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课本之源 畅写作之流

来源 :南北桥·教学探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niu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实施以来,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我们也积极地进行着这方面的探索,但总觉得收效甚微。很多学生害怕写作,写作文时搜肠刮肚,但还是囿于自身的文字积累和阅历体验不够,往往造成闭门造车的尴尬局面。初中生的学业负担重,要想在繁杂的学习之余打开生活的“窗口”,很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其实,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一个最有效的资源,那就是“课文”作为例子在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新教材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人本观念越来越深入。《大纲》指出:“教材……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具有典范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新的中学语文教材实质上是一部作文宝典。只要我们善于归纳、整理、思考,就能在课本这个素材库中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巧妙依托课本素材这一源泉,我们的作文教学定会别有洞天。
  
  一、依课本妙句之源,锤炼语言之功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是课文《紫藤萝瀑布》中作者描绘的一幅蕴涵着深沉的悲哀而又极为精细的工笔画。在这里,那片紫藤萝的大致轮廓你可以从画中加以把握,而且那花的色泽,那花的神采,那花的气味,你也尽可以从画中领略到。如此描绘细致、意境深远的语句若不让学生记诵仿写,岂不可惜?
  下面是一位学生课堂上仿写的片段(《栀子花》——李云丰)
  残秋,黄昏。一缕飘红斜倚在天边,久久不愿归去,它似乎也留恋这绚丽多姿又无可奈何的红尘。自古逢秋悲寂廖。如今,当秋天再来的时候,我蓦然回首,才发现这已是心爱的祖父辞世后的第三个秋天。这些年来,每当我想起幼年时和他相处的点点滴滴时,泪水就会不听话地流出来。至今犹记得祖父离开那天圣洁的栀子花落满了大地。我无端地爱上了栀子花,爱上了它的清香、它的清纯、它的忧郁…… 忧郁?忧郁!昔日,忧郁离我是那般遥远。祖父离开后,我蓦地发觉一层薄纱似的忧郁笼罩了我,就像秋雨黄昏后的芭蕉那样淡淡的忧郁。也许有时我会强颜欢笑,但却掩饰不了心中的那一丝丝凄凉。
  这段仿写语言流畅、优美,其中有很多能打动人的语句读者可自行品味。细致描写的“栀子花”是构思的线索,意象朦胧中我们似乎感觉到栀子花成了作者情感的寄托,纯洁如斯,亲情如斯,美丽如斯!小作者在遣词造句中完成对原有课文的玩味和对自身语感体系的升华,把自己融入到作者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这里,语言的优美,修辞的娴熟和抒情技巧都已经不复存在,有的只是美,有的只是对课本的感悟,在感悟课本的同时,也能真切地学到下次写类似的抒情散文时该运用何等的语言,何等的文笔了,语言锤炼的功夫在此可见一斑。所以,我们平时阅读优美散文时,设身处地去改写,去感悟,是慢慢写好作文的“捷径”。
  当然,笔者在这里举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浅显的道理,优秀的散文很多,我们每看到一篇真正好的作文时,不妨引导学生沉浸其中,多多感悟,假以时日,功力必然大增。做到这一点,文章写什么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二、依课本材料之源,丰富作文素材库
  
  有一篇高考作文佳作叫《“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辩》,其中有这样的语段: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疑问可以层出不穷,答案自然也可以丰富多彩。就如同“长安远,还是太阳远”的问题。答曰“太阳远”,是因为“只见有人从长安来,却未见有人从太阳来”。答曰“长安远”,是因为太阳抬首可见,长安却遥不可及。这虽是儿童戏语,然而却正说明面对事物要敢于想先人之不敢想,才能广开思路,才可有所创新,古今中外,如此事例举不胜举。
  同是针砭时弊,曹雪芹就选择了以悲剧醒人,蒲松龄却选择了以鬼狐警世;同是面对滔滔流水,李煜想到的是故国的残垣断壁,而苏轼想到的是“大江东去”中建功立业的周郎……
  在这段话中,作者先后引用了曹雪芹、蒲松龄、李煜、苏轼等语文课本中出现过的内容,并且结合具体情况证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观点。
  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
  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
  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
  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考场作文《寂寞的意韵》
  同样,这段话中引用的大量素材就在课本里,关键在于我们去归纳、整理,找到契合点,将课文中的素材与作文的话题结合起来。学生如能认真归纳整理而加以巧用,那么课本素材将成为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
  为了在作文时更好地运用这些课文中的事例、名言和名句,我们在平时教学时不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的分类,作为写作的素材,这也是一种积累。比如现代文虽然篇幅多,但它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它自身的结构非常清楚,如以下就是笔者对中考作文涉及的话题所作的大致的归类:
  1.成长篇:《孤独之旅》《心声》《再塑生命》《丑小鸭》。
  2.风俗民情篇:《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俗世奇人》。
  3.环境篇:《敬畏自然》《罗布泊,消失的仙湖》《大雁归来》《旅鼠之谜》《喂——出来》。
  4.生命篇:《谈生命》《人生》《地下森林断想》《热爱生命》《那树》《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
  5.人生篇:《在山的那一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生命生命》《紫藤萝瀑布》《行道树》《人生寓言》《我的信念》《第一次真好》……
  此外,我们还可以巧抓文本突破口,构建作文教学链,如巧借人物的某一典型特征刻画人的形象进行作文指导时,我们可借鉴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五篇以“爱”为主题的文章,如能抓住“阿长的语言”(《阿长与
  <山海经>》)、“父亲的背影”(《背影》)、“父亲的脚”(《台阶》)、“老王的脸和腰”(《老王》)、“信客的手”(《信客》),让学生明白从细微处入手往往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
  
  三、依课文意蕴之源,拓展想象空间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如《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皇帝的新装》等,其结尾意犹未尽,令人遐想。在教学中紧扣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合理的联想,并进行续写,沿着作者的思路,继续向前发展,给文章续一条合理的尾巴,在合理的尾巴上想点子,做文章,顺上文思路延续一下。这种续写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中心、人物性格、作者思想的把握,同时也进行了思维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皇帝的新装》的结尾处皇帝听到老百姓说他没穿衣服的话,心里有点儿发抖,但依然光着身子摆着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继续着游行大典,他的内臣们跟在后面走,手中托着并不存在的后裙。文章到此戛然而止,但却“意犹未尽”,还设下了一个个悬念:皇帝明明觉察到受骗为何还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此愚蠢的一国之君下场又怎样?阅读到此学生仍然沉浸在人物角色的情境之中,笔者曾就此抓住这一契机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续写,题目就叫《皇帝举行大典以后》。有的同学写百姓造反,推翻了这个昏君的统治;也有的同学这样写,由于皇帝没穿衣服,冬天被活活冻死了,等等。
   续写,实质属于延伸作文,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纵深感悟。在诗词教学中学生的想象能力更是将意象的理解走向更大限度的创新。
  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意象平凡而新颖,意象的修饰语已暗示了意象的内涵,理解该诗的关键也就是理解意象和修饰语的关系,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对诗的第三节意象进行置换(这一节难度较适合学生)。
  习作之一:我是你远航的帆船刚从迷茫的海洋归来我是你怀抱中待哺的婴儿我是你梦中久违的笑脸我是稿纸上新画出的草图是七彩的花骨朵正在绽开——祖国啊。
  习作之二:我是你的第一缕阳光刚从乌云的重重防线中冲出我是你石缝里崛起的小草我是你跌倒后又爬起的脚步我是沙漠里耀眼的一丛新绿是久违的春天生机勃勃——祖国啊。
  习作之三:我是你新生的蝴蝶刚从苍老的蜕中飞出我是你第一批北归的大雁我是羽翼正丰的雏鸟我是黑暗天空里的启明星召唤着崭新的一天——祖国啊。
  学生的“二度创造”将对课本意蕴之处有了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感受,采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既扩大了原作的内涵和外延,使有限变成无限,又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想象空间,丰富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求异创新等能力。他们在作文练习中发现了自己,在收获中学习,在愉悦中学习。
其他文献
候诊案例    【案例一】《光的直线传播》教学片段  学生利用投影仪做手影游戏,教师请同学们边做边解说。分别做出小狗、小鸟、青蛙、孔雀等的手影(还配有动作)。  师(讨论l):看了手影表演后,同学们想提出什么问题来一起研究?  学生提出的问题:(1)手是肉色的,为什么影子是黑色的?(2)影子是怎样形成的?(3)所有的物体都有影子吗?……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好多想要知道的问题,所提出的问题都很好。
期刊
【编者按】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以及客观现实条件所创设的一种引起学生情感和心理反应的、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的氛围和环境。就物理学科而言,物理学的概念、规律是人们在大量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科学归纳抽象而成,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样会给学生的学习设置较大的障碍。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无疑是帮助学生解决
期刊
候诊案例    【案例一】《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片段  为了突出元旦的节日气氛,在教室中悬挂节日用的彩灯。  教师问:“有谁能告诉我,这串小灯是串联还是并联?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探究一)  学生一时不能回答。(教师站在讲台前,请学生相互讨论。)  学生经过相互讨论后,教师点一名学生说答案(并动手操作):拿掉一个灯泡,观察其他灯是不是亮的。若发现余下的灯是暗的,则说明余下的灯与去掉的灯
期刊
候诊案例    【案例一】《功》教学片段  教师出示三幅图:  ① 人沿水平方向推小车,并使小车移动了一段距离。  ② 叉车把一个物体举起。  ③ 马拉木头沿斜面走了一段路。  师:这三幅图各自说的是什么事情?  生:人推车,走了一段路;叉车把一个物体举起来;马拉木头沿斜面走了一段路。  师:第一幅图中小车受到了——  生1:人推它的力。  师:是的。你还能从其他方面进行表述吗?  生1:……  
期刊
候诊案例  【案例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片段  在教师讲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之后,学生当堂进行了自我评价。  (幻灯)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1)铁丝生锈;(2)水的三态变化;(3)蜡烛燃烧;(4)光合作用;(5)呼吸作用;(6)海水晒盐;(7)轮胎爆炸;(8)火药爆炸;(9)酒精挥发;(10)番茄腐烂。  在教师收集信息和做出矫正的教学环节中,
期刊
摘要:本文将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以国内外经济史(主要是农业经济史)研究的鸟瞰武述评为基础,逐一展示农业经济史研究重要的当代使命,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系统阐述这种交叉学科发展的必要性;出于具体案例分析的完整性,也将对如何实现当代使命,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农业经济史;鸟瞰式述评;当代使命  中图分类号:F329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672-0407(2010)02-010-04  收稿
期刊
近年来,贩毒、吸毒现象死灰复燃,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令人担忧的是,那罪恶的毒“手”已从娃娃“抓”起——吸毒群体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据统计,青少年在吸毒者中所占比例已超过85%,而其中82%以上的青少年是在不了解毒品危害的情况下染上毒瘾的。这也意味着,加强青少年教育,尤其是针对中学生的禁毒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此,我们结合和谐、平安校园的创建,把牵扯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禁毒教育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市场经济发展,新的品牌层出不穷,产品同质化越来越高,消费者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众多企业如何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本文分析了在市场营销中品牌定位的相关概念,以品牌定位的基础(心理基础和细分市场)为依据说明了品牌定位的几种方式,并以宝洁尿布定位的案例存在的问题提出此品牌定位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品牌;品牌定位;功效定位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言语不慎伤害了学生的现象十分普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加强师德建设,县教育局公布了二十多条教师忌语,诸如:“你真笨”,“你真让我失望”,还有“弱智” “吃错药” “屡教不改”等忌语。看到这些话,我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殊不知,就在你我不经意之间,伤害了学生的心灵,扼杀了他们的求知欲,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那么,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使用这些语言?下面我针对此
期刊
瑞安市莘塍镇第一中学毗邻瑞安安阳新区,近几年来周边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的崛起,给这所农村中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们莘一中人深知一味同这些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市区学校在升学上作竞争已不切实际。自1993年开始,学校便提出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走“特色兴校”之路。我们秉承学校20年来办学所积淀的文化底蕴,一直在为办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而努力。2003年新课程的开展实施为素质教育个性化提供了可能,我们紧抓新课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