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话剧《李清照》探讨山东艺术学院导演系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xc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2014年11月10日,在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剧场演出的大型历史话剧《李清照》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在公演的三天时间里,每一场都座无虚席。《李清照》是资深编剧王超老师创作的一部大型历史话剧。《李清照》王老师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不仅仅展示出李清照的才华横溢。他将李清照坎坷的一生,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现。
  这不仅仅是一场成功的演出,也是山东艺术学院编导系在“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下取得的重要成果。
  “五位一体”是指以培养学生的理论修养和剧本创作能力为主,综合其他与之相近的艺术门类与专业,建立一个培养以编剧为主,能导、能演、能摄影、能制作的应用型、复合型艺术人才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艺术水准,较为扎实的剧本创作基本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创作出可以达到公演和播出水平的艺术作品。
  山东艺术学院作为山东唯一的一所艺术类的地方院校,她身上本身就在艺术教育和艺术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如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需求的是可以从事多种职业的大学生。因此学校应该在着这种形式下应当培养能適应社会并且可以改造社会的人。山东艺术学院就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宗旨是将学生打造成会编、会演,会制作的复合型的人才。学生必须在编排的过程中才能掌握导演技巧,学会充分利用在校资源,学会如何挖掘自己最大的潜能。在这种模式之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将这句口号真正的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台话剧的成功举办,演员、舞美、道具、宣传所有的工作人员是整个2011级导演班的学生,然后借助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山东省戏剧创作室和省文化厅等社会力量共同缔造的一台美轮美奂的精彩话剧。
  因材施教的完美体现
  艺术院校的学生本身就是热爱追求自由,喜欢张扬个性。因此老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自身条件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由于学生先天条件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水平非常复杂。所以因材施教在艺术学院中显得尤为重要。王老師在近三十年的教书生涯中,不断的摸索一种最有效教学模式,能使自己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最大化的张扬学生个性,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个人都有机会饰演《李清照》里面的所有角色。根据每个人的兴趣点不同,喜欢表现自己的同学就去了演员组,动手能力较强又很细心的同学加入道具组。综合能力较高、又有很好的领导能力的同学就做了导。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也可以增加对自己的信心。
  话剧的排演,学生不仅要将剧本完美的呈现在舞台上,还应该将在学校学到的不同方向的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包括舞美、服装、道具。
  真实创作范例探究剧本创作技巧
  编故事、剧本创作、导演的二度创作、学生们见证了王超老师从创作《李清照》到将剧本搬上舞台的完整过程。这对于每一个导演系的学生来说是难得的机会,学生有幸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从构思到后期包装的全部阶段。
  在塑造人物方面,李清照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她在大家的认知范围内。要将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搬上舞台绝非易事,观众看戏要看的是新意。为了使大家熟悉历史人物,王老师要求学生每人做了两万字的笔记,要求每个人都要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在同学们不断的争论,探讨中每一个人都了解到怎么样才能让舞台上的人物有血有肉。李清照为什么要再嫁,过去的历史大家只能通过史料考究,编剧要做的就是要给李清照的再嫁给一个合理的解释,溪儿的忠心,面对国破家亡的陆文夫主动请缨赴前线,好的剧本所赋予给人物的性情,使同学们在排演过程中充分体验人物内心,最终在舞台上呈现出角色的人格魅力,引人深思。李清照的再嫁原因归结于要保护赵明诚留下的那些字画,这种解释合情合理又让观众觉得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感情更加难能可贵。
  《李清照》在主题呈现上有人认为是赞扬李清照的民族气节,有人认为是讴歌李清照和赵明诚之间的爱情。这个没有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只要观众在观剧的过程中得到了情感的宣泄就是成功的话剧。
  将戏剧与音乐、舞蹈相结合
  《李清照》中加入了两段古典舞蹈,第一次加入是在赵明诚病逝、兰儿被杀之后。李清照坐在书桌前,梦境中出现和赵明诚恩爱缠绵场景。话剧演员和舞蹈演员将舞台间离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现实,一部分是梦境。现实部分中,李清照孤身坐在微弱的灯光下给逝去的赵明诚写信。观众深深的感受到了她的那种孤独、无助。舞台的右方,神仙伴侣似的两个翩翩起舞的舞蹈演员更是让人心里感受到李清照丧夫之后悲痛心理。第二段舞蹈的加入是在剧情的末尾处,舞蹈演员身着白衣像是汹涌的波涛和弥漫的云雾。加上背景音乐,将李清照历经风浪的一生通过这样一种气势磅礴的形式展现出来。
  舞蹈和剧情在本剧中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交相互性。舞蹈和音乐是人物内心的外化表现,剧情又是对舞蹈的完美诠释。舞蹈和音乐这两个元素在这里起到了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
  对于学校来说,课堂教学虽然严谨这是教学模式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对于学生而言,通过《李清照》的完美演出,使学生对社会有了很大的认识,也通过这次演出,传播了齐鲁文化。在当下社会,大学生戏剧的境遇并不理想,作为艺术工作者不能为了迎合低级趣味去创造速食文化。山东艺术学院的学生们在近两年深入挖掘山东历史上有民族气节的人物,如2011年王超老师和他的团队创作的《管子》在济南上映的时候就被称为“近年来最好的一部话剧”。《李清照》仍然获得了成功,学生们不仅仅提高了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更是提高了自己的人文素养,在学好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勇敢的承担身上肩负的文化使命和弘扬优秀民族精神的重大责任。
其他文献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那天闲来无事,出外漫步,不觉已走到学校围墙的边缘。  春末午后,必定是一段惬意的时光。这时候我游荡至此,墙外的犬吠鸡鸣早已不住,阵阵清脆着我的耳膜。侧耳倾听,一阵阵风过草丛,其中又夹杂着数不清的鸟鸣和闻不尽得芬芳。眼界虽为颓墙所堵,但墙外那副炊烟袅娜,绿野葱葱的田间风光已经是呼之欲出。  于此,我再也耐不住了。可望着那堵两米来高的水泥墙,奈
期刊
(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  【摘要】:忆语体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样式,因其独特性而旁斜独立,沦为夹缝中的文字,在文学史中鲜少为人关注,本文从叙事学的预叙角度分析其文本特征,发掘其预叙机制背后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忆语体;预叙;谶言  清忆语体[1]作为文学的一种样式,是指明末清初至清末民初,文坛中出现的一批记录文人士大夫与其妻妾的家庭生活琐事的回忆性散文
期刊
上海市三林中学  日子如秋天里的落叶,散乱地布满房间,数不清、望不尽。日历一页一页地被撕去,转眼,我已经十八岁。回望身后,我蓦然发现:时光在指尖悄悄流動,不经意间,母亲那曾经挺直的腰背也渐渐佝偻……  曾几何时,母亲的背影是那般高大挺拔,让小小的我无限敬仰。儿时,总爱和母亲一起去郊外踏青。那时,天空很蓝,云很白,温暖的春风总是在不经意间温暖了心灵。那时的记忆里,有花香,有鸟语,还有那如春风般浅浅的
期刊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现在的乒乓球运动发展很快,尤其是通过器材的革新使得乒乓球各个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球的速度、力量、旋转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些在男子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直拍横打”。乒乓球运动快攻型打法的一种。指直拍运动员使用球拍反面的覆盖物击球。特点是能增强拍面控制的灵活性,充分发挥前臂的力量。与传统的直拍快攻打法相比,这种打法的反手技术(如拉、抽、
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在小说中,风景的描写总是会或多或少地为中心主旨、人物塑造等服务。《南行记》亦是如此。在作者笔下,边地的风景与人物实现了最完美的融合。他用满含诗意色彩的笔触,为这片大地书写了一封经久不衰的悠扬情书。本文试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对《南行记》中主人公们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以此彰显边地人民的优良品质。  【关键词】:自然环境;人物;性格特点  引 言
期刊
(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摘要】:摘要: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书写了知识分子陆焉识跌宕起伏的一生,语言精练,善用修辞。本文从修辞角度出发,以其中“欧米茄”一章为例,探讨严歌苓这篇小说在修辞话语构建中对修辞自觉化、熟知化和陌生化以及合理化的运用。  【关键词】:修辞;话语构建;自觉;陌生化;熟知化  修辞是文学作品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写作表现手法,文学作品创作无异于修辞世界
期刊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  村上春树的《象的消失》原文拿到手上以后,我读了几遍。熟读之后,我有一种类似喝了一杯淡淡的药茶的感觉,淡淡的是因为文章故事波澜不惊,读完之后心境的起伏不大,说是药茶则是因为既有回味的感觉,又不似其他饮料一般味道浓烈,营造了一种能使人理性思考的氛围。  小说的整体結构很有特点,首先通过报纸的新闻报道,对事件的展开进行追述。将大象的足迹、逃走路线等可能性一一
期刊
(上海市三林中学,上海 200000)  生命如一张素洁的白纸,因为一双手,便多了几许温暖的奉献、无穷的创造和无尽的感动和收获。  生命如歌,因一双手,变得悅耳动听;生命如酒,因一双手,酿就芬芳醇厚;生命如花,因一双手,筑就一枝独秀的美丽……总有那么一双手,让你驻足欣赏,感动不已,于生命的最深处铭记。  那双手是奉献的手。粗糙的手掌沾满白色的粉笔灰,诉说着大爱无疆。她是支月英,一位36年坚守在偏远
期刊
(湖南省宁乡县一中,湖南 宁乡 410601)  汉字,是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亦是几千年来流传的载体,素有“零星可比炽日华,字若珠玑句无暇”之称,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中,都有着无法替代的重量。对于汉字,我总有着一种特殊的眷恋,一种骄傲、崇敬的情感,然而,对《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却引发另一轮争议,我个人认为,这是汉字文化推陈出新,创新不止的举措。  为什么这么说呢
期刊
(青岛大学文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摘要】:月的意象照亮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整个过程,月作为一个普通的自然物象在被吸收进文学作品中成为月意象时含义发生变化,本文以《月出》篇为例探所一下这“最早的月下怀人诗”中月意象的文学艺术功能,并对其成因进行深层的解析。  【关键词】:《月出》;月意象;文学艺术;功能;成因  在中国文化里,月亮意象伴随着神话世界飘然而至,负载着深刻的原始文化内容。“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