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规矩(十四)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olution_j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迎门不放镜子
  老北京人居家过日子,有很多忌讳,这些忌讳在老规矩中有所体现。其中,有些老规矩涉及民俗,有些涉及地理人文,还有一些涉及堪舆和风水。
  由于历史原因,这里难免有些老规矩带有迷信色彩,是需要我们加以针砭的。比如神位的安置、家具的摆放、花草树木的栽种等,老北京人都有很多说法,绝对不可由着自己的性儿,随意布局的。
  但有些涉及风水的老规矩,还有其他因素,所以它在今天依然有一定的意义,比如关于镜子的安放。
  人们居家过日子,离不开镜子,尤其是有女子的家庭。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铜镜,这种铜镜一直用到清朝末年。我们现在用的玻璃镜子,是意大利玻璃工匠达尔卡罗兄弟在1508年发明的,到现在只有600多年的历史。
  古代人对镜子(铜镜)素有敬畏感。明镜高悬,会让人肃穆而立,邪念顿消。古人关于镜子的说法,最有名的是唐太宗的那段名言:“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保此三镜,以防己过。”敢情镜子的作用有这么大,它不光可以正衣冠,知美丑,还可以知人知史。
  也许正是由于镜子的这些功能,所以,镜子在家里是不可以随便摆放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迎门不能摆放镜子。这是北京的老规矩。
  说到迎门摆放镜子,自然会聊到风水了。老北京人(也包括现在的北京人)住房非常在乎风水。老北京有许多民谚,如:“有钱不住东南房。”“有房不挨寺院墙。”“好房离庙远,院好不挡眼。”“宁住庙前,不住庙后;宁住庙左,不住庙右。”等等。
  因为老北京城寺庙非常多,那当儿有“三步一庙”的说法,几乎大一点儿的胡同,都有庙。庙在中国的风水学中,属于“煞”,此外还有塔呀,楼呀,屋顶带尖的房子呀等等,都算是“煞”。如果您住的房子面对或者侧对带“煞”的建筑物,风水先生就会劝人不要住。
  但没有别的房子,非住在这儿不可,或者先前住在这儿的时候,没有这些建筑,后来才建的,怎么办?风水先生就会让您想办法消“煞”了。
  怎么才能消“煞”呢?风水先生会让您重新摆放家具,调换卧室方向等等,但最主要的消“煞”手段,是对着“煞”的方向,或者面对大门摆放一面镜子。
  于是,问题出来了。因为一条胡同或一个大杂院住着几十号人家,而“煞”对着的也不会只是您一家。您家消“煞”迎门摆一面镜子,他家消“煞”迎门摆一面镜子,而且,您家的镜子免不了正对着邻居家的大门,等于您把“煞”带到人家了。这样照着照着就照出事儿来了。您想,您把煞反射到谁家,谁不跟您急呀?所以,老北京有个老规矩,不管您家是不是有“煞”,迎门一律不能摆放镜子。
  有人真信风水学,住家有“煞”,不让摆放镜子怎么消?老北京人想了一招儿——在院门口儿,或者在家里对着门的位置,摆放一块泰山石。可以在石头上,刻五个字:泰山石敢当。也可以不刻。
  不对着镜子吃饭睡觉
  老北京人对镜子的摆放,有很多忌讳,也有好多老规矩。按早年间北京的老妈妈论儿(读lin),镜子既能照人,又能招人。什么叫招人?就是把人给“招走”,包括人的福气、运气,甚至魂儿。
  这里,得给您解释一下老妈妈论儿。所谓“老妈妈”,是指老北京上岁数的老太太。“论儿”,就是理论,或者说法。老北京的一些老太太没有文化,又比较迷信,坚信老年间传下来的一些迷信说法,所以北京人叫老妈妈论儿。当然,老妈妈的有些“论儿”,属于生活常识,还是有益的,算是民间的“营养品”。所以,对老北京的老妈妈论儿要区别对待。
  按老妈妈论儿,镜子不能对着厕所,不能对着大门,不能对着厨房炉灶,不能对着书桌等等,讲究多了。但成为老规矩的是,镜子不能对着饭桌和床。换句话说,吃饭和睡觉,不能对着镜子。
  这个规矩是从古代的习俗传下来的。古人认为,人对着镜子吃饭,会把吃饱饭的福气给照走。对着镜子睡觉的结果,就更可怕了,古人认为人睡觉的时候,魂儿是在房间里游荡的,对着镜子睡觉会把魂儿给照走,人没了魂儿,命不就没了吗?
  虽然按老北京人的说法,照镜子吃饭睡觉,还不至于把命搭进去,但总归不吉利。按风水学的观点,镜子属于“阴器”,当然阴气比较重,人吃饭睡觉的时候,有阴气罩着,肯定对人行气有影响,所以人们认为吃饭睡觉照镜子是大忌。
  我们抛开这些说法不论,单就北京的老规矩来说,吃饭睡觉不照镜子,还是有一些合乎养生的科学因素。首先照镜子吃饭,分散注意力,影响食欲。照镜子睡觉,让人分心,睡觉不踏实。其次镜子也会有反光折射,晃眼,影响视觉。
  既然照镜子吃饭睡觉不好,把镜子挪个地方不就完了吗?您说是不是?想悦己自美,什么时候不能找镜子帮忙?何必非要在吃饭睡觉的时候呢?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其他文献
刘弈威差点被炸耳全国内首部徽博剧《微博达人》  本报推荐指数:★★★  本报讯由吕良伟、陈慧琳胞弟陈司翰、陈键锋、章龄之等主演的《微博达人》于9月12日在安徽卫视首播,这是国内首部微博题材剧。这是继《美人心计》热播后,陈键锋再度与安徽卫视牵手合作。在日前播出的《微博达人》首映礼上,陈键锋突然自曝淡出之意。  他先是自称热爱海洋,后又表示希望能离开现在所做的一切,从事保护海洋动物事业的慈善活动。陈键
期刊
由北京京剧院杜镇杰、张慧芳项目工作室出演的“寻梦·承泽”系列演出将于2016年5月~12月与观众朋友见面,届时大家将观看到由杜镇杰、张慧芳老师主演的12出经典传统骨子老戏,其中包括《四郎探母》《取洛阳·白蟒台》《十老安刘》《失空斩》《谢瑶环》《春秋笔》《杨家将》《大探二》《苏武牧羊》《四进士》《白蛇传》《珠帘寨》。  2014年,“寻梦·承泽”带着24出骨子老戏,走过“京剧码头”北京与天津,走过山
期刊
我的童心很大  小群讲:我的经历太简单,小学中学大学,读播音系进电台做主持人,连个弯都没拐过。  2009年,我在进电台的第六年开始做《毛毛狗的故事口袋》节目,它让我重新又找到了张牙舞爪的感觉——因为播到好故事的时候就像自己在录音间里演了一部童话剧,一人分饰多角,忍不住张牙舞爪。节目的核心是故事,当然,内容包括了故事、音乐、知识等等,但我尽量发挥广播手段的特点,把每期节目的内容敞或一个融为一沐的“
期刊
文玩核桃不仅是一种休闲  时尚,更成为收藏热点,品相好的核桃价值不菲。  盘玩核桃能延缓机体衰老,对预防心血管疾病、避免中风有很大作用。  挑选文玩核桃十大方法  第一看皮质。在某种程度上说,一对核桃盘玩的效果,皮质是关键因素。在挑选核桃时,皮质要适中,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硬度要中等偏硬些最好,上色快,而且红润透澈。  第二看皮色。正常的原皮色不尽相同,有的白色,有的微黄,有的浅褐色等。无论什么
期刊
今天一上班,同事就兴高采烈地跑过来:“我在网上看了一个弹(tán)幕的电视剧,满屏都是字,全是网友的评论,倍儿热闹,逗死了!你看过吗?”看着眼前这位年近45的大姐,我微微一笑,心想:您实在是……很纯很天真啊!但嘴里回答的是:“嗯,看过。还行吧……”  大姐一上来就暴露了她的新手本色(当然人家也没装老手……)。虽然我连中度用户都算不上,但毕竟不会再犯这种一张嘴就让人看穿本色的低级错误——弹幕,正确读
期刊
采访电视观众,节目制片人、编导、主持人  “看《养生堂》好几年了,从开播就开始看。确实长了很多知识,也照着做。觉得特别有用。”一提起《养生堂》,朝阳区高家园社区居民王宝琪就满口夸奖。他告诉记者,因为按照《养生堂》教的做,他打嗝、胀气的毛病基本没有了,原有的心脏病的症状也没有加重。而且,他不光自己受益,在社区里还召集邻居们开讲《养生堂》的内容,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特受欢迎。  现在,像王宝琪这样的《
期刊
热心观众楚阿姨说她参加了一个老年活动组织,没想到竟然像掉进了魔窟,不但自己气了一身病,还弄得众叛亲离。  事情还要从半个多月前的一次免费旅游开始。楚阿姨是一家老年旅游组织的会员,每年交一定额度的会员费,就能免费参加一些京郊游。这天她接到一名工作人员的电话,说是有一次去白洋淀旅游的机会,不但免费,还能带个同伴。楚阿姨赶紧叫上了一位好朋友。没想到,回来以后,朋友就直接说“下回你别叫我来了”。这让楚阿姨
期刊
而今的中国,特别是北京这块地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传统文化的逐渐回归,曲艺市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郭德纲德云社的成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事实证明,只要你说得好,就不差掏钱买票的观众。作为占据曲艺半壁江山的评书和鼓曲,它们的市场潜力仍然很大。就拿评书来说,既有每天拿着话匣子遛弯听评书的大爷大妈,也有把评书下载到MP3每天上下班听的年轻人,还有到书馆去听的忠实粉丝。曲艺要发展,曲艺的观众需要培
期刊
战火之源  回朔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战争从来没有所谓的偶然  野火狼烟祸患起,寰球兵戈倭寇残,侵我河山,生灵涂炭。干城焦土干城骨,一寸前沿一寸血。家国恨,共抗法西斯,齐心结。  法西斯,一个人类文明曾经的梦魇。战争,一段全世界人民惨痛的记忆。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单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拉开了世界反西斯战争的序幕。14年艰苦抗战,350
期刊
这块乾隆年制朱砂墨在我手中已经不少年了,它与我收藏的另一块乾隆“晋唐心印”古墨,成为我文房收藏的翘楚。翻开我多年前的日记,得到这块古墨的情形似乎就在昨天……  闲来无事,到附近利康旧货市场转一圈,也算遛遛腿。平时市场冷清,周六日才有点人气,转到一个摊位,摊主是个半熟脸,打过招呼以后,便看他为数不多的货。此人以卖老东西为主,虽然有些货色他也拿不准,但是高过买价就卖,俗话说“挣钱就走,有利就卖”。您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