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文化阐释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elie_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认为在海明威笔下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是在整个以男权为轴心的西方文明发展历程中的片断与剪影,是时代特征在文学作品中的真实再现。因此,要剖析海明威之所以如此描写女性的原因,除了要对父权文化有充分的认识之外,对作者的个人经历、生活哲学等,都需要有必要的了解,从而揭开作家创作的源头所在。
  关键词:海明威女性形象父权意识女性解读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海明威主要生活在西方父权文化走向衰落、女性意识觉醒、女权运动高涨的20世纪。在父权意识之下,海明威的女性意识也得到自然的流露,而这种关切深刻体现了海明威对女性的态度与感受,这种态度与感受诚然与作家自身经历有关,因此反映了时代的背景与历史的烙印。
  海明威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大多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原型,这些原型与海明威在生活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海明威对待她们与对待作品中的女性的态度是一样的。他欣赏那些受过教育,有独立的经济权,勇敢、坚强、自立、能与男性一起打猎、游泳、滑雪,具有现代女性特征的新女性,不仅如此,这些女性还要具有传统道德规定的美丽大方、温柔贤良、体贴温顺的女性气质。海明威矛盾的妇女观是与他所生活的时代文化背景、他的个人生活经历分不开的。他的生活经历、价值观、世界观决定了他复杂的妇女观,而他的妇女观反过来又影响了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他的个人生活与文学创作。
  
  一女性意识深处的“父权文化”
  
  海明威生活在19世纪末至20世紀中叶,这个新旧文化交替的特殊时代的社会思潮、历史事件都对海明威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妇女观的形成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时代的开始,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战的爆发,使西方旧有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被这一代人质疑与抛弃,但他们又无力去建立新的体制、文化与道德观,因此,他们在精神上是悲观、失望、迷惘的,他们的灵魂在精神的荒原上游荡、流亡。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美国远离战场,美国的经济实力却大大增强。为了使美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总统威尔逊于1914年4月战争快结束时,正式宣战。海明威们被煽动起了好战的情绪,他们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以及拯救全人类的美好理想走上了前线。但是在战场上,他们发现并没有什么所谓的荣誉与光荣,看到的只有屠杀和死亡,于是理想破灭了。
  他在作品中对女性的生存状况、情感需求、价值观有着真实的描写与表达,对于女性要求平等、自由、解放,要求有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力、就业权、选举权等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是理解与支持的。父权文化虽然己经日趋没落,但是几千年的文化统治与影响,使每个人都受到父权文化的“集体无意识”的影响。海明威作为一个男性作家,他无法完全放弃男性立场,他虽然支持女性的解放运动,欣赏独立、勇敢的女性,但是他害怕女性解放运动发展到最后,会反过来形成女性至上主义。女性统治男性,因此他认为女性要求的权力应不以威胁到男性的尊严、权威为准。正是在这种时代文化背景的影响下,海明威的妇女观变得复杂而矛盾。
  
  二个体苦难遭际的审美书写
  
  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无疑是深刻的,因此对于作家创作的影响也深入其中,然而生活对海明威的不公平,造就他个人的遭遇,也深深影响了他对人事的看法。西班牙内战爆发,他以记者身份奔赴前线,目睹了西班牙内战中的生生死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又以记者身份奔赴于各个战场,在前线的一次汽车事故中,他头部受重伤,伤口共缝了57针。其间,又因飞机失事造成严重脑震荡。1949年,他被猎枪的枪塞打伤了眼睛。海明威屡遭劫难,虽说大难不死,但死亡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他的心头,生活中稍稍有些异常就会引起他不吉的联想。1928年,父亲自杀对他产生很大影响。若干年后,母亲把父亲自毙的那支左轮手枪交给他时,在卡片上附言:“也许你愿意保存它。”他怅然若失:“我真不知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什么兆头。”可见,传奇般的经历和独特而又复杂的遭遇,强化了海明威对生命的理解,后来的沉病重病丰富了他对死亡的想象,形成了他对死亡情结有着神经质般的敏感和宗教式的神秘。这种个人复杂而不幸的遭遇,对作家的创作活动产生了独特的影响。
  海明威在其作品中塑造女性形象之时,不可避免地受到生活中的几位女性的影响。这其中对他的一生影响最大的,一个是艾格尼丝,再有一个就是他的母亲葛莱丝。艾格尼丝是他创作《永别了,武器》的灵感,他们是在意大利米兰野战医院相识的,当时海明威十九岁。他对这位美国女护士的炽热情感在《永别了,武器》中表露得淋漓尽致。后来艾格尼丝的拒婚使他饱受重创。孤傲自私男性化十足的母亲又使幼年的他一直生活在“焦躁不安”的黑暗之中。这种伤害刻骨铭心,以致在海明威的性格中,那貌似强硬的内心深处却有着极为脆弱的一面。
  
  三生存困境的文化选择
  
  海明威生活的时代正是西方父权文化走向衰落,女性意识觉醒,女权运动高涨的20世纪。由于接连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传统的价值观念被摧毁,人们迎来了一个尼采所预言的“价值”重估的时代。20年代风靡美国的所谓“格林威治村思想”对男人和女人的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贫穷的文学艺术家聚居在格林威治村,过着一种独特的生活,形成了一种“格林威治村思想”用来反抗传统的“商业——基督教的新教道德观”。
  当海明威还是个幼儿时,他的母亲葛莱丝·海明威是受到了格林威治村思想影响的。在海明威的家庭中,母亲占主导地位,对丈夫、家庭有极强的控制欲,她不仅个性强烈,而且多才多艺。能歌、善舞、会画。在海明威的眼里,“母亲统治着他们的家庭,她是一个纪念碑样的、华格纳型的人物。会唱、会画、喜欢她,决心要她的每个孩子都成功,而且是按照她的标准成功。她要她的大儿子(注:海明威)成为音乐家,安排他去学大提琴”。海明威一生和母亲的关系都很糟,被海明威生前认可的传记作家卡罗斯·贝克公开叙述:“他公开指责他的母亲是个飞扬跋扈、盛气凌人的泼妇,是她迫使他父亲自杀。”海明威母子之间的紧张关系一方面在于两代人在观念上的差距和隔阂——海明威对以母亲为代表的中产阶级体面的背叛;另一方面还在于葛莱丝身上强烈的自我意识对承接了父权文化传统的海明威男性身份的巨大威胁。作为要树立自己男性尊严的海明威对来自于女性的压力肯定要采取一种本能的防御措施。因此,海明威一生都要在公众面前树立威严的“爸爸”形象:在他的作品中,孜孜不倦地宣扬“硬汉精神”或“压力下的优雅风度”。
  但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实际生活中,海明威一个接一个地和有独立个性的女人结婚。他的四位妻子除了第一位哈德莱是纯粹的家庭妇女外,其余三位波琳、玛莎和玛丽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记者。这几位女性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格林威治村思想”的影响,她们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脾气,其中玛莎的自我意识最强烈,也是海明威一生最痛恨的女人之一(另一位是她的母亲葛莱丝,因为这两个女人敢挑战海明威)。女权运动的高涨,生活中对女性的实践以及作家的良知都冲击着海明威的思想,让他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时代,女性不可逆转的追求自我的趋势。这就是海明威能从男女两性的角度,认可那些有自我意识和反叛精神的女性的重要原因。因此从根本上来说,海明威的女性观念在客观上还是超越了西方父权文化世界里所谓永恒女性的神话范畴,这也是海明威的伟大和深刻之处。
  海明威生活的时代也是一个人的生存状况面临巨大危机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现实的残酷、虚伪摧毁了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念和信仰。因此,尼采说:“上帝死了。”在这样一个难以把握的混乱世界,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深不可测的迷惘,每个人都有一种生存的危机感。海明威作品中的主人公在这样一个无序的社会中也深深地染上了“迷惘”的色彩,但海明威推崇的是人的尊严和勇气,探索的是人在痛苦、折磨、压力面前的求存抗争精神。女性在他的作品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女性形象也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这不仅体现了海明威塑造女性的匠心,而且也表明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人类整体命运的忧思,这正是海明威的伟大和深刻之处。
  
  参考文献:
  [1] 崔少元:《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网页资源。
  http:// 202.1 03.1 60.98/htm/culture/2001/0716/
  1506.htm.
  [2] 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3] 瞿世镜译:《弗吉尼亚·伍尔夫文集:论小说与小说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
  [4] 西蒙·德·波伏娃:《第二性》,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5] 李小江:《解读女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6] 张健芳:《浅析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年第5期。
  
  作者简介:孙欣,女,1966—,吉林省白城市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白城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5月24日,上海机场旅客服务APP2.0版正式上线。新版APP增加了8大功能,对推行旅客简化出行进行了大胆尝试,推出了快速安检及贵宾预约服务。同时,在版面的设计风格上作了优化,以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摘要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是一本以第二代美国移民的视角来折射中华文化的小说,此书从诸多方面表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本文意在揭示这种碰撞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女勇士》 文化冲撞 东西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人类学家泰勒早在19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就从人类学的角度定义文化为包括了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
摘要《墓园挽歌》是18世纪英国诗人托马斯·格雷的代表作。诗歌完成于奥古斯丁时代末期,浪漫主义时期开端的过渡时期。就人文主义关怀而言,格雷完全超越了他所生活的时代。  关键词:《墓园挽歌》 托马斯·格雷 人文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托马斯·格雷的《墓园挽歌》在18世纪乃至英国诗歌史上堪称上乘之作。作为一位生活在新古典主义盛行时期的诗人,格雷近乎完美地创作了《墓园挽歌》
1.引言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它于1920—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
爱米莉.狄金森本质上属于以爱默生和惠特曼为代表的美国浪漫主义传统,但其浪漫主义又有独特之处,这就是她对自然、精神和心灵的特别关注。她的自然诗巧妙地融入感情色彩和哲
摘要: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小说家和评论家,其作品多讲述恐惧和死亡,故事中的男性多是思维敏捷、多疑敏感而又忧郁的;女性则多是美丽的,但这种美总是和死亡紧密联系。《厄舍古屋的倒塌》也不例外。本文试着从自体心理学角度分析主人公罗德瑞克的性格及其性格形成的内外原因。进而阐明:罗德瑞克对妹妹的爱是一种病态的自恋行为,他埋葬妹妹也是其畸形人格发展的恶果。  关键词:罗德瑞克 性格复杂 扭曲 自体
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根据iso9001的规则,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也就是所谓的过程控制。1.项目施工
癌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可能是晴空霹雳般的死刑判决。癌症患者常会经历否认期,愤怒期,抑郁期,接受期、差异期(绝望/乐观)五个心理转变阶段,而大部分患者都经历了接受期言听计
摘要威廉·福克纳善于在其小说中使用象征暗示,为小说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和渲染,含蓄地传达作者的主观意见;它们折射出作者流露在作品中潜意识的个人思想情感,同时更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传承着作为小说诞生背景的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本文选取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中颇具代表性的忍冬花这一植物意象进行剖析,以期对福氏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大量动植物意象所传递的社会文化做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忍冬花 象征意象 男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