信的愚昧和可笑。
   1910年东北爆发鼠疫,哈尔滨疫情最重。“傅家甸自阴历腊月二十三日开始防疫以来,到正月初五日止。共十四天内因疫毙命者共五百七十二名之多。现在每日死者约四十名。每日染疫者约一百名,大有日炽一日之势。”(1911年1月16日《大公报》)傅家甸是当年哈尔滨的一个区,穷人居多。染疫毙命者,其他区也有。
   鼠疫是鼠疫杆菌侵入人体,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等。当时,别说普通老百姓不知道什么病毒细菌,连负责防疫的官员、参与治疗的医生,都对病毒细菌所知寥寥。时逢春节,老百姓烧香供佛,祈求神灵保佑。有的医生采用放血、针灸治疗,结果病人没治好,自己也倒下了。病急乱投医,各种奇招怪招纷纷问世。当年《大公报》披露:“自近日鼠疫发现,中外名医士百方研究,几于才智俱穷。不意天津医生竟能不假思索,发明许多奇妙方法,其中最奇妙者莫如猫尿一种。解者曰,医者意也,鼠本畏猫,故以猫尿治鼠疫,其效必神。不知猫食鼠者也,腹中既有死鼠,尿中岂无瘟虫?是研究尚未入细也。且以相克之理言之。”
   一千多年前,苏轼和欧阳修笑谈的愚昧,又开始表演了。
   人命关天的紧要关头,伍连德出现了。
   伍连德(1879年-1960年)祖籍广东,出生于马来西亚,公共卫生学家。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先后在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及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进修与研究。1903年,以有关破伤风菌的学术论文,被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31岁的伍连德,临危受命,被清政府任命为全权防疫总医官。
   面对严重的疫情,伍连德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到一线调查,解剖尸体,查明疫情元凶是鼠疫杆菌,采取封闭疫区、隔离人群、焚烧尸体、人员戴口罩等措施,力挽狂澜。
   一位符合疫情症状特征的日本客店女老板死亡,伍连德和助手悄悄来到死者家中,解剖尸体,在显微镜下发现大量鼠疫病菌。之所以要“悄悄”解剖尸体,因为被传统道德观念所不容。这是现代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次医学解剖。
   发现肺鼠疫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伍连德设计了双层纱布囊口罩,内置一块吸水药棉,戴上就可以隔离病患。至今,医务人员仍在使用这种口罩,并称之“伍氏口罩”。
   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传统的伦理观念,造成带着鼠疫病毒尸体的棺木埋在地下,有的甚至裸露在地上。老鼠或其他动物接触到这些尸体,岂不传染给人?伍连德请得圣旨,集中火葬!宣统三年,大年初一。新春佳节的哈尔滨公共坟地上,棺木和尸体浇上煤油,付之一炬。从这一天开始,傅家甸一直不断攀升的死亡人数开始下降。1911年3月1日夜0时,傅家甸的死亡人数为零。随后,长春、奉天、铁岭等城市死于鼠疫者为零。抗击鼠疫告捷。
   哈尔滨的疫情控制后,伍连德博士创建了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协会,制定了中国海港检疫制度,创办了《中华医学杂志》,倡议建成北京协和医院,创办东北地区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办的高等醫学院“滨江医学专门学校”,即现今的“哈尔滨医科大学”。科学地研究,科学地治理,培养具有现代医学知识人才……由于伍连德的贡献,1935年他被推举为诺贝尔医学奖候选人,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科学战胜了鼠疫,战胜了愚昧。难怪梁启超感慨:“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即伍连德)博士一人而已!”
其他文献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要紧阶段,居家隔离依然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   在如此长时间、大面积的停产停工情况下,还能保持社会稳定,很大程度上是与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分不开的。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超负荷运转,奔波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我有好几个同学,都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令同学们非常敬佩。他们每天都要在自己负责的管区内入户排查,登记人数变化,宣传相关防护知识,劝返随意外出人员,还要为在家隔离的住
期刊
倘若不是远处偶尔传来几下无忧无虑的鸟叫声,这里的一切都像是被瞬间凝滞,一切都那么纹丝不动。昔日车流滚滚引无数路怒族争相施展“口技”的中北路,现在无比寂静。闯入眼帘的几幅新对联,昭示着春节的脚步还未走远。   1月23日上午十点整,鼠年春节前两天,大武汉史无前例地封城。接下来,全城公交、地铁、飞机全部停驶,连往常繁忙的过江桥梁也被封锁……那些仍旧呆在城里的人渐渐明白,管制措施步步趋紧的背后,预示的
期刊
贪官污吏 人神共愤   刘曰建(北京丰台)   《杂文月刊》2020年1月原创版“半真半幻·有唱有和”栏目有新意,三篇文章都是书信体,共写一主题,写信者是《崂山道士》的作者和人物,但却呈现“崭新”风貌:王七幡然悔过,利用所学穿墙术助力打虎拍蝇;老道士为王七出谋划策;蒲松龄奋笔疾书《僚斋志异》(僚者官吏也)。看似荒诞实则反映现实、切中时弊。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期间,440多名省部级干部、8900多名司
期刊
非常“疫”刻,新冠肺炎让人们的“手机依赖症”更为严重。宅在家里,多半都宅在手机上,要不该有多无聊,该会多恐慌啊!   手机传递信息,也夹带谣言,还推送段子。前者可能让人踏实,可能让人揪心,唯有段子,常常让困境之中的人们看到微弱的光亮和窃窃的笑声。   段子,似乎比新冠病毒传播得更快更广。段子更像是一个“超级传播者”,“瘋狂”人传人。你在北京看到的,他在武汉看到的……和我在南京看到的,同版本,无
期刊
这段时间,封城闭户,居家抗疫,大家似乎因为有了些额外的闲暇,忽然都喜欢咬文嚼字了。前些天,由日本朋友捐赠物品箱上所写的古典诗词,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文化论争”,一度很是热闹。我简单浏览一过,知其大概,不外乎是说,日本朋友引经据典,以古诗来表达救援中国抗疫的做法,很暖心很古典也很有文化。相比于我们国内,举目四望,到处都是“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乃至“中国加油”,不光喊在嘴上,而且写在墙上,挂在网上
期刊
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全国陆续有一大批违反疫情防控纪律、防控疫情不力的官员被通报批评、诫勉谈话或停职撤职。据中国新闻网2020年2月22日消息,截至当日,仅武汉市纪检监察机关就已问责处理630多人。这只是一个阶段性数字,现在疫情防控工作还在继续,我敢断定,至整个疫情完全结束,官员被问责的数字肯定还会进一步上升。   面对这么多官员在短时间内被问责,有人感慨,有人叹息,有人遗憾,有人欣喜。无论人们怀着
期刊
庚子岁初,一场波及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禁食野生动物的呼声日渐高涨。可是,“伤疤未好”,既有人顶风犯罪,也有人大唱反调。近日,最高检网站刊发全国检察机关办理涉疫情防控刑事案件情况时披露,全国检察机关共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涉疫情刑事犯罪2692件3722人。其中,“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类犯罪”207件298人。而一个微信公号则公开发文,理直气壮地宣称:“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不科学、不理性。”振振有词地
期刊
一个新冠病毒,打得人类措手不及。疫情又是双刃剑,亦荡涤着人类的陈规陋习。   大家庭、大团圆、大聚餐……国人喜欢人多,乐于聚集,甚至崇尚餐桌上的亲密无间。不分餐,不用公筷,用自己的筷子给他人夹菜,甚至一些老人至今还习惯给小孩口对口喂食。或许,没有新冠病毒,这些陋习将永存人间。但病毒来袭,强逼人们一夜改变。回头看看,不是病毒打败了陋习,而是陋习成就了病毒的肆无忌惮。   上班须到办公室,开会则要
期刊
据新华社武汉报道,近日,有网友指出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动物小百科》中存在果子狸的不当表述。武汉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就此回应称,已第一时间通知全国各销售网点全面下架该书。   “果子狸全身都是宝,它们的肉可以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稀有‘山珍’,它们的脂肪是化妆品生产中难得的高级原料,也可以治疗烫伤;它们的皮毛可以做皮手套,它们的尾毛和针毛,可以制成毛刷和画笔。”看到以上关于果子狸“味美、妙用”的
期刊
在我国,公仆,乃公之仆,人民之仆佐,为公众服务的人,中国共产党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公仆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史称腓特烈大帝:“我是这个国家的第一公仆。”   工匠,即做工的匠人,诸如画匠、花匠、木匠、石匠、窑匠、泥水匠、铁匠、银匠、铜匠、染匠、蔑匠、油漆匠、皮匠、鞋匠、茅匠、鞭匠、屠宰匠、剃头匠等等,等等。   各类匠人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