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感统”训练进入低年级数学课的意义
近年来,老师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多动、爱有小动作课堂效率低,尤其低年级的学生经常丢三落四,东西乱七八糟的摆放总在找东西。当家长带孩子去医院看医生时,心理医生会告诉他们这些都是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孩子的户外活动少对大自然接触少、剖宫产的增多、更多的独生子等等,都是使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针对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心理专家们研究出了许多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帮助孩子们达到感觉统合。通过学习了解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发现,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是促进孩子的行为能力、组织控制能力、学习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等的形成,进而达到感觉统合能力的提升。而感觉统合训练的手段都是一些游戏,这些游戏许多都是低年级的数学小游戏,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些“感统”小游戏与低年级数学知识相融合,让学生在新的活动形式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有了新的体验也促进了大脑功能的完善。
二、“感统”训练进入低年级数学课的实施策略
一节40分钟的数学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很难注意力一直紧跟着老师,会出现各种这样或者那样的状况。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形式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所以我将“感统”训练的许多方法运用到课堂的不同环节中,这样孩子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到了快乐。
(一)导入新课时,“感统”训练的应用
新课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新课的导入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计算教学中,“感统”训练的应用
口算关是低年级数学重要的一关,也是每个孩子都要掌握的。同时,计算也是最枯燥无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对计算的学习练习形式加以了改进,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使孩子“感统”得到了训练。
如在讲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的内容时,学生对数数都能过关,但是在应用上就弄不准了,尤其是“和一个数相邻的两个数”“一个数后面的第二个数”等,这些问题有的学生就弄不准。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我准备了一套印有1~40的数字卡按顺序排好,在ppt上出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ppt上出一道题,学生从数字卡片中找结果举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想看看自己的举起的卡片和别人的一样吗。另一个游戏是“大树上面挂苹果”,准备“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题卡并将卡片后面贴上磁贴。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老师说“大树上面的苹果都得3”让孩子们将得数是3的算式贴到黑板大树上。看哪一组找的最全最准。这个游戏可以换不同的得数,也可以扩大计算范围,准备更多的口算卡。在这两个游戏中学生练习了“20以内加减法”也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更让孩子们动手操作了,这样孩子们在玩中学会了知识。
(三)图形教学中,“感统”训练的应用
在一年级图形教学中,主要教学是通过拼、摆、搭、折等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的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这与“感统”训练的方式很吻合都是通过孩子的直观感受来组织活动的。于是,我将“感统”训练小游戏带到了数学课中。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时,“感统”训练中“搭积木”这个游戏目的是训练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及视知觉的。这个游戏我在课堂中应用时,限制了积木的种类,要求是我们课堂中所学的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圆锥等等)。教学活动时分了几大块,一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和创意搭出各种形状,初步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主观体验。二是几个相同的正方体一起拼图形。三是“看谁搭的又稳又高”。这样目的不同的三个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空间想象能力。
又例如,“感统”训练中的“七巧板”游戏,目的是训练大脑逻辑思维能力和视知觉。在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中一个主要课题就是“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所以我将这个游戏扩展,组织学生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等,看哪一组拼的多。还有“感统”训练中的“找图形”游戏,我将其改进了,印有各种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卡片,先自由发挥摆出图案,然后看着每组的图案,统计出各种图形的数量并做记录。这样也训练了孩子的注意力和视知觉。通过动手合作学生对平面图形有了进一步了解,并且使学生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喜爱数学。
(四)解决问题教学中,“感统”训练的应用
“讲题关”是低年级数学考查的重要一關。“讲题关”要求学生解题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讲题关”主要是讲解决问题中的例题。我将题中的信息和问题用带有节奏的韵律打着拍子班级同学一起说。可以分男生说,女生说,或者分组说。各种形式的讲题。例如,在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第一节中,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一共有多少只兔子?我带着学生配着音乐的韵律,男生说信息,女生说问题,或者男生说信息1女生说信息2,我问问题,同学回答……在愉快的氛围中,好玩的游戏中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听觉、节奏感都得到了提高。
把“感统”训练应用到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有效发挥“感统”训练的作用,而且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等。
近年来,老师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多动、爱有小动作课堂效率低,尤其低年级的学生经常丢三落四,东西乱七八糟的摆放总在找东西。当家长带孩子去医院看医生时,心理医生会告诉他们这些都是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孩子的户外活动少对大自然接触少、剖宫产的增多、更多的独生子等等,都是使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针对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心理专家们研究出了许多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帮助孩子们达到感觉统合。通过学习了解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发现,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是促进孩子的行为能力、组织控制能力、学习能力、集中注意的能力等的形成,进而达到感觉统合能力的提升。而感觉统合训练的手段都是一些游戏,这些游戏许多都是低年级的数学小游戏,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些“感统”小游戏与低年级数学知识相融合,让学生在新的活动形式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有了新的体验也促进了大脑功能的完善。
二、“感统”训练进入低年级数学课的实施策略
一节40分钟的数学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很难注意力一直紧跟着老师,会出现各种这样或者那样的状况。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形式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所以我将“感统”训练的许多方法运用到课堂的不同环节中,这样孩子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到了快乐。
(一)导入新课时,“感统”训练的应用
新课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新课的导入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计算教学中,“感统”训练的应用
口算关是低年级数学重要的一关,也是每个孩子都要掌握的。同时,计算也是最枯燥无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对计算的学习练习形式加以了改进,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使孩子“感统”得到了训练。
如在讲授一年级上册“数一数”的内容时,学生对数数都能过关,但是在应用上就弄不准了,尤其是“和一个数相邻的两个数”“一个数后面的第二个数”等,这些问题有的学生就弄不准。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我准备了一套印有1~40的数字卡按顺序排好,在ppt上出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ppt上出一道题,学生从数字卡片中找结果举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想看看自己的举起的卡片和别人的一样吗。另一个游戏是“大树上面挂苹果”,准备“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题卡并将卡片后面贴上磁贴。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老师说“大树上面的苹果都得3”让孩子们将得数是3的算式贴到黑板大树上。看哪一组找的最全最准。这个游戏可以换不同的得数,也可以扩大计算范围,准备更多的口算卡。在这两个游戏中学生练习了“20以内加减法”也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更让孩子们动手操作了,这样孩子们在玩中学会了知识。
(三)图形教学中,“感统”训练的应用
在一年级图形教学中,主要教学是通过拼、摆、搭、折等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的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这与“感统”训练的方式很吻合都是通过孩子的直观感受来组织活动的。于是,我将“感统”训练小游戏带到了数学课中。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时,“感统”训练中“搭积木”这个游戏目的是训练孩子手眼协调能力及视知觉的。这个游戏我在课堂中应用时,限制了积木的种类,要求是我们课堂中所学的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圆锥等等)。教学活动时分了几大块,一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和创意搭出各种形状,初步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主观体验。二是几个相同的正方体一起拼图形。三是“看谁搭的又稳又高”。这样目的不同的三个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空间想象能力。
又例如,“感统”训练中的“七巧板”游戏,目的是训练大脑逻辑思维能力和视知觉。在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中一个主要课题就是“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所以我将这个游戏扩展,组织学生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等,看哪一组拼的多。还有“感统”训练中的“找图形”游戏,我将其改进了,印有各种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卡片,先自由发挥摆出图案,然后看着每组的图案,统计出各种图形的数量并做记录。这样也训练了孩子的注意力和视知觉。通过动手合作学生对平面图形有了进一步了解,并且使学生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喜爱数学。
(四)解决问题教学中,“感统”训练的应用
“讲题关”是低年级数学考查的重要一關。“讲题关”要求学生解题思路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讲题关”主要是讲解决问题中的例题。我将题中的信息和问题用带有节奏的韵律打着拍子班级同学一起说。可以分男生说,女生说,或者分组说。各种形式的讲题。例如,在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第一节中,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一共有多少只兔子?我带着学生配着音乐的韵律,男生说信息,女生说问题,或者男生说信息1女生说信息2,我问问题,同学回答……在愉快的氛围中,好玩的游戏中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听觉、节奏感都得到了提高。
把“感统”训练应用到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有效发挥“感统”训练的作用,而且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