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结束了“谈人色变”的年代
中国结束了“谈人色变”的年代,民主法制建设快速推进。大家只要读一读中国的文艺作品,看一看中国学者所写的论文,“人性”、“人道”、“人权”等已经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中共中央的倡导和推动下,“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贯彻始终的核心理念。改革开放以来,从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以来,中国人的基本权利不仅获得了宪法和各种法律的保障,而且在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中正在逐步落实。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的经验是: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包括要把人的因素解放出来,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解放出来。在我们看来,生产力是劳动者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统一,是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统一,而且人的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最活跃的因素。解放生产力,最根本的,就是要解放人的因素。
只有把社会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以人为本”的原则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理解,这就是今天中共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深刻背景。(据李君如文)
执政资源整合难题待解
执政资源是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可资利用的各种积极因素和条件,从整体上来讲,中国共产党拥有思想文化、经济、政治、历史、国际、社会等多种执政资源。执政资源的整合是发挥执政资源整体功能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全党在执政资源的整合问题上还存在诸多不足。
执政资源整合意识不强。有的干部认为自己部门掌握的执政资源只有自己才有支配的权力,与相关部门配合与否,要根据其对本部门的作用来确定,有利的就进行整合,不利的就坚决抵制。他们不愿意进行资源整合,对整合工作的态度冷漠,甚至从中作梗。
执政资源整合手段不多。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党的资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旧的资源不断消失,新的资源不断涌现,从而导致了单一行政型整合手段的作用日益减弱,甚至出现了落后于社会快速发展的状况。不仅如此,我们在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制、道德等多种新手段进行整合时也显得力不从心。
执政资源整合效果不佳。和我们付出的努力相比较,资源整合的效果还不是令人十分满意。有的时候,由于整合得不科学、不到位,思想舆论复杂了,资源运作成本增大了,人员矛盾加剧了,各种问题突出了。(据霍修勇文)
关于阶层问题的
一个流行观点之商榷
很多人认为,中产阶层的扩大是中国未来社会稳定的基石。我想,这话有点绝对。下层阶层向社会中层的认同会增加社会的稳定性。下层阶层收益改进的社会整合使用大于社会中层和社会上层。在现代社会,由于国家强有力的保障,下层阶层——作为阶级概念的、由于物质生活资料的极度匮乏而被迫进行的反抗,已经被消除了。
所以,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工人阶层和农民阶级反倒会成为比较保守的阶级。他们的反抗活动也仍然基本指向于物质生活资料的满足。他们较少会对政府统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形成质疑。
另外,农民阶层和工人阶层虽然处于“非中产之位置”,但在生活状况的改善过程中,他们将自己一旦认同到社会中层的位置,其维护社会稳定的情怀就会强烈起来。(据张 翼 文)
中国人缺乏话语的“释放力”
鲁迅早在数十年前就断言:“想在现今的世界上,协同生长,挣一地位,即须有相当的进步智识,道德,品格,思想,才能站得住脚。”也可以断言,没有充分的自由思想和自由表达的空间,一切智识、道德、品格和思想,也都无法升华和迸发出来,因而也就必然难以在现今世界话语权上挣得一地位,站得住脚。其实,中国人并不缺乏“话语力”,缺乏的是对话语的“释放力”。(据张心阳 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拯救”了“市场经济”
美国金融危机所暴露的社会危机,能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其创造性就在于在“市场经济”前加上“社会主义”这一限制词。以前有人提出,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消除了社会主义经济中将计划与市场相互对立的观点,摈弃了那种死水一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从而“拯救”了社会主义。现在看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拯救”了社会主义,与此同时也“拯救”了“市场经济”。(据陈学明 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张闻天最早提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共党内领导人中到底是谁最早提出这一科学命题的?很多文章众口一词地认为是毛泽东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阶段》(11月在《解放》第57期发表时,题为《论新阶段》)中首先提出来的,他是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中提出这一科学概念的“第一人”。
其实不然,如果说在“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概念的第一人”,据我们查证资料证明,不是毛泽东,而是张闻天。(据黄少群 匡胜 文)
应关注“流民”的生活
“流民”是指丧失了或放弃了土地,在较长时期内无稳定工作、无稳定收入,甚至无固定住所,生活极为困难的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经济关系的变化,我国社会已经出现了一批“流民”。但他们的生存处境尚未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一些问题已经开始显现,急需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生存困境,为社会解除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据汪谦干文)
传统思维方法
阻碍现代科学产生
为什么中国人不重视科学,不重视逻辑呢?很简单,因为这里面有利益关系,你懂四书五经,不用学数学和逻辑,也不鼓励做实验,就可以考取科举和做官。另外,在中国天文知识是很丰富的,只是和星相结合起来了。各种是非按照圣人的话来判断,也就不必辩论和讲逻辑理论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产生现代科学?(据袁伟时 文)
儒家思想仍不失为
颠扑不破的真理
林语堂认为,儒家思想即便在现代社会,依旧具有很强的活力。在他看来,孔子的思想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第一、孔子学说的重点在人世间,是积极进取的。第二、孔子学说有一整套理性的思想体系。第三、孔子学说提倡知识。第四、孔子学说具有包容性。
尽管西方现代思想对儒家学说构成了挑战,但是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的生活上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据姚传德 文)
中国结束了“谈人色变”的年代,民主法制建设快速推进。大家只要读一读中国的文艺作品,看一看中国学者所写的论文,“人性”、“人道”、“人权”等已经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中共中央的倡导和推动下,“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贯彻始终的核心理念。改革开放以来,从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以来,中国人的基本权利不仅获得了宪法和各种法律的保障,而且在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中正在逐步落实。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的经验是: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包括要把人的因素解放出来,把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解放出来。在我们看来,生产力是劳动者与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统一,是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统一,而且人的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最活跃的因素。解放生产力,最根本的,就是要解放人的因素。
只有把社会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以人为本”的原则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理解,这就是今天中共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深刻背景。(据李君如文)
执政资源整合难题待解
执政资源是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可资利用的各种积极因素和条件,从整体上来讲,中国共产党拥有思想文化、经济、政治、历史、国际、社会等多种执政资源。执政资源的整合是发挥执政资源整体功能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全党在执政资源的整合问题上还存在诸多不足。
执政资源整合意识不强。有的干部认为自己部门掌握的执政资源只有自己才有支配的权力,与相关部门配合与否,要根据其对本部门的作用来确定,有利的就进行整合,不利的就坚决抵制。他们不愿意进行资源整合,对整合工作的态度冷漠,甚至从中作梗。
执政资源整合手段不多。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党的资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旧的资源不断消失,新的资源不断涌现,从而导致了单一行政型整合手段的作用日益减弱,甚至出现了落后于社会快速发展的状况。不仅如此,我们在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制、道德等多种新手段进行整合时也显得力不从心。
执政资源整合效果不佳。和我们付出的努力相比较,资源整合的效果还不是令人十分满意。有的时候,由于整合得不科学、不到位,思想舆论复杂了,资源运作成本增大了,人员矛盾加剧了,各种问题突出了。(据霍修勇文)
关于阶层问题的
一个流行观点之商榷
很多人认为,中产阶层的扩大是中国未来社会稳定的基石。我想,这话有点绝对。下层阶层向社会中层的认同会增加社会的稳定性。下层阶层收益改进的社会整合使用大于社会中层和社会上层。在现代社会,由于国家强有力的保障,下层阶层——作为阶级概念的、由于物质生活资料的极度匮乏而被迫进行的反抗,已经被消除了。
所以,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工人阶层和农民阶级反倒会成为比较保守的阶级。他们的反抗活动也仍然基本指向于物质生活资料的满足。他们较少会对政府统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形成质疑。
另外,农民阶层和工人阶层虽然处于“非中产之位置”,但在生活状况的改善过程中,他们将自己一旦认同到社会中层的位置,其维护社会稳定的情怀就会强烈起来。(据张 翼 文)
中国人缺乏话语的“释放力”
鲁迅早在数十年前就断言:“想在现今的世界上,协同生长,挣一地位,即须有相当的进步智识,道德,品格,思想,才能站得住脚。”也可以断言,没有充分的自由思想和自由表达的空间,一切智识、道德、品格和思想,也都无法升华和迸发出来,因而也就必然难以在现今世界话语权上挣得一地位,站得住脚。其实,中国人并不缺乏“话语力”,缺乏的是对话语的“释放力”。(据张心阳 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拯救”了“市场经济”
美国金融危机所暴露的社会危机,能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其创造性就在于在“市场经济”前加上“社会主义”这一限制词。以前有人提出,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消除了社会主义经济中将计划与市场相互对立的观点,摈弃了那种死水一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从而“拯救”了社会主义。现在看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拯救”了社会主义,与此同时也“拯救”了“市场经济”。(据陈学明 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张闻天最早提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共党内领导人中到底是谁最早提出这一科学命题的?很多文章众口一词地认为是毛泽东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阶段》(11月在《解放》第57期发表时,题为《论新阶段》)中首先提出来的,他是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中提出这一科学概念的“第一人”。
其实不然,如果说在“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概念的第一人”,据我们查证资料证明,不是毛泽东,而是张闻天。(据黄少群 匡胜 文)
应关注“流民”的生活
“流民”是指丧失了或放弃了土地,在较长时期内无稳定工作、无稳定收入,甚至无固定住所,生活极为困难的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经济关系的变化,我国社会已经出现了一批“流民”。但他们的生存处境尚未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一些问题已经开始显现,急需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生存困境,为社会解除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据汪谦干文)
传统思维方法
阻碍现代科学产生
为什么中国人不重视科学,不重视逻辑呢?很简单,因为这里面有利益关系,你懂四书五经,不用学数学和逻辑,也不鼓励做实验,就可以考取科举和做官。另外,在中国天文知识是很丰富的,只是和星相结合起来了。各种是非按照圣人的话来判断,也就不必辩论和讲逻辑理论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产生现代科学?(据袁伟时 文)
儒家思想仍不失为
颠扑不破的真理
林语堂认为,儒家思想即便在现代社会,依旧具有很强的活力。在他看来,孔子的思想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第一、孔子学说的重点在人世间,是积极进取的。第二、孔子学说有一整套理性的思想体系。第三、孔子学说提倡知识。第四、孔子学说具有包容性。
尽管西方现代思想对儒家学说构成了挑战,但是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的生活上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据姚传德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