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斯开湾的生死探险之旅

来源 :旅游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king_man_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法国的西部,由于地壳的变迁使大西洋的东部海域形成了一个半圆形的海湾,那就是比斯开湾。我喜欢旅游,尤其喜欢有冒险的旅游,有一次我甚至和驴友们往返了这个被海员戏称为坟墓的魔域,直到现在,看到或听说又有轮船在这一带海域失事或失踪的报道,我心中还总是生出苦辣酸甜难以平静的心绪。
  那一年,我和几个驴友通过各种关系,好求歹求,才最终获准搭乘一条海船前往比斯开湾。去之前,曾听有经验的老水手们谈论起这个地方,他们总是笑着说:“不过比斯开湾,不能算一个真正的船员。”那时我还年轻,对这样的话总是不以为然,心想,旅游探险了这么多年,还有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呀,比斯开湾有那么可怕吗?记得上大学时在地理课中就学过,造成那里涌大浪高的原因,是其海湾东部大陆架阶梯形结构造成的,其次就是这片水域的水太深,深到海底几条船叠起来都不影响航行。每逢气候恶劣,海面上更会巨浪滔天,暗无天日。可是比斯开湾又有几天不刮风呢?即便是无风,也是无风三尺浪!
  沿葡萄牙北上,过了西班牙的西北角就进入比斯开湾了。通过比斯开湾一般时速为13海里的船也仅需要24小时的时间,但历史上,曾有无数个航海家和众多的海员就在这短短的一天内船毁人亡葬身海底。人们都说:“如果能到海底参观一下,那里一定是个气势磅礴的海底博物馆。 无数条船都静静地躺在那里,让你游览历史的同时,也会让你深刻地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情。”
  而后来魔域般的亲身经历,生死之旅的体会,真的使我领教了比斯开湾,有惊有险……
  时值初冬,大西洋风暴狂虐地横扫着海面,船左右摇摆得使人昏昏欲睡,窒息的气氛压抑着每个人的神经。海水翻滚着,呼呼的大风狂叫着刮得船吊钢丝发出比魔鬼还难听的怪叫声,风又吹散了船头溅起的浪花,像一颗颗子弹,从100多米远的船头向驾驶台射来,海船门窗紧闭着,海水砸在厚厚的窗玻璃上,呼呼地炸开了锅。天上阴云低沉,巨大的船身时而仰爬上高高的浪峰,时而跌进深深的浪谷,船头拍击着涌动的水面,一片巨大的水雾从船头跃起,耸立的浪头顿时将整条船笼罩其中,我们的船就像一枚飘零的树叶,人就像树叶上一个渺小的点,在巨浪中被戏弄着。我们常说,人是最伟大的,可此时此刻,人与海洋相比较,是那么渺小,那么不堪一击。
  此时,同行的驴友们实在不堪重负,都趴在床上不动了。气象资料传真从早开到晚,不时传送着英国气象台播发的大势分析、高空气象云图。船长在气象传真图上描画着本船的位置,镇静的脸上隐隐透着担忧的神色。船体剧烈地左右摇摆,如果此时船舱的货物移动则很可能引起船体倾斜,甚至翻沉。生活区内响起“锅碗瓢盆交响曲”和船体即将破裂前的“嘎吱”声,海面上能见度很低,驾驶员不得不将两部雷达都打开了,助航仪器也处在紧张的运作中,我不免又多了几分担心,生怕此时发生意想不到的故障。
  


  比斯开湾的浪涌是无规则的,这时整条船就像一个乱抖动的筛子,当左右摇摆超过30度时,船就时时有危险。很多船员都已坚持不住,每个人的大脑都晕沉沉的,我敢说,此时即便是一个天才的作家和记者大脑也是空白的,更何况他们与船员相比,更是不堪一摇。超过35度时,失去平衡的身体一忽儿被撞到墙上,一忽儿又被重重地扔到机器上,很多人不得不死命地抓住一个固定的物件。大家都仿佛在做着噩梦,很多人胃里的东西都吐了出来。晕船厉害的身边放一个桶,吐完了,抬起头喘着粗气,然后再吐,直至吐出胆汁。我身体好一点,但也不得不把自己捆绑在座位上,刚一趴在桌面上,就被船长发现了,他目无表情地说:“风暴越猛,船越晃,你就越不能趴下。”我当时心里恨得痒痒的:一个无情鬼。我们船从国际遇险频道上收听到一条外国船发出的SOS遇险求救信号,船员向船长汇报,船长理都没理,我知道,我们自身都难保,完全押在一个“赌”字上,哪有能力伸出援助之手?
  中午时分,海面上的风浪渐渐小了些,但船还是晃个不停。远处却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好似海龙王惹恼了雷公,一片孤立的积云下,正下着滂沱大雨,大海就是这样喜怒无常。到了午饭时间,每个人都没什么胃口,有些驴友刚刚将食物放进嘴里,一扭头,便又将胃里的东西全都吐出来。这东西相互传染,你吐他也吐,顿时,餐厅里怪味弥漫,人哪里还有胃口?此时,旅游航海探险者的那种浪漫情调早已荡然无存,身体的疲劳和神经的紧张都达到了极限。
  经过那次生死旅游航海探险,以后在茫茫大海的旅游探险中我就显得比较从容,不怎么晕船了。当回首往事的时候,我还真得感谢那位“无情无义”的船长呢,人也许是需要重量级的锻炼的。
其他文献
我知道,其实每个人都有憧憬远方的想法,只是有没有那一份勇气而已。  在国境线旅游大热的今天,我常骄傲地回想起16年前的那个冬天。那一年,我21岁,就已经实现了一次寻找国境线的青春流浪。    寻找·国境线    小时候,我听说黑龙江就是国境线。一条江,一半是中国的,另一半是别人的。于是问题就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难道在江中砌一道墙或者拉一条尼龙线?为了求证,21岁那年冬天,我从南方只身去了东北。 
期刊
凤凰镇位于陕西柞水县东南部45公里处,因镇南有一山形似凤凰而得名。自唐代以来,这里便有集市,而在清顺治初年,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的商人看中了此处水运交通便利的优势,纷纷来小镇经商并安居。逐渐,凤凰镇成为秦岭以南连接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重要商贸集镇,在当时有柞水“小上海”之称。在最繁荣的时期,每天有二百多户商家的货物在码头中转。自上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水运的枯萎和公路交通的改善,凤凰古镇逐渐失去了
期刊
【摘要】随着2008年昆曼大通道的全线通车,勐腊县在交通新格局下迎来旅游资源开发的新局面,本文通过云南边境地区勐腊县交通路网演化的归纳,研究其对旅游资源开发所产生的空间效应。借助对勐腊县旅游资源开发与交通路网规模密度的空间演化对比分析,研究证实2008年昆曼大通道的全线通车对云南边境地区勐腊县的旅游资源开发有明显的空间吸引效应。勐腊县旅游资源开发遵循由点状到带状的空间演化,且旅游资源开发集中带沿昆
期刊
2007年8月2日下午4时许,杭州钱塘江北岸七堡丁字坝附近,忽涌而至的钱江潮水将30多名在岸边观潮嬉戏的游客卷走,数人罹难。在这起突发事件中,有22人最终获救,其中来自安徽省芜湖市的青年女游客林可心就是其中之一……    天气闷热下水玩耍    23岁的林可心今年刚刚大学毕业,通过考试,被安徽省芜湖市一所中专学校聘为教师。2007年7月底,她和同学小周一起,利用暑假到杭州去旅游。8月2日,小周提出
期刊
友人薛君,于2007年7月中旬应定居瑞士的亲戚之邀,携妻女前往瑞士旅游,在伯尔尼的一家宾馆里,竟遭遇了三次被困电梯事件……    一困电梯受款待    伯尔尼是瑞士首都,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名城,气候温和湿润,冬暖夏凉。阿勒河把该城分为两半,西岸为老城,东岸为新城,横跨阿勒河的七座宽阔大桥把老城和新城连接起来。薛君一家下榻的宾馆,位于新城区域。这是一家三星级宾馆,不大,但设施齐全,所有侍者都很
期刊
早就听说泸沽湖的盛名,被各方人士描绘得此景只应天上有,惹得喜爱旅游的我心里一直痒痒的,盘算着什么时候一定去一趟。这回,一个绝佳的机会摆在了我的面前:在丽江闲逛的时候,我意外认识了一个坏坏的男孩,名叫扎西,竟是摩梭人,并且他家就在泸沽湖!于是,心怀不轨的我就死皮赖脸地要跟着他一块回家,而他竟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我、老大、老二(老大、老二是我在雨崩结识的驴友)和扎西汇合后,就跟着他上了一辆小
期刊
起床,按着平时的习惯望向窗外,正飘着雨。虽然天气预报上已经说过了,但还是有些意外,有点不自在:今天是打算去青海湖的。那里距离西宁150公里,相隔这么远,青海湖边会不会是一个好天?  西宁四周是山,出了市区不久,车子便随着公路进入山的怀抱。路上的车仍然不多,因而车速很快。外面的温度越来越低了,车窗玻璃上渐渐结起了雾水,风景也不知不觉变得模糊。以至于为了看风景,每隔一阵子就擦一次车窗,手里的纸巾一张张
期刊
喜欢江南,缘于骨子里那份清愁。  最早读到有关江南的诗句是白居易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两个字在我心中,已然如影随形。  渐渐大了,但凡与江南有联系的东西便是好,直如最初的胡兰成说张爱玲,只要她说好,他就会说好。就像我,有了吴侬软语、白墙灰瓦,再有了江南布衣、丝绸和雨季,就有了我的美丽乡愁。何况,乾隆七下江南,吸引他的,不仅仅是江南美景吧?那满池莲
期刊
2007年6月16日,一支由16名妇女和1名8岁儿童组成的户外徒步团队迷失在卡拉麦里沙漠,所带的水和食物耗尽,手机没有信号,没有刀具和指南针,她们身上唯一的打火机也在夜幕降临时丢失。经过了整整13个小时的沙漠惊魂和生死挣扎,终于与探井队救援人员相遇了……    走进卡拉麦里荒漠    经过一夜暴雨的洗刷,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空气清新,几丝鹅羽般洁白轻盈的云飘拂在蓝天,花草树木也变得更加鲜亮动人。6月1
期刊
每从吴承恩的《西游记》中读到“那里人都是长裙短袄,粉面油头,不分老少,尽是妇女……”的文字时,男人的本能总让我对这个美女如云的西梁女国和那位“眉如翠羽、肌似羊脂”的女王有着一份离奇的向往与憧憬——这“女儿国”到底是吴承恩天马行空虚构出来的梦幻世界,还是历史上确有其事?  “传说中的女儿国,就在墨尔多神山下。” 7月的某个黄昏,朋友一个来自丹巴的长途电话,让我按捺不住了。于是收拾起行囊,日夜兼程往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