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m_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是指具有一定的自身价值或认识意义的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大量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指“再发现”式的,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呢?我认为,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生机制,给学生营造创造性思维生成的环境,具体可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
  一、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观察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深厚的观察兴趣;其次,在观察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再次,要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序进行观察,及时对观察結果进行分析总结;最后,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问题做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三角形的认识”教学中,学生对“围成”理解有困难.教师可以准备10厘米、16厘米、8厘米、6厘米的小棒各一根,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在拼摆中,学生发现选择10厘米、1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8厘米、6厘米的小棒能拼成三角形,而选择10厘米、16厘米、6厘米和16厘米、8厘米、6厘米的小棒却不能拼成三角形.借助图形,学生不但直观地感知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道理,而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而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使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有了清晰的认识.
  二、收储足够的信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学习过程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存和在需要时提取出来加以运用的过程.只有学生具有的知识储备,并且将这些知识纳入系统的知识体系,灵活地运用,在需要的时候及时提取出来,才会助推他们的创造性灵感思维,不断迸发创造性火花.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知识储备为着力点,夯实学生的知识积淀,不断催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使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所学知识与方法系统化、条理化.
  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两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的连接,所以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引导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熟悉的情境:菜园里各种蔬菜郁郁葱葱,分别种在划成不同形状的地块上.先出示种有青菜和白菜的地块,分别呈正方形和长方形,要求算一算它们的种植面积,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出示一块形如平行四边形的萝卜地,让学生猜一猜:它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怎么求?学生对求知领域的探索非常好奇,思维的积极性被激发,纷纷根据前面的知识作出如下的猜测:有的猜面积是长边和短边长度的积,有的猜面积是长边和它高的积,有的猜面积是短边和它的高的积,还有的说想办法拼成一个长方形,这样就可以算出来……教师一一板书出来,对学生的思维结果给予必要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和欲望.
  三、加强思维训练,引导提高学生勇于求异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求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创新.教师要创设求异的情境,鼓励学生多思、多问、多变,训练学生多元化地思考,在探索与求异中发现和创新.发散思维的训练可以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演变进行变式训练,具体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1. 一题多解式
  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超越常规,提出多种设想和解答.一题多解的例子很多,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扩大学生认识的空间,激发灵感,提高思维的创造性.
  2. 一题多变式
  伽利略曾经说过:“科学是在不断改变思维角度的探索中前进的.” 故而课堂教学要常新、善变,通过原题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深刻挖掘例题和练习题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多题一解式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陷在无穷的题海中,但实际上许多问题具有共性,对这样的问题不断总结、积累,能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在本质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必须做到积极引导、创设情境,突出思维品质的培养,及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使学生在求知的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见解、发现新方法,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今天,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应形成这样的思维: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再是使学生会按刻板设定的“标志”解规定的题目,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变知识的结论为探究的过程,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甚至“‘玩’数学”,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中启迪思维,在实践中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真正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生根发芽.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带着他对未来理想的追求.”也就是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未来的教育,是着眼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为此,学习环境对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教师如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信任学生  
【摘要】数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中学数学教学是夯实基础的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发兴趣,激起探索欲望;注重“双基”,加强认知结构积累;“授之以渔”,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连动性;激励猜想,培养学生思维的速度和效率.  【关键词】创新能力;数学教学;独立性;求异性;发散性;连动性  一、引发兴趣,激起探索欲望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和爱好是
【摘要】 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协同发展的过程. 让情感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情感  当代心理学家罗杰斯先生十分重视情感因素,他认为:“学习本身就应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 ”列宁也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不会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协同发展的过程. 让情感贯穿于课堂教学
【摘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充分的兴趣,才会有饱满的情绪状态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来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形成一种兴趣盎然、和谐融洽的探究氛围.本文从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兴趣,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分层次教学设计,关注学生思想,消除课堂沉闷死角,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基本素质建设,采用实施考试方法多样化等方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
经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学成绩的好坏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把学习看成是追求真理的迫切需要,就会积极主动,富有激情,所学的知识也掌握得快,记得牢.笔者根据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的体会,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结合实际,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的应用,在生活中无处不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实践性,让学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科目,不仅是“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处理”,即“学会如何学习”.他还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可见,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探究目标教学策略,在探究问题之前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然后再去探究那些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都
【摘要】 情境教学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情境的价值与功能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并在教学实践中具有了积极的作用. 情境的作用是在于唤醒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身心的整体性参与性,亦即生命参与,而体验的过程,则是一段真实的情感与智慧之旅.  【关键词】 情境教学;初中数学;有效性  一、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内涵  情境教学以唤醒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生命存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关注课堂平衡发展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对知识的自主探究能力,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古人云:“授人以鱼,足以饱一日之饥;授人以渔,足食终身之鱼.”这充分说明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赋予学生一种获取知识的基本应变能力,素质教育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大纲》强调数学要与现实生活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也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挖掘数
北师大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教学建议部分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知识. 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