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是这样发展而来的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脑也就是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回顾电脑的发展,令人惊叹。
  远古的人们用石头来计算捕获的猎物,石头就是他们的计算工具。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说,人类最早的计算工具是手指,英语单词“dight”既表示“手指”又表示“整数数字”;而中国古人常用“结绳”来帮助记事,“结绳”当然也可以充当计算工具。石头、手指、绳子……这些都是古人用过的“计算机”。
  商周时代,算筹问世。它实际上是一种竹制、木制或骨制的小棍。古人在地面或盘子里反复摆弄这些小棍,通过移动来进行计算,从此出现了“运筹”这个词,运筹就是计算。
  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并被广泛应用于商业贸易中,一直使用至今。算盘的发明体现了我们我国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
  关于算盘,著名作家谢尔顿在他的小说《假如明天来临》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骗子杰夫向经销商兜售一种袖珍计算机,说它“价格低廉,绝无故障,节约能源,十年中无需任何保养”。当商人打开包装盒一看,这台“计算机”原来是一把来自中国的算盘。
  世界文明的四大发源地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先后都出现过不同形式的算盘,只有中国的珠算盘一直沿用至今。
  18世纪末,以发明蒸汽机闻名于世的瓦特,成功地制出了第一把名副其实的计算尺。瓦特原来就是一位仪表匠,他的蒸汽机工厂投产后,需要迅速计算蒸汽机的功率和气缸体积。瓦特设计的计算尺,在尺座上多了一个滑标,用来“存储”计算的中间结果,这种滑标很长时间一直被后人所沿用。
  1850年以后,对数计算尺迅速发展,成了工程师们必不可少的随身携带的“计算机”,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它仍然是工科大学生身份的一种标志。
  第一台真正的计算机是著名科学家帕斯卡(B.Pascal)发明的机械计算机。帕斯卡的计算机是一种系列齿轮组成的装置,外形像一个长方盒子,用儿童玩具那种钥匙旋紧发条后才能转动,只能够做加法和减法。然而,即使只做加法,也有个“逢十进一”的进位问题。聪明的帕斯卡采用了一种小爪子式的棘轮装置。当定位齿轮朝9转动时,棘爪便逐渐升高;一旦齿轮转到0,棘爪就“咔嚓”一声跌落下来,推动十位数的齿轮前进一档。
  帕斯卡发明成功后,一连制作了50台这种被人称为“帕斯卡加法器”的计算机,至少现在还有5台保存着。
  帕斯卡逝世后不久,德国大数学家、被《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为“西方文明最伟大的人物之一”的莱布尼茨受帕斯卡的关于加法计算机的论文的启发,于1674年造出一台更加完美的机械计算机。莱布尼茨的计算机,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一应俱全,也给其后风靡一时的手摇计算机铺平了道路。
  之后,莱布尼茨又率先系统提出了二进制数的运算法则。直到今天,二进制数仍然左右着现代电脑的高速运算。
  帕斯卡的计算机经由莱布尼茨改进之后,人们又给它装上电动机以驱动机器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动计算机”,并且一直使用到上世纪20年代才退出舞台。
  1944年2月,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国人霍德华·艾肯在IBM董事长沃森的资助下,研制出了新的计算机“马克1号”(MarkⅠ)。
  艾肯设计的马克1号已经是一种电动的机器,它借助电流进行运算,最关键的部件用的是普通电话上的继电器。马克1号上大约安装了3000个继电器,每一个都有由弹簧支撑着的小铁棒,通过电磁铁的吸引上下运动。吸合则接通电路,代表“1”;释放则断开电路,代表“0”。继电器“开关”能在大约1/100秒的时间内接通或是断开电流。
  1944年2月,马克1号计算机在哈佛大学正式运行。从外表看,它的外壳用钢和玻璃制成,长约15米,高约2.4米,自重达到31.5吨,是个像恐龙般巨大身材的庞然大物。据说,艾肯和他的同事们为它装备了15万个元件和长达800公里的电线。这台机器能以令当时人们吃惊的速度工作──每分钟进行200次以上的运算。它可以作23位数加23位数的加法,一次仅需要0.3秒;而进行同样位数的乘法,则需要六秒多的时间。
  马克1号代表着自帕斯卡以来人类所制造的机械计算机或电动计算机之顶尖水平,当时就被用来计算原子核裂变过程。它以后运行了15年,编出的数学用表我们至今还在使用。
  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为487000美元。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在以后几十年里,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目前,计算机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入到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帮手。
其他文献
“酷”字从酉,表示与酒相关,在《说文》中的本意是“酒味厚”。“酷”字与残酷、残暴产生关联,早在《荀子·议兵》中就有提到,说“秦人其生民也陿阸,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势,隐之以阸,忸之以庆赏,之以刑罚,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意思是说,秦国的君主,他使民众谋生的道路很狭窄、生活很穷窘,他使用民众残酷严厉,用权势威逼他们作战,用穷困使他们生计艰难而只能去作战,用奖赏使他们习惯于作战,用刑
期刊
一、什么是“中国化”和“欧洲一体化”,为什么又要“去中国化”和“去欧洲一体化”  中国化具体的含义是什么呢?用王岳川的话来说,就是“中国经验,中国元素,中国身份”,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是一种向中国靠拢、向中国学习的趋势。  那么,去中国化又是什么含义呢?去中国化,是指随着近现代中国的衰落,一度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为蜕除中华文化至上的正统地位,建立本地独特自主的国族认同、文化及语言的一种政治及社会
期刊
《红楼梦》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贾府中各个阶层生存的情形。书中除对“十二金钗”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摹外,也将读者的视线引入主子身边众多的丫环们身上。这些命运多舛的婢女,有的一出生就是悲剧命运的开端,有的青春才刚刚拉开序幕,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贾府环境错综复杂,丫环们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因触犯别人的利益遭到诬陷,甚至有丧命的危险。丫环们悲惨的人生境遇,暴露出封建社会制度对下层女性身心的摧残。  一、丫
期刊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中国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历史和国情,对青年人的德育教育就是健全人格的教育,这种教育不能唯西方马首是瞻,而要走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之路。  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儒家思想,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梁启超说:“孔子所谓学,只是教人养成人格。”分析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含义,寻找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点,发现对当代教育的价值意义,可以对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先秦
期刊
一、红场,是俄罗斯历史舞台的缩影,是俄罗斯历史的见证  红场是莫斯科历史的见证,也是莫斯科人的骄傲。它呈长方形,长695米、宽130米,总面积9万平方米,大约是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五分之一。  我原以为红场是前苏联“十月革命”之后取的名字。因为红色象征革命,苏联的军队就叫“红军”。后来又听说,是因为红场旁边的克里姆林宫的外墙、塔楼是红棕色的,所以把这个广场叫做红场。  这一回,我才明白,原来红场本来就
期刊
圆公塔是东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明代女真高僧墓塔。  《辽阳僧纲司致事副都纲兼前广佑禅寺住持圆公塔铭并序》记述了明代女真高僧道圆的生平、功绩、死后葬身之地,涉及广佑寺、白塔、永宁寺的修建情况,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明代辽东宗教概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辽阳僧纲司致事副都纲兼前广佑禅寺住持圆公塔铭并序》(以下简称《圆公塔铭序》)刻于明正统七年(1442)七月,刻石为青色页岩,呈长方形,高167
期刊
一、张岚峰(1902~1952):字腾霄,河南柘城人。早前任冯玉祥部炮兵团团长,中原大战后任国民党二十六路军二十五师副师长兼七十四旅旅长。1933年春,任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十九军军长。1934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经济,曾加入日本特务组织。抗战爆发后任河南柘城县民众抗日自卫军副司令,1938年6月经日军第十师团长矶谷廉介劝降,投降日军。  1938年9月,日军北平特务机关委派张岚峰为“豫东招抚使”
期刊
明朝中叶,定居在今吉林省东部地区的建州女真部落经常受到来自松花江中游以下至黑龙江流域东面濒海一带的海西女真忽剌温部落的侵扰。1438年,建州卫都指挥命事李满住率领部族西退,移住灶突山东浑河上。不久,清太祖努尔哈赤五世祖也率领所属部族300余户退至浑河支流苏子河一带,与李满住部族合居在一起。后来,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族各部,于1616年在赫图阿拉建立了金国(后金国),并以“满住”作了尊号,自号为“满洲
期刊
读初中的时候,有一篇课文是《杨修之死》,谈了杨修与曹操斗智的故事。语文老师分析得头头是道——杨修那么有才,屡屡让曹操难堪,曹操那么小肚鸡肠,就因为曹操认为杨修比自己聪明,就把这么一个聪明的人给杀了,曹操奸雄的形象就这样刻在脑子里。  后来读《三国演义》、《三国志》,我就开始有点怀疑《杨修之死》的真实性。曹操是那么地爱才、惜才,又是一个用才的高手,他怎么可能因为杨修比自己更聪明就杀了杨修呢?  曹操
期刊
我国邮票上出现的第一位杰出女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她也是出现在我国邮票上次数最多的伟大的无产阶级女革命家。  第一位与丈夫一起被请上方寸的是何香凝。1987年4月23日,廖仲恺先生诞辰110周年,我国为此特发行纪念邮票一套两枚,有趣的是在第二枚票面中,展现出曾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何香凝的坐姿,而廖公则站立在她的身旁。  第一位走上我国台湾省邮票的巾帼英雄是秋瑾。1967年7月15日,台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