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青少年艾滋病干预效果的实证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Xchen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通过对预防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的调查研究,发现以社区为平台、公益组织参与的同伴教育干预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校外青少年的艾滋病认知水平,为艾滋病干预和预防进一步提供实证依据。
  关键词: 艾滋病;干预效果 ;校外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C 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2)05004205
  《2011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报告》显示,我国于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人,中国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总数到2011年年底估计将达78万人。当前艾滋病在我国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已从血液传播转向性传播,意味着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已经由播散期转为以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快速增长期。青少年人群则是艾滋病感染的主体人群和后续主体人群,而且艾滋病感染者中15-29岁的青少年已占60%,[1]其比例也因艾滋病传播增长的趋势在逐年增加。
  广西是目前全国艾滋病疫情高发地区之一,柳州市疫情排名居广西之首。柳州市新报告病例的传播途径构成已由以往的经静脉注射吸毒传播为主,转变成经性途径传播和静脉注射吸毒传播并重,而且性途径传播构成比例已达到50%左右;其中校外青少年吸毒人群增加,且静脉吸毒的比例逐渐增高,处于性活跃期,受艾滋病的感染危险性较大。
  一、研究综述
  艾滋病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equired iminunodefieienCy Syndr Ome AIDS),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e OdeficiencyvirusHIV)引起的一种恶性传染病。艾滋病起源于非洲,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市疾病控制中心首次介绍了他们发现的艾滋病病人的病史。现艾滋病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社会及政治问题。目前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HlV感染者和AIDS病例[2],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地区流行十分严重。因此,对艾滋病的流行、发展及预防进行研究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关于艾滋病预防的生物医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理论有以下内容。(一)生物医学论1.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生物医学的观点认为,艾滋病是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引发的一种传染疾病。按照控制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3]采取以病人为中心的一系列措施。识别“病毒携带者”,追踪它的传播途径,然后阻断新的感染,比如实施追踪感染者的性伴侣并且告知其可能被感染的事实。[4]根据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健康教育是最好的控制大范围AIDS和HIV感染的方法之一。2.“知—信—行”模式“知—信—行”(K-A-P,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模式,是围绕降低个人的艾滋病风险促进行为改变。其理论预设是知识决定态度,进而决定行为,受到预防干预的个人有能力根据所获得的正确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技能,理性地校正自己的高危行为。在中国,以生物医学为主导的“知—信—行”模式目前仍然是艾滋病预防中的主导方式,艾滋病风险理论指导了绝大多数中国艾滋病预防工作。[5](二)人文社会学科的介入1.文化解释视野中的艾滋病预防医学人类学者们关注艾滋病的社会文化本质。人类学对艾滋病的关注主要受到医学人类学文化解释学派的影响,在理论方面专注于探讨医学人类学研究艾滋病与文化场域的关系,如苏珊·桑塔格阐述艾滋病在欧美文化中被隐喻化,艾滋病不仅是生理疾患,也是一种临床的建构和文化的推演。[6]实证性研究则专注于特定文化场域如何影响艾滋病预防实践的策略,如潘绥铭用社会学统计方法对中国性文化的一些指标作了定量分析,从而提出在中国艾滋病性传播的可能性比美国要小得多。[7]2.政治经济视野中的艾滋病预防艾滋病的流行分布与宏观和微观的政治、经济势力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截至200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艾滋病预防规划署(UNAIDs)联合发布,全球3 860万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中,北美、西欧、中欧只占了5% (200万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东欧占了95%(3 660万人)。[8]艾滋病在中国的分布和传播方式与全世界一样都出现了地区差异和人群差异[5]。经济上的贫困而发生许多引发艾滋病的高危行为,使人们的艾滋病的易感性增加,而这种恶性传染病又将加深贫困的状况。[9]3.艾滋病脆弱性理论联合国艾滋病预防规划署在20世纪末提出“艾滋病脆弱性“概念,是将生物医学的行为干预指标和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因素结合在一起的模型,是“艾滋病风险”模型的一种扩展,认为指导的预防策略应从减低/减少风险向“降低脆弱性”转化,实现更综合的预防、治理。[8]
  二、研究设计(一)研究对象调查对象是13—25岁之间未在校读书又无固定工作的青少年(心理学界根据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一般把青年界定为13—25岁之间,并将这一阶段称为青年期)。 样本规模是1 600份。(二)研究方法1.编制调查表以WHO、国家卫生部和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关于艾滋病感染途径方面的内容为依据,参考上述研究理论和相关资料,自行设计了《校外青少年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及所拥有的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后者主要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获知艾滋病知识的途径、希望获知艾滋病知识的途径、知识性问题、态度性问题及性行为5个方面。2.抽样方法 采用多段抽样方法,首先,以柳州市的社区为单位抽样,随即抽取2个区;其次,在抽中的2个区里,以街道办为抽样单位,抽取2个街道办;然后在抽中的2个街道办里,以社区为抽样单位,抽取5个社区;最后在抽中的10个社区(一定地域中人们的生活共同体)里,以网吧为抽样单位,抽取2家网吧;抽取一个有1 600名校外青少年组成的样本。3.调查方法调查问卷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态度、高危行为干预和性行为干预。调查前,对志愿者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和督导员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核查。4.干预方法(1)在抽中网吧、社区内其他场所发放预防艾滋病宣传单;(2)在网吧和社区内其他场所宣传栏张贴艾滋病预防宣传画;(3)开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和开展“我的健康,我做主”的游戏工作坊;(4)组织校外青少年的艾滋病预防教育的户外拓展活动。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输入和数据分析,分析方法主要为2检验。   三、研究结果
  干预前,共收回有效问卷 1 381份,其中男生930名,占 673%,女生 451名,占 326%,平均年龄为178岁。干预后收回有效问卷 1 335份,其中男生901名,占 675%,女生 434名,占 325%,平均年龄为182岁。(一)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情况1.校外青少年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表1校外青少年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 N=1 381调查内容答对人数(人)正确率(%)看似健康的人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52838.2艾滋病不可治愈52337.9艾滋病可以预防79157.3性接触89865.0母婴垂直传播82359.6共用注射器吸毒80862.5输入感染HIV的血液77961.4蚊子叮咬42130.5共同进餐74754.1
  四、讨论与建议(一)讨论校外青少年踏入社会较早,思想比较成熟,生活追求自我,社会思想文化较为开放,同时他们的休闲娱乐活动大多局限于上网、饮酒聚餐、到娱乐场所消费等,易涉足毒品使用、性交易、不安全性行为等艾滋病高危行为。艾滋病危害着青少年的成长和健康,艾滋病感染者中15-29岁的青少年已占60%。[1]将青少年作为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是世界各国在长期与艾滋病作斗争过程的重要经验之一。[4]
  柳州市校外青少年吸毒人群和有性行为人群增加,静脉吸毒的比例逐渐增高。有研究表明,校外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高, 男性达到 2/3,有 282%的人发生过商业性行为,有 38%的调查对象使用过毒品,揭示了校外青少年面临着不安全性行为和使用毒品双重危险,增加了自身艾滋病的脆弱性。[10]在不同的艾滋病流行情况和社会环境下,人们由于自我约束和行为选择的不同,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存在差异。艾滋病社会控制或蔓延的程度和人们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态度以及相关的行为密切相关。[5] 因此,对预防艾滋病知识普遍缺乏的校外青少年进行艾滋病健康干预显得尤其必要。 (二)建议1.开展以校外青少年为主体的同伴教育健康干预模式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它具有文化适宜性、可接受性、经济性等优点。[11]
  美国对青少年早期性行为的研究发现,同伴关系、自认为成熟、被潜在危险吸引的倾向、规范自身情感和行为的能力等是影响青少年涉足危险性行为的个人因素。[10] 艾滋病同伴教育可以使校外青少年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健康知识的传播,避免了对敏感话题的尴尬,从而不仅有利于他们学到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树立健康的意识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使他们成为艾滋病干预和预防的支持者和执行者。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已发挥着带头普及宣传艾滋病知识的重要作用。2.发挥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干预平台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12]是复杂大社会多元系统中的子系统。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城市社区在艾滋病预防中具有优势。一方面,由于城市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具体环境,可以在改善居民生活、缩小阶层差异、消除贫困、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等方面发挥作用,降低人们在艾滋病传播上的风险、易感行为;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社区具有整合、管理、导向等一系列特殊功能,因而在全民抗击艾滋病的过程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社区平台功能,通过营造一种包容性更大、更公平、偏见与歧视更少的社会环境,从而宣传艾滋病健康教育,减少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3.提倡公益组织参与健康干预中国政府坚持“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积极开展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在遏止艾滋病疫情的传播,降低艾滋病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不利的影响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公益组织直接面对基层,工作方式灵活、运作成本低、效率高,更容易为民众接受,实际工作效果显著,是适应艾滋病国际合作项目的必然产物。公益组织及志愿者的参与,深入接触校外青少年,干预能力得到极大发挥,减轻社会、家庭和个人压力;同时通过宣传和引导,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对艾滋病患者的关心和帮助,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精神影响。如:中澳新疆艾滋病预防与关怀项目、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等诸多项目。[13]
  [1]张孔来,等.艾滋病形势与进展[J].生殖医学杂志,2001,10(1):4.
  [2]刘德纯.艾滋病的流行状况与严重危害[J].淮海医药,2003(1):86.
  [3]杨绍基.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0.
  [4]张孔来.艾滋病[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44.
  [5]翁乃群.艾滋病传播的社会文化动力[J].社会学研究,2003(5):89.
  [6]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92.
  [7]潘绥铭.传播艾滋病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J].百科知识,2002(4):8.
  [8]高一飞.艾滋病预防研究中的医学人类学述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30(3):59.
  [9]景军.艾滋病与乡土中国[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2):38.
  [10]陶根惠,等.重庆市校外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4):317.
  [11]杨秀芸,等.成都市社区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4(4):411.
  [12]周沛.社区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6—8.
  [13]陈昭云,等.河南省非政府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1):67.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我国残疾人口日益增多,机构照顾面临容量有限、成本开支居高不下等问题。居家照顾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之一。文章以两家残疾人服务机构为例,就机构照顾和居家照顾在服务对象、服务提供者、服务提供方式、服务特点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机构照顾与居家照顾模式各有优缺点,针对不同类型残疾人的不同需求,可以取其优势更好地提供服务。  关键词: 机构照顾; 居家照顾; 残疾人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
期刊
主 持 人谭建光(教授,联合国志愿服务研究项目专家,中华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社会创新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  主持人语:  志愿服务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迅速、影响极大的新潮流、新趋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志愿服务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逐渐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支持与参与,成为加快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中
期刊
摘要: 礼服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应用范围和市场前景一直都是十分令人瞩目的,但对礼服造型设计的研究和探讨大多集中在技术层面。文章力图从美学和机能性两个方面探讨当代礼服造型设计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对女性体型魅力的分析和从身体自由活动的本质要求出发,提倡摈弃无谓的形式主义、过于繁琐的结构变化和束缚机体自由活动的庞大而繁重的造型设计理念。提出当代礼服造型设计应以塑造女性魅力形象和提供肢体活动自由为原则。  关键
期刊
摘要: 目前学界对福利供给的研究更多是从制度角度,从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的角度去思考和建构的。这是一种制度的视角,但同时文化的视角不可忽略。文章是对在中国语境下存在的本土做法或社会事实“认亲”进行的意义解读和理论建构。“认亲”的过程在于角色转换,通过身份建构、关系重组和能动肯定,实现着身份认同、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认亲”最大的意义在于在沟通理性的基础上实现了福利的认同。  关键词: “认亲”;角
期刊
摘要: 文章通过陈光标事件分析了中国慈善公益观念在动机、方式上的冲突,并指出这些强烈的冲突源自传统慈善观念、计划经济时期慈善观念和西方公益慈善观念的冲突。最后,指出应该鼓励更多资金进入公益领域,对通过公益慈善获得合理的社会声望应该加以认可,并进行丰富公益慈善方式的探索。  关键词: 陈光标事件; 公益慈善观念; 社会共识  中图分类号:C 916; C 91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
期刊
一、研究背景  伴随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与生活质量状况等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上海作为大都市,其老年人口数逐年增加,老人群体成为了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调查,截至200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 40070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570万人,占总人口的225%,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5665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
期刊
摘要:从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理论的视角分析,企业既要在市场中提高效率,也需要在非市场环境的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得合法性才能生存发展。在企业的场域中,由于共同的外部制度压力的存在,不同企业将出现组织同构的现象。因此营造好的制度环境,是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中间机制。企业社会工作作为一项助人自助的专业和服务,其工作理念、服务内容等方面和企业具体履行社会责任的诸多内容有很多的共同点。文章构建了一个企业社会工作推
期刊
摘要:儿童理念是探究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和诗学思想,甚至是重读浪漫主义诗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自从诗人在《每当我看见天边的彩虹》一诗里提出“儿童是成人的父亲”這一断言,這一话题就一直激发着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成为华兹华斯研究的一大主题。通过对华兹华斯《序曲》中儿童意象的研读分析,文章认为,正是在母亲和自然的怀抱中,华兹华斯体验到了上帝的神秘存在,发展出了“回归童年与自然”這一诗性存在的浪漫主义哲学。  关
期刊
摘要:《冷暖人生》栏目的成功,证明了平民视角是大众传媒记录社会和时代变迁的重要方式之一。它的成功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栏目定位,以人物故事为切入点、报道大时代的变迁;选题,选择具有时代特征、能反映时代精神气质以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故事;在报道方式上,纪实性专访展开人物故事、透过细节展示节目主题和人物情感。栏目的制作者具有人文关怀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关键词:电视新闻  《冷暖人生》  人物报道社会
期刊
摘要: 来自江西某县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支持、生活照料支持、精神慰藉支持等方面调查研究表明,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不足,严重威胁到留守老人的生活。他们的养老支持目前仍然是以家庭为主,但许多留守老人得不到子女的赡养,又无其他社会支持,晚年生活境况凄凉。缓解农村养老压力的当务之急是构建一个由政府、社区、社会服务机构、家庭和个人构成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体系,以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权益。  关键词: 农村留守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