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解放区与《大众报》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937年日本发起卢沟桥事变,全国进入了全面抗战的状态。日寇凶焰迅速蔓延到了山东地区,当时的国民党负责人韩复榘不战而逃,致使我山东人民遭受了空前的灾难。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到处搜刮民脂民膏,而当时的胶东地区正是处于无政府的混乱之下。在此情况下,中国共产党胶东特委(后为胶东区党委)就带领胶东人民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斗争。从此,胶东人民的抗战烽火便如火如荼的燃烧起来了。《大众报》作为胶东区党委的机关报,对胶东区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创造的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都做了详实的报道,从而在胶东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关键词】:胶东解放区;大众报;抗战
  一、初期阶段的《大众报》(1939年8月——1940年8月)
  芦沟桥事变以后,胶东人民的抗日烽火熊熊燃起,人民需要一张传递信息的报纸。1938年7月,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驻黄县(今为龙口市),召开了筹备报纸出版的会议。会后加紧筹备,克服了战争环境下的种种困难,胶东《大众报》在1938年8月13日创刊于黄县[1]。《大众报》在初创阶段无论是外部条件还是内部条件都很艰难。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双重打压,加上报社本身物资缺乏,资料来源艰难,《大众报》的发展很是艰难,因为日寇的扫荡,在出版2个月以后不得不停刊,好在经过报社成员的不懈努力,保住了报社的大部分设备和材料。
  1939年复刊之后《大众报》的排版仍然同以往一样:一版为要闻版(包括地方要闻),二版为国内新闻,三版为国际新闻,四版为地方新闻和副刊[2]。初期《大众报》的资料来源贫乏,靠抄收国民党中央电台播发的记录新闻,是该报国际国内新闻的唯一来源。经过工作人员的努力,终于在1939年9月收到了新华社的第一条消息。
  《大众报》在创刊初期集中宣传了坚持持久战,争取最后胜利的思想,对于动员广大人员参加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二、成长中的《大众报》(1940年8月——1945年8月)
  《大众报》是在艰苦的条件下茁壮成长的,报社经常辗转于掖县、黄县、蓬莱、招远等县的革命根據地。尽管条件很艰苦,但是大众报社还是在面临日军多次扫荡的情况下出版了《新民主主义》、《论持久战》、《共产党宣言》等,并在《大众报》上全文刊登出来。从而也使得《大众报》成为了胶东地区的主要的传播力量,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尤其收到了青年读者的喜爱,进一步提升了共产党在人民心中的威望。
  1940年8月到1945年8月是《大众报》不断发展的阶段,期间多次遭受了日军的扫荡。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942年12月23日,两万多名日伪军在日军司令冈村宁次的指挥之下对胶东地区进行了一次空前的扫荡,妄想把胶东根据地的军民一网打尽。这一次的大扫荡,是胶东日寇在灭亡前的最后挣扎,1943年以后,它再也没有力量对胶东解放区发动进攻了[3]。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大众报》也越办越兴旺。到1945年,发行量达10万多份。
  此时的《大众报》的办报经验已经相当成熟,从印刷设施到领导机制都有了一套完整的系统。抗日战争期间《大众报》在胶东地区始终发挥着新闻媒体的传播作用,向胶东人民及时地报道战争的情况,不断激励人民坚定必胜的信念,向人民报道共产党的方针和政策,从而受到了广大胶东人民的喜爱。
  三、愈益成熟的《大众报》(1945年9月——1948年11月)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带来了暂时稳定的局势,为报纸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报纸出现了版面扩大,编辑人员增多,稿件来源丰富,副刊活跃等繁荣的现象。报纸的报道重点也从之前的以抗战救国为主,转向了以保卫和平、发展生产为主。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了停战协议发起了全国内战。并在1947年秋对胶东解放区进行了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在胶东地区展开了胶东保卫战。《大众报》在敌人的重点进攻面前从来没有停止发报,在任何艰难的条件下,都没有让敌人封锁宣传。随着1947年10月的胶东大捷的结束,胶东地区基本解放[4]。从此,胶东《大众报》也进入了稳定地出版发行时期,这时期重点报道土改复查、反蒋参军支援前线等运动,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1948年12月1日《大众报》改名为《胶东日报》,后来随着胶东区党委的撤销,这份在胶东地区战斗了12年之久的报纸也在1950年4月20日宣布终刊,继而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
  四、《大众报》对胶东解放的历史作用
  胶东《大众报》于1938年8月创刊到1950年4月终刊,历时近12年之久,作为中共胶东区党委的机关报,《大众报》充分发挥了党的喉舌的作用,及时地向群众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胶东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宣传和文教宣传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革命宣传作用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大众报》历时12年,是山东解放区最早的报纸之一。《大众报》的诞生使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地区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声音来鼓舞着胶东解放区的士兵和群众充满了斗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充满了希望。
  在抗日战争时期《大众报》在胶东地区最充分地反映了广大民众的抗日呼声,有力地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和汉奸、投降派的阴谋,传播了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声音,及时、准确、公正地报道了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军事斗争形势,成为团结胶东各界人士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重要阵地。抗战初期,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宣传团结,抗战,工、农、青、妇群众运动。1940年以后大力宣传反“扫荡”、反顽斗争、减租减息、参军之前、大生产、互助合作运动及国际上的反法西斯斗争。在解放战争时期《大众报》主要宣传一是揭露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与国统区的黑暗统治,二是宣传和发动群众投入战争、支援战争,三是宣传共产党和平建国的方针、政策等[5]。
  《大众报》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报道和宣传,都有力地传播了共产党的方针政策,也使广大人民群众认清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真面目,是胶东人民意识到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救中国,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最终的胜利,继而加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使共产党拥有了强大的群众基础,最终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文教宣传作用
  《大众报》的文教宣传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成效,尤其是对干部的政治教育方面,这对于鼓舞士气,取得抗战的胜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大众报社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坚持出版,这与党对报纸的宣传教育的重视是分不开的。领导人的重视,也使得社内的工作人员认识到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当时的阮志刚社长规定每周晚上都要对报社的工作人员上一至两次的政治课,培养报社成员的政治觉悟。《大众报》除了培养干部的政治觉悟意外,也经常刊登一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文章,使普通百姓也能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党,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对于人民群众知识素养的提高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另外,报社也经常出版像《铁流》、《被开垦的处女地》等文艺作品。
  《大众报》作为一种党报,确实对于革命的宣传要多于文教的宣传,这也是党报所必须具备的党性原则决定的。后来报社领导人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后期《大众报》的内容也渐渐变得灵活起来,对于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内容尽量多加报道,这体现了《大众报》“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
  注释:
  [1][2]陈志昂.大众报记事[J].新闻研究资料,1983(5)
  [3]战斗十二年的胶东大众报.
  [4]中共烟台市委党史研究室.胶东解放区见闻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2000
  [5]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报业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刘书芹(1992—),女,汉族,籍贯:山东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传统家训文化源远流长,优秀传统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念、内容、思想内涵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传统家训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优秀传统家训文化融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无疑是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传统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摘要】:“人间佛教”的理念先由太虚大师所提出,而后在赵朴初、星云、印顺法师等人的努力实践下,日趋完善,从而成为推动佛教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思想。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理论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层面是指将佛教从天堂拉回人间,将佛教教义、教理重新放到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来解读和思考佛教,将佛教与世间人事相结合,切实来解决人事和人生问题即 “人间化”的过程,另一层面,佛教的本意在于在人间弘扬佛法,行
期刊
【摘要】: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也是最地道的汉民族心灵救治良方。道教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修道成仙为终极目标。源于黄帝和老子,创建于张道陵,至今有1800年的历史,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他的提倡的养生术,至今仍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中国民众。  【关键词】:道教;养生法;优点;缺点  前言  道教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它追求宇宙和谐,国家太平,相信修道积德能安乐幸福。道教对于一般
期刊
一、国际背景  (一)新科技革命发展机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格局逐渐发生重大变化,新学科的不断产生与广泛应用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其巨大的影响。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在社会和经济领域广泛应用并且呈现迅猛发展。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出现新态势,技术融合呈现新特征,制造方式发生新变化,产业发展孕育新形态。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一些重要关键的核心科学技术与问题已经呈现革命性突破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们把握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沿革与特点。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历史沿革;特点  1.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沿革  (1)探索与创立—
期刊
【摘要】:研究中国的目录学史,则不得不提清末民初时期著名的学者姚名达所著的《中国目录学史》。这是姚名达先生自身长期对中国目录学的教学与研究的结晶,在中国目录学界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这本书的深入探究,进而总结出三个创作特点,这些创作特点对当代目录学研究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民国;目录学  民国学术在中国学术史上地位重要,目录学是其中之一。《中国目录学史》一书发表
期刊
【摘要】: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的陈布雷作为蒋介石的秘书长达22年之久,为蒋介石草拟过不少文件公告,在秘书史上具有具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在爬梳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整理了关于陈布雷的研究现状,基于此,在学科建设领域提出见解。  【关键词】: 陈布雷;秘书;研究  陈布雷(1890—1948)追随蒋介石22年,是蒋介石的“文胆”、“智囊”。1927年以前陈布雷主要从事新闻、教育工作;1927年加入
期刊
【摘要】:在康德的道德伦理体系中,自由概念作为连接“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之间的“拱心桥”,是一个不可知的“一切道德研究的至上边界” ,因此我们应首先明确康德的“自由观”是建立在纯粹理性的基础之上的,基于此,从感性和理性关系角度探究康德自由观存在的合理性与实践性便具有可能性。  【关键词】:康德;自由观;自由意志;感性与理性;中国传统伦理  一、康德的自由观  康德的自由理念对于康德的自由观念的
期刊
【摘要】:在群雄争霸的时代背景下,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强调对法、术、势的运用。但是,其哲学思想却取之于黄老学派。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在传承的过程中向两个维度发展,韩非继承并将其向下发展应用于社会,以道统摄万物,注重现实的政治与人生。韩非虽受到老子的无为思想的影响,对其进行诠释与吸纳,却也在很大程度上转化其内涵,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以法家的立场进行引申,使其成为“实际(社会政治)运作的解释”。今
期刊
【摘要】:人们要想生活得好,就需要正确处理社群中的关系,定好自己的位置,尽自己的义务以获得圈子的认同和庇护。本文就中国社会人情做了较浅的讨论、分析。  【关键词】:中国社会人情;中国哲学;政治哲学;法制  前言  最近在读《中庸》,了解了好的德性需要把握两个原则,首先是向内收敛,其次是富有同情心,照顾他人的感受,强调社群。最好的德性即谦卑,性格要柔顺,我本身是一个有些急躁的人,学习这些能让我更沉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