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在吐峪沟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no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疆火焰山山脉东部,有一个名叫吐峪沟的峡谷。千百年来,人们在这里共享阳光,构成了一幅动人的西部风景画。
  当太阳的旭辉刚刚划进新疆吐鲁番吐峪沟麻扎村时,买买提·热介甫就已起身,拿上洗水壶,在自家旱厕开始了晨礼前的小净(穆斯林一种洗净身体的仪式)。
  他面朝西方,在礼拜毯上跪了下去。吃完妻子为他准备的馕和奶茶,他取下挂在院墙上的一串钥匙,向着吐峪沟千佛洞走去。
  正当买买提向着千佛洞走去,吐峪沟霍加木麻扎(“麻扎”是维吾尔语的音译词,意为“墓地”)第八代点灯人艾里阿吉·艾兹卜里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晨礼结束后,他便来到麻扎点起油灯,迎接每天来这里朝圣的伊斯兰教信徒。
  守护千佛洞
  1996年10月,买买提开始了吐鲁番地区文物局文物保管员的工作,这一干就是19年。19年如一日,为的就是一个目的——看管吐峪沟千佛洞。
  起初保管员对他来说就只是一项工作,每天两次到千佛洞里巡视一圈,保证无人进入破坏,有游客来的时候负责打开门禁,每天巡视后在日记本上记下当天的情况,他从来没有想过这洞窟里的佛教壁画与自己有什么关系。
  吐峪沟石窟是吐鲁番地区已知开凿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与柏孜克里克石窟、雅尔湖石窟、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等洞窟群都是佛教繁荣且东传的产物,它自身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佛教在西域地区兴盛和衰败。195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吐峪沟石窟为自治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7年,买买提在吐峪沟麻扎村出生,打小起他就知道那个千佛洞。大伙总是趁着第一代保管员不注意的时候溜进去玩耍。
  买买提至今还留着第一代保管员的照片,他笑着说,第一代保管员是个很正直的人,从年轻时看管干佛洞,直到白发苍苍,老人家离职的时候告诉买买提,看管干佛洞“是咱们麻扎村人的责任”。那时候他还不太明白这句话。
  吐峪沟石窟群现存洞窟118座,其中约20座洞窟中留存有壁画,吐峪沟石窟群分布区域内还留存有大量窟前遗迹及地面佛寺遗址,洞窟全都开凿在半山上,它们分布在吐峪沟沟口及峡谷东、西两侧南北长约1000米的范围内,石窟所在地平均海拔高度约80米。
  2004年之前,麻扎村通往千佛洞的路还是土路,没有安装木制栈道,全靠买买提一一攀爬,挨个巡查,避免人为再次破坏。2004年木制栈道修好后,通往千佛洞的路好走了,前来参观的游客也更多了,麻扎村与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频繁,买买提看着这么多中外游客不断地来看这些石窟壁画,自己也好奇起来。
  买买提让当时上小学的大儿子阿里木·买买提帮自己买了一本“汉语500句”。吐鲁番地区文物局有一位叫徐东良的工作人员常到洞窟里工作,每来一次,买买提都要为他打开石窟的门禁。徐东良不会说维语,买买提就一边翻着那本“汉语500句”,一边跟徐东良讨教那些洞窟里的故事。
  知道的越多,买买提的好奇心就越强,他开始翻阅文物局送给他的维语版书籍。
  买买提喜欢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讲给儿子听,他常带着阿里木一同巡视洞窟。阿里木7岁时学会的第一句汉语就是“不让进”、“不能拍照”。阿里木跟小伙伴玩捉迷藏的时候,他还会把自己听到的洞窟故事讲给他们。
  当时麻扎村里有一些人不能理解买买提的工作,好朋友都在劝他“别干这活儿了”,可他总是想“再干干”,结果就坚持到了现在。
  做保管员之前买买提当过兵,后来靠着自家葡萄地做生意,每月也能挣个千把块。阿里木埋怨爸爸,“你就不能继续做葡萄生意吗?”
  可因为要照顾父母,买买提更希望能在家门口工作,保管员这工作对他来说再好不过,他慢慢喜欢上了这份虽然重复却又安安静静的工作。
  就这样,买买提在这个东距鄯善县城约40公里,西距吐鲁番市约60公里,距高昌故城约13公里的峡谷沟里本本分分地生活工作。对于吐峪沟石窟,买买提说:“我们麻扎村的后代应该好好地爱护它。”
  走近麻扎
  麻扎在维语中是墓地的意思,吐峪沟麻扎村,其名字的来源顾名思义,能以墓地命名的地方肯定不是一般的墓地。
  2012年父亲去世后,30岁的艾里阿吉·艾兹卜里成为家中第八代麻扎点灯人。
  艾里阿吉小时候跟着父亲学习点灯,看着父亲搓棉花灯芯,只要有人来到麻扎祈祷,父亲就会提前进到洞穴,点起油灯,祈祷者离开后,再将油灯熄灭。现在的麻扎洞穴已被油灯熏得漆黑,上面还有朝圣者用木棍刻下的名字。
  麻扎村通电后,一盏照明灯代替了油灯,但为了延续古老的习俗,在麻扎的侧洞里,那盏油灯还在继续燃烧。
  克依木阿吉是吐峪沟麻扎的管理者之一,是村里威望很高的长者。
  年近70的克依木阿吉表情严肃,在毯子上磨了磨指甲,“你们看,现在来村子里的游客越来越多,这是好事,旅游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家来了,我们吐峪沟的文化也就传播出去了,村里的人还学到了外界的文化”。
  说到游客,克依木阿吉自己盖的土坯房还是村里的“景点”之一,他欢迎感兴趣的游客参观自己的屋子。麻扎村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典型的维吾尔族传统村落之一,是一处保存完好的生土民居群,村内房屋基本都用土坯砌筑,每一栋屋子都有自己的特色。
  “自己的屋子自己盖。”这是麻扎村村民世代沿袭的传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结了婚的克依木阿吉在哥哥的帮助下依山挖下3个窑洞房。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一一出生,他开始和妻子一起设计、扩大自己幸福的家,窑洞房开始向外扩展,有了前院、前厅,还有小花园。直到2000年,他们的屋子才算正式停工。看着自家大门的拱形券顶,克依木阿吉的老伴笑着说,盖这个大门时,自己正怀孕6个月,为了不让丈夫太辛苦,她站在高架上垒土坯,丈夫在底下递土块,保护她。
  麻扎村里有很多桑树,随便一棵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因此,吐峪沟里不仅盛产无核白葡萄,还有甘甜的桑葚。当然,有桑叶怎么能少了蚕宝宝,村里不少老人小时候都有过跟随母亲养蚕的经历。
其他文献
雨伞、挎包、手机壳、抱枕……一场名为“爱我,你就抱抱我”的微信快闪,超过200 75人次的浏览和转发量,将众多蕴含艾德莱斯元素的创意产品拉进了公众视线。  清晨的吉亚乡十分爽人,没有城市的躁动,感觉弥漫在空气中的,全是绿色植物充满生命的味道。  和田市吉亚利人艾德莱斯手工丝绸厂门前,厂长肉孜麦麦提·麦提吐地正忙着接待游客,每一天他都会这样站在厂子门口接待游客。走进那扇古香古色的木质大门,是分布在小
期刊
“国家兴旺匹夫有责,唇亡齿寒的道理都懂吧!我是亲眼见证了新疆人民是怎么支援抗战的!年轻人应该多了解了解抗战的历史。”  “你看,抗战都过去七十多年了,现在还有不少年轻人说,新疆和抗日战争没有多少关联,隔得那么远。”卓华说,他一听到这样的言论就很生气,“太无知了!年轻人应该多了解了解抗战的历史。”  学习英语、拉小提琴、用ipad看新闻……  今年87岁的卓华把晚年生活过得时尚而饶有兴致。  5月中
期刊
充满了创造性的劳动,是自我价值的最高体现。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一段名言:“如果你有意地避重就轻,去做比你尽力所能做到的更小的事情,那么我警告你,在你今后的日子里,你将是很不幸的。因为你总是要逃避那些和你的能力相联系的各种机会和可能性。”每逢读到,我总是心怀颤栗的感动。  一个人就像是一粒种子,天生就有发芽的欲望。只要是一颗健康的种子,哪怕是在地下埋藏千年,哪怕是到太空遨游过一圈,哪怕被冰雪封盖
期刊
作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肉孜麦麦提·巴克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在同事眼里的他又是什么样的?他们讲述的故事依然精彩。  5月9日,全国劳动模范、民族团结爱岗敬业标兵肉孜麦麦提·巴克同志先进事迹克拉玛依专场报告会召开。  我叫马晓琳,是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采油五区采油六班的一名采油工。我们班由汉、维、哈、回4个民族23名员工组成,肉孜麦麦提·巴克是我们的班长。  在旁人眼里,我们班是令人羡慕的中国企业班组
期刊
“我为我们村的村民而来,我的梦想是筹集50万资金为村民修一条防渗渠。”村警孙志博在《中国梦想秀》上为村民成功圆梦。  “村警孙志博在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圆梦成功了,并且获得50万元的爱心资助,我们村修建新水渠有希望了……”这条消息在新疆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托万克格西木艾日克村就像是炸锅一样,成为全村所有农民热议的主题。孙志博和父亲孙建军因此成为全村甚至全乡关注的焦点人物。  为村民修防渗渠赴浙江
期刊
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军人,是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发出的伟大号召。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就是要有面对各种困难不惧艰险、百折不挠、决不懈怠的精神,在各种训练及工作任务中体现军人的身份与职责,是平常的永争第一,是关键时候的豁得出去。  新一代军人什么样?本期策划从部队、武警、边防、消防等一线聚焦那些铮铮铁骨的硬汉,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寻找到了答案。
期刊
在一个幽静的院落里,一位清瘦的老人,用一座个人博物馆,想留住新疆达斡尔族文化的根。  在这座30多平方米的博物馆里,展台上摆放着许多精美的手工制品。这都是达斡尔人用过的工具和乐器,这些手工模型都是自己做的,共有160多件。  在一个幽静的院落里,一位清瘦的老人,用一座个人博物馆,想留住新疆达斡尔族文化的根。  今年73岁的鄂·富常老人的家是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的一个院落。推开门,午后的小院显得
期刊
有一种大爱叫无声,有一种深情是鱼水。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7月3日9时07分,一场6.5级的地震给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各族群众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但并没有震毁人们对生命的敬畏,没有震裂军民众志成城的鱼水深情。  地震发生后,新疆总队第一时间召开救援部署会,命令驻和田地区的武警五支队、和田支队最大限度地调集近400名兵力,深入重灾区实施救援,担负生命搜救、道路抢通和帮助灾区群众恢复生活秩序任务。 
期刊
精干的个头、白皙的脸庞,略显文弱的阿德力·哈孜话语不多。捋起袖子和裤管,一道道醒目的伤疤赫然入目,与他平静的外表有着强烈对比。  “阿德力的平静之下是颗激昂的心,挑战越强爆发得越烈。”团长冯啊宁这样评价。无论是训练演习还是比武竞赛,阿德力的“爆发”让每一名官兵都钦佩不已。这种“爆发”,无疑就是虎气和血性,是攻必克,战必胜的顽强信念。  起飞:载着希望的梦想  “阿德力,好样的!咱们全家都为你感到骄
期刊
在老风口,冬季里平均每月都会出现15天左右的大风日,风区平均风速每秒9米,最高风速高达每秒40米,风速之高,移雪量之大,世界罕见。  聆听着伟大的民族史诗《江格尔》,徜徉在一望无际的巴尔鲁克大草原,仰望着小白杨哨所威武的哨塔,塔城地区的采访让记者看到了如诗如画的美景、听到了至情至性的感人故事,每一段崎岖的道路上留下的是邮政人坚实的脚印。  勇闯老风口  “老风口”地处塔城地区西北部,位于额敏县与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