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元结构”考验政策供给力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bb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新二元结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旧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城市里又形成了农民工与城市人、“城中村”与城市社区的新二元分野;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但地方政府“样板工程”和“马太效应”又共同催生了 “超级村”与“落后村”的新二元怪胎;行政主导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尚未退出历史舞台,市场主导型的新二元结构又悄然登场……
  城乡二元结构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翻新以及新旧二元结构“叠加”的现象表明:中国社会人口流动、阶层分化、利益重组呈加速发展态势,政策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更迫切、更迅疾,政策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更复杂、更严峻,这对执政党的政策供给能力提出严峻挑战——不仅挑战政策内容的公平性正义性,而且挑战供给体系的民主性科学性;不仅挑战宏观决策者的敏锐性果敢性;而且挑战微观决策者的创造性务实性。面对日益复杂的政策环境和与日俱增的政策需求,任何政策供给的迟疑、优柔、失衡和失当,都有可能加剧“新二元结构”的繁殖和扩散,进而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因此,提升党的政策供给力是当务之急。
  
  增强政策供给的协调性,避免政策供给的失衡性
  
  探究城乡二元结构演进的动因,我们总会发现:政策供给、制度安排、体制保障的不对称、不协调、不均衡是导致旧二元结构不断固化和“新二元结构”不断衍生的重要原因。“新二元结构”就其实质而言,是社会转型过程中阶层分化、利益分化的表现形式。执政党政策供给的目标取向之一,就是协调社会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利益矛盾。假如政策供给本身缺乏协调性,假如改革措施本身缺乏协调性,不导致非均衡的二元结果,那才是咄咄怪事。由此可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何等重要!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目标,这迫切需要实现城乡之间政策供给和制度安排由非均衡供给向均衡供给、由孤立性安排向耦合性安排的根本性转变。
  
  增强政策供给的组合性,避免政策供给的孤立性
  
  面对改革攻坚,政策供给和制度安排也相应进入了一个攻坚破难、全面整合、综合推进的阶段。解决“新二元结构”问题,甚至更进一步说,解决改革攻坚阶段的一切深层次、全局性社会问题,不是单一政策所能奏效的。拿解决城市中的“新二元结构”来说,就会涉及到土地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卫生制度、户籍制度、住房制度、城市管理制度、公共产品分配等多方面改革。因此,必须运用统筹的思维,通过统筹的方法,學会打“组合拳”,提高综合性、多元化、配套性政策资源的供给能力。
  
  增强政策供给的公平性,避免政策供给的非对称性
  
  二元结构的演进,强势与弱势的分野,部分是由于不公平的政策供给造成的。拿城市中的“新二元结构”来说,当然,部分是由于“农民工”与“城里人”在生活方式、文化水平、个体素质的异质性带来的,但更主要的还是由歧视性的二元户籍制度、二元就业制度、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二元教育制度、二元土地制度、二元公共产品分配制度等“亚二元结构”造成的,就连农民在城里遭车祸,补偿的数额就跟城里人不一样。中国的改革向纵深推进,是由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的,然而市场经济能够使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化,但也有失效和造成不公之弊。政策供给的使命就是解决因市场缺陷导致的不公平,维护公共政策的对等性、公平性和正义性。政策平台的架构,不仅仅为人们提供追求自己正当利益的空间,而且为整个社会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认知,即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公平正义是其基本的价值追求,而且完全能够获得政策与制度的保障。
  
  增强政策供给的民主性,避免政策供给的片面性
  
  执政党作为政策供给的主体,其政策过程遵循着“确认政策问题——建立政策议程——政策方案制定(党内决策)——政策合法化(国家权力机关再决策)”的过程。无论党内决策的过程,还是党内政策转化为公共政策的过程,都必须始终贯彻民主的原则。“城里人”与“乡下人”有着平等表达利益诉求的权利,不能因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而忽视中国这个最大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无数事实证明,单向的信息输入只会导致片面的政策输出。因而,建立深入了解民情的政策信息机制,实现执政党政策议程由“正式议程”向“公众议程”的转变;建立充分反映民意的政策规划机制,完善决策的智力支持系统;建立广泛集中民智的政策决断机制,推进党内决策程序的民主化;建立党的政策转化为公共政策的科学机制,推进依法执政等等,所有这些,都事关党的政策供给能力强弱。
  
  增强政策供给的科学性,避免政策供给的随意性
  
  拍脑袋决策还是按规律决策,靠经验决策还是靠科学决策,依民意决策还是凭长官意志决策,遵程序决策还是靠临时动议决策,这是提升政策供给能力的关键。只要我们深入研究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只要我们深入研究城乡二元结构演进的规律,新二元结构所有可能带来的新矛盾新问题完全是可以防范和化解的。同时,在复杂的政策环境下,我们应更加重视决策程序本身的科学性,这既包括在党内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也包括建立党的政策向公共政策转化的科学机制。尤其是在中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下,党的政策输出功能始终居于强势主导地位,更需要执政党按规律决策、依民意决策、遵程序决策。
  
  增强政策供给的及时性,避免政策供给的滞后性
  
  城乡二元结构演进的历史表明,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的变迁呈现出加速的态势,这种变迁是如此的迅疾,以至于使执政党的政策供给环境时时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二元结构内涵的变迁,实际上意味着原有政策供给环境的失效,意味着原有的政策均衡被打破。政策过程是“均衡——不均衡——均衡”的循环过程,一种政策均衡被打破,新的政策供给必须及时跟进,新的政策变迁必须及时补位。这警示我们:政策变迁与社会变迁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社会变迁是政策变迁的依据,政策变迁是社会变迁的动力。如果政策供给滞后,只会阻碍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增强政策供给的前瞻性,避免政策供给的权宜性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策略使得政策供给带有过渡性、应急性、权宜性的特点,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是在制定过渡性、暂时性政策的时候,也应当对政策执行的后果保持足够的预见性。在消除旧二元结构的过程中,对有可能产生的“新二元结构”保持足够的警觉,并以敏锐的战略眼光制定防范性、前瞻性的政策措施,才有可能始终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使政策供给达到最佳效果。(作者系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政党研究所副教授)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过程中,福利国家却逐步走入困境,并成为引发今天举世关注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福利国家的建立给欧洲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成果,但与此同
中国仿佛进入到“不相信时代”。  在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每个人都为争取权利而斗争。然而,在这个权利相互碰撞的年代,需要寻求共识,制定共同的行为准则。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我们虽然有市场经济的交易规则,但规则并没有真正凝聚共识。在法律规则的实施过程中,选择性的执法彻底破坏了本来已经非常脆弱的行为底线,  不少学者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认为要想走出历史的陷阱,必须改变行政主导观念,充分尊重公民和
编者的话:党的十七大后,各地竞争性选拔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深化,亮点频现。《人民论坛》杂志2008年23期特别策划《公选告诉我们什么》刊发后,反响热烈,引发各界讨论,现摘发部分专家反馈文章,以飨读者。    公选是指提拔党政领导干部实行公开选拔的一种选人用人方式。作为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新生事物,各地实行的“公选”不仅扩大了党内民主,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好人、用好人,受到党内外群众的普遍欢迎,显示出了强
党内分权怎么才是科学合理,可向现代企业借鉴。因为现代企业制度常常走在整个经济社会的前面。    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同时强调,“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成效,不断提高党
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它总结了我国实施高校思想品德课以来的实践经验,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出了新要求。新教材将过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中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内容融为一体,以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材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为切入点,着力于提高大学生
从某种程度上讲,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过程也是各种既得利益调整和再分配的过程。既要给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设置开发强度的“天花板”;又要使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在履行其主体功能的同时,实现“不开发的发展”、“不开发的富裕”。    空间无序开发的几个方面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空间开发无序现象十分严重。这种空间无序开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片面强调土地的城市化,
一、高职高专实训基地的功能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应当是多元的,包含实践教学(实训、实验、实习)、开发生产(产、学、研、贸相结合)、培训鉴定(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资格认
民生问题的改善构成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推动中国社会道德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民生问题的改善将成为构建和谐中国、和谐社会的前提。
本文对桩基础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分析了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所谓理想人格,也称理想健康人格,就是与时代节奏合拍,并有适度的超前性,在内部心理机制上和谐发展,在外部活动上富有高度效能的人格。它是对一种人格模式的理想化的设计,是人们在自己的心中塑造出来的,最值得追求和向往的最完美的人格典范,是人格所应当达到的最高境界。    一、理想健康人格教育与培养的重要意义    1.以培养“理想人格”为学校道德教育目标,概括、抽象、准确,能够言简意赅地表达德育要求;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