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1
摘要:目的:老年人的生理、病理情况,促进老年人的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根据老年人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来探讨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变化和用药安全性。结论:加强用药监护,制定用药原则,促进合理用药,以减少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人;合理用药;药动学;药效学;用药原则
目前世界人口正呈现急速老龄化,中国老年人的绝对数是世界第一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迅速增加,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关节炎、老年性痴呆等。由于老年人群的特殊生理与病理状态,将影响药物药动学特点与药效学变化,导致药物相对超量或药效改变,出现安全性下降,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
1. 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
1.1吸收:老年人由于胃粘膜萎缩,导致胃酸减少、胃动力减弱、胃肠排空延缓;小肠吸收面积减少、肠道血流量减少、胃肠道内液体量减少,导致药物吸收下降,易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
1.2分布:老年人脂肪比例增加,肌肉和水的比例减少,使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减少,血药浓度增加,如地高辛、普萘洛尔等。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直接影响药物与蛋白的结合,使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药物作用增强。
1.3代谢:肝脏是药物代谢和解毒的主要场所.老年人肝清除率下降,血药浓度增加,同时机体自身调节和免疫功能的低下,也能影响药物的代谢.
1.4排泄: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老年人肾小球数量减少,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分泌功能降低,影响药物的排泄.容易使药物在体内积蓄,从而产生不良反应或中毒.
2. 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
2.1老年人药效学的改变主要涉及药物在特定作用部位、特定浓度所表现的生理效应、类型强度与持续时间的变化。老人各器官结构功能老化、适应力减退、内环境稳定调节能力下降和药代动力学的改变等,改变了到达作用部位或受体的药物浓度;加之细胞和受体数量、反应性的变化,共同引起药效学的改变。
2.2老年人对药物反应性的变化表现在靶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疗效增加,如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凝药、利尿剂和降压药等;靶器官对少数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疗效降低,如-受体激动剂与阻滞剂等。
2.3老年用药个体差异大的主要原因表现在:遗传因素和老化进程有很大的差异;各组织器官老化改变不同;多种疾病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的相互作用;过去所患疾病及其影响不同;环境和心理素质的不同等。
3. 老年人用药的基本原则
3.1用药简单原则:老年人用药种类不能过多,一般联合用药最多3-4种.治疗方案尽量简化、个体化,不宜使用缓释制剂.
3.2用药个体化原则:明确是否需要用药,并根据用药指征合理选择药物;决定适当的用量,寻找最佳给药剂量;老年患者的用药剂量应由小逐渐加大,必要时应对老年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合理的调整剂量并应选择合适的剂型;用药时间的选择;合并用药的问题;以及考虑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3.3注意饮食调节:老年人大多是负氮平衡代谢,加之由于疾病,往往有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影响药物的治疗。为更好发挥药物的疗效,必需重视食物营养成份的选择和搭配。如老年性糖尿病人控制食物以保证降血糖药物的疗效;控制饮酒以避免老年患者摄入B族维生素量减少。增加食物营养,增加老年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力等.
3.4依从性原则:能否按治疗方案进行用药是决定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老年人常常忘记服药或服错药,特别是有痴呆症状、抑郁症或独居的患者。对于这些老年患者,医务人员要耐心地向其交待,治疗过程中还应取得家属、邻居、亲友的支持。长期用药的老年患者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下降的因素包括:缺乏护理和自我保健知识,对医嘱理解不充分,记忆力及视力下降,用药多且复杂等。提高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的途径有:简化治疗程序和方案;对有关用药的目的与医生有良好的联系;建立使用药物的日程表和备忘卡;多室隔开的给药盒;对患者准确而简短的依从性指导
3.5优先治疗目标原则:老年人身上所有的伴发病理现象往往不能同时治疗,因为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治疗有增加药物相互作用的极大危险,并妨碍观察结果,这时应该确定优先治疗的目标。
讨论:
老年人群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变化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也影响药物的效应和不良反应,另老年人易多病,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影响药效,通过制定老年人用药的基本原则,促进合理用药,保障老年患者的药物治疗更加合理、安全、经济、有效。【1】
参考文献
【1】 刘小红,刘红兵.老年病科开展临床药学的体会及经验 【J】.中国药房,
2011.22.10. 956
摘要:目的:老年人的生理、病理情况,促进老年人的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根据老年人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来探讨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变化和用药安全性。结论:加强用药监护,制定用药原则,促进合理用药,以减少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人;合理用药;药动学;药效学;用药原则
目前世界人口正呈现急速老龄化,中国老年人的绝对数是世界第一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迅速增加,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关节炎、老年性痴呆等。由于老年人群的特殊生理与病理状态,将影响药物药动学特点与药效学变化,导致药物相对超量或药效改变,出现安全性下降,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
1. 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
1.1吸收:老年人由于胃粘膜萎缩,导致胃酸减少、胃动力减弱、胃肠排空延缓;小肠吸收面积减少、肠道血流量减少、胃肠道内液体量减少,导致药物吸收下降,易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
1.2分布:老年人脂肪比例增加,肌肉和水的比例减少,使水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减少,血药浓度增加,如地高辛、普萘洛尔等。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直接影响药物与蛋白的结合,使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药物作用增强。
1.3代谢:肝脏是药物代谢和解毒的主要场所.老年人肝清除率下降,血药浓度增加,同时机体自身调节和免疫功能的低下,也能影响药物的代谢.
1.4排泄: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老年人肾小球数量减少,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分泌功能降低,影响药物的排泄.容易使药物在体内积蓄,从而产生不良反应或中毒.
2. 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
2.1老年人药效学的改变主要涉及药物在特定作用部位、特定浓度所表现的生理效应、类型强度与持续时间的变化。老人各器官结构功能老化、适应力减退、内环境稳定调节能力下降和药代动力学的改变等,改变了到达作用部位或受体的药物浓度;加之细胞和受体数量、反应性的变化,共同引起药效学的改变。
2.2老年人对药物反应性的变化表现在靶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疗效增加,如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凝药、利尿剂和降压药等;靶器官对少数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疗效降低,如-受体激动剂与阻滞剂等。
2.3老年用药个体差异大的主要原因表现在:遗传因素和老化进程有很大的差异;各组织器官老化改变不同;多种疾病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的相互作用;过去所患疾病及其影响不同;环境和心理素质的不同等。
3. 老年人用药的基本原则
3.1用药简单原则:老年人用药种类不能过多,一般联合用药最多3-4种.治疗方案尽量简化、个体化,不宜使用缓释制剂.
3.2用药个体化原则:明确是否需要用药,并根据用药指征合理选择药物;决定适当的用量,寻找最佳给药剂量;老年患者的用药剂量应由小逐渐加大,必要时应对老年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合理的调整剂量并应选择合适的剂型;用药时间的选择;合并用药的问题;以及考虑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3.3注意饮食调节:老年人大多是负氮平衡代谢,加之由于疾病,往往有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影响药物的治疗。为更好发挥药物的疗效,必需重视食物营养成份的选择和搭配。如老年性糖尿病人控制食物以保证降血糖药物的疗效;控制饮酒以避免老年患者摄入B族维生素量减少。增加食物营养,增加老年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力等.
3.4依从性原则:能否按治疗方案进行用药是决定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老年人常常忘记服药或服错药,特别是有痴呆症状、抑郁症或独居的患者。对于这些老年患者,医务人员要耐心地向其交待,治疗过程中还应取得家属、邻居、亲友的支持。长期用药的老年患者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下降的因素包括:缺乏护理和自我保健知识,对医嘱理解不充分,记忆力及视力下降,用药多且复杂等。提高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的途径有:简化治疗程序和方案;对有关用药的目的与医生有良好的联系;建立使用药物的日程表和备忘卡;多室隔开的给药盒;对患者准确而简短的依从性指导
3.5优先治疗目标原则:老年人身上所有的伴发病理现象往往不能同时治疗,因为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治疗有增加药物相互作用的极大危险,并妨碍观察结果,这时应该确定优先治疗的目标。
讨论:
老年人群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变化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也影响药物的效应和不良反应,另老年人易多病,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影响药效,通过制定老年人用药的基本原则,促进合理用药,保障老年患者的药物治疗更加合理、安全、经济、有效。【1】
参考文献
【1】 刘小红,刘红兵.老年病科开展临床药学的体会及经验 【J】.中国药房,
2011.22.10. 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