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问题及解决途径

来源 :廉政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行为主义理论视域看,高校廉洁教育教学行为、高校内部治理行为、高校教职工的言行、在校大学生的言行等构成了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生成的基本内因,它从根本上规定着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性质和变化。而来自高校之外的社会环境则构成了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生成的外因。为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应采取以下对策:开设廉洁教育内容专题,组织专项实践教学活动;营造校园廉洁之风,设立高校师生廉洁奖励基金;规范教职工和大学生言行,建立腐败言行监督专项制度和言行监测预警制度;增强社会情境廉洁刺激,严厉打击各种歪风邪气。
  关键词:行为主义理论;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17)02-0048-08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推进,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廉洁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问题已经引起高校和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术热点。本文基于行为主义理论视域,通过对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问题的研究,试图给出一条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新思路。
  一、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对待廉洁的态度、廉洁的认知、廉洁的意识以及廉洁的践行,直接影响着社会廉洁氛围的形成,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问题的提出主要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促成的。
  (一)我国反腐治腐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不可否认,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和衷心拥护。但在 “打虎拍蝇”的背后,我们更多地应该思索: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老虎”和“苍蝇”?怎样根治“老虎”和“苍蝇”的滋生或复活?这些问题都最终共同指向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政治改革问题。
  众所周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主要针对的是解决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因为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温饱问题是最大的现实问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但是,当温饱问题解决之后,经过改革开放积累起来的大量社会财富又面临着一个如何公平分配的问题。人们开始将专注于个体自主经营的目光转移到国民经济分配和再分配的领域以及公共产品的公平分配。换言之,人们开始对政治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极大兴趣与热切关注。以公权力滥用为特征的腐败问题成为长期的社会热点则是这一思想动向的晴雨表。因此,我国反腐治腐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不仅来源于腐败分子及其腐败土壤的客观存在,也来源于我国改革开放整体布局及其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更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利益诉求与社会心理需求。
  (二)反腐治腐对廉洁教育的内在依赖
  我国的反腐治腐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廉洁教育是反腐治腐的治本之道,这主要与廉洁教育的自身特性密切相关。首先,廉洁教育具有实践性。作为一种具有特定目的的教育活动,廉洁教育从一开始就鲜明地指向人们的各种不廉洁行为,并以典型廉洁人物及其行为作为教育引导方向。从孔子倡导的“君子人格”到毛泽东推崇的“革命人格”,无不蕴涵着廉洁教育的实践追求。可以说,廉洁教育的实践性更多地在于强调行胜于言,育胜于教。这一特性集中反映了廉洁教育的本质。其次,廉洁教育具有形塑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廉洁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落脚于人的个体形塑。无论是接受外部的教育影响,抑或追随个体内在的声音,人们都有意无意地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模仿高度认同的“偶像”,试图成为这个“偶像”的复制品。这就产生了形塑的最原始的心理动机。廉洁教育能满足人们求善向廉的心理需求,利用各种廉洁人物推动人们廉洁人格的形塑过程。最后,廉洁教育具有阶级性。由于具有社会性的廉洁教育者各具自身的阶级特性,这就不可避免地给廉洁教育活动打上了阶级烙印。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廉洁教育天然地具有无产阶级的性质,大学生廉洁教育从一开始就必须明确这个立场和定位。而那些抹黑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行为,从本质上试图消解廉洁教育的实践性和形塑性,使廉洁教育“无物可教”、“无形可塑”。
  从上述廉洁教育的三个特性可以看出廉洁教育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提高战斗力、增强免疫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我国反腐治腐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不仅仅体现于“老虎”和“苍蝇”的总量上,更体现在人们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廉洁人格的追求。
  (三)大学生廉洁教育发展的相对滞后
  与我国反腐治腐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廉洁教育自身功能的时代彰显等客观诉求相比较而言,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这种滞后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相应比例的廉洁教育专题内容。在现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担负着大学生廉洁人格培养的主要任务。但在该课程2015版通用教材中我们能够发现的廉洁教育内容非常有限,并且没有单独讲述,难以与我国当前反腐治腐的实际需求相适应。大学生从课堂上得不到充分且适当的廉洁理论教育,容易导致他们对廉洁教育没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知,不能树立科学的廉洁观。
  2.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缺乏足够的廉洁教育专项内容。不可否认,目前针对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各种素质拓展活动在高等院校广泛开展。但是,如果我们细心梳理一下这些活动就不难发现,专项的廉洁教育活动可谓少之又少。廉洁教育活动往往被夹杂在校园文化建设这样的大主题之中,反腐败和树廉洁清风的宣传与践行比较缺乏,导致革命领袖与英雄人物的廉洁事迹难以净化大学生的心灵,提升其精神境界,大学生身边的廉洁榜样也难以发挥正向引领作用,校园反腐倡廉新风也就不能真正形成。
  3.大学生网络生活缺乏反腐倡廉的积极引导与有效监管。网络生活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大學生的精神发育与成长。尽管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纷纷建立、完善学校官网、微信平台、易班等网络渠道,力图丰富大学生网络生活。但是,适合大学生廉洁人格塑造的网络内容却十分有限,最终因缺乏针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的再创造而失去感染力和引导力。同时,部分大学生通过各种翻墙软件浏览非法网站而缺乏有效监管,也容易形成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巨大漏洞。   4.针对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研究的现有成果缺乏行为主义理论的支撑。通过知网查询发现,自2007年以来,以“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为题开展研究的学术成果大体情况是:期刊论文23篇,学位论文9篇,学术著作7部。在这些成果中,按不同视角和方法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①是从理性思辨角度探讨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并在现实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第二类②是结合当时宣传教育导向探讨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逐步在理清关系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主张。第三类③是运用系统理论探讨该问题,进而形成结论和建议。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发现,这三类成果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以认知主义为轴心,强调在内省基础上的理论辨明。尽管这些成果能够促进我们对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问题的理性思考,但对于大学生廉洁行为的养成却有待提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行为主义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判。
  综上所述,我国反腐治腐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反腐治腐对廉洁教育的内在依赖和大学生廉洁教育发展的相对滞后三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共同加剧了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廉洁教育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和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供给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进而促使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问题上升为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领域的热点问题。
  二、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华生在谈到行为主义者的纲领时曾写道:“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够观摩到的东西上,阐释仅仅涉及这些东西的规律。现在,我们能够观察到什么呢?显然,我们能够观察到行为——‘有机体做或说的东西’。”[1]6由此可知,行为主义理论是围绕着人们的言行开展研究的。根据行为主义理论的这一纲领,我们重新将“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定义为:廉洁教育活动对大学生日常言行所产生的、由大学生日常言行所表现出来的、并能够为人们所感知到的客观实际效果。从行为主义理论视域探究大学生廉洁教育實效性问题,将为人们认识与解决这一问题探索一条新路。正如斯金纳所指出的:“科学研究的任务是要在先行的、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和有机体随后的反应之间建立函数的关系。”[2]
  那么,我们就循着这个研究视角,从大学生的行为着手,根据行为的不同特点,把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大致划分为七大类:本能行为、情感行为、交往行为、模仿行为、学习行为、制造行为和创造行为(见图1)。我们将根据这一划分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调查与分析。
  (一)以广西大学在校大学生为样本的问卷调查
  调研组选择广西大学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于2015年11月共发放调查问卷1600份,收回问卷1589份,有效问卷1566份。经统计分析发现:
  第一,大学生行为分布,大致以图2中的行为构成样态为中轴线的1%~5%区间内密集分布,占调研样本总量的74.36%(见图2)。
  第二,影响大学生产生不廉洁行为的因素构成(见图3),主要有以下七项:高校教职工怪话连篇、牢骚满腹、向学生吃拿卡要等行为较为突出;大学生利用社会关系牟取不正当利益行为比较多见;大学生网上造谣、网络恶搞等充满负能量的言行较多;大学生网络欺诈、网络非法经营等活动增多;校园社团组织内部不廉洁行为时常发生;新闻媒介传播的大量负面信息破坏力较强;大学生亲友的各种不廉洁行为影响力增大。
  (二)问卷调查分析
  如果我们以G表示总量,N表示本能行为,E表示情感行为,A表示交往行为,I表示模仿行为,L表示学习行为,M表示制造行为,C表示创造行为,同时将G设为100,那么就可以得出下列公式:G=N+E+A+I+L+M+C=100。而图2的行为构成据此公式则可以表示为:G=10+14+18+27+25+5+1=100。
  当然,由于大学生个体行为实际总量存在着差异,公式中G的值不代表个体的绝对值,只是一个假定值,假定每位大学生的行为总量为100,便于比对个体行为构成的差异,进而分析大学生群体的行为特征。由于图2的行为构成样态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大学生的行为特征,因此,我们将据此对大学生群体展开行为主义理论分析。而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的基本构成因素是刺激和反应”[3]51,并以S表示刺激(stimulus)(或较为复杂的情景),以R表示反应(response),提出下列公式[1]25:
  S…………………………………R
  ?(有待确定) ……………已知的
  这个公式的逻辑在于,根据已知的反应,可以回溯确定未知的相应刺激。即根据个体的行为结果可以发现产生个体行为的原因。那么,针对图2中大学生的行为分布进行行为主义理论分析可知,大学生的不廉洁行为在本能行为、情感行为、制造行为和创造行为中体现较少。一是因为这些行为所占行为权重不大;二是因为这些行为的性质决定实施不廉洁行为的概率较小。大学生的不廉洁行为主要集中出现在模仿行为、交往行为、学习行为三类行为之中。
  首先,大学生通过模仿他人的不廉洁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与情感刺激,不断重复和强化不廉洁行为,最终可能发展为不廉洁行为定势。譬如,部分大学生拉票贿选现象就比较能够说明这个问题。随着大学自治精神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参与投票选举的机会也在不断增多。党团换届选举、学生会换届选举、学生社团换届选举、班委换届选举等活动都牵动着大学生的利益神经。为了获得预期利益,部分大学生在这些换届选举中模仿地方党政换届选举中出现的个别贿选行为,以增加选票数量为目的向选举人支付财物,以达到自己当选的预期。如果贿选屡屡得手,这种不廉洁行为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并发展成一种不廉洁的行为定势。
  其次,大学生通过日常交往行为有可能会被不廉洁行为所污染。尤其是在不廉洁行为盛行的环境中,这种行为污染能够导致部分大学生误认为不廉洁行为才是通行做法,而廉洁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根本行不通,最终发展成为无视法纪而遵循潜规则进行交往行为的人。譬如,部分大学生代写论文现象就折射出这一问题。大学生在完成大学学业的过程中,独立撰写论文是一项必修的基本功课,并占有较大比例的学分。而部分大学生为了解除撰文的痛苦选择通过支付金钱的方式,将原本应该由自己完成的论文转变成让“枪手”代写。同时,这种不廉洁行为通过大学生的日常交往行为,能够逐渐蔓延开来,为更多大学生所效仿,进而形成一种潜在的行为模式和供求关系,严重污染、败坏学风。而深处其中的大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对这种腐败潜规则表示出认同与宽容,从而逐步丧失应有的廉洁人格。   最后,大学生通过学习行为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行为信息,尤其是面临网络行为信息的冲击,极易沾染上不廉洁行为的流毒,最终沦为黄赌毒的奴隶。譬如,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赌博现象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大学生网络技术的普及化,网络赌博逐渐成为部分大学生企图获取暴利的便捷渠道。赌球、赌马、骰宝、轮盘、网上百家乐等网络赌博行为既诱发了少数大学生的利益欲望,又助长了他们争强好胜的扭曲心理。而这一行为极易在大学生同伴中通过学习行为得到快速扩张,从而使更多的大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带有明显的复杂性和易变性的特点,往往不可能用上述某一类行为来解释,相反,他们的日常行为常常是上述某几类行为的复合体。我们上述的行为划分只是基于所占成分较大的调查结果而判定,不具有绝对的意义。
  三、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解决途径
  根据上述对研究问题的认识、现状调查与分析,我们已经能够清晰地把握该研究问题的行为主义理论逻辑,即作为行为反应的R,是指目前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不强;作为行为刺激的S,是指影响大学生不廉洁行为的七大行为因素。同时,我们也清楚了S和R发生关系的主要行为渠道(用W表示),即大学生的模仿行为、交往行为、学习行为三类行为。在这里,行为刺激S、行为渠道W和行为反应R及其相互关系共同揭示了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运行机理(见图4)。
  为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我们需要针对现存的行为问题,加强对行为渠道的管控,不断增强正能量的行为刺激,抑制负能量的散发,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开设廉洁教育内容专题,组织专项实践教学活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育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其课程内容代表着党和人民堅定的价值取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价值遵循,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绝对的权威性。因此,修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开设大学生廉洁教育课程内容专题,势在必行。同时,要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力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专项实践教学活动。当前高校已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但这些活动往往与党委、团委、学生会等组织的专项活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石多鸟”的局面。这样一来,既节省了经费,又能各取所需。但是,这种带有较强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却容易造成教育目的多元、教育效果虚化的不良后果。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设立大学生廉洁教育实践教学专项基金,定期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专项实践教学活动,严格按照“一个教育目的、一个预定方案、一支专职队伍、一项活动基金”的“四个一”标准执行。
  (二)营造校园廉洁之风,设立高校师生廉洁奖励基金
  高校校园是一个人口密集且相对稳定的特定社区。在这样一个社区内,人与人之间的日常行为的相互影响为形成某种特殊的人文风气提供了可能。当前,廉洁之风是时代之需,营造浓厚的校园廉洁风气是高校配合全社会反腐倡廉的需要,也是高校自我净化、提升品质的需要。因此,高校应当大力弘扬校园廉洁之风,让廉洁像空气一样与师生的生命同行,进而使之得到潜移默化的廉洁教育熏陶。首先,建立廉洁校园责任制。要明确高校党委的主体责任与纪委的监督责任,根据高校具体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并制定高校廉洁行为准则,定期或不定期地实施检查与整改。其次,设立高校师生廉洁奖励基金。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对运行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为了促进高校师生廉洁品质的提升,高校有必要拿出部分资金设立高校师生廉洁奖励基金,以物质鼓励的方式激发高校师生的廉洁热情与廉洁行为。最后,打造廉洁奖励基金品牌。设立高校师生廉洁奖励基金,不仅要使廉洁行为表现突出的师生得到物质上的奖励,而且要作为一个品牌提升高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作为基金的一种形式,高校师生廉洁奖励基金具有自我经营、长期稳定、专项用途、严格标准的特定内涵。高校应在增强内涵、加强管理、加大宣传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提高该基金在师生们心目中的地位,争取做成组织上领导称赞、社会上舆论认可、高校内师生认同的文化名牌。
  (三)规范高校教职工言行,建立腐败言行监督专项制度
  高校教职工是影响在校大学生言行取向的特殊人群,他们的言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在校大学生的权力观和廉洁观,有时甚至会形成在校大学生未来的廉洁或不廉洁的行为方式。因此,规范高校教职工的言行,对于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十分必要。当前,高校内学术自由的空气比较浓厚,办学自主权也在不断扩大,这本是顺应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客观需要,但却给一些企图散布不良言论、捞取不当利益的教职工以可乘之机。他们或者借学术交流之名大行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之实,力图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或者利用职务之便大发招生财、招聘财、基建财等,以无声的行为给在校大学生作出了不廉洁的示范。这些不廉洁言行对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的破坏不仅是致命的,而且往往是难以修复的,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给予有效防范。为此,我们认为建立高校腐败言行监督专项制度值得考虑。
  如果说规范高校教职工的言行,是从“允许做”的意义上着眼于高校教职工言行规范的制度建设,那么,建立高校腐败言行监督专项制度则是从“禁止做”的意义上出发的。这两种制度建设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为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扫清校园环境障碍。但是,规范高校教职工言行制度,应以不损害宪法赋予个人的言论自由权利,不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与学术交流为底线。同样,建立高校腐败言行监督专项制度,也应严格界定腐败言行的界线,不能人为拔高日常牢骚的负面作用。
  (四)加强大学生言行调查,建立言行监测预警制度
  除了规范高校教职工的言行之外,在校大学生的言行也应加以合理引导和规范。在校大学生之间的同伴教育是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之间的言行影响有时是无可替代的。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校大学生真正相处时间最多的就是身边的同伴。从大学课堂学习、课下娱乐活动、大学社团生活、假期社会实践到私下交往、网络社区活动等,同伴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因此,加强大学生言行调查,建立言行监测预警制度,对于及时掌握大学生的言行状况及其对同伴的影响力,有效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國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十分庞大,这对大学生言行调查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不过,我们可以利用高校现有的学工系统、辅导员系统和党团系统,充分发挥各个系统的优势,分工协同,设立大学生言行监测预警机构,并建立大学生言行监测预警制度,定期搜集和反馈大学生言行信息,评估大学生言行的廉洁度与影响力。事实上,大学生言行的廉洁度能够动态地为我们反映出廉洁教育的实效性变化,也能够衡量出一所大学培养出的大学生廉洁素质的高低。从建设廉洁政府的意义上讲,我国政府有必要逐步将大学生言行的廉洁度作为评价大学、评价大学生、评价中国人才的一项重要指标,并记入大学生的永久性档案中,便于日后党和人民作为判断是否授予其公权力和授予其多大公权力的重要事实依据。
  在注重监控同伴言行影响的同时,尤其应注意大学生网上言行的动态变化。由于大学网络条件的逐步改善和网络工具的多样化,大学生网上活动时间和次数日益增多。大学生在网上的模仿行为、交往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影响与日俱增。正如班杜拉所认为:“观察学习之所以产生,主要是通过榜样所产生的信息功能。学习者通过观察获得示范活动的符号表征后,以形象或语意的形式编码,并在记忆中储存,以后在一定条件下就可以用来指导未来的行动。”[3]431尽管高校加强了校园网络管理,但是少数大学生依然能够轻易地绕过校内网登陆校外网,并通过校外网接触到大量负面信息,不利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综合治理校园内外网络,建立大学生网上活动月报制度,是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有效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然要求。当然,实施这一措施要求提供较强的技术支持,需要有关部门切实担负重任,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努力净化网络环境,给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接受廉洁教育的良好平台。
  (五)增强社会情境廉洁刺激,严厉打击各种歪风邪气
  如果把高校内部治理看作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因的话,那么,包括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各类非政府组织、社区居委会、农村村委会和居民家庭在内的除高校以外的一切社会环境就是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外因。尽管内因在事物矛盾运动过程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但外因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在一定条件下,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外因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我们在注重高校内部大学生廉洁教育创新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外部社会环境的治理。尽管社会环境治理工作任务艰巨、涉及面广、协同难度大、见效比较慢,我们也应该坚定信心,敢打恶仗,持之以恒地推动社会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而改善社会环境对于大学生廉洁教育而言,就是增强社会情境廉洁刺激,严厉打击各种歪风邪气。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刺激控制主要有排除(eliminating)、收缩(narrowing)和取代(substituting)等三种具体方法。[4]具体运用到塑造廉洁社会情境,即社会情境廉洁刺激,主要是指通过一方面给予模范廉洁人士很高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物质奖励,另一方面也给予腐败分子严厉的政治打击和从重的经济处罚等来制造一个充满强烈廉洁刺激的社会环境,以引导人们理性地选择走向廉洁,拒绝腐败。就我国现实的社会情境看,可以说私利刺激的因素远多于廉洁刺激的因素。不劳而获、少劳多获、投机获利、一夜暴富等社会心理比较常见,诚实劳动、廉洁奉公、勤劳致富、无私奉献等社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被符号化。因此,为了给大学生廉洁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情境,党和政府有必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增强廉洁刺激,严厉打击各种歪风邪气,清除社会丑恶现象,定期公布社会廉洁指数,确保整个社会廉洁水平达标,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布鲁德斯·华生.行为主义[M].李维,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 (美)舒尔茨.现代心理学史[M].沈德灿,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270.
  [3] 张厚粲.行为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 岑国桢.行为矫正:原理、方法与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254-256.
  责任编校 陈 瑶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haviorist theories, the gen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integr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composed of integrity tutoring, internal administration of colleges, speeches and behaviors of college faculty members, and speeches and behaviors of other students in the college, which fundamentally decide the nature and variations of integrity education. And external causes of gen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integr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consist of whatever is happening in the society. Measures as follows are to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grity education: creation of specific themes for integrity education with specific practical teachings, creation of a campus atmosphere for integrity with integrity funds established for students and faculty members; setting out of regulations for the speeches and behaviors of students and staff with a warning system for supervising the speeches and behaviors relating to corruption; strengthening the stimuli of integrity from the society with severe blows on unhealthy tendencies of all kinds.
  Key words: behaviorist theories; college students; integrity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其他文献
摘 要:市级领导干部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骨干力量。从官方媒体报道的2013—2017年已经受到判刑、党政纪处分或省纪委立案调查的69位河南省市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犯罪信息来看,市级领导干部腐败具有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手不收敛、贪腐形式多种多样、贪腐时间较长、受贿是主要腐败形式、腐败涉及岗位较多、涉案金额较大等特点。其腐败风险点主要存在于干部选拔调整、插手企业经营、涉足地产工程、生活腐化堕落、家庭生活不廉
期刊
摘 要:推进新时代的廉政文化建设,应当深刻领会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研究的现实逻辑,加快培育和弘扬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以党内先进价值观引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和全社会的廉政文化建设。应当深刻理解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强大辐射力和防腐治腐功能,把党内法规制度和国家宪法监察法作为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和廉政文化建设的刚性约束,合力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提供坚强保障。 
期刊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传播逻辑,以互联网思维为灵魂,思考党建网络平台的构建,应从内容制作、体验运营、吸粉营销三方面整体性策划与建设。(1)内容制作方面,要以做大出版的思维,构建线上立体出版矩阵。着力把个案信息变成公共信息,以故事思维做各种形态的党建内容,使之成为受众乐于传播的党建廉政经典故事;全媒体出版,全版权运营,打造多落点、多形態的内容产品体系。(2)体验运营方面,要以学习服务为取向,构建虚拟书吧。
期刊
诚信,既是一个古老的文明概念,又是一个现代的文明范畴;既带有浓郁的东方文明底色,又具有鲜亮的西方文明意蕴。中国儒家经典强调,“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西方政治学理论则指出:文明与秩序是一个民族国家在特定历史和现实条件下的自觉构建,而决定“个人、团队、家庭、组织、国家”等文明秩序的“共同力量就是信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明确将“诚信”
期刊
摘 要:2019年10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主办、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廉政研究论坛在杭州举行。本次论坛一共收集了135篇学术论文,涉及历史、经济、社会、法律等诸多方面,与会专家学者与实务工作者“带来了调研的真实情况、带来了创新的实践经验、带来了解决问题的管用的建议”,通过畅所欲言和热烈讨论,与会人员达成重要共识:清廉中国是新时代最具感召力的战略标识。这一共识为“清廉
期刊
摘 要:习近平在中央纪委全会等重要场合提出的关于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党忠诚是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基因,个人干净是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品格,勇于担当是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底色。必须把住纪检监察干部的入口,强化日常管理,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提高自身免疫力。必须加大公开力度,主动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防止权力异化。必须及时清理门户,保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廉洁教育效能的提升需发挥主渠道和微传播双重路径的作用,打破传统教育方法的樊篱,构建提升廉洁教育效能的方法论体系。将描写性方法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之中,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廉洁教育语言话语与言语话语的双向转化;将系统性方法纳入大学生廉洁教育之中,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廉洁教育所指系统与能指系统的耦合互动;将功能性方法切入大学生廉洁教育之中,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廉洁教育知识路径与生活路径的功能架构;将
期刊
摘 要:软弱涣散的农村党组织会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动摇党的执政根基。位于潮汕地区的J村存在长达二十年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情况。从角色冲突理论的视角来看,该村历任村支书和党支部成员大多数承担着党员干部和张姓宗族成员的双重角色,角色冲突的压力和潮汕地区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使得他们往往选择维护宗族利益而对政策的执行进行变通甚至阻挠。要解决这一问题,既需加强对“以人民为中心”的信念教育和完善民主制度建设,也
期刊
摘 要: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高校自身的地位与特点、克服高校思想认识上的盲点与误区以及明确高校自身的职责与担当等方面考虑,当前高校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应当强化学科意识。在广泛开展廉政教育与廉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深入挖掘学科中的廉政素材和廉洁文化因素,将学科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最大限度增强高校廉政教
期刊
摘 要:立法权的过度让与、司法权的就地膨胀,司法解释突破立法权限现象已非个例。基于严厉打击贪腐犯罪的需要和受贿罪传统犯罪构成间的冲突、博弈,近来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第15条第2款关于“为他人谋利前的数额一并计入受贿罪数额”的规定有突破立法权限之嫌。在理性的立法层面,目前最可行的做法是沿袭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模式,通过刑事立法方式设计贿赂犯罪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