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逻辑追问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jians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考议论文偏离题意的主要原因是文章立意与试题材料缺乏必要的逻辑关联,因此,必须从逻辑关联的角度切入进行审题立意的训练。就近年高考常见的作文题型来看,训练的途径有三条:一是运用因果分析,建立观点与材料的联系;二是揭示逻辑关联,整合名句内涵确定立意;三是通过概念界定,明确关键词的内涵。考生一旦掌握这种逻辑分析的利器,遇到相应的作文题型,自会按要求审题立意。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逻辑关联
  曾有专家批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只关注如何审题立意。这话虽然有点绝对,但也确有现实依据。我国高考作文题型时有变化,而如果考生选择写作议论文,在完成审题立意的环节后,文章的作法其实变化不大,多为论证型议论文和评议型议论文,而且二者在写法上虽各有讲究,但也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高考作文试题却力求创新,往往让备考师生应接不暇。大的方面暂且不论,仅新材料作文题就可以根据材料和写作要求的不同分为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名句组合型新材料作文题、话题组合型新材料作文题等等,这还是近年新出现的。这些作文题型都有可能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上,自然备考时就要努力应对,一一过关。不然,一旦在审题立意上发生偏差,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关于审题立意的教学,谁都不敢懈怠。
  从表面上看,学生作文偏离题意的原因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笔者以为主要是因为文章立意与试题材料缺乏必要的逻辑关联。也就是说,应试文章的立意要在作文试题中找到足够的支撑,支撑越有力,理由越确凿,就越能保证文章切合题意。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从逻辑关联的角度切入进行审题立意的训练,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因果分析,建立观点与材料的联系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即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内涵主旨,然后再以之为据确定立意。试题要求中的“全面理解材料的内涵”或“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等即是整体性原则的具体表现。而要遵循这个原则,以达成准确审题立意的目的,就要对之进行因果分析,因为凡事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所谓因果分析,就是审题时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导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这往往是寻找最佳立意的最佳方法。凡新材料作文,只要有故事情节,均可采用因果分析的方法来提炼观点。因为没有因果便没有情节,有情节就意味着有因果。
  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Ⅲ的作文试题,其材料的主要内容为:小羽无私公布新式花茶工艺,牵头拟定地方标准,由政府发布推行,使花茶产业发展壮大,自己则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成为致富带头人。我们可以将小羽“成为致富带头人”作为事件的结果,探讨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经分析,不难发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创新”“共享”“合作”“责任”“担当”“规则”“见识”“胸襟”等等。但原因这么多,一篇文章的立意是无法涵盖的,就是勉强涵盖,900字左右的考场作文也无法展开论证。但如果仅仅就中选取一个因素来写作,显然也是不符合要求的,至多也就是基本符合题意而已。因为不管是“创新”还是“共享”,是“担当”还是“规则”,都不足以全面准确地涵盖小羽成功的原因。此时就要“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抓住主要矛盾,聚焦主要原因,以小羽获得成功的一个核心因素来统率其他因素。而从材料的内涵来看,“创新”无疑是小羽“成为致富带头人”的最根本原因,其他因素都是“创新”的条件。据此可以立意为“远见与胸襟拓展创新之路”和“让规则为创新保驾护航”等。这样处理,一是可以保证在材料总体意蕴内立意,二是论述两者或两者以上因素的关系,排除了单纯写作“创新”或“规则”的可能,有效避免误入断章取义脱离整体的审题误区。
  有时候情节中间蕴含着深刻的矛盾,这就更要抓住矛盾作层层深入的因果分析。有一道作文题的材料是这样一则寓言:
  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座无虚席,自己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最后來到的石油大亨了。这时,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这则寓言的矛盾或最不可思议之处是:将别的石油大亨骗入地狱的石油大亨最终居然也被自己的谎言所欺骗,匆匆奔向地狱。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谬之事?材料中“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这句话泄露了天机。原来,石油大亨也奔向地狱,是他觉得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通过这样的因果分析,即可顺理成章地推导出:盲目从众和盲目趋利使得石油大亨被自己的谎言所欺骗,最终也下了地狱。原因推导出来以后,考生只要就“盲目从众”和“盲目趋利”这两个角度切入提炼观点即可。比如:(1)拒绝盲从,呼唤理性;(2)冷静分析,反对跟风;(3)抵制诱惑,坚守天堂……当然,还可以从盲目从众和盲目趋利这两者综合的角度来立意,如“盲从源于趋利,清醒因为淡泊”等。
  叙事类新材料作文的应试写作,还要将审题立意的逻辑过程在文字上呈现出来,即一般要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有针对性地引用并分析材料后再提出中心论点或中心论题,以便在论点(论题)和材料之间构建起严密的逻辑推理关系。
  事实上,凡叙事类材料,不管是社会生活、寓言故事还是自然现象等,只要包含故事情节,皆可运用因果分析来解决审题立意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能运用其他方法,相反,在具体的审题立意的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方法并用的。
  二、揭示逻辑关联,整合名句内涵确定立意
  名句组合型新材料作文新出现于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之中,其材料一般为6个富有内涵的名句(有的为校训、对联等)。抽取这6个名句中的两三个构成的“句组”有的在内涵上暗含某种逻辑关联,以便于考生进行整合并提炼文章的立意。当然,这些能够形成逻辑关联的“句组”肯定有命题人的预设,不然考生就有可能无法立意,但也不排除考生有自己的独特发现。既然如此,这种作文题型审题立意的第一步自然就是解读名句,阐释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它们之间的逻辑关联,然后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选用其中两三句的内涵进行整合,形成考生所要写作的文章的立意。可见,分析所选名句间的逻辑关联在这种作文题型的审题立意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这种名句间的逻辑关联主要有三种具体表现形式,即内涵相同型、内涵互补型和内涵相反型。   内涵相同型的逻辑关联,即所选用的两三个名句的内涵或主要内涵是相同或相似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在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的作文材料中,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与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主要内涵上都可归结于对自我的肯定(自信)方面。
  又如福建省宁德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质检作文题(以下简称“宁德市质检作文题”)选用的6个名句分别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管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曾公亮)
  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鲁迅)。
  在这道题中,《管子》名言的大意为不能因循守旧和满足现状,而要因时而变,顺应潮流,随着习俗一起发展,而王安石的名句意为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显然,两者在内涵上确有相同相似之处,存在内在的逻辑关联,即都主张不能因循守旧,而要顺应潮流,勇于革新。据此立意“不能因循守旧,而要顺应潮流,勇于革新”即可。
  有时所选用的两三句名句的内涵之间构成条件、因果、递进和并列等关系,我们便称之为内涵互补型。名句内涵相同或相似比较容易发现,而在内涵上形成条件等关系则要作较为深入的分析,也正因此,其整合内涵之后所形成的观点也往往更能启人心智。以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的作文题为例,《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和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3句名句,前两句即为第3句的条件,即做到自强自信才可能成为超越古人的风流人物。而这3句名句同时也可以用“人生的成功”或“人生的自我成长”来统帅,即人生要取得成功或人生要获得自我成长就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自我肯定的信心和否定权威的勇气。这样,所引的这3个名句自然就是并列关系了。
  在宁德市的质检作文题中,《管子》的“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与鲁迅先生的“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在内涵上亦可构成逻辑上绝妙的条件关系:改革的先驱者也要与时俱进,才能避免成为改革路上的绊脚石。鲁迅先生为什么会提出这种振聋发聩的观点呢?那是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先驱者往往会因为怠惰自满和故步自封而蜕变为改革路上的绊脚石,成为阻滞新生事物的保守乃至反动的力量,晚清民初的康有为等人即是。
  如果所选用的两三个名句的内涵或主要内涵是相反相成的,就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出淤泥而不染”一样,那就是内涵相反型的逻辑关联。不过,内涵呈现相反相成关系的名句之间往往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关系。在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中,魏源的“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和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即是如此:前者倡导好儿女当志在四方,后者蕴含浓郁的故园情怀,两者表面上是矛盾的,但从中国历史上许多取得重大成就的仁人志士来看,实际上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抒写“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的伟人不正是曾经高吟“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少年吗?
  宁德市质检作文题中的“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典型的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前者强调因时而变,与时俱进,后者主张应当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天行事的借鉴。由此即可提炼出改革创新既要与时俱进,又要汲取过去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的道理。
  总之,名句组合型新材料的观点是提炼整合在逻辑上有内在关联的两三个名句的内涵而形成的。从这个角度讲,将这种作文新题型命名为语意整合型新材料作文可能更恰当。整合不是语意的简单组合叠加,而是内涵的渗透交融之后形成新的观点或思想。其间固然有逻辑的参与,但個人的感触与思考无疑是产生新的观点或思想的酵母。因此,能否激活名句,让传统名句与绚丽多姿的人类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产生密切关联,那就只能靠考生自己的积淀了。
  三、通过概念界定,明确关键词的内涵
  逻辑思维的品质往往决定着一篇议论文的优劣。“议论说理,概念先行”,因为概念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是什么”解决了,才能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新材料作文题的材料中经常会出现与审题立意有关的关键概念(或关键词),将它的内涵和外延界定清楚、诠释清晰,有助于明确立论范围,构筑逻辑底线,为精准立论奠定前提条件。反之,要么无法完成审题立意,要么导致偏离题意。因此,紧扣关键概念出现的前后语境、时代背景和写作意图等影响关键概念内涵的因素来阐释关键概念就成为审题立意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这种阐释要在行文中以合宜的方式呈现出来。
  首先需要阐释的是带有比喻或象征性质的概念。这类概念大量出现在新材料作文题中,尤其是以名言警句为材料的作文题,其内涵有的就是靠比喻或象征支撑起来的,只有准确揭示比喻或象征意义,才能完成审题立意的工作。穆罕默德有一名言广为流传:“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假如以此名言作为作文题的材料,没有揭示出“面包”和“水仙花”的比喻义,便根本无法立论。而当理解了“面包”指的是“物质生活”,“水仙花” 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求”后,一切便迎刃而解,豁然开朗。原来,这句话的含义无非是说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追求精神生活。
  福建省2014年的高考作文题为典型的寓意型作文题,其材料的核心内容是关于空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联想:“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这里的“空谷”其实就是深谷、峡谷,其特点是空旷幽深、人迹罕至、难以穿越,此处用来象征人生的困境、逆境,艰难、困苦、挫折、失败等人们不希望出现的客观际遇。“空谷”的周围,自然有“悬崖峭壁”,即陡峭的山崖,它象征人们面对人生“空谷”时的手足无措、悲观绝望,而“栈道桥梁”则象征直面困境,知难而进,架起飞越“空谷”的坦途。当然,意象的象征义也可以是多面的,也可将“悬崖峭壁”作为审美的对象,而将“栈道桥梁”作为功利的象征。   以上两例,前者的关键概念一经阐释,文章的立意便基本确定;后者提示出3个关键概念的内涵后,虽然还要经过一定的转化才能水到渠成地形成观点,但缺少阐释这一步,便无法明确立意。
  其次是具有临时意义的概念。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往往会产生一种临时义,我们称之为语境义。上述带有比喻或象征性质的概念在特定语境中的内涵其实也是语境义,因为在新材料作文题中比较常见,故单列论述。笔者曾命制过一道作文题,其材料为:
  许多人认为易中天要凭借一己之力在5到8年内完成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是瞎折腾。而易中天却表示,他已经66岁了,要抓紧时间折腾。他幽默地说:“我的观点是国家不能折腾,而个人可以折腾。年轻人可以折腾,老年人更要折腾。年轻人折腾因为来日方长,有的是时间;可老年人不折腾就没有时间了。”
  这里,“折腾”一词就出现了8次,但由于受语境影响,它们的含义不尽相同。其中第一、三个“折腾”为贬义,含义比较宽泛,有胡来、乱来而且结果不好之意,相当于瞎折腾、穷折腾和乱折腾等。第五、七个“折腾”属于褒义,指年轻人来日方长,要有闯劲,可以多方尝试,不要怕失败,失败了可以从头再来,而不能抱残守缺,贪图安逸。第二、六、八个“折腾”为褒义,系指老年人要老当益壮,发挥余热,抓紧时间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所以,对于本道作文题,最明智的审题之法就是选择一种“折腾”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来阐释,然后再提炼观点,否则只能是瞎折腾,离题万里。
  最后是含义容易混淆或引起误解的概念。如果作文试题材料中出现这种概念,自然就要在合适的地方加以阐释。一篇题为“有一种专注名为不拘小节”的文章在开头部分这样写道:
  《鸿门宴》中樊哙一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刘邦成功脱离项羽的虎口,为后来一统天下和汉朝的兴盛奠定基础。由此可见,不拘小节,方可成大事。那么如何理解“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呢?首先,其字面意思为能够取得非凡成就的人,不会被瑣碎的小事所约束;其次,“小节”指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是不会对事情的发展和方向起决定性作用的小事,它不同于细节,细节指起关键作用的小事,能影响全局却因为细微而容易被忽略。
  这里,作者从分析樊哙名句的作用中引出文章的观点,接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内涵进行解说,尤其是通过与容易混淆的概念“细节”进行辨析的方法对“小节”这个关键概念进行厘定,明确了文章观点,接下来展开论证即可。
  阐释材料中的关键概念,其目的是构建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精准立意的平台。以上只是立足于写作指导的实际对需要作阐释的概念进行简单分类,遗漏和交叉重复在所难免。在写作实践中,大凡发现含义与平时有别的词、短语和句子都要对之进行界定和诠释,而且这个过程不仅要体现在审题立意的逻辑思维过程中,还要在文章的适当位置巧妙呈现。比如,有一篇名为“心要在焉”的应试作文的开头这样写道:
  心在焉,是事业成功的法宝。当然,我所说的心要在焉,不是不辨真伪,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一意孤行,更不是冷眼旁观,不理不睬,而是在方向正、目标明的前提下摒弃浮躁,拒绝诱惑,专心致志地朝自己的人生目标进发。
  显然,文章系开宗明义,观点就是“心在焉,是事业成功的法宝”。标题“心要在焉”是“心不在焉”的反面,“焉”是代词,所指不定,内涵丰富多彩,可以是学业,也可以是游戏,等等。语段从正反两面对“心要在焉”加以阐释,明确其特定的内涵,让下文展开具体深入的论证成为可能,但“心要在焉”这个短语所属的概念类型就不好判断。
  赵孟兆页论书有“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之说,而对于高考作文,则是“题型因时相传,文体千古不易”。高考作文题型的创新,一在试题材料,一在写作要求,但不管如何创新,都不会要求考生另创新的文体,过去如此,将来依然如此。审题立意,始终是高考作文的头等大事,而从逻辑的角度来观照作文题型的创新和变化,以逻辑的慧眼来审视作文试题的材料和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从根本上摆脱偏离题意的困境和解决立意不够精准问题的不二法门。考生一旦掌握这种逻辑分析的利器,遇到相应的作文题型,自会按要求审题立意。因此,适当加强或补充逻辑思维的训练也就成为高考作文复习的题中应有之义了。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关于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不断深入,而“深度学习”也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高中语文教研员,徐美珍老师在推进区域语文学科教改的深
本文通过我国水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探讨,对当前管理不充分进行分析,同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具有较大的差距和实施过程里具有的问题。通过问题作为导向分析的方式,提出一种
视觉认知是大脑理解、解释或处理视觉信息的过程。作为构建视觉文化的基础,以把握视觉认知规律,构建现代视觉文化作为指导思路,对促进现代新媒体艺术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依托
[课前师生相互介绍家乡的特产。]  师:我们今天学习《春酒》一课,(边板书题目边讲)作者琦君不管生活在哪里,最难忘怀的是家乡温州永嘉的春酒。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是一种怎样的酒,并把相关的句子和词画出来。  [学生浏览课文。]  师:我刚看了一下,有的同学把关键句和词都作了标识,有的同学还是空白。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把关键的句和词画出来,最好写一点批注,这样很有益处。哪位同学先来说说,你觉得
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创新发展传统文化是当代传统的文化的首要任务。贵州从江地区具有独特的苗族文化,是我国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从当代文化传承发展的角度出发,结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将信息传播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公益广告也在整个网络传播中逐渐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跨越网络进行传播,与网络受众之间实现高度互
介绍了开发USB接口触摸屏的一些流程及技术。并具体实现了一种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下USB接口触摸屏驱动的开发。该嵌入式平台基于x86结构的嵌入式工控主板,操作系统采用实时R
伴随着当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文化意识上的追求愈趋强烈,油画作为一种文化美学的代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实际上,油画的发展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既
论文从设计的角度出发,以中国传统文化素材设计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文创产品设计的几种方法。从简单的传统元素的挖掘利用、平面为主的视觉创意展现到功能结构的提取运用
拼布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在工业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拼布也受到了新工艺和技术等多方面影响。在当代艺术语境影响下,拼布艺术打破了传统观念,在艺术思维、材料、表现形式等多