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汉办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
落户山东大学
日前,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落户山东大学。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为基地揭牌。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由国家汉办批准建设,是国家首批建设的一个集文化体验与教育、人才培养与培训、理论探索与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服务于国际汉语教育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事业。
该基地的主要功能是:面向外国人开展文化体验与文化教育活动;承接海内外汉语师资文化类培训工作:构建文化体验与教学网络平台;研发与推广中华文化普及读物i开展语言与文化传播理论探索与应用对策研究;开展汉语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工作。在理论探索与研究方面,基地将充分利用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传统优势,凝聚校内外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教材和读物的研发。读物将注重结合外国人学习中华文化的心理特点,强调中外文化比较,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在文化体验方面,基地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设中华文化体验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寓教于乐、深入浅出的方式设置琴棋书画、民俗百态等文化场景,展示中华文化精华,反映中国人的生活。
(本刊摘编自人民网,2011年10月19日)
2011国际终身教育论坛在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举行-
lO月18日19日,由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和香港高等院校持续教育联盟、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香港可持续发展教育学院共同主办的2011国际终身教育论坛在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召开。来自美国、印度、英国、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国际终身教育经验分享和开放大学建设”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本次论坛吸引了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近180人。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北京建设学习型城市、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办好开放大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案例。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2011年10月21日)
中非智库论坛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
10月28日,由浙江师范大学主办、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与中非商学院承办的中非智库论坛第一届会议在金华闭幕。
此次论坛发表了《第一届中非智库论坛宣言》。《宣言》认为,中非智库论坛应成为新形势下中非双方智库对话和交流的共享平台和固定机制,希望论坛本着“民间为主、政府参与、坦诚对话、凝聚共识”的宗旨,积极联系非洲和中国的智库机构,以及世界上其他关心中非关系的学者,就非洲政治与经济形势、中非关系及相关领域的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探讨,以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巩固友谊,建言献策,更好地发挥中非智库在促进双方全面合作中的作用。
在论坛闭幕式上,浙江师范大学宣布成立国内高校首家非洲翻译馆。浙江师范大学希望通过此举减少中非语言文化交流障碍,打造非洲研究新平台、中非文化交流新窗口、对非投资贸易新路径、公众了解非洲新名片。
(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10月31日)
大学教育投资与发展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北京科技大学召开
11月2日,“大学教育投资与发展战略”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科技大学召开,来自美国、英国、韩国、中国等国的多所中外大学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围绕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投资面临的挑战、当前大学投资现状与对策分析、大学投资的国际经验及其政策措施、今后大学教育投资发展战略等议题展开讨论。
会上,专家学者通过回顾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后大学教育投资的总体状况、分析我国高校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与效率、比对国际教育投资趋势流变、预测我国大学教育投资领域的未来发展战略,指出未来高等教育投资的取向应由对物投入转为对人的投入,由重规模投入转为重效益投入,由对重点高校的投入转为均等化投入。
专家学者们表示,作为教育经济学研究者,一方面要勇于探析我国大学教育投资的未来发展取向,抓住大学教育投资发展的重要机遇: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面对我国大学教育投资领域内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经验,应对大学教育投资发展中的挑战。
(本刊摘编自新华网.2011年11月2日)国际作家工作坊代表团访问北京师范大学一香港
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11月2曰,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代表团访问北京师范大学一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代表团成员与该校学生分享了他们的生活与文学创作经历,朗读了他们的作品,并就文学、文化、美学等相关主题展开讨论。
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是全世界仅有的两个国际作家工作坊之一,以其创意之新、活动之丰、视野之广而在世界文学界有着广泛的声誉。工作坊每年邀请世界各地知名作家访问香港与中国内地,开展为期四周的创作经历座谈、公开演讲、作品诵读等活动,旨在推广中国文化、促进华语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
此次来访的作家坊成员有挪威诗人、作家布莉·碧尔杜恩,德国诗人、作家、批评家汉斯·克利斯托夫·布赫,俄罗斯作家艾伦·切尔切索夫,丹麦作家玛蒂妲·瓦特·克拉克,奥地利诗人、作家、翻译家艾瑞克·沃福冈·史夸拉,芬兰诗人、翻译家玛雅·维鲁莱纳等。
工作坊项目经理区丽冰女士表示,希望这次活动既能为香港和内地的学子们提供一个与不同国家的作家近距离沟通的机会,又可以通过研讨会在思想领域上对一些深层面的文化问题进行探讨。同时,这次活动是一个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契机,让世界知名作家真正了解中华文化,促进华语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
(北京师范大学一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张驰供稿.2011年11月5日)
编辑:杨勇张力玮
落户山东大学
日前,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落户山东大学。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为基地揭牌。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由国家汉办批准建设,是国家首批建设的一个集文化体验与教育、人才培养与培训、理论探索与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服务于国际汉语教育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事业。
该基地的主要功能是:面向外国人开展文化体验与文化教育活动;承接海内外汉语师资文化类培训工作:构建文化体验与教学网络平台;研发与推广中华文化普及读物i开展语言与文化传播理论探索与应用对策研究;开展汉语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工作。在理论探索与研究方面,基地将充分利用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传统优势,凝聚校内外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教材和读物的研发。读物将注重结合外国人学习中华文化的心理特点,强调中外文化比较,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在文化体验方面,基地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设中华文化体验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寓教于乐、深入浅出的方式设置琴棋书画、民俗百态等文化场景,展示中华文化精华,反映中国人的生活。
(本刊摘编自人民网,2011年10月19日)
2011国际终身教育论坛在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举行-
lO月18日19日,由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和香港高等院校持续教育联盟、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香港可持续发展教育学院共同主办的2011国际终身教育论坛在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召开。来自美国、印度、英国、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国际终身教育经验分享和开放大学建设”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本次论坛吸引了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近180人。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北京建设学习型城市、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办好开放大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案例。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2011年10月21日)
中非智库论坛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
10月28日,由浙江师范大学主办、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与中非商学院承办的中非智库论坛第一届会议在金华闭幕。
此次论坛发表了《第一届中非智库论坛宣言》。《宣言》认为,中非智库论坛应成为新形势下中非双方智库对话和交流的共享平台和固定机制,希望论坛本着“民间为主、政府参与、坦诚对话、凝聚共识”的宗旨,积极联系非洲和中国的智库机构,以及世界上其他关心中非关系的学者,就非洲政治与经济形势、中非关系及相关领域的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探讨,以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巩固友谊,建言献策,更好地发挥中非智库在促进双方全面合作中的作用。
在论坛闭幕式上,浙江师范大学宣布成立国内高校首家非洲翻译馆。浙江师范大学希望通过此举减少中非语言文化交流障碍,打造非洲研究新平台、中非文化交流新窗口、对非投资贸易新路径、公众了解非洲新名片。
(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10月31日)
大学教育投资与发展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北京科技大学召开
11月2日,“大学教育投资与发展战略”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科技大学召开,来自美国、英国、韩国、中国等国的多所中外大学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围绕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投资面临的挑战、当前大学投资现状与对策分析、大学投资的国际经验及其政策措施、今后大学教育投资发展战略等议题展开讨论。
会上,专家学者通过回顾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后大学教育投资的总体状况、分析我国高校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与效率、比对国际教育投资趋势流变、预测我国大学教育投资领域的未来发展战略,指出未来高等教育投资的取向应由对物投入转为对人的投入,由重规模投入转为重效益投入,由对重点高校的投入转为均等化投入。
专家学者们表示,作为教育经济学研究者,一方面要勇于探析我国大学教育投资的未来发展取向,抓住大学教育投资发展的重要机遇: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面对我国大学教育投资领域内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经验,应对大学教育投资发展中的挑战。
(本刊摘编自新华网.2011年11月2日)国际作家工作坊代表团访问北京师范大学一香港
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11月2曰,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代表团访问北京师范大学一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代表团成员与该校学生分享了他们的生活与文学创作经历,朗读了他们的作品,并就文学、文化、美学等相关主题展开讨论。
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是全世界仅有的两个国际作家工作坊之一,以其创意之新、活动之丰、视野之广而在世界文学界有着广泛的声誉。工作坊每年邀请世界各地知名作家访问香港与中国内地,开展为期四周的创作经历座谈、公开演讲、作品诵读等活动,旨在推广中国文化、促进华语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
此次来访的作家坊成员有挪威诗人、作家布莉·碧尔杜恩,德国诗人、作家、批评家汉斯·克利斯托夫·布赫,俄罗斯作家艾伦·切尔切索夫,丹麦作家玛蒂妲·瓦特·克拉克,奥地利诗人、作家、翻译家艾瑞克·沃福冈·史夸拉,芬兰诗人、翻译家玛雅·维鲁莱纳等。
工作坊项目经理区丽冰女士表示,希望这次活动既能为香港和内地的学子们提供一个与不同国家的作家近距离沟通的机会,又可以通过研讨会在思想领域上对一些深层面的文化问题进行探讨。同时,这次活动是一个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契机,让世界知名作家真正了解中华文化,促进华语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流。
(北京师范大学一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张驰供稿.2011年11月5日)
编辑:杨勇张力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