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建筑抗震设计若干问题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c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现代的抗震从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势来看,施工技术的发展往往领先于结构设计的发展,当前的结构抗震研究的重要目标是加快发展抗震设计方法,更经济安全地保持地震后的建筑功能。为了抗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有必要进行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分析与抗震设计。
  关键词:抗震研究;抗震分析;抗震设计
  Abstract: our country history is a earthquake country. The modern seismic building structure from the trend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development ahead of the often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development, the current structure seismic research important goal is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seismic design method, the more economic safely keep building function after the earthquake. In order to resist the and mitigate earthquake disasters,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tructure seismic analysis and seismic design.
  Keywords: seismic research; Seismic analysis; Seismic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我国三个阶段抗震理论发展
  我国抗震设计理论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建立起来的。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地震动特性和结构动力特性理解的不断加深,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从最初的静力阶段和反应谱阶段,发展到动力阶段及目前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阶段:一是静力理论阶段。20世纪10~40年代属于静力理论阶段。静力理论是指估计地震力时,不考虑地震的动力特性和结构的动力性质,假定结构为刚性,地震力水平作用在结构或构件的质量中心上,其大小相当于结构的重量乘以一个比例常数。二是反应谱理论阶段。20世纪40~60年代属于反应谱理论阶段。反应谱理论的发展是伴随着强地震动加速度观测记录的增多和对地震地面运动性质的进一步了解,以及对结构动力反应特性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是加州理工学院的一些研究者对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的特性进行分析后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三是动力理论阶段。20世纪70~80年代属于动力理论阶段。随着20世纪60年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试验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各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线性与非线性反应过程有了较多的了解,同时随着强震观测台站的不断增多,各种受损结构的地震反应记录也不断增多,这促进了结构抗震动力理论的形成。
  2.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2.1选择有利的抗震场地
  2.1.2地震造成建筑物的破坏,除震动直接引起的结构破坏之外,场地条件改变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滑坡,粉、砂土液化等,因而会出现“重灾区中有轻灾,轻灾区中有重灾”的现象。
  2.1.2抗震设防区的建筑工程场地的选择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应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如开阔平坦的坚硬场地土或密实均匀的中硬场地土等段。②应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如软弱场地土、易液化土、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陡坡、采空区、河岸和边坡边缘,在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场地土(如故河道、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滨沟谷及半填半挖的地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③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危险地段一般是指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的地段和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地段。建筑场地为[Ⅰ]类时,甲、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建筑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1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震害调查表明,土质越软、覆盖层越厚,建筑物震害越严重,反之则越轻。
  2.2地基测算和基础设计
  2.2.1基本测算:等效剪切波速。根据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按公式计算;。式中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o—计算深度,取覆盖层厚度与20m二者中的较小值(m);t—剪切波速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s);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m);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2.2.2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场地类别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照表1划分。在实际的工程中,Ⅱ类场地较为常见。
  
  表 1 各类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m)
  
  2.2.3基础设计注意事项①注意基础的选型,加强其整体刚性。同一建筑单元不宜设置在
  性质不同的地基上,也不宜一部分采用天然地基,而另一部分采用桩基。②建筑物基础的埋深不宜浅 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增加,可以增强地基土对建筑物的嵌固作用,从而减小建筑物的振幅,减轻震害。所以,在条件允许时,建筑物的基础应尽可能埋得深一些,并切实做好基槽回填和夯实,使其与基础侧面紧密接触。③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整体性。为了加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整体作用,基础在室内地坪下宜设置基础圈梁,上部结构的构造柱钢筋插入圈梁,使构造柱与地面下圈梁连接牢固。当地基土质较差时,还应在基底布置圈梁。④软土地基的基础应有较多的安全储备,宜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性。
  2.3把握合理的建筑体型
  建筑平面和立面的规整性,是结构设计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在建筑平面、立面设计中、宜尽可能简洁、规则、合理设置防震缝,结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相一致。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扭转效应,大大加劇地震的破坏力度。建筑立面设计时,应避免采用带有突然变化的阶梯形立面,尽可能降低房屋的重心,突出屋面建筑部分的高度不应过高,以免地震时发生鞭梢效应。当建筑平、立面设计中不可避免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时,应尽量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将体型复杂、平面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布局,分割成几个相对规则的独立单元。
  2.4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与布置
  2.4.1在结构选型方面,应根据建筑的重要性、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场地、地基、基础、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确定。常见的结构类型按照抗震性能优劣依次是:钢结构,型钢砼结构,现浇钢筋砼结构,预应力砼结构,装配式钢筋砼结构,配筋砌体结构,砌体结构等。
  2.4.2结构布置的平面布置力求对称,竖向布置力求均匀。在采用纯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中, 应尽量避免将楼梯踏步斜梁和平台梁直接与框架柱相连,以免发生剪切破坏。另外,装配式钢筋砼结构,不宜在高烈度区使用,此类结构存在致命的抗震弱点。唐山、汶川地震和国外的一些统计资料已经充分证明。
  2.5提高结构的延性
  延性是指构件和结构屈服后,具有承载能力不降低或基本不降低且有足夠塑性变形能力的一种性能,是防止在地震作用下倒塌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设计中,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构造措施和耗能手段来增强结构和构件的延性。例如,对于钢筋砼结构可以采用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策略促使梁以受弯形式产生较大变形:对于砌体结构可以采用墙体配筋、构造柱 圈梁体系等措施增加结构的延性。
  2.6确保结构的整体性
  结构是由许多构件连接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并通过各个构件的协调工作来有效地抵抗地震作用。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丧失了整体性,则结构各构件的抗震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这样容易使结构成为机动体而倒塌。海城。唐山。汶川地震中,导致房屋坍塌的最主要的原因
  之一,就是构件之间连接遭到破坏,结构丧失了整体性。现浇钢筋砼结构和型钢砼结构具有整体性好。水平刚度大的优点,是比较理想的抗震构件。为了充分发挥各构件的抗震能力,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结构应具有连续性。②保证构件间的可靠连接。③增强房屋的竖向刚度。
  2.7添加多道抗震防线
  在建筑的抗震设计中,有意识地利用多种手段实现设置多道抗震防线是抗震概念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采用超静定结构、有目的设置人工塑性铰、设置耗能装置等等。但在各种灵活多样的设计手法中应该共同注意的原则是:①不同的设防阶段应使结构周期有明显差别,以利避免共振;②最后一道防线要具备一定的强度和足够的变形潜力。
  2.8注意非结构因素
  非结构构件的存在,会影响主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如阻尼、周期等)。 同时,一些非结构构件(如玻璃幕墙、吊顶、室内设备等)在地震中往往会先期破坏。因此,在结构抗震概念设计中,应特别注意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之间要有可靠的连接或锚固。同时,对可能对主体结构振动造成影响的非结构构件,如围墙、隔墙等,应注意分析或估计其对主体结构可能带来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3.结 语
  抗震设计规范会随着抗震理论的提高而不断发展。现状是反应谱理论已在规范中全面得到了应用,真正的动力理论特别是非线性动力理论只在规范中作为特殊结构的设计要求。一般抗震设计规范的应用对象是面广、量大的结构物,复杂、费时的设计方法或原理要经过简化后才能为规范所采用,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人们在认识地震孕育发生过程、掌握和应用防震减灾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如何将真正动力法的设计原则简化或转化为一些具体的、简单的规定和方法,是今后抗震研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建筑工程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建筑是我们所追求的智。能化建筑也需要一个完善的系统,在这里提出弱电系统工程。弱电系统工程管理是一个专业化的、系统化的、全方位的工程管理。于是对智能化建筑的管理系统,弱电系统技术和技术工程的实施方法进行分析,并在设计方案、施工建设其他方面提出了管理条例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智能化弱点系统;智能建筑;工程管理Abstract: with
期刊
摘要: 随着建筑消防要求的提高,所以建筑电气的消防设计十分重要,在尤其是火灾报警系统作为早期及时发现火灾和事故时候的火灾扑灭的重要系统,更是设计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以下总结了建筑电气在消防设计时候的一些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 建筑电气; 消防; 设计规范;自动报警;联动控制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building fire requirement,
期刊
摘要:光伏发电在解决我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和电力规模的并网发电的市场中都将扮演重  要的角色,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在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情况下,目前国内光伏发电产业有盲目增长的趋势。无论是离网光伏电站的后期运行维护的问题,还是并网光伏发电市场拉动的问题,都有赖于《可再生能源法》的全面实施。本文主要分析了光伏发电的概念及关于光伏发电对于环保的重要性。  关键词:光伏发电;优点;发展前景;问题;建议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介绍了几种煤质在线分析技术,并结合电力生产的实际情况,对这几种技术做了对比分析,供同行之间交流参考。  关键词:煤质;在线分析;技术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nd introduces several on-line anal
期刊
摘要:建筑消防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和消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全人民所关注的问题,对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电气消防安全问题,我们在这里进行探讨。可以从硬件设施着手,即良好的电气设计可以减少火灾的发生,降低火灾发生造成的损失,而建筑电气防火设计非常重要,结合消防设计不同的规范要求,对建筑电气防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消防安全;消防隐患;安全意识  Abstract: building f
期刊
摘要:本文提出了在建筑消防设计中应考虑消防排水问题,并指出了消防排水范围。根据工程设计,时各种不同的消防排水提供了不同的排水措施。针对消防排水的特殊性,文中明确了建筑消防排水泵及消防排水集水池设计的具体技术措施。  关键词:消防排水;灭火系统;控制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in fire should be conside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容易形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对于房地产行业以及房价的判断,离不开对宏观经济的研究。”哈继铭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两大支柱在推动:一个是城市化进程;另外一个就是人口结构。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美国、德国,许多国家都有
期刊
摘要:结合重庆市奉节县梅溪河渡口坝水电站大坝枢纽土建工程,针对该工程如何做好大坝混凝土温度控制与防裂措施,提高大坝混凝土的抗裂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坝混凝土;温度控制;防裂措施  Abstract: combining the FengJieXian mei river ferry chongqing dam hydropower station dam hub civil enginee
期刊
摘要:本文就建筑工程后期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进行了探讨,具有较强的价值和意义,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期;施工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lat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and has strong value and sig
期刊
摘要:现如今的建筑业繁华已是不可否认的巨大工程,那么对于建筑的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他不单单是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形象同时还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及生命安全。现在高层建筑的发展,地下空间不断的被利用,让深基坑支护工程逐渐演变成为综合性、实践性都十分强大的学科。本文主要从监理工作的角度,阐述选择使用正确的监理工作方案,使工作取得成功的做法。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安全;监理  Abstrac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