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花了钱,孩子还不开心的三大原因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cy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朋友问我:我满足孩子梦寐以求的物质需求了,但是为什么孩子还是不开心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有些人小时候某些梦寐以求的愿望得到父母满足了,多年后他们也还记得,但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他们都没有很美好温暖的感觉,反而是很不舒服的感觉。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认为导致孩子不开心的原因,不在于满足孩子需求本身,而在于父母满足孩子时的态度。

爱孩子,却不爱自己,给孩子制造愧疚感。 


  一个朋友讲过一个故事,她小时候渴望去吃麦当劳。那时还算比较贵,爸爸痛快地答应了,她很开心。但爸爸给她点了一份套餐后,自己却一口不吃,就坐在那里看报纸。她邀请爸爸和她一起吃。但爸爸却拒绝了。她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吃了。
  也许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觉得:父爱多伟大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为了孩子,父母宁可挨饿啊……但她的感觉,却是相当不舒服,很有负罪感。因为父亲一口不吃,等于营造出一种我为了满足你的愿望,不得不变得惨兮兮的氛围,让孩子非常内疚,难以感到温暖。
  网友虎妞莹莹说:
  有一年冬天我发烧,我爸给我买了半个西瓜,20块钱,九几年,相当值钱了。我爸开玩笑说:得去拿水桶洗两辆车才能挣到……这件事每年冬天他都要说,说了将近十年。
  我宁可当年他没有给我买。唉,每到冬天都心惊胆颤……
  很多家长都经常在满足孩子时告诉孩子,他们付出的是多么不容易得到的血汗钱。这些话,都只会增加孩子的负罪感,而感觉不到父母的爱,感觉不到亲情的温暖,只感觉到人生的沉重。

延迟满足,会让孩子索然无味。 


  现在很多家长迷信什么“延迟满足”,认为先不答应孩子,刻意让孩子等一段时间再满足孩子,这样会有助于孩子未来更成功。
  事实上,并不能完全迷信“延迟满足”的理论,甚至为了延迟而延迟,在孩子最想要的时候不满足孩子,等孩子死心了再满足孩子,已经晚了。
  我小时候常常有这种糟糕的体验。上初二的时候,都到夏天了,我想买双凉鞋。我很快就选中了一双,但我妈不舍得买,非要继续逛,看看有没有更便宜的。这样逛了好多遍,都没发现更便宜的,眼看快迟到了,我很生气地表示不要了,走了。
  我妈这才匆忙买了这双鞋,追到学校,到教室把凉鞋给我了,仿佛显得我多不懂事一样。那一刻,众目睽睽之下,我觉得非常耻辱。当时全班同学都是凉鞋了,只有我还是球鞋。不管买什么东西,我妈几乎从来不会痛快满足我,不管怎么恳求都无济于事,直到我绝望了,不要了,她才勉强给买,所以原本想要的东西,我一点都不想要了。看到曾经梦寐以求的东西都觉得愤怒。
  我们再来看读者“记得简单爱”的追忆:
  记得孩子小时候,曾经哭闹着要一個遥控玩具车,大概一百多块钱。一方面我确实觉得有点贵,另一方面是想惩治他以哭闹来获得东西的方式,就残忍地拒绝了。孩子哭得很伤心。
  后来一直觉得对孩子有所亏欠,就又主动带孩子买了这辆遥控车。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拿到那个遥控车后,孩子并没有欢欣雀跃,那个车就像一个模型摆设,一直放在他的小柜子上。
  现在孩子二十多岁了,搬了家也没扔掉。但每每看到,孩子大哭的场景就会犹在眼前……
  所以,不要滥用“延迟满足”的理论。延迟满足所要达到的效果是培养孩子自主的控制力,而不是家长因为恐惧孩子满足,而无故设置延迟。东西趁着喜欢时,买了才有它的价值。过了那个时间点,得到了也没有那么畅快。


给孩子一种“嗟来之食”的感觉。


  在满足孩子时,态度是傲慢的,甚至是羞辱性的,比如给孩子买玩具时,厌恶地说:我真是不想给你买,你看看你那考试成绩,对得起这样的玩具吗?唉,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孩子!
  这让孩子得到心爱东西时的喜悦之情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羞辱感。
  读者龙青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商场看见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买了一个十元钱的风火轮小车,很开心。他妈妈却对奶奶和爷爷说:看他真没出息哦,十元钱买了个这!
  爷爷奶奶也围绕这个车各种评论侮辱,当时小男孩无助怯懦的眼神真的令人难忘。我也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因为一些小钱去侮辱打击孩子。要不就说不买,买就不要多说。
  总之一句话:仅仅付出钱,是不够的。孩子渴望要某种东西,不仅仅是渴望这个东西本身,他们更渴望父母的爱。
  父母在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要爱孩子、尊重孩子。如果不给爱,那就可能会出现前面的几种场景。
  如果父母没有钱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那就更要用爱来弥补。告诉孩子:虽然我暂时无法满足你的物质需求,但我会用心工作,尽快满足你,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
  很多人没有钱满足孩子,或不愿意满足,也不去用爱弥补,反而会对孩子发怒。因为孩子的需求,他们无法满足,导致他们自恋受损,所以就把这种恼怒用来攻击孩子,责骂孩子虚荣心强、自私……
  你是哪种家长?你有过这类经历吗?
其他文献
来访者小H因为人际关系问题来到咨询室。  第一次见小H时,给我一种易亲近之感。卷发顺着额角自然地垂下来,戴着金属框眼镜,穿卡其色毛呢大衣,淡淡的妆容略显温柔,这是我对她外型的第一印象。首次来到咨询室,她选择坐在距离门稍远位置的沙发上。小H的说话语速很快,尤其当她提到最好的朋友乐乐(化名)的时候。  “乐乐是我一见钟情的朋友”,她说,“有些人,一眼就能看出不是一路人;而有一些人,第一眼就知道我们能够
期刊
骐骐今年5岁,读大班,是一个比较活泼的男孩。他的妈妈给他报了本学期集体沙盘游戏的小组课,在游戏课程结束后,骐骐妈妈想和我交流骐骐的情况,但是骐骐急切地想回家,甚至躺在地上哭闹起来,骐骐妈妈不得不先带他回家。第二天,我收到了骐骐妈妈的邮件。  郭老师,您好!  骐骐在课堂环境下的注意力一直不好,他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能力也不太强。我们针对他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给他报名了沙盘游戏课程,希望能培养他的人际沟通
期刊
“野狼disco”之手机里的白大衣  唉,怎么在家没精神呢;是不是担心这次疫情啊;快来,找个信号好的地方;我告诉你,你得听话啊;听好啦,我开唠啦:  心里的话,真想跟你说点啥;这次疫情来了,国家让咱宅在家;这真不是调侃,避免传播感染;安全伴随大家,你知道吗?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现代化时代;在家网络问诊这点儿事,真的不意外;下载软件“首知心”,手机里面“心连心”,问诊、开方、送药就是快,根本没有
期刊
我现在上班,站长老是凶我。而且一些电脑做账知识,他老是不教我。那个女加油员都会。上次我们经理来检查问我会么,我说不会,然后他就问是不是站长没教,我没有说话,站长也没有说话,然后经理就让站长教我。结果经理走后,我问站长,站长就说我不用学。我感觉自己老实人好欺负一样。我的应变能力差,为人处世太差了。现在那个女加油员仗着站长对她好,孤立我,对我说话颐指气使的。我不知道站长怎么想的,要说不要我呢,我又签合
期刊
来源:微信公众号“张德芬空间”(tefenchangpublic)  世界卫生组织去年公布了20个长寿秘诀(被称为新长寿秘诀排名),我注意到其中有一些我们中国人在不同国情下应该要注意的事项。  现在疫情在全世界肆虐,大家应该都已经认识到,健康的身心是多么的重要。以下是我自己的心得体会,特别发表出来,供有兴趣的朋友们参考。长寿秘诀排行  第一,居然是唱歌!!!  唱歌其实不仅仅限于“歌”,任何发声练
期刊
近年来关于青少年自残、自杀的案例报道时有出现,给多少家庭带来痛心疾首的悲惨结局。究其原因,与家长的情绪控制和沟通方式有直接关系。当孩子情绪出现问题时,作为家长如果能够及时帮助孩子疏解情绪,而不是火上浇油,就会大大避免许多极端事件的发生。  案例一 小明(化名)16岁,因与家长发生争执,采取跳楼的极端行为自杀身亡。  案例二 小东(化名)14岁,因认为老师冤枉自己,家长也指责自己,采取服毒自杀进行报
期刊
张女士从事与医疗有关的职业,大学学的是医学,今年35岁,女儿8岁,丈夫是某公司高管,一家人小日子其乐融融。然而,原本平静安逸的生活却突然被打破了。原来,张女士的丈夫近期因从外地返京,被要求集中隔离。从丈夫被隔离的第二天起,张女士突然出现入睡困难,吃饭不香,六神无主,焦躁不安等问题,但又说不清是怎么回事。  张女士自己觉得也很诧异,在家带着孩子,一遍一遍做家务,反复楼下遛弯,但还是无法安放她那颗慌乱
期刊
阿明被诊断为“焦虑障碍”,除了药物治疗,规律作息,医生还给他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那就是每天坚持半个小时左右的运动。阿明想,自己明明是心病,怎么医生让自己锻炼身体呢?阿明并未在意。但复诊时,医生居然开始检查家庭作业,这让阿明有点猝不及防。同时,阿明也有点困惑,锻炼身体和治疗焦虑障碍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运动疗法近些年逐渐进入精神医学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并成为一类改善精神症状的新型治疗方法。从精神分裂
期刊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每一位家长的精心呵护,而家庭教育也是重中之重,许多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容易出现误区,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这几种不良教育。  1予取予求 不管孩子要的只是小玩具还是价值不菲的高档游戏机,总是满足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会惯坏他们。  很多家长认为拒绝孩子的要求使自己看起来像个敌人。然而,只要孩子一撒娇哭闹就交出你的钱包,会给他们造成金钱与物质比情感交流和有意义的
期刊
妙妙的危急时刻  5年前,妙妙从武汉考入北京的一所大学,在校期间顺风顺水,直到去年面临毕业,对于毕业后的去向感到彷徨无助,逐渐出现失眠、焦虑、情绪不稳定,甚至频繁和同学发生争执。一个本来性格温顺的小姑娘,变得暴躁易怒,让家人和同学都感到诧异,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建议其到北京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就诊。经过门诊医生的全面检查后,妙妙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病情很快缓解,顺利毕业后回到武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